本發明涉及電網相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
背景技術:
某超高壓輸電公司已建成常規、特高壓及同塔雙回直流工程共九回,加上即將建成的滇西北直流、烏東德直流工程,將會有十一條直流同時運行。隨著直流輸電規模擴大,直流系統發生故障可能性也會增加,每年都會發生多起事故事件。
直流運行中發生了不少與直流一、二次設備相關事故事件,造成直流降壓運行、停運等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歷次事故事件的各種資料只保存于各局及個人手中,時間長久后容易造成數據保護不完整或數據丟失,不能實現信息交流和事故事件處理措施的分享。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在電網事故事件資料管理不統一、收集困難、不能共享,控制軟件版本管理混亂的問題,提供一種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
一種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包括:
gis地圖展示模塊、事故事件管理模塊、軟件版本管理模塊、站點信息管理模塊和查詢分析模塊:
所述gis地圖展示模塊,用于通過電子地圖直觀的展示直流換流站的事故事件情況;
所述事故事件管理模塊,用于按照換流變、換流閥、開關、閥冷系統、控制保護系統、測量系統和閥控系統的分類進行事故事件管理,將直流系統自運行以來發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始數據及相關分析報告上傳至對應的分類,對事故事件的原始資料進行結構化綜合管理,通過關鍵字查詢或分類查找,自動調取相關事件的原始數據及相關的分析報告;
所述軟件版本管理模塊,用于收集分散在各運維單位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的版本信息,形成軟件版本歷史庫;
所述站點信息管理模塊,用于對站點的基本信息、換流站能量可用率、換流站強迫能量不可用率、換流站計劃能量不可用率、換流站停運次數統計、換流站設備保護動作情況和換流站保護動作情況統計進行記錄,并通過圖表的形式直觀展示;
所述查詢分析,用于事故事件統計和軟件版本統計,并提供分析圖表模型,實現快速生產統計分析圖表。
上述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通過平臺化、一體化、標準化設計,在基礎平臺上構建多種業務的應用功能。同時,系統集事故事件錄入、附件上傳、查詢、分析統計,軟件版本上傳、查詢、分析統計功能于一體,充分獲取和共享系統支持信息,實現信息的智能化處理、以及基于電網運行事故事件信息、使用軟件版本信息的電網運行的輔助決策功能。系統在統一電網拓撲、統一顯示界面,統一數據存儲的基礎上,將gis電子地圖、事故事件管理、軟件版本管理、站點信息管理、查詢分析功能集成于系統平臺,全方位反映事故管理信息,成為全景信息展示平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目前,尚未建立一個對這些事故事件進行統一管理的系統,不利于提高直流管理水平促使減少事故事件的發生。通過建立管理系統是資料管理和共享的常規手段,對歷次事故事件原始資料進行綜合管理和數據統計透視分析,同時兼備直流控制保護軟件管理的功能。
開發直流系統事故事件綜合管理分析系統,可以對直流系統事故事件原始資料進行分類管理和透視分析,以及對直流控制保護軟件版本進行管理,能帶來以下好處:①便于運維人員在直流故障時快速找到故障原因和處理措施;②便于運行檢修人員培訓學習,從而運維過程中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停電檢修內容;③反映不同廠家設備質量的優劣;④避免軟件版本混亂帶來的保護誤動,以提升公司整體直流專業的管理水平,最終整體提高直流運行穩定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包括:
基礎平臺主要為整個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提供應用功能配置、運行管理、消息總線、服務總線、商用數據庫管理、實時數據庫管理、圖形軟件包、模型維護界面、權限管理、報警服務、計算服務、報表工具等服務。從而確保各應用功能僅需注重自身的業務邏輯與算法,其他功能通過調用基礎平臺的服務來實現。
所述gis地圖展示,用于通過電子地圖的直觀的展示直流換流站的事故事件情況。點擊電子地圖上的站點,能打開該站點的直流系統事故事件的列表,列表以動感的方式漸出;消息發布欄:滾動顯示最新10條直流系統事故事件;動態顯示事故事件上傳情況、統計事故事件分類情況、直流控制保護軟件版本更新情況;事故事件預警信息;事故事件總攬信息,gis地圖可以放大縮小.gis地圖按照各個站點的實際經緯度,按實際行政地圖展示其地理位置。
所述直流系統事故事件管理,用于按照換流變、換流閥、開關、閥冷系統、控制保護系統、測量系統、閥控系統等分類進行事故事件管理,將超高壓公司所轄直流自運行以來發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始數據及相關分析報告上傳至對應的分類,對事故事件的原始資料進行結構化綜合管理,通過關鍵字查詢或分類查找,自動調取相關事件的原始數據及相關的分析報告。
直流系統事故事件管理功能:
1)支持多種來源、文件格式的信息格式,包括word文檔、網頁、文本文件、ppt、pdf等形式。
2)自動校驗用戶上傳的故障錄波文件,避免文件重復上傳。
3)可為保存的事故事件指定標題、備注、附件等。
4)可以對一個文件指定多個不同的分類。
5)提供日期目錄樹,包括創建、修改和閱讀日期。
6)事故事件資料中,如調查分析報告等重要文件應該獨立上傳,專門字段記錄,以免與其它文件混在一起,造成混亂。
7)事件事件資料上傳需進行權限控制,授權用戶才能操作。
所述直流控制保護軟件版本管理,用于集中管理分散在各運維單位手中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形成軟件版本歷史庫。實現直流控制保護軟件上傳功能。直流控制保護軟件資料庫與事故事件資料庫互相獨立,互不交叉。主要功能包括新建上傳直流控制保護軟件文件、新版本上傳、版本管理。可對直流控制保護軟件文件庫的管理權限進行設置,只有擁有操作權限的人員才可以進行直流控制保護軟件文件的管理。
(1)上傳
增加新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到數據庫及新版本上傳到數據庫
在上傳直流控制保護軟件資料時,系統支持以下操作:
1)支持多種來源、文件格式的信息格式,包括word文檔、網頁、文本文件、ppt、pdf等形式。
2)可為保存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指定標題、備注、附件等。
3)自動校驗用戶上傳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的相關文件,避免文件重復上傳,并形成不同的軟件版本,且具備版本備注的功能。
4)具備自動匹配軟件版本和手動輸入軟件版本的功能。
5)控制軟件的版本號按以下規則:控制軟件的名稱(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年月日時分秒+上傳者賬號+v版本號,新版本上傳后,在軟件自說明文件日志添加一條日志。
(2)版本管理
差異性上傳,即上傳版本與前一版本對比,有變化的文件保存到文件庫中,沒變化的文件不保存在文件庫中,下載該版本時,將上版本沒變化的文件下載與該版本上傳的差異性文件下載后合并。
(3)刪除
對于錯誤的、不再使用的直流控制保護軟件資料,有權限的用戶可以刪除。但不能刪除軟件的某一版本,刪除會導致差異化上傳的版本數據丟失。
所述站點信息管理,用于對站點的基本信息、換流站能量可用率、換流站強迫能量不可用率、換流站計劃能量不可用率、換流站停運次數統計、換流站設備保護動作情況、換流站保護動作情況統計進行記錄管理,并通過圖表的形式直觀展示。輸入每個站點換流站能量可用率、換流站強迫能量不可用率、換流站計劃能量不可用率、換流站停運次數統計、換流站設備保護動作情況、換流站保護動作情況的當年值與去年同期值,進行智能比對,得到各個指標的趨勢,并通過圖表展示每年的變化趨勢。
所述查詢分析,用于事故事件統計、軟件版本統計提供分析圖表模型,實現快速生產統計分析圖表。對記錄在庫的事故事件進行統計查詢分析,對上傳的直流控制軟件版本進行統計分析查詢。所述查詢分析圖表,按年份、類型、總數、站點等維度以三維柱狀圖的形式展示。
所述事故事件管理、軟件版本管理、站點信息管理有授權的用戶才能新增、上傳文件,沒權限的用戶只能瀏覽及下載文件。
所述事故事件管理、軟件版本管理,用戶能全文檢索,快速搜索需要的信息資料,并能在線閱讀。
本發明的一種直流輸電工程事故管理分析系統的具體架構設計如下:
(1)基于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思想和組件技術建設統一的基礎平臺。基礎平臺在操作系統基礎上設置,基礎平臺構建滿足縱深安全防護體系要求的消息總線和服務總線,實現數據共享和應用功能的集成;采用組件技術,通過標準模塊的封裝和組合實現各種應用功能,以便于系統功能的擴展和更大范圍的應用集成。
(2)在基礎平臺上按照業務內容分類,建設gis地圖展示、事故事件管理、軟件版本管理、站點信息管理、查詢分析,可以為不同的部門和專業運行人員提供業務操作權限,滿足了現階段及未來一定時間內的業務需求。
(3)在gis地圖展示、事故事件管理、軟件版本管理、站點信息管理、查詢分析業務模塊上,充分利用平臺的功能,將業務數據統一上傳、統一存儲,面向各專業深度需求,突破傳統的專業界限,跨專業、跨平臺、跨模塊定制數據匯聚和數據挖掘服務,對同一個目標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探尋數據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揭示隱含的客觀規律,促進電網管理方式的革新。
(4)支持完全的跨平臺設計。服務器與客戶機之間、服務器與服務器之間可以采用不同的硬件平臺和操作系統,以方便未來的升級和擴展,降低由于硬件廠商發生變化帶來的風險。
(5)采取數字證書、橫向隔離、縱向認證等措施,保證系統的信息安全。
本發明的系統還嵌入在自動化運維系統中,實現跨系統單點登入。
系統功能菜單嵌入在自動化運維系統界面中,用戶通過自動化運維系統登入,進入本系統的業務功能,并按用戶所擁有的操作權限界定操作的業務內容,從而實現跨系統單點登入。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