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紋理防偽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和隨機紋理防偽方法。
背景技術:
隨機紋理防偽技術是一項具有應用前景的防偽技術,它最終會解決公眾防偽問題,這是因為隨機紋理分布的形成涉及到一個不可控的隨機過程,該過程就是生產者自己第二次也不能像第一次隨機布散分布那樣低成本的形成相同的分布圖案,相對于第一次布散,后來者要形成相同的分布特征需要更高的成本,當這個成本差異大于造假利潤時,便實現了防偽效果。
隨機紋理防偽技術從發明應用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始終沒有進入公眾識別領域,原因在于布散形成的紋理分布圖案,在肉眼識別或現有手機拍照識別條件下,由于分辨率的限制,會出現低成本工藝模仿,例如印刷圖案、uv打印的凹凸圖案、壓紋工藝形成的圖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圖案、類似集成電路光刻工藝形成的圖案等現有技術的低成本可控復制圖案,這些復制圖案容易產生“圖像欺騙”,欺騙人眼、欺騙不帶顯微放大的手機,欺騙手感、欺騙針挑觀察,從而導致紋理防偽的失敗。
在防偽領域中有一線防偽和二線防偽的區分,一線防偽是指普通消費者(用戶)都能識別的真偽,不用專用的技術儀器;二線防偽需要借助專用的技術儀器,由專家或技術人員才能識別。二線防偽由于借助于專用的技術儀器并需要專門技術人員,將防偽識別變得復雜,并不適用于普通消費者辨認,且識別費用較高。相比于二線防偽,一線防偽適用性廣且識別方便,易于被消費者接受和便于推廣,并且結果直觀,可信度高,但通常仿造難度不如二線防偽。如何提供一種防偽產品兼具高難仿造性和一線防偽的易識別性,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涉及紋理元素固有特征的防偽產品、防偽系統和防偽方法,在紋理元素很小時,人眼無法直接辨別單根紋理元素的紋理元素特征,因此出現了印刷、打印、壓紋等工藝來造假紋理防偽標識,這類標識雖然可模仿其分布特征,卻無法模仿其固有特征,通過固有特征的識別能夠高度有效地保證了隨機紋理防偽標識的可靠性,同時采用手機和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識別屬于一線防偽技術,大大提高了防偽產品的易識別性。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包括防偽對象、防偽標識和放大鏡;
其中,
所述防偽標識為其上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所述防偽標識2被附著在所述防偽對象或所述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所述放大鏡可用于與手機組成識別器來識別所述防偽標識,所述放大鏡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優選地,所述防偽標識2具有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所述分布特征3為該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分布圖像和/或分布圖像的特征;所述固有特征是指所述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可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并用于分別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當有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
做為優選,當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識別器的視場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
做為優選,所述放大鏡包括粘膠層,通過該粘膠層將所述放大鏡粘附在手機上。
優選地,所述放大鏡包括透鏡、支撐部和粘膠層,所述支撐部的一側固定有所述透鏡,所述支撐部的另一側固定有所述粘膠層。
優選地,在固定有所述粘膠層側,所述支撐部的側面突出于所述透鏡的側面。
做為優選,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識別說明,所述放大識別說明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是放大識別說明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做為優選,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圖片,所述放大圖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所述放大圖片示出了所述防偽標識2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
做為優選,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圖片,所述放大圖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和/或被包含在所述放大識別說明中,所述放大圖片示出了所述防偽標識2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
做為優選,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3和采用與該防偽標識2相同的所述紋理元素1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相關聯。
做為優選,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編碼5,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編碼5;
所述編碼5與所述防偽標識2一一對應,或所述編碼5與多個所述防偽標識2相對應;
所述編碼5與相對應的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相關聯,且和采用與相對應的防偽標識2相同的紋理元素1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相關聯;
所述編碼5可包含在所述防偽標識內,或獨立于所述防偽標識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做為優選,所述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為密集排列的紋理分布,所述紋理分布區域內,紋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優選地,紋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優選地,紋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
做為優選,所述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為密集排列的紋理分布,所述紋理分布區域內,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3mm2;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1mm2;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05mm2。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包括上述的隨機紋理防偽產品、所述手機和后臺,所述手機和所述后臺可有線或無線連接;
當防偽產品不包括編碼時:所述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分布特征和對應于每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或者
所述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分布特征,對應于每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被示出在所述放大圖片上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和/或被包含在所述放大識別說明中;
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所述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編碼、與該編碼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和與該編碼相關聯的對應于每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或者
所述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編碼、與該編碼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對應于每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被示出在所述放大圖片上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和/或被包含在所述放大識別說明中。
做為優選,當防偽產品不包括編碼時:
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三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三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
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直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作為待識別分布特征3’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一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一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且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二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二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
做為優選,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
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編碼5'和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三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三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
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三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三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
做為優選,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
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
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一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一放大圖像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
通過放大鏡作為識別部件時的識別器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二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二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
做為優選,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為二維碼,
當編碼5'用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時,所述二維碼的邊長大于5mm;
當編碼5'用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時,所述二維碼的邊長小于4mm和/二維碼區域的面積小于16mm2。
做為優選,
當獲取了第一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時:
所述后臺將手機傳來的所述第一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在后臺自動比對或在手機端人工比對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分布特征3;
當獲取了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時:
通過在后臺自動比對或在手機端人工比對待識別分布特征圖案和分布特征3以比對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分布特征3。
做為優選,當防偽產品不包括編碼時:
所述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的每個分布特征3逐一比對;
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
所述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獲得的編碼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逐一比對。
做為優選,通過后臺人工或自動、手機端人工比對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固有特征4來進而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
做為優選,當防偽產品不包括編碼時:
所述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后臺中與待識別分布特征3'相關聯的示出了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在后臺人工或自動、手機端人工比對,進而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
或者,
所述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防偽產品中的放大圖片進行人工比對進而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所述放大圖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所述放大圖片示出了所述防偽標識2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
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
所述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后臺中與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相關聯的示出了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在后臺人工或自動、手機端人工比對,進而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
或者,
所述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防偽產品中的放大圖片進行人工比對進而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所述放大圖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所述放大圖片示出了所述防偽標識2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權利要求上述的隨機紋理防偽產品來實施,具體步驟為:
步驟1:選擇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步驟2:獲取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
步驟3:將防偽標識2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并給所述防偽對象配備放大鏡;
所述放大鏡可用于與手機組成識別器,所述放大鏡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可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并用于分別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當有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
做為優選,還包括步驟4:
識別時,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將獲取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所述固有特征4分別進行比對,當其中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方法,所述方法利用上述的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實施,具體步驟為:
步驟1:選擇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步驟2:獲取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
步驟3:將防偽標識2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并給所述防偽對象配備放大鏡;
步驟4:識別時,所述放大鏡與手機組成識別器,所述放大鏡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并分別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當有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
技術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防偽產品的目的是解決公眾防偽中利用放大鏡進行防偽識別成本較高的問題。在目前的防偽領域里面,放大鏡由于比較昂貴,與產品放在一起僅僅進行防偽識別,使得防偽產品的成本很高,進入不了公眾防偽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注塑放大鏡的出現,使得放大鏡的成本大幅降低,進而使得放大鏡從二線防偽進入一線防偽,即公眾防偽,使得防偽對象、放大鏡和防偽標識作為一個整體產品進入公眾防偽領域,成為一種可推廣的可能。進一步與隨機紋理防偽系統結合進入公眾識別領域,給公眾識別領域的防偽技術帶來一次飛躍性的突破。當今社會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手機,手機已經成了人體的一部分,相當于一個外部的器官存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隨機紋理的防偽產品,防偽產品包括防偽對象、防偽標識和放大鏡,其中防偽標識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通過對防偽標識的檢驗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其中防偽標識采用的是分布有紋理元素的隨機紋理防偽標識,申請人首次提出了固有特征的概念,即指防偽標識2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比如,紋理元素的立體結構,多段色彩結構,在光源照射下的陰影等。每個防偽標識2具有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雙重結合能夠對應唯一的防偽標識,而造假者通過印刷圖案、uv打印的凹凸圖案、壓紋工藝形成的圖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圖案、類似集成電路光刻工藝形成的圖案等現有技術的低成本可控復制圖案則因其固有特征與紋理標識固有特征的不同而被輕易地鑒別出來,而造假者無論是通過自身研發、偷竊得到了相同的紋理元素甚至是內部人員采用相同的紋理元素,因為無法通過布撒獲得相同的分布圖案而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而被輕易地鑒別出來。同時,識別時的識別器由手機加放大鏡組成,其中的手機現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放大鏡成本低廉,通過被附著到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而同防偽對象一塊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將該放大鏡安裝到自己手機上作為識別器,這個識別器完全不同于二線防偽的專用識別器,本發明中的識別器可為消費者大眾所有,且安裝操作極為簡單,成為了易被消費者接受和便于推廣、可信度高、易識別性強的一線防偽技術。因此,本發明的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兼具高難仿造性和一線防偽的易識別性的特點,成為了全新的防偽產品。
優選地,當識別器獲取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其識別器的視場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在這樣的條件下,固有特征能夠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即每根紋理元素1'的相同的視覺特征在人眼直接觀察下無法分辨,借助識別器且視場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時可清楚分辨。
優選地,放大鏡和手機之間通過粘膠層連接,粘膠層作為連接部件、價格低廉,使用時、保證了放大鏡和手機之間的有效固定,使用后,便于拆除、不損傷手機。
優選地,所述放大鏡包括透鏡、支撐部和粘膠層,所述支撐部的一側固定有所述透鏡,所述支撐部的另一側固定有所述粘膠層,其中,在固定有所述粘膠層側,所述支撐部的側面突出于所述透鏡的側面,保證支撐部粘接到手機上,避免透鏡突出妨礙放大鏡的粘接。
優選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識別說明,更易于消費者操作。
進一步地,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圖片,所述放大圖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放大圖片示出了所述防偽標識2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這種情況下,識別器獲取的待識別固有特征(包括有紋理元素的防偽標識的放大圖像)可顯示在手機屏幕上,通過消費者觀察手機屏幕上的放大圖片和識別器獲取的放大圖像來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和固有特征,這種比對由消費者操作,根據眼見為實的思維習慣,消費者對這種比對結果的信任度更高。
進一步地,防偽產品還包括編碼,編碼與對應的防偽標識的分布特征相關聯,與對應的防偽標識的所在類別的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相關聯,通過編碼快速找到與該防偽標識相對應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提高比對效率。這里的編碼可以設置在防偽標識內,易于被消費者找到,識別時,也有可能同待識別分布特征和/或固有特征一次獲取,當然編碼也可以獨立于所述防偽標識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不同的設置方式來滿足防偽產品的布置需要。
優選地,從紋理密度和單根紋理元素的面積角度進行了限定,這樣做(1)固有特征能夠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即每根紋理元素1的相同的視覺特征在人眼直接觀察下無法分辨,但在安裝有放大鏡的手機攝像頭下能被清楚識別;(2)通過增加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數量和/或減小單根紋理元素的面積可以有效防止通過擺放模仿防偽標識,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擺放模仿的可能性僅僅存在于理論中。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包括上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和上述手機、以及后臺,后臺可與手機通訊連接,每個防偽標識的編碼(如果有)、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被存儲在后臺中,用于待識別分布特征和待識別固有特征的比對。其中,每類防偽標識僅獲取并存儲一次即可,即一類防偽標識均對應同一個示出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即可。這里的放大圖片還可以不存儲在后臺,還可以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和/或被包含在所述放大識別說明中。
進一步地,當不包括編碼時,待識別分布特征和待識別固有特征可由識別器一次或兩次獲取,獲取的待識別分布特征與后臺中的分布特征進行逐一比對,獲取的待識別固有特征與后臺中與待識別分布特征相關聯的固有特征進行比對。分布特征的比對可以通過能夠示出分布特征的分布特征圖像或者分布特征圖像的特征進行比對。
當包括編碼時,獲得的待識別分布特征與后臺中與編碼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進行比對,獲取的待識別固有特征與后臺中與編碼相關聯的固有特征進行比對。固有特征的比對可通過能夠示出固有特征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像和放大圖片的比對進行。
進一步地,分布特征的比對可以在后臺自動進行,也可以在識別器手機屏幕上進行。固有特征的比對可以在后臺自動或人工進行、也可以在識別器手機屏幕上進行,其中在手機屏幕上進行時,可以將待識別固有特征的放大圖像與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均顯示在手機屏幕上進行比較、或者可以將待識別固有特征的放大圖像顯示在手機屏幕上與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包裝上甚至放大識別說明中的放大圖片進行比對。
優選地,對應于小編碼,邊長小于4mm和/編碼區域的面積小于16mm2時的二維碼,可以采用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目前市場上還未有能夠仿制小二維碼的釣魚技術,確保了使用本防偽產品的安全性。對應于正常大小的的編碼,邊長大于5mm,可以采用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分別對應于上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和上述隨機紋理防偽系統的隨機紋理防偽方法,獲得了同樣有益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無編碼的隨機紋理防偽標識;
圖2為有編碼的隨機紋理防偽標識;
圖3為一種放大鏡附著在防偽標識上的結構,所述防偽標識又附著在防偽對象上;
圖4為所示為一種放大鏡附著在防偽對象的包裝上的結構,所述紋理防偽標識和放大鏡分開附著在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圖5為一種組合透鏡的光學放大鏡;
圖6為一種帶安裝翼的單凸透鏡;
圖7為一種帶安裝翼的雙凸透鏡;
圖8為一種不帶安裝翼的單凸透鏡;
圖9為在被防偽的產品(防偽對象)的包裝上附著有紋理防偽標識2和示出單個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的示意圖;
圖10為在被防偽的產品(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印設有紋理防偽標識2和含有固有特征放大圖片7的二維碼的示意圖;
圖11手機外接多透鏡的光學放大鏡的示意圖;
圖12手機外接單透鏡的光學放大鏡的示意圖;
圖13為在紋理防偽標識2上印設有示出單個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放大圖片7、編碼和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的示意圖;
圖14是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為立體特征和帶兩個不同色彩單元的色彩特征的放大圖片7;
圖15是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為陰影特征的放大圖片7;
圖16為在手機屏幕(識別器的顯示器)上顯示有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放大圖片7的示意圖,所述固有特征4為立體特征和帶兩個不同色彩單元的色彩特征;
圖17為在手機屏幕(識別器的顯示器)上顯示有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放大圖片7的示意圖,所述固有特征4為陰影特征。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對本申請的基本名稱術語做出說明:
1、防偽標識的分布圖像:防偽標識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的分布圖像每張不同,其組合可達1020狀態以上不重復,足夠全世界所有商品使用100年不重復,所以紋理的分布圖像本身就是一種不會重復的編碼,在圖像識別軟件或數字圖像處理電路支持下,對防偽標識無需編碼。
2、紋理防偽的無限使用法則:是指紋理防偽技術使用在十分眾多的產品類別后不會對防偽效果產生影響,這是紋理防偽原理決定的。這是因為紋理分布的第一次隨機形成為一個低成本的不可控的隨機過程;而傳統防偽的防偽原理是基于獨有設備、獨有工藝、技術秘密等手段,一旦突破便到處擴散,從而失去效果,基于此,傳統防偽技術只能有效使用才能確保一定的防偽效果。
3、每個防偽標識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其上的編碼與防偽標識2一一對應,或其上的編碼與多個防偽標識2相對應;編碼的作用在于在后臺尋址,快速調出預先存儲的特征;其中編碼與多個防偽標識相對應的一個重要好處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機制版批量印刷編碼,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4、分布特征,是指隨機過程中形成的紋理的空間位置分布,以及在這空間位置上紋理的隨機朝向、多旋轉方向時的隨機旋轉方向、多色彩紋理時隨機紋理色彩等等,并且是所述識別器能夠感知的。
5、固有特征,是指防偽標識上單根紋理元素的物理特征,包括紋理元素的立體結構、色彩、紋理上細微的色彩分布等等,與隨機分布過程無關。
6、識別紋理元素的固有特征,目的是防止造假者采用低成本的可控工藝來模仿正品防偽標識的紋理分布而使識別器或人眼不能分辨;現有技術中低成本可控工藝包括各種印刷方式,各種噴墨打印,包括能打印出具有觸摸手感細線的uv打印,3d立體打印、各種光刻工藝等等;為了杜絕這類低成本的造假工藝,特別的針對這些造假工藝紋理結構設計以及基于設計的放大識別方法能夠做出這樣的區分,即本發明所述的識別紋理固有特征。
7、為了實現紋理元素固有特征的識別,除了上述紋理的特別設計和放大識別外,針對造假者可能利用的現有技術的特點,提出一套識別標準(即,上述的放大識別說明)告知判別者,特別是在識別系統中判別者能方便看到和學習到。所述識別系統包括防偽對象、防偽標識、識別器及后臺等。
8、手機,本發明所述手機通常指現有的未內置顯微放大攝像頭的智能手機,一般手機有兩個攝像頭均為普通風景人像攝影設計,基于光學鏡頭從光學機理上一個鏡頭無法兼顧顯微放大和普通攝影,以及顯微攝像頭的公眾需求尚不強烈,因此現有手機尚未見自帶有顯微攝像頭的手機,特別是帶有適合紋理防偽識別的顯微放大攝像頭。
實施例1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防偽對象、防偽標識2和放大鏡6;
其中,
所述防偽標識2為其上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所述防偽標識2被附著在所述防偽對象或所述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所述放大鏡6可用于與手機組成識別器來識別所述防偽標識,所述放大鏡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本發明提供的防偽產品的目的是解決公眾防偽中利用放大鏡進行防偽識別成本較高的問題。在目前的防偽領域里面,放大鏡由于比較昂貴,與產品放在一起僅僅進行防偽識別,使得防偽產品的成本很高,進入不了公眾防偽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注塑放大鏡的出現,使得放大鏡的成本大幅降低,進而使得放大鏡從二線防偽進入一線防偽,即公眾防偽,使得防偽對象、放大鏡和防偽標識作為一個整體產品進入公眾防偽領域,成為一種可推廣的可能。進一步與隨機紋理防偽系統結合進入公眾識別領域,給公眾識別領域的防偽技術帶來一次飛躍性的突破。當今社會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手機,手機已經成了人體的一部分,相當于一個外部的器官存在。
優選地,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如圖1-4所示,該防偽產品包括防偽對象、防偽標識2和放大鏡6;
其中,
所述防偽標識為其上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所述防偽標識2被附著在所述防偽對象或所述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所述防偽標識2具有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所述分布特征3為該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分布圖像和/或分布圖像的特征;所述固有特征是指所述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所述放大鏡6可用于與手機9組成識別器,如圖11和圖12所示,所述放大鏡6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6安裝在手機攝像頭91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6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6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91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6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放大鏡6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可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并用于分別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當有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6作為執行部件。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隨機紋理的防偽產品,防偽產品包括防偽對象、防偽標識2和放大鏡6,其中防偽標識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通過對防偽標識的檢驗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其中防偽標識采用的是分布有紋理元素的隨機紋理防偽標識,申請人首次提供了固有特征的概念,即指防偽標識2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每個防偽標識2具有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雙重結合能夠對應唯一的防偽標識,而造假者通過印刷圖案、uv打印的凹凸圖案、壓紋工藝形成的圖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圖案、類似集成電路光刻工藝形成的圖案等現有技術的低成本可控復制圖案則因其固有特征與紋理標識固有特征的不同而被輕易地鑒別出來,而造假者無論是通過自身研發、偷竊得到了相同的紋理元素甚至是內部人員采用相同的紋理元素,因為無法通過布撒獲得相同的分布圖案而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而被輕易地鑒別出來。同時,識別時的識別器由手機加放大鏡,手機現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放大鏡成本低廉,通過被附著到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而同防偽對象一塊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將該放大鏡安裝到自己手機上作為識別器,這個識別器完全不同于二線防偽的專用識別器,本發明中的識別器可為消費者大眾所有,且安裝操作極為簡單,成為了易被消費者接受和便于推廣、可信度高、易識別性強的一線防偽技術。因此,本發明的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兼具高難仿造性和一線防偽的易識別性的特點,成為了全新的防偽產品。
做為優選,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3和采用與該防偽標識2相同的所述紋理元素1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相關聯。對于一類防偽標識(采用相同的紋理元素形成的防偽標識),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后被保存,其余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均采用該被保存的固有特征即可,無需對相同的固有特征進行多次重復獲取。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如圖2-4、圖9-10、圖13所示,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編碼5,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編碼5;
所述編碼5與所述防偽標識2一一對應,或所述編碼5與多個所述防偽標識2相對應;
所述編碼5與相對應的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相關聯,且和采用與相對應的防偽標識2相同的紋理元素1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相關聯;
所述編碼5可包含在所述防偽標識內,或獨立于所述防偽標識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編碼與對應的防偽標識的分布特征相關聯,與對應的防偽標識的所在類別的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相關聯,通過編碼快速找到與該防偽標識相對應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提高比對效率。這里的編碼可以設置在防偽標識內,易于被消費者找到,識別時,也有可能同待識別分布特征和/或固有特征一次獲取,當然編碼也可以獨立于所述防偽標識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不同的設置方式來滿足防偽產品的布置需要。
作為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優選方案,當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如圖11和圖12所示。識別器獲取待識別固有特征4',其識別器的視場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在這樣的條件下,固有特征能夠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即每根紋理元素1'的相同的視覺特征在人眼直接觀察下無法分辨,如圖14-17所示,借助識別器且視場7的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時可清楚分辨。
做為優選,放大鏡6可包括單片透鏡12(如圖6)或多片透鏡11(如圖5),單片透鏡12或多片透鏡11為高分子材料,價格低廉,容易獲取,單片透鏡或多片透鏡可為單面的凸透鏡(如圖8中的單凸透鏡122)或雙面的凸透鏡(如圖7中的雙凸透鏡132);
進一步的,所述放大鏡包括粘膠層,通過該粘膠層將所述放大鏡粘附在手機上。粘膠層作為連接部件、價格低廉,使用時、保證了放大鏡和手機之間的有效固定,使用后,便于拆除、不損傷手機。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放大鏡還可包括安裝翼121或安裝翼131,所述粘膠層設于所述安裝翼上,此時安裝翼為一種支撐部。
優選的,所述放大鏡包括透鏡、支撐部和粘膠層,所述支撐部的一側固定有所述透鏡,所述支撐部的另一側固定有所述粘膠層。
做為優選,在固定有所述粘膠層側,所述支撐部的側面突出于所述透鏡的側面,保證支撐部粘接到手機上,避免透鏡突出妨礙放大鏡的粘接。
優選的,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識別說明,所述放大識別說明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如圖13所示;和/或是放大識別說明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如圖9所示,更易于消費者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還包括放大圖片,所述放大圖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和/或被包含在所述放大識別說明中(如圖9所示),所述放大圖片示出了所述防偽標識2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這種情況下,識別器獲取的待識別固有特征(包括有紋理元素的防偽標識的放大圖像)可顯示在手機屏幕上,通過消費者觀察手機屏幕上的放大圖片和識別器獲取的放大圖像來比對待識別固有特征和固有特征,這種比對由消費者操作,根據眼見為實的思維習慣,消費者對這種比對結果的信任度更高。
做為優選,所述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為密集排列的紋理分布,所述紋理分布區域內,紋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優選地,紋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優選地,紋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
做為優選,所述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為密集排列的紋理分布,所述紋理分布區域內,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3mm2;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1mm2;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05mm2。
從紋理密度和單根紋理元素的面積角度進行了限定,這樣做(1)固有特征能夠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即每根紋理元素1的相同的視覺特征在人眼直接觀察下無法分辨,但在安裝有放大鏡的手機攝像頭下能被清楚識別;(2)通過增加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數量和/或減小單根紋理元素的面積可以有效防止通過擺放模仿防偽標識,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擺放模仿的可能性僅僅存在于理論中。
實施例3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如圖9-12所示,
包括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隨機紋理防偽產品、所述手機9和后臺,所述手機9和所述后臺可有線或無線連接;
當防偽產品不包括編碼5時,如圖1所示,所述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分布特征,和與該分布特征相關聯的該類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或者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分布特征,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示出在放大圖片7上,放大圖片可以設置在防偽標識上、放大識別說明上、附著在防偽對象上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5時,如圖2所示,所述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編碼、與該編碼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與該編碼相關聯的該類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或者后臺存儲有每個所述防偽標識的編碼、與該編碼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示出在放大圖片7上,放大圖片可以設置在防偽標識上、放大識別說明上、附著在防偽對象上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包括上述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和上述手機、以及后臺,后臺可與手機通訊連接,每個防偽標識的編碼(如果有)、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也可以示出在放大圖片7上,其中放大圖片7可以置于另一個編碼內,另一個編碼的內容為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且被存入后臺中,其中另一編碼被印刷在防偽標識上、放大識別說明上、防偽對象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被存儲在后臺中,用于待識別分布特征和待識別固有特征的比對。
做為優選,當防偽產品不包括編碼時:
通過放大鏡6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三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三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本技術方案為:不包括編碼情況下的一次拍攝);或者
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直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作為待識別分布特征3’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一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一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且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二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二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本技術方案為:不包括編碼情況下的兩次獲取)。
進一步的,分布特征的比對:
(1)當獲取了第一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時:
所述后臺將手機傳來的所述第一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在后臺對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后臺中的所有分布特征3進行逐一自動比對。
(2)當獲取了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時:
后臺將手機傳來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與后臺中所有分布特征3進行逐一自動比對。
固有特征的比對:
(1)后臺人工或自動比對:
后臺將手機傳來的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后臺中存儲的該類防偽標識的示出其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進行自動或人工比對;
(2)手機端人工比對一
后臺將示出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傳送給手機端并顯示在屏幕上,識別者通過觀察放大圖片和第二或第三放大圖像來進行比對;
(3)手機端人工比對二
識別者將觀察到的第二或第三放大圖像與放大圖片進行人工比對,其中放大圖片被設置在防偽標識上、放大識別說明上、附著在防偽對象上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固有特征比對時:后臺的比對快速、識別者無需參與;手機端的人工比對識別者參與度高、信任度高。
實施例4
與實施例3的區別在于,如圖3和圖4所示,
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
通過放大鏡7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編碼5'和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三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三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本技術方案為包括編碼情況下的一次拍攝);或者,
通過放大鏡6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或者通過放大鏡6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通過放大鏡6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三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三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本技術方案為包括編碼情況下的兩次獲取)。
此時,分布特征的比對:
(1)當獲取了第三放大圖像時:所述后臺將手機傳來的第三放大圖像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在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根據編碼5’調取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進行逐一比對;或者
(2)當獲取了第三放大圖像時:所述后臺將手機傳來的第三放大圖像進行處理生產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傳回手機端,后來還將根據編碼5’調取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傳回手機端,手機端的識別者通過人工比對待識別特征3’和分布特征3。
此時,固有特征的比對:
(1)后臺人工或自動比對:
后臺將手機傳來的第三放大圖像與后臺根編碼5’對應的該類防偽標識的示出其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進行自動或人工比對;
(2)手機端人工比對一
后臺將根據編碼5’對應的示出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傳送給手機端并顯示在屏幕上,識別者通過觀察放大圖片和第三放大圖像來進行比對;
(3)手機端人工比對二
識別者將在手機屏幕上觀察到的第三放大圖像與放大圖片進行人工比對,其中放大圖片被設置在防偽標識上、放大識別說明上、附著在防偽對象上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實施例5
與實施例3的區別在于,如圖3和圖4所示,
當防偽產品包括編碼時:(本技術方案為包括編碼情況下的三次獲取)
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
通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一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一放大圖像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或者通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
通過放大鏡作為識別部件時的識別器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第二放大圖像或全部第二放大圖像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
進一步的,分布特征的比對:
(1)當獲取了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時:
通過在后臺自動比對或在手機端人工比對待識別分布特征圖案和分布特征3以比對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分布特征3。
具體地:手機將待識別分布特征傳給后臺,后臺根據編碼5’調取相關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并將待識別分布特征與一個分布特征進行對比或者與多個分布特征進行逐一對比;
或者,
后臺根據編碼5’調取相關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傳輸給手機,手機屏幕上顯示有待事畢分布特征3’和分布特征3,識別者可根據顯示信息進行人工比對;
(2)當獲取了第一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時:
所述后臺將手機傳來的所述第一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后臺根據編碼5’調取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3,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調取的一個或多個分布特征進行比對。
固有特征的比對:
(1)后臺人工或自動比對:
后臺將手機傳來的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后臺根編碼5’對應的該類防偽標識的示出其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進行自動或人工比對;
(2)手機端人工比對一
后臺將根據編碼5’對應的示出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傳送給手機端并顯示在屏幕上,識別者通過觀察放大圖片和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來進行比對;
(3)手機端人工比對二
識別者將在手機屏幕上觀察到的第二放大圖像或第三放大圖像與放大圖片進行人工比對,其中放大圖片被設置在防偽標識上、放大識別說明上、附著在防偽對象上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
作為實施例4或實施例5的優選方案,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為二維碼,
當編碼5'用于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時,所述二維碼的邊長大于5mm;邊長大于5mm,可以采用放大鏡作為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
當編碼5'用于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時,所述二維碼的邊長小于4mm和/二維碼區域的面積小于16mm2。邊長小于4mm和/編碼區域的面積小于16mm2時的二維碼,可以采用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目前市場上還未有能夠仿制小二維碼的釣魚技術,確保了使用本防偽產品的安全性。
實施例6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或二者的優選方案所述的隨機紋理防偽產品實施,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擇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步驟2:獲取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
步驟3:將防偽標識2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并給所述防偽對象配備放大鏡;
所述放大鏡可用于通過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使得放大鏡與手機組成識別器,所述放大鏡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可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并用于分別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當有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
實施例7
與實施例6的區別在于,還包括步驟4:
識別時,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將獲取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所述固有特征4分別進行比對,當其中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實施例8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實施例3-實施例5之一或其優選方案所述的隨機紋理防偽系統實施,
步驟1:選擇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
步驟2:獲取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
步驟3:將防偽標識2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并給所述防偽對象配備放大鏡;
步驟4:識別時,所述放大鏡與手機組成識別器,所述放大鏡作為所述識別器的可拆卸部件,當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執行部件,當放大鏡未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時,所述放大鏡作為識別器的非執行部件;
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和/或非執行部件時的識別器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并分別與所述分布特征3和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來判斷防偽對象的真假,當有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其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放大鏡作為執行部件。
實施例9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隨機紋理防偽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1:選擇隨機分布有紋理元素1的防偽標識2;如圖1所示。
步驟2:獲取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分布圖像和/或分布圖像的特征作為分布特征,并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存儲生成存儲分布特征3;獲取所述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偽標識2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紋理元素1相對于自身尺寸需要至少被放大5-10倍才可分辨出來;比如,如圖3所示的識別器拍攝防偽標識2紋理分布中的局部放大圖像。
這里的獲取所述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是指對于同一種的紋理元素形成的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的首次獲取可通過對其進行放大拍照進行并作為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存儲在后臺或附著在防偽標識和/或防偽對象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即從該類紋理標識的第二個起僅需將該防偽標識與存儲在后臺的固有特征相關聯即可或者將放大圖片附著在防偽標識和/或防偽對象和/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以用于后續比對;
步驟3:將防偽標識2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如圖9或圖10所示。
步驟4:識別時,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將獲取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識別系統后臺中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獲取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別進行比對,當其中一個比對結果為不相同時,判斷待識別防偽標識2'為假,進而待識別防偽標識2'所附著的防偽對象為假;所述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指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隨機紋理防偽方法,包括了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雙重比對,所謂固有特征即指防偽標識2的每根紋理元素1在被放大條件下被觀察時具有的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分辨;這樣造假者通過印刷圖案、uv打印的凹凸圖案、壓紋工藝形成的圖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圖案、類似集成電路光刻工藝形成的圖案等現有技術的低成本可控復制圖案則失效,因為這些手段都無法復制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同時對于外部偷竊制造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造假者,甚至內部人員來說,在非擺放條件下根本無法得到相同的防偽標識。顯然,該防偽方法,能夠高度有效地保證防偽標識的可靠性,甚至在紋理元素進入共有領域,或從共有領域中選取紋理元素的情況下,仍能以相同程度地高度有效地保證防偽標識的可靠性。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所述步驟4“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由識別器實現的;
其中所述識別器包括手機和可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的放大鏡,如圖12與圖11所示,當識別器獲取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所述識別器的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或者,
識別器可采用手機加放大鏡,如圖12與圖11所示。手機在當今時代下作為普及的通訊工具,在大多數地方已經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鏡價格低廉,容易獲取;由手機和放大鏡組合得到的識別器使得普通公眾便可辨別防偽標識的真假,真正做到價格低廉的一線防偽,這也是首次獲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線防偽。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所述步驟4中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存儲分布特征3的比對在識別系統的后臺自動進行;
所述步驟4中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的比對在識別系統的后臺自動或人工進行。由于待識別分布特征和待識別固有特征的比對均在后臺進行,對于識別者而言,毫無技術障礙,比對過程“零負擔”,對于識別者來說識別非常簡單方便。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為不包含編碼的情形。
與實施例9的區別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通過識別器一次拍攝實現的,拍攝得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圖像或全部放大圖像;
其中所述識別器包括手機和可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的放大鏡,如圖12與圖11所示,拍攝時,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
通過識別器一次拍攝即可得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像,進而得到所述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對于識別者來說識別過程中的拍攝行為簡單,只需一次拍攝,所用識別器也均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
作為優選,所述識別器與識別系統的后臺有線或無線相連;
所述步驟4還包括:所述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接著,所述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逐一進行自動比對;
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的后臺自動比對,最終只需將比對結果綜合待識別固有特征和固有特征的比對結果,即真偽告知識別者,這對于識別者來說識別中的鑒別過程是“傻瓜式”的,不用考慮太多就可獲知識別結果,大大簡化識別者的識別程序。
并且,所述步驟4還包括: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
進一步的,所述“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有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具體為:
(1)后臺自動或人工比對:將放大圖像傳輸到后臺并與識別系統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調用的固有特征在后臺進行人工或自動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將該類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與后臺存儲的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建立關聯,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2)識別器端人工顯示器比對:將在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識別器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調取的固有特征在識別器端人工比對,如圖16和圖17所示,固有特征顯示在識別器的顯示器上,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將該類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與后臺存儲的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建立關聯,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此時,識別器端包括顯示器以進行比對,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3)識別器端人工放大圖片比對:將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的放大圖片人工比對,如圖9所示,來比較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圖片是在步驟2中拍攝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片。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為不包含編碼的情形。
與實施例9的區別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通過識別器經過兩次獲取的;
其中,所述識別器包括手機和可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的放大鏡,如圖12與圖11所示,當獲取待識別分布特征3'時,放大鏡未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通過手機攝像頭直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當獲取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通過手機攝像頭和放大鏡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的放大圖像;
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是通過識別器經過兩次獲取,使得識別方式更加豐富,對于造假者來說,造假難度更大。采用手機攝像頭直接獲取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其視場相比于安裝放大鏡方式的視場要大,可以獲取包含更多紋理元素的分布圖案,以避免獲取的紋理元素的分布圖案中根數過低的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識別器與識別系統的后臺有線或無線相連,所述步驟4還包括:
所述識別器將通過手機攝像頭直接獲取的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待識別分布特征圖像作為待識別分布特征3',所述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進行逐一自動比對;
并且,所述步驟4還包括:
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
進一步的,所述“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有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具體為:
(1)后臺自動或人工比對:將放大圖像傳輸到后臺并與識別系統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調用的固有特征在后臺進行人工或自動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將該類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與后臺存儲的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建立關聯,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2)識別器端人工顯示器比對:將在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識別器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調取的固有特征在識別器端人工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將該類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與后臺存儲的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建立關聯,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如圖16和圖17所示,此時,識別器端包括顯示器以進行比對,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3)識別器端人工放大圖片比對:將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的放大圖片人工比對,如圖9所示,來比較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圖片是在步驟2中拍攝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片。
本實施例示出了不含有編碼,采用兩次獲取的情況。
實施例12
本實施例為包括有編碼的情形:
與實施例9的區別在于,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5,
所述編碼5與所述防偽標識2一一對應,或所述編碼5與多個所述防偽標識2相對應;
相應的,每個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5';如圖2-4、圖9-10和圖13所示,
即,可以一標一碼,是指每個防偽標識對應于一個唯一的編碼;也可以多標一碼,是指多個防偽標識采用同一個相同信息的編碼,多標一碼的一個重要好處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機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步驟4中的“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包括:
通過識別器一次拍攝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至少包括編碼5'和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圖像或全部放大圖像;
其中所述識別器包括手機和可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的放大鏡,如圖11和圖12所示,拍攝時,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
優選地,所述編碼的邊長小于4mm和/編碼區域的面積小于16mm2;優選地,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為二維碼。即、在放大識別的條件下,允許使用小尺寸的二維碼。
進一步的,所述識別器與識別系統的后臺有線或無線相連,
所述步驟4還包括:(分布特征比對的第一種方案)
所述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
接著,所述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中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逐一進行自動比對或者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根據編碼調取的一個或多個存儲分布特征3逐一進行自動比對;
并與所述存儲分布特征3進行后臺自動比對,或顯示到到所述識別系統的識別器端進行人工比對;
或者,(分布特征比對的第二種方案)
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發回給識別器,并所述后臺根據接收到的編碼5’調取一個或多個存儲分布特征3發回給識別器;所述識別器的顯示器顯示有接收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存儲分布特征3以供識別器端人工進行比較,其中所述編碼預先與一個或多個所述防偽標識2的分布特征相關聯;
并且,所述步驟4還包括:
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
進一步的,所述“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有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具體為:
(1)后臺自動或人工比對:將放大圖像傳輸到后臺并與識別系統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調用的固有特征在后臺進行人工或自動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通過編碼將編碼與該類每個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建立聯系,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2)識別器端人工顯示器比對:將在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識別器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調取的固有特征在識別器端人工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通過編碼將編碼與該類每個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建立聯系,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如圖16和圖17所示,此時,識別器端包括顯示器以進行比對,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3)識別器端人工放大圖片比對:將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的放大圖片人工比對,如圖9和圖13所示,來比較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圖片是在步驟2中拍攝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片。
通過編碼來調取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當于通過編碼來進行尋址,大大縮減了后臺的比對時間或調出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進行人工比對的時間。
通過識別器一次拍攝即可得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像,進而得到所述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對于識別者來說識別過程中的拍攝行為簡單,只需一次拍攝,所用識別器也均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或者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取。
實施例13
本實施例為包括有編碼的情形:
與實施例9的區別在于,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5,
所述編碼5與所述防偽標識2一一對應,或所述編碼5與多個所述防偽標識2相對應;
相應的,每個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5';如圖2-4、圖9-10和圖13所示,
即,可以一標一碼,是指每個防偽標識對應于一個唯一的編碼;也可以多標一碼,是指多個防偽標識采用同一個相同信息的編碼,多標一碼的一個重要好處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機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步驟4中的“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包括:
通過識別器分兩次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
其中,當識別器包括手機和可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的放大鏡,如圖11和圖12所示,當獲取編碼5'時,放大鏡未設置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通過手機攝像頭直接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當獲取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放大鏡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通過手機攝像頭和放大鏡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圖像或全部放大圖像;
作為優選,直接通過手機攝像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通過對目前常用的智能手機攝像頭進行調查,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為二維碼時,所述二維碼的邊長大于5mm。
進一步的,所述識別器與識別系統的后臺有線或無線相連,
所述步驟4還包括:(分布特征比對的第一種技術方案)
所述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根據編碼5’調取的一個或多個存儲分布特征3逐一進行自動比對;
或者,(分布特征比對的第二種技術方案)
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發回給識別器,并所述后臺根據接收到的編碼5’調取一個或多個存儲分布特征3發回給識別器;所述識別器的顯示器顯示有接收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存儲分布特征3以供識別器端人工進行比較
并且,所述步驟4還包括:
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
進一步的,所述“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有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具體為:
(1)后臺自動或人工比對將放大圖像傳輸到后臺并與識別系統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調用的固有特征在后臺進行人工或自動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通過編碼將編碼與該類每個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建立聯系,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2)識別器人工顯示器比對將在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識別器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調取的固有特征在識別器端人工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將該類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與后臺存儲的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建立關聯或者通過編碼將編碼與該類每個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建立聯系,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如圖16和圖17所示,此時,識別器端包括顯示器以進行比對,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3)識別器人工放大圖片比對將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的放大圖片人工比對,來比較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圖片是在步驟2中拍攝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片。
通過編碼來調取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當于通過編碼來進行尋址,大大縮減了后臺的比對時間或調出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進行人工比對的時間。
實施例14
本實施例為包括有編碼的情形:
與實施例9的區別在于,每個所述防偽標識2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5,
所述編碼5與所述防偽標識2一一對應,或所述編碼5與多個所述防偽標識2相對應;
相應的,每個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還包括至少一個編碼5';如2-4、圖9-10和圖13所示,
即、可以一標一碼,是指每個防偽標識對應于一個唯一的編碼;也可以多標一碼,是指多個防偽標識采用同一個相同信息的編碼,多標一碼的一個重要好處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機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步驟4中的“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包括:
通過識別器分兩次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待識別固有特征4';
其中,當識別器包括手機和安裝在手機攝像頭的攝取路徑上的放大鏡,如圖11和圖12所示,所述兩次獲取包括:通過手機攝像頭和放大鏡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和通過手機攝像頭和放大鏡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紋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圖像或全部放大圖像;
作為優選,所述編碼的邊長小于4mm和/編碼區域的面積小于16mm2;優選地,所述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5'為二維碼。即、在放大識別條件下,允許使用小尺寸的二維碼。
進一步的,所述識別器與識別系統的后臺有線或無線相連,
所述步驟4還包括:(分布特征比對的第一種技術方案)
所述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后臺將待識別分布特征3’與后臺根據編碼5’調取的一個或多個存儲分布特征3逐一進行自動比對;
或者,(分布特征比對的第二種技術方案)
識別器將放大圖像發送到所述后臺,所述后臺接收放大圖像后對其進行處理生成待識別分布特征3’并發回給識別器,并所述后臺根據接收到的編碼5’調取一個或多個存儲分布特征3發回給識別器;所述識別器的顯示器顯示有接收的待識別分布特征3’和存儲分布特征3以供識別器端人工進行比較;
并且,所述步驟4還包括:
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述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
進一步的,所述“將放大圖像示出的待識別固有特征4'與所有固有特征4進行比對”具體為:
(1)后臺自動或人工比對:將放大圖像傳輸到后臺并與識別系統后臺中根據該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調用的固有特征在后臺進行人工或自動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通過編碼將編碼與該類每個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建立聯系,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2)識別器人工顯示器比對:將在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識別器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根據該待識別防偽標識2'的編碼調取的固有特征在識別器端人工比對,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將步驟2中獲取的固有特征存儲在識別系統的后臺中,對于同一種紋理元素形成的一類防偽標識2在首次獲取其固有特征時存入后臺,從第二次起,通過編碼將編碼與該類每個防偽標識2的存儲分布特征和該類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建立聯系,這樣,只需存儲一次該類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大大減少了后臺存儲系統的數據量;如圖16和圖17所示,此時,識別器端包括顯示器以進行比對,所述固有特征4通過在步驟2中獲取的防偽標識的紋理元素的放大圖片示出;或者
(3)識別器人工放大圖片比對將識別器端觀察到的放大圖像與被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的放大圖片人工比對,來比較待識別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圖片是在步驟2中拍攝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偽標識2的放大圖片。
通過編碼來調取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當于通過編碼來進行尋址,大大縮減了后臺的比對時間或調出存儲的存儲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進行人工比對的時間。
作為實施例9-實施例14的優選方案,所述步驟4中“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待識別固有特征4'”具體為:
通過識別器來獲取待識別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待識別固有特征4',其中獲取該待識別固有特征4'時的識別器的視場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在這樣的條件下,固有特征能夠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即每根紋理元素1'的相同的視覺特征在人眼直接觀察下無法分辨,借助識別器且視場直徑小于或等于1.5cm時可清楚分辨。
優選地,識別器采用手機9加放大鏡,如圖11和圖12所示。手機在當今時代下作為普及的通訊工具,在大多數地方已經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鏡可包括單片透鏡12(如圖8)或多片透鏡11,單片透鏡12或多片透鏡11為高分子材料,價格低廉,容易獲取,單片透鏡或多片透鏡可為單面(如圖8)或雙面的凸透鏡(如圖7);由手機和放大鏡組合得到的識別器使得普通公眾便可辨別防偽標識的真假,真正做到價格低廉的一線防偽,這也是首次獲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線防偽。
進一步的,所述放大鏡包括粘膠層,通過該粘膠層將所述放大鏡粘附在手機上。粘膠層作為連接部件、價格低廉,使用時、保證了放大鏡和手機之間的有效固定,使用后,便于拆除、不損傷手機。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放大鏡還可包括安裝翼121或安裝翼131,所述粘膠層設于所述安裝翼上。
進一步的,所述放大鏡包括透鏡、支撐部和粘膠層,所述支撐部的一側固定有所述透鏡,所述支撐部的另一側固定有所述粘膠層。其中,在固定有所述粘膠層側,所述支撐部的側面突出于所述透鏡的側面,保證支撐部粘接到手機上,避免透鏡突出妨礙放大鏡的粘接。作為優選,所述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為密集排列的紋理分布,所述紋理分布區域內,為了綜合考慮拍攝效果和單標的人工擺放的仿制成本,紋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優選地,紋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
優選地,紋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由于采取手機外接放大方式攝取紋理分布圖案,所以單根紋理分布圖案可以很小,從而單位面積的紋理根數可以更多,因此單標的人工擺放的仿制成本就更高。
作為優選,所述防偽標識2上的紋理元素1為密集排列的紋理分布,所述紋理分布區域內,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可根據所選取攝像頭和/或放大鏡等的不同進行設定,
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3mm2;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1mm2;
優選地,平均單根紋理元素1的面積小于0.05mm2。由于采用了放大識別,單個紋理元素可以制作的很小,只要識別器能夠分辨其紋理的固有特征即可,由于采取了這樣的措施,現有手機的識別紋理可以小到100um的數量級,專用識別器則可以更小,到達幾個微米的數量級。
實施例15
作為以上所有實施例的優選,如圖14和圖15所示,所述固有特征4為紋理元素1被放大觀察的立體結構;和/或為單個多色紋理元素1的放大多色特征,所述單個多色紋理元素1上至少含有二個不同的色彩單元,并且所述不同的色彩單元能為放大識別所區分,如圖14所示為兩個不同的色彩單元;和/或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紋理元素1的放大陰影特征,當放大觀察且用傾斜光照射時能產生陰影,如圖15所示,放大后的陰影能被人眼所觀察或者是能被識別器所測試。
所述識別器含有照明光源8,照明光源8傾斜照射紋理元素1,以觀測紋理元素1的陰影效果。
所述識別器設置有兩個光源,并處于不同的方位,兩個光源傾斜交替照射紋理,以觀測紋理陰影交替出現的效果。
作為一種技術方案:所述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置入所述二維碼內,并在二維碼被掃時在顯示器上被顯示。
進一步的,所述固有特征4為紋理元素1被放大觀察的立體結構;和/或為單個多色紋理元素1,所述單個多色紋理元素1上至少含有二個不同的色彩單元,并且所述不同的色彩單元能為放大條件識別時所區分;和/或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紋理元素1,當放大觀察且用傾斜光照射時能產生陰影,放大后的陰影能被人眼所觀察或者是能被識別器所測試。
實施例16
與實施例15不同的是,所述識別系統包括產品的包裝,包裝上印刷有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如圖9所示。
或者,所述識別系統包括印刷有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的標簽紙直接放入被防偽產品的包裝盒內。如圖13所示。
實施例17
與上述所有實施例不同的是,印刷有紋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的不干膠標簽紙直接貼在被防偽的產品上。
圖10是將紋理防偽標識2附著在被防偽產品的包裝盒上,包裝盒上還印刷有二維碼,所述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置入所述二維碼內,并在二維碼被掃時在識別器顯示器上被顯示或在后臺的屏幕上顯示。
圖14是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為立體特征和帶兩個不同色彩單元的色彩特征的放大圖片7。圖15是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為陰影特征的放大圖片7。顯示了紋理元素1不同的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狀態。圖15中具有放大功能的識別器含有照明光源8,照明光源8傾斜照射紋理元素1,就可以觀測紋理元素1放大的陰影效果,即固有特征4是陰影效果,這是印刷等手段無法仿冒的。所述識別器還可設置有兩個光源,并處于不同的方位,兩個光源傾斜交替照射紋理,以觀測紋理陰影交替出現的效果。
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可以是放大識別說明的一部分,放大識別說明呈現在識別系統中,以能為識別者所知道;所述放大識別說明印刷在防偽標識2上;和/或是放大識別說明附著在被防偽的產品及產品的包裝上;和/或顯示在識別器的顯示器上,和/或顯示在后臺顯示器上;和/或所述防偽標識2和/或被防偽的產品和/或產品的包裝上包含二維碼5,所述放大識別說明包含在二維碼5中;和/或所述放大識別說明包含紋理元素固有特征4放大后的圖像。
實施例18
一種隨機紋理防偽識別系統,包括識別系統,所述識別系統包括防偽標識2、被防偽的產品、被防偽的產品的包裝、識別器的顯示器、后臺顯示器的一種或多種識別器件,見圖9,所述識別系統中具有可呈現的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所述固有特征4為防偽標識2上隨機分布的紋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并見圖13,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每個紋理元素1被放大觀察時都具有相同的視覺特征的紋理元素特征,而在無放大條件下人眼無法直接分辨;所述固有特征4的放大圖片7被用于與防偽標識2的固有特征4被放大后得到的放大圖像進行對比,以判斷防偽標識2的真偽。
所述識別系統的識別器件上還設置有放大識別說明,所述固有特征4設置在所述放大識別說明上。所述識別器件上還設置有二維碼5(見圖10),所述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7置入所述二維碼內,并在二維碼6被掃時在顯示器上被顯示。
所述固有特征4為紋理元素1被放大觀察的立體結構,見圖14、圖15的三個長方體結構;和/或為單個多色紋理元素1,所述單個多色紋理元素1上至少含有二個不同的色彩單元,見圖14的黑白兩色,并且所述不同的色彩單元能為放大條件識別時所區分;和/或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紋理元素1,見圖17的陰影部分,當放大觀察且用傾斜光照射時能產生陰影,放大后的陰影能被人眼所觀察或者是能被識別器所測試。
以上所有實施例中所述的識別過程是由安裝在識別器內部的專用app進行的,其中,對編碼的的獲取可通過專用app或通用app來實現。
以上所述實施例中對應該類的防偽標識的固有特征,(優選地,示出該固有特征的放大圖片)可被存儲入后臺,可被包含在防偽標識上、可被包含在放大識別說明中,也可被附著在防偽對象或防偽對象的包裝上,還可以為后臺工作的工作人員通過觀察后記住的固有特征,還可以為教科說、雜志等書刊上已有的固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