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摸顯示屏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投射電容式觸摸顯示屏除了操作簡單、方便、自然,還具有高穿透性、耐久性、防水防塵等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公共信息查詢、領導辦公、工業控制、軍事指揮、電子游戲等領域。
按照檢測原理,投射電容式觸摸顯示屏可以分為:自電容屏和互電容屏兩種類型。自電容屏中的觸控電極通常是按照行和列來布置的,通過掃描行和列,根據測得的電容確定手指的觸摸位置;互電容屏中,感應電極與驅動電極垂直設置,感應電極的一行(或一列)與驅動電極的一列(或一行)共同作用,得到二者相交處的電容,從而確定觸摸位置。
相較于互電容屏,自電容屏的觸控容易受容值均一性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顯示屏及顯示裝置,可以提高自電容屏的容值均一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種觸摸顯示屏,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塊狀觸控電極,還包括導電的屏蔽層,所述屏蔽層與所述觸控電極絕緣;所述屏蔽層在所述觸摸顯示屏中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觸控電極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的材料為不透明導電材料;所述觸摸顯示屏還包括黑矩陣;所述屏蔽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黑矩陣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疊。
優選的,所述觸摸顯示屏包括陣列基板和對盒基板;所述觸控電極設置在所述陣列基板或所述對盒基板上。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設置在所述對盒基板遠離所述陣列基板的一側;所述屏蔽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觸控電極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設置在所述陣列基板遠離所述對盒基板的一側;所述屏蔽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觸控電極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或者,所述屏蔽層平鋪一層設置。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設置在所述陣列基板中;所述屏蔽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觸控電極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設置在所述對盒基板中;所述屏蔽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觸控電極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觸摸顯示屏、以及電路板;屏蔽層與所述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用于在顯示階段,控制所述屏蔽層接地;在觸控階段,向所述屏蔽層施加控制信號,以屏蔽除觸控信號外的干擾信號。
優選的,在觸控階段,所述控制電路向所述屏蔽層施加與所述觸控信號相同的控制信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顯示屏及顯示裝置,通過在觸摸顯示屏中設置屏蔽層,并根據屏蔽層相對觸控電極的設置位置,使屏蔽層在所述觸摸顯示屏中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觸控電極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可以避免屏蔽層對觸控功能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在觸控階段,向屏蔽層施加信號,可使屏蔽層屏蔽由于陣列基板上的電路走線、觸摸顯示屏結構設置等造成的內部信號干擾,或屏蔽外部信號干擾,因而可提高觸摸顯示屏的容值均一性,提高觸控精度。在此基礎上,通過在顯示階段,控制屏蔽層接地,還可提高所述觸摸顯示屏的抗靜電能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俯視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俯視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一;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二;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三;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四;
圖7(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五;
圖7(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六;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七;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八;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顯示屏的剖視示意圖九。
附圖標記:
01-陣列基板;02-對盒基板;10-觸控電極;20-屏蔽層;201-第一屏蔽層;202-第二屏蔽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顯示屏,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塊狀觸控電極10,還包括導電的屏蔽層20,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絕緣;屏蔽層20在觸摸顯示屏中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不對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定,屏蔽層20可以位于觸控電極10的上方或下方,屏蔽層20也可以與觸控電極10同層設置。
第二,觸摸顯示屏包括顯示面板,顯示面板中至少包括一個襯底基板。當觸摸顯示屏中具有一個以上的襯底基板時,可僅選擇一個襯底基板作為觸控電極10和屏蔽層20的正投影參考。
其中,襯底基板例如可以為玻璃基板。
第三,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由于觸摸顯示屏是通過手指與觸控電極10之間的電容來確定觸摸位置,當屏蔽層20位于觸控電極10的上方,即屏蔽層20位于觸控電極10的觸控面一側時,若屏蔽層20覆蓋觸控電極10,則會導致觸控電極10無法進行觸控位置的識別,因此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應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當屏蔽層20位于觸控電極10的下方時,屏蔽層20即使覆蓋觸控電極10,也不會影響觸控電極10對觸控位置的識別,因此,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除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還可覆蓋觸控電極10,即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第四,當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時,如圖1所示,屏蔽層20可以與觸控電極10無重疊;當然,如圖2所示,屏蔽層20也可以與觸控電極10有部分重疊,在此情況下,基于屏蔽層20的寬度,且為了不影響觸控,二者重疊的寬度應小于50μm。
當然,當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同層設置時,為了保證二者的絕緣,屏蔽層20可以與觸控電極10無重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顯示屏,通過在觸摸顯示屏中設置屏蔽層20,并根據屏蔽層20相對觸控電極10的設置位置,使屏蔽層20在所述觸摸顯示屏中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可以避免屏蔽層20對觸控功能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在觸控階段,向屏蔽層20施加信號,可使屏蔽層20屏蔽由于陣列基板上的電路走線、觸摸顯示屏結構設置等造成的內部信號干擾,或屏蔽外部信號干擾,因而可提高觸摸顯示屏的容值均一性,提高觸控精度。在此基礎上,通過在顯示階段,控制屏蔽層20接地,還可提高所述觸摸顯示屏的抗靜電能力。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20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
其中,透明導電材料例如可以為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錫(IZO)等。
這樣,可不必考慮屏蔽層20是否會遮擋觸摸顯示屏發出的用于顯示的光,因而也不會影響開口率。
可選的,屏蔽層20的材料為不透明導電材料;在此情況下,觸摸顯示屏還包括黑矩陣;所述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黑矩陣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疊。
其中,不透明導電材料例如可以為鉬(Mo)、鉬合金、鋁(Al)、鋁合金、銅(Cu)等。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將不透光的屏蔽層20與黑矩陣對應,可避免對開口率的影響。
可選的,如圖3、圖4和圖5所示,觸摸顯示屏包括陣列基板01和對盒基板02;觸控電極10設置在陣列基板01或對盒基板02上。
其中,如圖3所示,觸控電極10可以以in cell touch(內嵌式觸控)設置在陣列基板01的面向對盒基板02的一側,也可以如圖4所示,設置在對盒基板02的面向陣列基板01的一側。當然,如圖5所示,觸控電極10也可以以on cell touch(表面式觸控)設置在對盒基板02的遠離陣列基板01的一側,即,觸控電極10設置在對盒基板02和上偏光片之間。
陣列基板01可以包括薄膜晶體管,以及與薄膜晶體管的漏極電連接的像素電極,進一步的還可以包括公共電極。對盒基板02可以包括黑矩陣和彩色濾光層。其中,公共電極可以設置在陣列基板01上,也可以設置在對盒基板02上;彩色濾光層可以設置在對盒基板02上,也可以設置在陣列基板01上。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不對屏蔽層20的設置位置進行限定,只要屏蔽層20不影響觸控電極10對觸控位置的識別即可。
此外,由于陣列基板01和對盒基板02均包括襯底基板,因此可以其中一個襯底基板作為觸控電極10和屏蔽層20的正投影參考。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觸控電極10和顯示面板整合在一起,使觸摸顯示屏更加輕薄。
可選的,如圖6所示,屏蔽層20設置在對盒基板02遠離陣列基板01的一側;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需要說明的是,圖6中的觸控電極10的設置位置僅為示意。當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都設置在對盒基板02遠離陣列基板01的一側時,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可以位于同一層,也可以位于不同層。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將屏蔽層20設置在對盒基板02遠離陣列基板01的一側,一方面,可使制備形成屏蔽層20的工藝更為簡單,另一方面,當屏蔽層20位于觸控電極10上方時,屏蔽層20可通過屏蔽外部信號干擾例如輻射電場對觸摸顯示屏的影響,來提高容值均一性;當屏蔽層20位于觸控電極10下方時,屏蔽層20可通過屏蔽陣列基板01上的電路走線、觸摸顯示屏結構設置等造成的內部干擾信號,來提高容值均一性。
可選的,屏蔽層20設置在陣列基板01遠離對盒基板02的一側;如圖7(a)所示,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或者,如圖7(b)所示,屏蔽層20平鋪一層設置。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將屏蔽層20設置在陣列基板01遠離對盒基板02的一側,一方面,可使制備形成屏蔽層20的工藝更為簡單,另一方面,屏蔽層20可通過屏蔽外部信號干擾例如輻射電場對觸摸顯示屏的影響,來提高容值均一性。其中,將屏蔽層20平鋪一層設置,可以進一步簡化工藝。
可選的,如圖8所示,屏蔽層20設置在陣列基板01中;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或者,可選的,如圖9所示,屏蔽層20設置在對盒基板02中;屏蔽層2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
需要說明的是,圖8和圖9中的觸控電極10的設置位置僅為示意。當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都設置在陣列基板01中,或者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都設置在對盒基板02中時,屏蔽層20與觸控電極10可以位于同一層,也可以位于不同層。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將屏蔽層20設置在陣列基板01或對盒基板02中,可以起到屏蔽陣列基板01上的電路走線、觸摸顯示屏結構設置等造成的內部干擾信號的作用,從而提高容值均一性。
可選的,如圖10所示,屏蔽層20包括第一屏蔽層201和第二屏蔽層202,第一屏蔽層201與第二屏蔽層202分別位于陣列基板01和對盒基板02中。
此處,第一屏蔽層201與第二屏蔽層202可通過含有導電金球的封膠框或導電銀漿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觸摸顯示屏、以及電路板;屏蔽層20與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用于在顯示階段,控制屏蔽層20接地;在觸控階段,向屏蔽層20施加控制信號,以屏蔽除觸控信號外的干擾信號。
此處,電路板可以是柔性線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簡稱FPC)。其中,電路板通過綁定(bonding)工藝壓合至陣列基板01中。
需要說明的是,當屏蔽層20的設置位置不同時,屏蔽層20與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方式不同,例如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當屏蔽層20設置在陣列基板01中時,由于電路板本身需與陣列基板01進行綁定,因而,可通過陣列基板01中的走線與電路板的控制電路連接。
第二,當屏蔽層20設置在對盒基板02中時,屏蔽層20可以通過導電銀漿與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
第三,當屏蔽層20設置在對盒基板02遠離陣列基板01的一側時,屏蔽層20可以通過金屬中殼中使用的導電膠,例如導電黑膠,或者通過導電銀漿與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
第四,當屏蔽層20設置在陣列基板01遠離對盒基板02的一側時,屏蔽層20可以通過金屬中殼中使用的導電膠,例如導電黑膠,與電路板連接上的控制電路。
第五,當第一屏蔽層201與第二屏蔽層202分別位于陣列基板01和對盒基板02中時,可通過陣列基板01中的走線使第一屏蔽層201與電路板的控制電路連接,也可以通過導電銀漿使第二屏蔽層202與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其中,通過第一屏蔽層201與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連接,制作工藝較簡單,因此,優選陣列基板01中的走線通過第一屏蔽層201與電路板的控制電路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通過在觸摸顯示屏中設置屏蔽層20,并根據屏蔽層20相對觸控電極10的設置位置,使屏蔽層20在所述觸摸顯示屏中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觸控電極10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空隙,可以避免屏蔽層20對觸控功能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將屏蔽層20與電路板中的控制電路連接,在觸控階段,控制電路向屏蔽層20施加信號,可使屏蔽層20屏蔽由于陣列基板01上的電路走線、觸摸顯示屏結構設置等造成的內部信號干擾,或屏蔽外部信號干擾,因而可提高觸摸顯示屏的容值均一性,提高觸控精度。在此基礎上,通過在顯示階段,控制電路控制屏蔽層20接地,還可提高所述觸摸顯示屏的抗靜電能力。
優選的,在觸控階段,所述控制電路向屏蔽層20施加與所述觸控信號相同的控制信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觸控階段,控制電路通過向屏蔽層20施加與所述觸控信號相同的控制信號,使屏蔽層20起到屏蔽信號干擾的作用,提高了顯示裝置的容值均一性,從而可以更精確地確定出手指的位置,提高顯示裝置的觸控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