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消費評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費評價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已逐漸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此,產品質量評價是極為重要的。
目前的各種產品質量評價方法,都是各自針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產品(如食品、日用品、保健品)的評價方法都不一樣,且大都是對產品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幾乎沒有什么評價方法是對產品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消費評價系統及方法,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沒有對產品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的缺陷。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消費評價系統及方法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一種消費評價系統,包括給用戶提供的第一智能終端,所述第一智能終端中帶有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和用于評價的模塊,所述第一智能終端還含有第一無線通信模塊,而第二智能終端中含有第二無線通信模塊,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和服務器之間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通信連接,所述用于商家使用的第二智能終端中存儲有虛擬幣、用于商家交易的模塊和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所述第一智能終端中還存儲有虛擬幣。
所述智能終端包括智能手機、PDA或移動終端。
所述消費評價系統的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首先,客戶需要交易時,啟動第一智能終端中的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就對商家的第二智能終端發送交易請求;
步驟2:所述第二智能終端接收到交易請求后,啟動用于商家交易的模塊對客戶的第一智能終端返回響應交易的信息;
步驟3:第一智能終端接收到響應交易的信息后,就啟動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使用包括虛擬幣支付方式在內的電子支付方式來進行交易;
步驟4:交易結束后,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就把評價條目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用于評價的模塊就把所述評價條目顯示在第一智能終端來讓用戶進行評價;
步驟5:用戶評價完成后,用于評價的模塊就把評價信息和評價條目發送到服務器中存儲,另外還把評價信息和評價條目發送回第二智能終端,然后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就把虛擬幣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用于評價的模塊就接收虛擬幣并存儲在第一智能終端。
所述評價條目,也即商戶特色標簽或競爭優勢由商戶自行錄入第二智能終端,所述評價條目包括環境、口味、價格、服務、技術、人品、停車是否方便、有無wifi、效率或質量這樣體現門店和商品相關優勢的條目。
所述用戶的評價信息能夠包括差評信息。
每個消費過后的消費者通過選擇商戶優勢標簽進行評價。也可選擇差評。評價后系統贈送相應的虛擬幣。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交易完成后,商戶特色標簽或競爭優勢由商戶自行錄入第二智能終端,所述評價條目包括環境、口味、價格、服務、技術、人品、停車是否方便、有 無wifi、效率或質量這樣體現門店和商品相關優勢的條目。每個消費過后的消費者通過選擇商戶優勢標簽進行評價。也可選擇差評。評價后系統贈送相應的虛擬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消費評價系統的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發明內容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消費評價系統,包括給用戶提供的第一智能終端,所述第一智能終端中帶有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和用于評價的模塊,所述第一智能終端還含有第一無線通信模塊,而第二智能終端中含有第二無線通信模塊,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和服務器之間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通信連接,所述用于商家使用的第二智能終端中存儲有虛擬幣、用于商家交易的模塊和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所述第一智能終端中還存儲有虛擬幣。
所述智能終端包括智能手機、PDA或移動終端。
所述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用來對商家的第二智能終端發送交易請求;用來把接收到的商家名和第二智能終端的號碼作為好友信息存放到第一通訊錄中;用來把用戶名和第一智能終端的號碼發送到第二智能終端;用來把交易信息存儲在第一智能終端中。
所述用于商家交易的模塊用來對客戶的第一智能終端返回響應交易的信息;用來把商家名和第二智能終端的號碼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用來把接收到的用戶名和第一智能終端的號碼作為好友信息存放到第二通訊錄中;用來 把交易的信息存儲在第二智能終端中。
所述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用來把評價條目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用來把虛擬幣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
所述用于評價的模塊用來把所述評價條目顯示在第一智能終端來讓用戶進行評價;用來把評價信息和評價條目發送到服務器中存儲,另外還把評價信息和評價條目發送回第二智能終端;用來接收虛擬幣并存儲在第一智能終端。
所述消費評價系統的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首先,客戶需要交易時,啟動第一智能終端中的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就對商家的第二智能終端發送交易請求;
步驟2:所述第二智能終端接收到交易請求后,啟動用于商家交易的模塊對客戶的第一智能終端返回響應交易的信息;
步驟3:第一智能終端接收到響應交易的信息后,就啟動用于用戶交易的智能終端App使用包括虛擬幣支付方式在內的電子支付方式來進行交易;
步驟4:交易結束后,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就把評價條目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用于評價的模塊就把所述評價條目顯示在第一智能終端來讓用戶進行評價;
步驟5:用戶評價完成后,用于評價的模塊就把評價信息和評價條目發送到服務器中存儲,另外還把評價信息和評價條目發送回第二智能終端,然后用于發送評價條目的模塊就把虛擬幣發送到第一智能終端,用于評價的模塊就接收虛擬幣并存儲在第一智能終端。
所述評價條目,也即商戶特色標簽或競爭優勢由商戶自行錄入第二智能終端,所述評價條目包括環境、口味、價格、服務、技術、人品、停車是否方 便、有無wifi、效率或質量這樣體現門店和商品相關優勢的條目。
所述用戶的評價信息能夠包括差評信息。
每個消費過后的消費者通過選擇商戶優勢標簽進行評價。也可選擇差評。評價后系統贈送相應的虛擬幣。
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和第二無線通信模塊之間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通信連接的方式往往都要先通過第一智能終端接入無線網絡,在這里所述無線網絡往往為WLAN網,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往往為WIFI模塊,所述第一智能終端通過WIFI模塊同AP建立連接來接入WLAN網,但是此類方法沒有實現用戶的第一智能終端連接數上升到一定閾值之后,開啟的AP無法滿足連接需求,這樣就會導致AP失效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如果引入了激活機制,在第一智能終端連接數上升到一定閾值之后,激活關閉的AP來進行連接,目前在多信道射頻鏈路的輸出信號中,控制器一定須向AP的所有射頻接口均執行檢測,因此所有射頻接口各自均能定時傳遞鏈路探測信號,由此將導致形成鏈路探測信號資源的匱乏,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時段AP無須持續傳遞鏈路探測信號,因此目下就有采用靈活的不定時傳送鏈路探測信號以此來減少傳遞次數和能耗,也就是控制器依賴對應狀況,決定AP是不是須要傳送鏈路探測信號。若為是,則控制器經由數據鏈路層鏈路傳輸控制發送一個激活信號,告知AP傳送鏈路探測信號,AP在被激活后接著傳送鏈路探測信號。然而,一旦向所有具備傳送鏈路探測信號要求的AP均各自經由個鏈路傳輸控制進行激活的條件,那么鏈路傳輸控制的耗損會不小。
因此據上所述的缺陷,目前還形成把區域中的AP實現分類,同一類的AP帶有一樣的類識別碼,一個類中的AP又以類內的序號來劃分,這里面,所有類各自相應有一鏈路傳輸控制,依賴AP在類中的序號,所有AP在鏈路傳輸控制內均帶有己身相應的信號比特,由此,控制器僅僅須經由一鏈路傳輸控制發送激活信號,該鏈路傳輸控制所對應的類內的所有AP就能均獲取激活信號,接著類內的AP還經由向傳輸所述激活信號之際要采納的鏈路傳輸控制信號比特的決定,即能決定己身是不是被激活,采納該方法,面向所有的AP均各自采納一鏈路傳輸控制傳輸激活信號的方法來說,能極大減少鏈路傳輸控制耗損。
但是一旦須激活的AP數量很少,還散布于各個類中,因此這樣依然須采納若干鏈路傳輸控制,也就是同時結合類激活方案來減少鏈路傳輸控制開銷的好處就不那么突出。例如,若須激活的第一AP、第二AP與第三AP各自處在第一類、第二類與第三類內,就須經由三個鏈路傳輸控制來傳輸激活信號,同各自向各個AP傳輸激活信號之際要采納的鏈路傳輸控制的個數為一致的。怎樣讓激活信號激活盡可能多的AP,以提高該激活信號的激活效果即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所在。
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和第二無線通信模塊之間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通信連接的方式包括先通過第一智能終端接入無線網絡,所述無線網絡為WLAN網,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為WIFI模塊,所述第一智能終端通過WIFI模塊同AP建立連接來接入WLAN網,所述WLAN網中的AP激活方式如下:
步驟一、計算WLAN全覆蓋所需AP數:根據WLAN及單個AP默認發射功率時的覆蓋范圍,決定實現WLAN全覆蓋所需的AP數,用WLAN區域總面積除以每個AP單獨覆蓋面積,向上取整得到整數N;
步驟二、對所有AP進行聚類識別數為4N,對WLAN內密集部署的AP進行聚類;在WLAN覆蓋區域任意選取坐標原點,建立二維直角坐標系,通過聚類算法對WLAN中密集部署且均勻分布的AP按照地理位置進行聚類,目標是4N類;
步驟三、形成4N個AP拓樸結構:根據聚類結果,選擇關閉多數AP,用剩余的少數AP實現WLAN無線信號全覆蓋,同時形成AP分布結構,對AP發射功率優化方法進行初始化;
在每一類別中,選擇處于或位置最接近聚類中心的AP作為可能開啟的AP,關閉其余AP;
步驟四、選擇開啟N個AP:具體過程為,設集合U為選擇開啟的AP的集合,首先選擇任一AP加入集合U,得U={AP1};其次選擇與此AP距離最遠的AP加入集合U,得U={AP1,AP2};接著對于剩余的任一APi計算其與集合U={AP1,AP2,...,APj}中AP之間的距離dij,記di=min{di1,di2,...,dij};然后選擇集合{d1,d2,...,di}中最大的元素對應的AP加入集合U,得U={AP1,AP2,...,APj,APj+1},直至集合U中的元素個數達到N;
步驟五、檢驗全部開啟集合U中的AP是否可對WLAN全覆蓋,若未達到全覆蓋,則繼續按照步驟四的方法從4N個待選擇的AP中選擇一個AP加入集合U,直至滿足WLAN全覆蓋要求,同時關閉剩余AP;然后再執行步驟六;
步驟六、判斷在滿足對WLAN全覆蓋的前提下,是否可降低功率:如果否,所述的AP發射功率優化方法結束;否則,降低指定AP發射功率,直至所有AP均以最低功耗進行工作;
步驟七、當開啟的AP上的用戶連接數上升到一定閾值之后,開啟的AP向控制器發出請求,請求開啟附近的關閉的AP,控制器收到請求后,向該開啟的AP附近的關閉的AP發出指令來激活,使其從休眠模式退出;同時向該開啟的AP發出命令,使其縮小覆蓋范圍;從而使得該區域進入高密度部署模式;
步驟八、所述步驟七中的P發出指令來激活的方法,具體流程可以如下:
步驟8-1、決定現時須得激活的AP,這里,各個AP同步隸屬不低于一個類;
如:現時區域內帶有十六個AP:AP1~16,分成八個類,其中,類1含有AP1~4,類2含有AP5~8,類3含有AP9~12,類4含有AP13~16,類5含有AP1、AP5、AP9和AP13,類6含有AP2、AP6、AP10和AP14,類7含有AP3、AP7、AP11和AP15,類8含有AP4、AP8、AP12和AP16;
經過上述的分類能夠得到,各個AP都同步隸屬兩類,例如,AP1同步隸屬類1和類5,AP2同步隸屬類2和類6;
若此刻須得激活AP2、AP6、AP11和AP14,則激活設備決定現時須得激活的AP為:AP2、AP6、AP11和AP14;
步驟8-2、總計各個類所含有的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
例如,用步驟8-1佐證,若在步驟8-1內已決定現時須得激活的AP為:AP2、AP6、AP11和AP14,因此激活設備憑借決定的AP對各個類所含有的 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進行總計,得知類1~4和類7帶有一個須得激活的AP,類6帶有3個須得激活的AP,但類5和類8無須得激活的AP;
步驟8-3、挑選含有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最大量的類當作激活類;
如,若在步驟8-2中得知類1~4和類7帶有1個須得激活的AP,類6帶有3個須得激活的AP,而類5和類8無須得激活的AP,則在本步驟(即步驟8-3)中,激活設備能夠決定類6所含有的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最大量,因此激活設備挑選類6當作激活類;
進一步的,若具有大于一個“含有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最大量”的類,就從中任意挑選一個類當作激活類,挑選的策略能夠是隨機,也能夠由進行預置。
步驟8-4、依賴挑選的激活類傳遞激活信息,以激活該激活類中含有的現時須得激活的AP;
例如,若在步驟8-3中挑選類6當作激活類,則在步驟8-4內,激活設備依賴類6傳遞激活信號,也就是能夠依賴類6的類標識挑選類6所對應的鏈路傳輸控制,依賴AP在類6中的編號在挑選的鏈路傳輸控制中指示須得激活的AP,例如,AP2、AP6和AP14在類6中的編號分別為1、2和4,則它們在鏈路傳輸控制中對應的信號比特分別為第1位、第2位和第4位,若在信號比特上,“0”代表激活,而“1”代表不激活,因此此刻傳遞的鏈路傳輸控制信號能夠為“0010”,那么,類6中所有的AP在接收到該鏈路傳輸控制信號后,就能夠依賴自身在類6中的編號來決定自身是否須得激活,例如,AP2檢測出鏈路傳輸控制信號中的第1位信號比特上為“0”,因此決定自身須得激活,而AP10發現鏈路傳輸控制信號中的第3位信號比特上為“1”,因此 決定自身不須得激活,依此類推,若AP決定自身須得激活,則傳遞鏈路探測信號給激活設備,不然,若不須得激活,就不運作。
步驟8-5、判斷現時須得激活的AP是否均已激活,若不具有還沒有激活的AP,則結束流程;若具有還沒有激活的AP,則轉回去執行決定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步驟,即返回執行步驟8-1~8-5;
例如,還是以步驟101至步驟104中的例子為例,由步驟104可知,因為只激活了類6,所以只有AP2、AP6和AP14被激活,而AP11還沒有激活,因此,激活設備決定現時須得激活的AP為AP11,激活設備依賴決定的AP對各個類所含有的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進行總計,得知類1~2、類4~6和類8都無須得激活的AP,而類3和類7則帶有1個須得激活的AP,即AP11,因為類3和類7所含有的現時須得激活的AP的數目相等(也就是一個),所以即能夠挑選類3當作激活類,也能夠挑選類7當作激活類,然后依賴類3或類7傳遞激活信號,此后,激活設備再次判斷現時須得激活的AP是否均已激活,因為AP2、AP6、AP11和AP14均已激活,所以激活設備能夠決定現時須得激活的AP均已激活,因此結束流程。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