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掃描圖像的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觸摸屏面板是一種使圖像顯示裝置的畫面上顯示的文字或圖形與人的手指或其他接觸手段接觸而輸入用戶的命令的裝置,并且貼附在圖像顯示裝置上而被使用。觸摸屏面板將被人的手指等接觸的接觸位置轉換成電信號。所述電信號用作輸入信號。
觸摸屏面板的觸摸檢測方式有膜電阻方式、光學方式、電容方式以及超聲波方式等各種方式。其中,電容方式利用在觸摸產生手段與顯示裝置的畫面接觸時變化的電容來檢測是否發生接觸。電容方式的觸摸屏面板可以探測人的手指、導電觸摸筆等的接觸。
另一方面,最近隨著安全相關問題的突顯,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攜帶設備的安全已經作為重要課題之一而出現。由于用戶的攜帶設備使用頻率增加,在通過攜帶設備的電子商務上等的安全被需求,而根據這些需求,利用如指紋、虹膜、人臉、聲音、血管等生物信息。
在各種生物信息認證技術中最普遍使用的技術是通過指紋的認證技術。近年來,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指紋識別和通過指紋識別的認證技術的產品上市。
然而,為了將用于識別指紋的傳感器結合到攜帶設備,除了影像顯示裝置之外還需要安裝用于識別指紋的裝置,由此導致攜帶設備的體積增加等問題。
因此,需要開發能夠在攜帶設備中除去用于指紋識別傳感器的獨立空間并不妨礙顯示區域的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通過設計成至少一個接觸傳感器分別對應于顯示模塊的單位像素中來使得在顯示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掃描在顯示畫面上接觸的圖像。
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可掃描圖像的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模塊和接觸傳感器模塊,所述顯示模塊布置在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且包括多個單位像素,所述接觸傳感器模塊形成有與所述顯示區域重疊的檢測區域且包括與所述單位像素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接觸傳感器,且所述方法包括:檢測模式判別步驟,判別所述顯示裝置的檢測模式;觸摸傳感器選擇步驟,根據所判別的所述檢測模式選擇激活目標接觸傳感器;及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激活所選擇的所述接觸傳感器,且從所激活的所述接觸傳感器接收檢測信號。
并且,在所述檢測模式判別步驟中,所述檢測模式可包括:接觸識別模式,劃分所述顯示裝置的所述檢測區域,使得在包括布置在所劃分的區域的所述接觸傳感器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中所包括的所述接觸傳感器中的一部分接觸傳感器被選擇,從而識別接觸手段是否與所述顯示裝置接觸;及指紋識別模式,使比所述接觸識別模式更多的所述接觸傳感器被選擇,從而掃描與所述顯示裝置接觸的用戶指紋的圖像。
而且,所述接觸傳感器與掃描線可以連接,用于向所述接觸傳感器提供驅動電壓的掃描信號可以被施加到所述掃描線,
且所述接觸傳感器模塊還可包括包括至少兩個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的多個接觸傳感器塊,
所述檢測模式還可包括非接觸識別模式,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使所述接觸傳感器塊中所包括的所述接觸傳感器中的一部分接觸傳感器被選擇,從而識別所述接觸手段是否與所述檢測區域接近,
當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被選擇時,與在所述接觸識別模式和指紋識別模式中的任一個被選擇的情況相比,對所述接觸傳感器施加的所述掃描信號的電壓可以更高。
此外,在所述檢測模式判別步驟中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被選擇而針對根據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所選擇的所述接觸傳感器進行所述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時,還可包括標準電壓超過判斷步驟,在所述標準電壓超過判斷步驟中判斷在所述接觸傳感器生成的檢測信號的電壓值是否超過非接觸識別標準電壓,在所述標準電壓超過判斷步驟中,當所述檢測信號的電壓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標準電壓時,可以將在所述多個接觸傳感器塊中生成所述檢測信號的所述接觸傳感器塊判斷為非接觸識別中心,在所述標準電壓超過判斷步驟中,當所述檢測信號的電壓值超過所述標準電壓時,可以根據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進行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
并且,所述指紋識別模式可包括:整個指紋識別模式,使所述顯示裝置的所有所述接觸傳感器被選擇;圖標指紋識別模式,使與顯示在所述顯示裝置的多個圖標中至少一個圖標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被選擇;及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使與顯示在所述顯示裝置的一部分區域的輸入窗口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被選擇。
而且,在所述檢測模式判別步驟中,在所述指紋識別模式中所述圖標指紋識別模式和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中的任一個被選擇時,可以使布置在除了布置有與所述圖標或所述輸入窗口重復的所述接觸傳感器的區域之外的區域中的所述接觸傳感器中一部分接觸傳感器還被選擇。
此外,在所述檢測模式判別步驟中,在所述接觸識別模式被選擇時,所選擇的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的所述接觸傳感器可以布置在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的邊緣或隨機布置在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
并且,所述方法還可包括:接觸地點判斷步驟,基于從檢測到與多個所述接觸傳感器重疊的所述接觸手段的接觸的所述接觸傳感器接收的檢測信息而判斷接觸地點,在所述接觸地點判斷步驟中,可以將1)包括在檢測到接觸的所述接觸傳感器中最大數量的所述接觸傳感器的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的中心或2)從包括檢測到接觸的所述接觸傳感器的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的中心以與將各個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所包括的檢測到所述接觸的接觸傳感器的數量加權平均的值對應的間隔隔開的運算中心判斷為接觸地點的中心。
而且,所述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中的任一個接觸傳感器扇區和與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鄰接的其他接觸傳感器扇區可以共享至少一個以上的接觸傳感器。
此外,在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中的任一個接觸傳感器扇區和與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鄰接的其他接觸傳感器扇區之間可以布置未包括在任何接觸傳感器扇區中的所述接觸傳感器。
并且,所述接觸傳感器可以包括像素電極和晶體管部,所述像素電極通過與接觸手段之間的接觸形成觸點容量,且由透明材料形成,所述晶體管部包括與所述像素電極連接的至少一個以上的晶體管,且所述像素電極與所述顯示模塊的所述單位像素可以重疊,且用于顯示影像的光線從所述單位像素可以透過所述像素電極。
而且,所述晶體管部可以包括:復位晶體管,其漏電極與所述像素電極連接,且其柵電極和源電極中的至少一個與施加第一選擇信號的第一掃描線或提供數據信號的數據線連接;放大晶體管,其柵電極與所述復位晶體管的漏電極連接,且其源電極與所述第一掃描線、所述數據線、施加與所述第一選擇信號不同的第二選擇信號的第二掃描線中的任一個連接;及檢測晶體管,其漏電極與所述放大晶體管的漏電極連接,其柵電極與施加第二選擇信號的第二掃描線連接,其源電極與用于檢測對應于所述觸點容量的電流的讀出線連接。
此外,所述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可以包括如下步驟:通過接收所述第一選擇信號來導通的所述復位晶體管充電形成在所述像素電極與所述接觸手段之間的觸點容量;通過所述放大晶體管產生根據向所述觸點容量充電的電壓而變化的電流;及通過接收所述第二選擇信號來導通的所述檢測晶體管檢測所產生的電流,以判斷與所述接觸傳感器的上部是否發生接觸并判斷接觸狀態。
并且,所述像素電極可以布置在所述復位晶體管、所述放大晶體管、所述檢測晶體管、所述第一掃描線、所述第二掃描線、所述數據線、所述讀出線的更上方處。
而且,所述像素電極可以覆蓋所述復位晶體管、所述放大晶體管、所述檢測晶體管、所述第一掃描線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掃描線的一部分、所述數據線的一部分、所述讀出線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個。
此外,所述復位晶體管、所述放大晶體管及所述檢測晶體管可以設置成不覆蓋所述顯示模塊的濾色層的單位彩色像素,且所述像素電極可以設置成覆蓋所述單位彩色像素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所述多個接觸傳感器中的任一個接觸傳感器和與所述接觸傳感器鄰接的其他接觸傳感器可以連接到一個所述數據線,且所述接觸傳感器和與所述接觸傳感器鄰接的其他接觸傳感器可以以所述數據線為基準對稱。
而且,所述數據線可以由分別輸入相互獨立地形成的所述數據信號的多個數據線形成,順次形成的掃描信號可以分別被輸入到包括所述第一掃描線和所述第二掃描線的所述多個掃描線,其中,可以同時輸入所述掃描信號和所述數據信號的所述接觸傳感器被激活,而未輸入所述掃描信號和所述數據信號中的至少一個的所述接觸傳感器不被激活。
此外,所述顯示裝置還可包括保護層,所述保護層的一面與所述接觸傳感器的像素電極接觸,且另一面與用戶指紋接觸,其中,通過檢測根據與所述保護層接觸的所述用戶指紋的脊和谷的觸點容量具有不同值的電流來可以掃描所述用戶指紋的圖像。
并且,在所述多個接觸傳感器中的任一個接觸傳感器的所述像素電極與其他接觸傳感器的所述像素電極之間可以形成隔離空間,所述一個接觸傳感器的所述像素電極和與所述像素電極鄰接的一個隔離空間可以形成一個檢測間距,其中,所述檢測間距的寬度范圍可以在5um至200um之間。
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利用借助晶體管和外圍電路構成中所包括的寄生電容的耦合現象來能夠提高所檢測的信號的大小。
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利用透明電極來構成傳感器,從而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可視性。
而且,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通過將接觸傳感器設計成具有顯示單位像素尺寸,從而能夠使在顯示畫面上接觸的圖像被檢測到顯示裝置上。
此外,通過將微小單位的接觸傳感器布置在顯示裝置,可以掃描用戶的指紋圖像或能夠檢測到如銷或刷子等具有微細直徑的接觸手段是否接觸。
附圖說明
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形狀的附圖。
圖2a至圖2d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圖像檢測功能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的剖視圖。
圖3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的平面圖。
圖4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實現圖像檢測功能的傳感器陣列層的構成的附圖。
圖5為示出布置在傳感器陳列上的接觸傳感器的實現例的電路圖。
圖6為示出可應用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電容接觸傳感器的構成的電路圖。
圖7至圖9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容接觸傳感器的構成的電路圖。
圖10為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圖12為示出將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排列而成的傳感器陳列的平面圖的附圖。
圖13為放大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圖14為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沿a-a’線的剖視圖。
圖15為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沿b-b’線的剖視圖。
圖16為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沿c-c’線的剖視圖。
圖17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剖視圖的附圖。
圖18為將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排列而成的傳感器陳列的平面圖。
圖19為放大圖18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圖20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的附圖。
圖20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圖21為包括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簡要分解透視圖。
圖22為示出圖21的顯示裝置的接觸傳感器的概略配置的附圖。
圖23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概略配置的附圖。
圖24為圖23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圖25為示出包括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顯示裝置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圖26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的接觸傳感器陳列的驅動狀態的附圖。
圖27為用于說明圖26的接觸傳感器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28為示出在圖27的顯示裝置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下,接觸手段接觸的狀態的附圖。
圖29至圖31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圖32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整個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圖33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圖標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圖34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圖35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非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圖36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的示意性框圖。
圖37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的驅動過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參考附圖,會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使得本發明可被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地實施。但是,應當注意的是,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方式,而可以多種其他方式實施。為了說明的簡潔,在附圖中,與描述無關的部件被省略,且縱貫全文,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為了方便地說明任意顯示附圖中的各結構的大小及厚度,并不局限于本發明的附圖。
在本發明中,“~上”是指位于目標部件的上面或下面,并不一定表示重力方向的上部。進一步地,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包括或包含”和/或“含有或包含有”意味著在所述部件、步驟、操作和/或元件之外,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部件、步驟、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或增加,除非上下文中另有規定。
并且,在整個說明書中,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相“連接”時,不僅包括“直接連接”的情況,還包括在中間具備其他元件“間接連接”的情況。
在本說明書中,“接觸識別”是指識別與表面接觸的物體(object)的功能,且應被理解為概括通過人的手指的指紋或觸摸識別及與此不同的觸摸產生手段。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形狀的附圖。
參照圖1,根據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0包括顯示裝置dp。
電子設備10可以是一種包括有線/無線通信功能或其他功能的數字設備。例如,其具體指代具備存儲單元以及具有計算能力的微處理器在內的移動電話、導航系統、連網板、pda、工作站、個人計算機(例如,筆記本電腦等)等數字設備。優選地,以智能手機為例將進行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
顯示裝置dp形成在電子設備10的一面,優選地,如圖1所示,可以實現為形成在電子設備10的前面并執行作為輸入裝置的功能的觸摸屏面板。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顯示裝置dp不僅識別觸摸產生手段(例如,手指等)是否接觸和接觸位置,還執行手指的指紋識別功能。
具體而言,在驅動第一應用時,顯示裝置dp可以起用于驅動特定功能等的觸摸屏的作用。在驅動第二應用時,可以在通過顯示裝置dp顯示的指紋輸入窗口fp的區域或顯示裝置dp全區域實現指紋識別功能。
如將要描述的,通過觸摸產生手段的觸摸或手指指紋的脊(ridge)和谷(valley)的接觸由形成多個行和列的傳感器實現,其中,為了識別手指指紋,必須能夠區分脊和谷的接觸。因此,與顯示裝置dp中所包括的傳感器的數量有關的接觸檢測的分辨率需要形成為能夠區分手指指紋的脊和谷的接觸。
圖2a至圖2d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圖像檢測功能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的剖視圖。圖2a至圖2d以將圖像檢測功能結合到液晶顯示裝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的情況為例示出。
參照圖2a至圖2d,液晶顯示裝置由順次層疊的第一基板210、薄膜晶體管層220、液晶層230、濾色層240、第二基板250及覆蓋窗口260構成。
液晶顯示裝置以在由位于第一基板210下方的背光單元(blu,backlightunit)照射的光線透過液晶層230之后,通過以像素為單位提取顏色來實現顏色的濾色層240實現所需的顏色和影像的原理動作。薄膜晶體管層220起傳遞或控制電信號的功能,在液晶層230中存在的液晶根據施加的電信號改變分子結構來控制光線的透過。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執行觸摸產生手段的接觸檢測或指紋識別功能,即,執行圖像檢測功能的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布置在液晶顯示裝置的一部分區域。
首先,如圖2a所示,根據一實施例的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與濾色層240接近地布置。在此情況下,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布置在濾色層240的下部區域或濾色層240與第二基板250之間的區域。
其次,如圖2b所示,根據一實施例的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布置在第二基板250與覆蓋窗口260之間,或如圖2c所示,可以布置在用于保護顯示裝置的覆蓋窗口260上方。
如圖2c所示,若傳感器陣列層300布置在覆蓋窗口260上方,則其上方還需要形成用于保護傳感器陣列層300的另外的保護層270。
另一方面,如圖2d所示,根據一實施例的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形成在與實現有用于驅動顯示裝置的電路的薄膜晶體管層220相同的層。
上面以將顯示裝置實現為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當然可以由如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顯示裝置或電泳顯示器(epd,electrophoreticdisplay)等其他類型的顯示裝置實現。
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裝置具有將兩面形成有電極層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元件布置在基板上的結構。在此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執行圖像檢測功能的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形成在基板上方或有機發光二極管元件的上方等。
圖3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的平面圖。
圖3中圖示濾色層240和傳感器陣列層300。如上所述,以濾色層240為基準,傳感器陣列層300可以形成在相對上方,或可以形成在其下方。
根據一實施例,包括多個接觸傳感器的傳感器陳列可以形成在顯示器全面,或根據另一實施例,可以形成在顯示器的一部分區域。若其形成在顯示器的一部分區域,則可以通過鈍化(圖中未示出)將不包括接觸傳感器的區域配置成與包括接觸傳感器的區域之間不具有臺階。
傳感器陣列層300設置有多個接觸傳感器sn。接觸傳感器sn可以實現為包括多個晶體管的電容方式的傳感器。
濾色層240可以包括顯示紅色影像的紅色像素r、顯示綠色影像的綠色像素g及顯示藍色影像的藍色像素b。各一個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藍色像素b構成一個單位像素,該單位像素形成為由多個行和列構成的矩陣形式。據此,每一個單位像素可以設置有一個接觸傳感器sn。
根據一實施例,接觸傳感器sn形成在傳感器陳列層300,在從頂部(topview)觀察時,接觸傳感器sn的傳感電路(例如,晶體管和配線等)布置在不覆蓋(non-overlap)濾色層240的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及藍色像素b的區域,而接觸傳感器sn的像素電極可以由如ito等透明電極材料制成且布置在覆蓋顏色像素(r、g或b)的至少一部分的區域或不蓋顏色像素的區域的一部分。雖然圖3中以接觸傳感器sn設置在單位像素下方的情況為例示出,但接觸傳感器sn可以設置在所述單位像素的上部、側面部等。并且,還可以通過將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及藍色像素b中的一個像素的大小形成為相對小來使接觸傳感器sn的傳感電路位于相關位置。
根據另一實施例,在接觸傳感器sn利用為晶體管和配線的透明電極材料的情況下,可以將其形成為使得在傳感器陳列層300上像素電極和傳感電路都覆蓋(overlap)濾色層240的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及藍色像素b。據此,由于可以將接觸傳感器sn形成為覆蓋單位像素,因而每一個單位像素設置有至少兩個接觸傳感器sn,從而能夠提高圖像檢測的分辨率,且通過加大單位接觸傳感器sn的尺寸來可以提高圖像檢測敏感度。
圖4為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實現圖像檢測功能的傳感器陣列層300的構成的附圖。
參照圖4,傳感器陣列層300包括多個掃描線sl1、sl2、~、sln和多個讀出線rl1、rl2、~、rll。對多個掃描線sl1、sl2、~、sln順次供給掃描信號,且多個讀出線rl1、rl2、~、rll接收從接觸傳感器sn輸出的信號來將其傳遞到處理該信號的讀出電路(圖中未示出)。
根據一實施例,供給到多個掃描線的掃描信號可以為從設置在傳感器陣列層300的掃描驅動器供給的信號。
掃描線sl1、sl2、~、sln和讀出線rl1、rl2、~、rll可以布置成彼此交叉,且在每一交叉點可以形成至少一個接觸傳感器sn。
圖5為示出布置在傳感器陳列300上的接觸傳感器sn的比較例的電路圖。
參照圖5,接觸傳感器sn可以包括像素電極(圖中未示出)、開關晶體管t1及傳感晶體管t2。若接觸手段與像素電極接觸,則可以形成觸點容量c1。
在圖5的(a)部分中的開關晶體管t1的柵電極和漏電極與第一掃描線sl1連接,其源電極與形成觸點容量c1的節點連接。另一方面,傳感晶體管t2的漏電極與讀出線rl連接,其源電極與開關晶體管t1的源電極,而其柵電極與第二掃描線sl2連接。
圖5的(b)部分與圖5的(a)部分相比,其區別在于,開關晶體管t1的漏電極不是與第一掃描線連接而是與數據線dl連接。
若第一掃描線sl1的選擇信號被供給到開關晶體管t1的柵電極,則開關晶體管t1導通,以充電觸點容量c1。若向第二掃描線sl2施加選擇信號,則傳感晶體管t2導通,向觸點容量c1充電的電荷可以被觸點容量c1和讀出線rl的寄生電容共享。
詳細而言,若接觸手段接近到接觸傳感器sn,則在接觸手段與接觸傳感器sn之間形成較大的觸點容量c1。若接觸手段遠離接觸傳感器sn,則觸點容量c1的大小減少。
然后,讀出線rl的信號電壓被傳遞到獨立的ic芯片,從而通過傳遞的信號電壓可以判斷相關像素是否發生畫面接觸并判斷接觸面積等。換言之,讀出線rl以電壓檢測與向接觸傳感器sn充電的電荷量相應的信號,而通過如此檢測到的電壓大小可以判斷是否發生接觸并判斷接觸狀態。
根據圖5中圖示的方法,存儲于觸點容量c1的電荷通過傳感晶體管t2被傳遞到讀出線rl,此時,在接觸傳感器sn中,由于觸點容量c1、傳感晶體管t2及讀出線rl周圍的電路構成或與其他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而必然存在寄生電容。從而,由于接觸傳感器sn通過觸點容量c1與讀出線rl的寄生電容之間的電荷共享檢測電壓,存在因讀出線rl的寄生電容大于觸點容量c1而所檢測的電壓非常小的缺點。
圖6為示出可應用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電容接觸傳感器的構成的等效電路圖。
參照圖6,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sn設置在形成于參照圖3說明的傳感器陳列300上的單位像素的至少一部分。
各個接觸傳感器sn可以包括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和3個晶體管,其中,3個晶體管分別可以由復位晶體管t1、放大晶體管t2及檢測晶體管t3構成。在一實施例中,各個晶體管t1~t3可以實現為如非晶硅(氫化非晶硅,a-si:h,hydrogenatedamorphoussilicon)、多晶硅(聚硅,poly-si,polysilicon)、氧化物晶體管等硅系晶體管、或如由有機材料形成溝道區域的有機薄膜晶體管(organicthinfilmtransistor)等有機化合物晶體管。各個晶體管t1~t3可以實現為共面(coplanar)、交錯(staggered)、倒共面(invertedcoplanar)或反向交錯(invertedstaggered)薄膜晶體管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各個晶體管t1~t3可以由透明薄膜晶體管(ttft,transparentthinfilmtransistor)構成。透明薄膜晶體管的特征在于使可見光區域的波長的光線通過,由此,即使結合到顯示裝置,也能夠確保可視性。
當施加掃描線sln信號時,復位晶體管t1使與放大晶體管t2連接的像素電極的殘余電荷被恒定地復位。
復位晶體管t1的柵電極可以與掃描線sln連接,源電極可以與電源輸入端vdd連接,漏電極可以與像素電極連接。
放大晶體管t2通過柵電極接收施加到接觸手段與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之間生成的觸點容量c1的電壓v1,從而起與電壓v1的變化量對應地將電流信號傳遞到檢測晶體管t3的放大器作用。
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可以與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連接,源電極可以與電源輸入端vdd連接,漏電極可以與傳感晶體管t3的漏電極連接。
檢測晶體管t3起選擇性地將流過放大晶體管t2的電流傳遞到讀出線rl的作用。檢測晶體管t3通過施加到柵電極的來自掃描線sln+1的選擇信號執行將流過放大晶體管t2的電流傳遞到讀出線rl的動作。
檢測晶體管t3的柵電極可以與掃描線sln+1連接,漏電極可以與放大晶體管t2的漏電極,源電極可以與讀出線rl連接。
根據一實施例,像素電極形成在圖2中圖示的顯示單位像素的中心部,而在各個晶體管t1~t3由非透明或半透明電極材料形成的情況下,為了確保顯示器的可視性,像素電極可以布置在與電極邊緣或濾色片不重疊的區域。
根據另一實施例,在各個晶體管t1~t3由透明電極材料形成的情況下,像素電極可以布置在與濾色片重疊的區域。
圖7至圖9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容接觸傳感器的構成的等效電路圖。
參照圖7,在如圖6所示的接觸傳感器sn的構成中,僅可以變更復位晶體管t1的連接狀態。詳細而言,復位晶體管t1的源電極不是與電源輸入端vdd連接,而是與柵電極連接,由此,當對柵電極施加來自掃描線sln的選擇信號時,同樣地對源電極施加相同的選擇信號,從而為驅動接觸傳感器sn而無需獨立的電源輸入端。
參照圖8,在如圖7所示的接觸傳感器sn的構成中,僅可以變更復位晶體管t1的連接狀態。雖然在圖7的電路中復位晶體管t1的源電極和柵電極綁在一起的狀態下與掃描線sln連接,但如圖8的電路所示,復位晶體管t1的源電極和柵電極可以綁在一起的狀態下與電源輸入端vdd連接。根據各種實施例,復位晶體管t1的源電極和柵電極綁在一起的狀態下連接的電源輸入端線可以用施加預定電壓的數據線代替。
通過如上所述構成接觸傳感器sn的電路,可以減少驅動各個接觸傳感器sn所需的掃描線sln的數量。整體來看,雖然掃描線sln的數量只減少一個,但驅動各個接觸傳感器sn所需的掃描線的數量從兩個減少到一個,因此可以簡化掃描驅動器的動作。
參照圖9,在本發明中公開的接觸傳感器sn的電路構成中,可以除去電源輸入端vdd,而僅通過掃描線sln可以驅動接觸傳感器sn。
詳細而言,放大晶體管t2的源電極不是從電源輸入端vdd接收電壓而是從掃描線sln接收電壓來啟動,為此,掃描驅動器可以被驅動使得放大晶體管t2在操作時序傳遞信號。
如上所述,通過除去源輸入端vdd來設計上可以更簡化接觸傳感器sn的電路構成。
另一方面,在如圖6至圖9所示的接觸傳感器sn的等效電路構成中,電源輸入端vdd可以為數據線dl,而施加到所述數據線的電壓可以是數據信號。
圖10為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sn的動作的時序圖。
參照圖6至圖10對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sn的動作進行說明如下。
在圖10中sln和sln+1分別表示供給到相當掃描線sln、sln+1的信號,應被理解為在高區間選擇信號被供給到掃描線sln、sln+1。通過施加選擇信號來使特定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并輸出來自其他接觸傳感器sn的信號。下面,將sl稱為掃描線信號。并且,rlreset是用于復位讀出線rl的信號,在高(high)區間供給復位信號來使讀出線rl復位。
另一方面,v1表示與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連接的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的電位,即,通過向在接觸手段與像素電極之間生成的觸點容量c1充電的電荷的電位,而rl表示在與檢測晶體管t3的源電極連接的讀出線rl檢測到的電流量。
在v1和rl的時序圖中,根據脊接觸到接觸傳感器sn的傳感晶體管t1上或谷接觸到接觸傳感器sn的傳感晶體管t1上,根據向觸點容量c1充電的電荷量的電位v1和讀出線rl的電流發生變化。
首先,對任何接觸手段都不接觸到接觸傳感器sn的情況進行說明。由于不存在接觸手段,因此不存在像素電極與接觸手段之間形成的觸點容量c1。
若與復位晶體管t1的柵電極連接的掃描線信號sln被轉換為高水平(s2),則復位晶體管t1導通,借助通過與復位晶體管t1的源電極連接的電源輸入端vdd被輸入的電壓向與復位晶體管t1的漏電極連接的像素電極充電一定量的電荷,從而電壓v1上升。
放大晶體管t2的源電極也與電源輸入端vdd連接而接收輸入電壓。然而,在因接觸傳感器sn與指紋的谷接觸而觸點容量c1較小的狀態下,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壓v1和源電極的關系被設計為無法超過放大晶體管t2的閾值電壓,因此不存在從放大晶體管t2的漏電極傳遞到檢測晶體管t3的電流,從而在讀出線rl也無法檢測到電流。
其次,將分成手指指紋的谷與接觸傳感器sn接觸的情況和脊與接觸傳感器sn接觸的情況進行說明如下。通過手指的谷或脊與接觸傳感器sn接觸,接觸手段與接觸傳感器sn之間形成觸點容量c1,此時,與谷接觸的情況和與脊接觸的情況分別形成不同大小的觸點容量c1。
當在與復位晶體管t1的柵電極連接的掃描線sln的s2區間施加選擇信號時,復位晶體管t1導通,來自電源輸入端vdd的信號通過復位晶體管t1的漏電極被傳遞,從而充電觸點容量c1。
根據像素電極與接觸手段之間的距離而觸點容量c1不同,其中,指紋的谷與像素電極接觸的情況與指紋的脊與像素電極接觸的情況相比,所形成的觸點容量c1的大小較小。
先對手指指紋的谷與像素電極接觸的情況進行說明。當對第一掃描線sln施加高信號時(s2),通過從復位晶體管t1的源電極流到漏電極的電流而觸點容量c1的電壓v1上升。然后,當對第二掃描線sln+1施加高信號(s4),檢測晶體管t3導通,從而放大晶體管t2的源電極的電位降低到0,由于通過放大晶體管t2的柵極與源極之間形成的寄生電容的偶合而觸點容量c1的電壓v1減少。并且,當對檢測晶體管t3的柵電極施加第二掃描線sln+1的高信號時,檢測晶體管t3導通。若檢測晶體管t3導通,則來自放大晶體管t2的漏電極的電流通過檢測晶體管t3的漏電極流到源電極,從而電流最終流到讀出線rl。在此情況下,由于觸點容量c1的電壓v1較低的狀態,因此流過讀出線rl的電流可以比與脊接觸的情況的電流更小。
對手指指紋的脊與像素電極接觸的情況進行說明。當對第一掃描線sln施加高信號時(s2),觸點容量c1的電壓v1上升。此時,由于觸點容量c1比與谷接觸的情況更大,因而不發生由于在放大晶體管t2的柵極與源極之間寄生電容的耦合。因此,在此情況下,觸點容量c1的電壓v1可以保持恒定。然后,當對第二掃描線sln+1施加高信號時(s4),檢測晶體管t3導通,來自放大晶體管t2的漏電極的電流通過檢測晶體管t3的源電極流到漏電極。而且,在讀出線rl可檢測到電流,但不發生由于寄生電容的耦合,從而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電位保持不變,因此與谷接觸的情況相比流過更大量的電流。
然后,通過用讀出線rl檢測到的電流大小的變化模式,可以判斷像素電極與手指指紋的脊接觸或與手指指紋的谷接觸,還可以判斷接觸面積等。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當對掃描線施加信號時,通過復位晶體管t1進行電路的復位,因此,存在無需獨立的復位線的優點。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無需除了掃描線之外的獨立的配線,因此能夠簡單地構成電路。并且,在對與檢測晶體管t3的柵電極連接的掃描線施加選擇信號的情況下,相關掃描線也與其他接觸傳感器sn的復位晶體管t1的柵電極連接,因此,一個掃描線可以同時控制在一個接觸傳感器sn中包括的讀出線rl的信號檢測和在其他接觸傳感器sn包括的傳感晶體管t1的動作。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觸點容量c1的變化使放大晶體管t2動作,因此能夠改善在電荷共享電路檢測到的信號變小的缺點。
并且,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利用透明薄膜晶體管和透明電極,在像素電極的中心部形成開口部,從而能夠提高顯示裝置的開口率。
圖11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參照圖6和圖11,t1、t2及t3分別對應于在圖10的左側上端中圖示的復位tr(resettr)、在圖10的左側下端中圖示的放大tr(amptr)及在右側下端中圖示的檢測tr(readtr)。
復位晶體管t1的柵電極rg可以與掃描線sln連接,源電極rs可以與電源輸入端dl連接,漏電極rd可以與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連接。
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ag可以通過接觸con與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連接,源電極as可以與電源輸入端dl連接,漏電極ad可以與檢測晶體管t3的源電極rs連接。
檢測晶體管t3的柵電極rg可以與掃描線sln+1,源電極rs可以與放大晶體管t2的漏電極ad連接,漏電極rd可以與讀出線rl連接。
根據一實施例,在t1至t3由氧化物晶體管實現的情況下,氧化物的特性可以根據入射光而變化,因此還可包括屏蔽電極sd。屏蔽電極sd以與t1至t3重疊的狀態下布置在t1至t3上,從而能過阻擋外部光。
此時,接觸手段與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之間形成觸點容量c1,且對觸點容量c1施加的電壓v1被輸入到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ag。而且,根據輸入到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ag的電壓v1的變化量而不同的電流信號可以被傳遞到檢測晶體管t3。
另一方面,手指與像素電極(sensingelectrode)之間的接觸面積越大,觸點容量c1的大小也越大。
因此,如圖11的實施例所示,為了在同一平面上同時實現t1至t3晶體管和像素電極,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t1至t3所占的面積,并使像素電極所占的面積最大化。
并且,根據另一實施例,當用于實現t1至t3的源電極、漏電極或柵電極中至少一個電極材料的光線透過率較低時,如圖2所示,可以將t1至t3實現在與顏色像素(r、g、b)不重疊的區域,且將像素電極作為透明電極實現在與顏色像素重疊的區域。在此情況下,不降低顯示可視性,同時,具有可以進行指紋圖像掃描的效果。
圖12為示出將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排列而成的傳感器陳列的平面圖的附圖,圖13為放大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參照圖12,傳感器陳列400包括多個接觸傳感器pa。各個接觸傳感器pa與一個數據線dl1、一個讀出線rl及兩個掃描線sln、sln+1)連接。為了方便說明,作為一實施例圖示了5x4陳列,但本發明的范圍不限于此,也可以實現為mxn陳列(m、n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數)。
參照將圖12的單位接觸傳感器放大圖示的圖13具體說明。一個單位接觸傳感器與數據線dl、讀出線rl及掃描線sl連接,并包括復位晶體管(resettr、t1)、放大晶體管(amptr、t2)、檢測晶體管(readtr、t3)及像素電極(se)。
圖13的各個晶體管的連接關系與圖11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其與圖11之間的區別在于,不存在t1至t3上重疊的屏蔽電極,以像素電極(se)重疊來形成單位接觸傳感器pa的前面。
此時,像素電極通過接觸與復位晶體管t1的漏電極rd和放大晶體管t2的柵電極ag連接。
圖14為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沿a-a’線的剖視圖,圖15為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沿b-b’線的剖視圖,圖16為圖12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沿c-c’線的剖視圖。
參照圖14至圖16,晶體管分別在基板上形成柵極,并形成柵絕緣層。在柵絕緣層上形成活動層,然后通過光刻工藝進行圖案化來形成源/漏電極。
參照圖14,在從a-a’截面觀察接觸傳感器時,左側下端的復位晶體管t1包括源/漏電極、柵電極、柵絕緣層(g/i)及活動層。其中,基板可以由如玻璃、薄膜、塑料(pi)、不銹鋼等材料形成。
復位晶體管t1的源/漏電極或柵電極可以由ito、izo、mo、al、cu、ag、ti等單一物質或合成物質實現。源/漏電極之間的活動區域可以由a-si:h、低溫聚硅(ltps,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銦鎵氧化鋅(igzo,indiumgalliumzincoxide)等氧化物(oxide)系材料、有機(organic)系材料實現。柵絕緣層(g/i)可以由sio2、sinx等實現。
復位晶體管t1還可包括蝕刻塞。蝕刻塞(etchstopper,e/s)可以由sio2、sinx等物質實現。蝕刻塞在用于形成源-漏電極的光刻工藝過程中通過化學物質保護預先形成的活動層,以防止活動區域被損壞。
接觸傳感器pa在復位晶體管t1上形成像素電極之前,形成用于使表面均勻的鈍化(passivation)層。鈍化層可以由薄膜玻璃(thin-glass)、sio2、sinω等透明材料實現。
如圖12所說明,在復位晶體管t1中,漏電極rd與像素電極se連接。此時,如圖11和圖12所示,其形成為覆蓋單位接觸傳感器前面,因此像素電極通過貫通鈍化層的接觸con與漏電極rd連接。根據各種實施例,像素電極se可以由ito、izo、mo、al、cu、ag、ti等具有透過性的單一物質或合成物質實現。
參照圖15,在從b-b’截面觀察接觸傳感器時,左側下端的放大晶體管t2形成在基板上,且包括源/漏電極、柵電極、柵絕緣層g/i及活動層。并且,右側下端的檢測晶體管t3形成在基板上,且包括源/漏電極、柵電極、柵絕緣層g/i及活動層。其中,基板可以由如玻璃、薄膜、塑料(pi)、不銹鋼等材料形成。
由于構成放大晶體管t2和檢測晶體管t3的源/漏電極、柵電極、柵絕緣層g/i及活動層(active)在復位晶體管形成工藝中同時形成,因此可以與復位晶體管t1的材料相同。
放大晶體管t2和檢測晶體管t3還可包括蝕刻塞。蝕刻塞(e/s)可以由sio2、sinω等物質實現。蝕刻塞在用于形成源-漏電極的光刻工藝過程中通過化學物質保護預先形成的活動層,以防止活動區域被損壞。
接觸傳感器pa在復位晶體管t1、放大晶體管t2及檢測晶體管t3上形成像素電極之前,形成用于使表面均勻的鈍化層。鈍化層可以由薄膜玻璃、sio2、sinω等透明材料實現。
并且,使放大晶體管的柵電極ag與復位晶體管的漏電極rd連接,如圖13和圖16所示,使與接觸傳感器重疊的像素電極與放大晶體管的柵電極連接。
若通過根據本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掃描接觸手段的表面,則由于以更大的面積實現透明電極而能夠確保顯示裝置的可視性并提高圖像靈敏度,而且,通過利用由于晶體管和外圍電路構成中所包括的寄生電容的耦合現象來可以進一步提高所檢測的信號大小。
圖17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剖視圖的附圖。為了方便說明,以與圖14之間的差異為中心進行說明。
參照圖17,晶體管t1~t3分別在基板上形成柵極,并形成柵絕緣層。在柵絕緣層上形成活動層,然后通過光刻工藝進行圖案化來形成源/漏電極。此時,為了保護活動層,在形成源/漏電極圖案之前,還可包括蝕刻塞區域。
與圖14不同地,像素電極可以形成在與形成有晶體管的基板的相反面。此時,像素電極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通孔而通過所述通孔連接到復位晶體管的漏電極和放大晶體管的柵電極。在本實施例中,接觸傳感器在像素電極上還包括鈍化層即保護層,使得像素電極免受由于接觸手段的接觸引起的損傷。此時,鈍化層可以由如薄膜玻璃(thin-glass)、超薄玻璃(ultra-thinglass)、sio2或sinω等透明材料實現。
圖18為將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排列而成的傳感器陳列的平面圖,圖19為放大圖18中圖示的單位像素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參照圖18,傳感器陳列包括多個接觸傳感器pb。然而,與圖12的實施例不同地,接觸傳感器pb與在一個方向上的其他接觸傳感器對稱地排列。
更詳細而言,第一接觸傳感器pb1至第三接觸傳感器pb3在一個方向即在行方向平行排列。第一接觸傳感器pb1與第二接觸傳感器pb2以相鄰的邊即讀出線rl或數據線dl為基準相互對稱。同樣地,第二接觸傳感器pb2和第三接觸傳感器pb3以相鄰的邊為基準相互對稱。
另一方面,在其他方向即在列方向相鄰的接觸傳感器不對稱地排列。第一接觸傳感器pb1與第四接觸傳感器pb4不以相鄰的邊即掃描線為基準相互對稱地排列。
參照圖19,在一個方向排列的一對接觸傳感器以數據線dl為基準相互對稱。即,復位晶體管、放大晶體管、檢測晶體管、像素電極及信號線dl、rl、sl相互對稱地排列。
當鄰接的接觸傳感器之間相互對稱地排列時,根據一實施例,數據線可以分別單獨排列在每個接觸傳感器,但根據另一實施例,作為對稱基準線的一條數據線可以由兩個相鄰的接觸傳感器共享。結果,信號配線的數量減少,并且,通過顯示單位像素對比觸摸傳感器的開口率更大,從而可以提高顯示器的可視性。
圖20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參照圖20,接觸傳感器包括復位晶體管、放大晶體管、檢測晶體管、像素電極se及信號線dl、rl、sl。
像素電極在與晶體管不同的平面上通過復位晶體管的漏電極和放大晶體管的柵電極之間的接觸而形成。像素電極可以形成為獨立于相鄰的觸摸傳感器并具有能夠覆蓋單位接觸傳感器的整個尺寸的最大面積。此時,像素電極可以由ito、izo、mo、al、cu、ag、ti等具有透過性的單一物質或合成物質實現。
如圖11下面所述,在復位晶體管、放大晶體管、檢測晶體管的源電極、漏電極或柵電極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情況下,若接觸傳感器形成為與顯示單位像素重疊,則顯示像素的開口率減少,有可能降低顯示器的可視性。
從而,如本實施例所述,在至少一個晶體管的源電極、漏電極或柵電極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情況下,可以將接觸傳感器的晶體管t1至t3布置在顯示像素中的遮光區域(黑矩陣)即未布置彩色像素cf的區域。
遮光區域是設置有用于實現顯示器的驅動元件并且屏蔽光透過的區域,因此,若將接觸傳感器的晶體管和信號配線形成在遮光區域中,則可以避免顯示器的可視性降低。
圖21為包括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簡要分解透視圖,圖22為示出圖21的顯示裝置的接觸傳感器的概略配置的附圖。
參照圖21和圖22,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包括顯示模塊510、粘合層520,接觸傳感器模塊530及覆蓋窗口540。
在顯示模塊510形成有用于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且顯示模塊510包括布置在所述顯示區域并用于顯示影像的所述多個單位像素,作為例子,可以為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模塊、液晶顯示(lcd)顯示模塊。
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形成有與所述顯示區域重疊的檢測區域,且接觸傳感器模塊530包括透明基板531、布置在透明基板531的一面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用于向接觸傳感器sn傳遞控制信號或從接觸傳感器sn接收檢測信號的集成電路封裝532以及用于從外部向集成電路封裝532傳遞所述控制信號的柔性印刷電路板(fpcb)533。
另一方面,顯示模塊510的所述單位像素可以以一對一關系與觸摸傳感器模塊530的觸摸傳感器sn重疊。然而,這僅是示例性的配置構成而已,也可以實現將多個觸摸傳感器sn疊加在顯示模塊510的一個所述單位像素上的構成。
如圖6至圖9所示的接觸傳感器sn一般,布置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的接觸傳感器sn利用與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上方的覆蓋窗口540接觸的用戶指紋9的脊和谷的電容差來可以掃描用戶指紋9的圖像。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以接觸傳感器sn布置在顯示模塊510的透明基板531上的情況為例說明,但也可以使接觸傳感器sn布置在覆蓋窗口540的一面而省略另外的透明基板531。
在多個接觸傳感器sn中,第一接觸傳感器sn1和與第一接觸傳感器sn1鄰接的第二接觸傳感器sn2分別包括用于檢測用戶指紋9的脊和谷的所述觸點容量的第一像素電極se1和第二像素電極se2,和用于向第一像素電極se1和第二像素電極se2提供電壓的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和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
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和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可以包括如圖6至圖9所說明的接觸傳感器sn1的復位晶體管、放大晶體管及檢測晶體管中的至少一個。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和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可以布置在與第一像素電極se1、第二像素電極se2及用于提供信號的配線(圖中未示出)相同的平面上。
此時,第一像素電極se1、第二像素電極se2、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及所述配線可以形成為具有預定透光率的透明材料的薄膜,作為例子,可以由氧化銦錫(ito,indiumtinoxide)、銀納米線(silvernano-wire)、碳納米管(cnt,carbonenano-tube)、氧化銦鋅(izo,indiumzincoxide)中至少一個材料形成。
另一方面,在第一接觸傳感器sn1與第二接觸傳感器sn2之間形成隔離空間539。如樹脂(resin)等絕緣材料可以布置在隔離空間539中,使得第一接觸傳感器sn1和第二接觸傳感器sn2相互絕緣。
此時,第一接觸傳感器sn1和隔離空間539形成一個檢測間距(pitch),所述檢測間距的寬度w2等于第一觸摸傳感器sn1的寬度w11和間隔空間539的寬度w12之和。
檢測間距的寬度w2范圍在5μm至200μm之間,以便順利區分具有大約200μm間隔的用戶指紋9的脊(ridge)和谷(valley)。
另一方面,第一像素電極se1、第二像素電極se2、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及所述配線的具體構成與如圖6至圖9所說明的接觸傳感器sn的構成實際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23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概略配置的附圖,圖24為圖23的接觸傳感器的平面圖。
根據本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sn的區別僅在于接觸傳感器sn的配置構成,而其他構成與圖21和圖22的接觸傳感器sn的構成實際上相同,因此,下面以本實施例的特征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參照圖23和圖24,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中,第一接觸傳感器sn1和第二接觸傳感器sn2的第一像素電極se1和第二像素電極se2布置在覆蓋窗口540的下面下方。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和第一配線wire1及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和第二配線wire2分別在第一像素電極se1與第二像素電極se2重疊的狀態下布置在第一像素電極se1和第二像素電極se2的下側。
第一薄膜晶體管部tft1和第二薄膜晶體管部tft2可以包括如圖6至圖9所說明的接觸傳感器sn的復位晶體管、放大晶體管及檢測晶體管中的至少一個。第一配線wire1和第二配線wire2可以為如圖6至圖9所說明的接觸傳感器sn的掃描線的一部分、數據線的一部分及讀出線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個。即,像素電極se1、se2可以以覆蓋所述復位晶體管、所述放大晶體管、所述檢測晶體管、所述掃描線的一部分、所述數據線的一部分及所述讀出線的一部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形式布置。
像素電極se1、se2、所述復位晶體管、所述放大晶體管、所述檢測晶體管、所述掃描線、所述數據線及所述讀出線由如izo、ito等透明導電材料形成,使得在從布置于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下側的顯示模塊520生成的光線透過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接觸傳感器sn而被投射到外部。
根據本實施例,接觸傳感器sn的像素電極se1、se2布置在晶體管部tft1、tft2及配線wire1、wire2的上方,從而可以形成為更廣,而且能夠抑制由于形成在晶體管部tft1、tft2和配線wire1、wire2的寄生電容的干涉,因此具有能夠提高用戶指紋的觸檢測靈敏度的優點。
圖25為示出包括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的顯示裝置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根據本實施例的包括接觸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區別僅在于所述接觸傳感器的驅動方法而已,與如圖1至圖24所說明的包括接觸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相同,因此,下面以本實施例的特征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參照圖25,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的接觸傳感器模塊530具有包括在多個接觸傳感器sn中至少兩個接觸傳感器sn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
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使在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中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sn中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而激活。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中,接觸傳感器模塊530基本上以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驅動,只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被激活,從而,與所有接觸傳感器sn都被選擇的情況相比,可減少電耗。
此時,接觸傳感器sn處于激活狀態即被激活意味著通過對接觸傳感器sn施加掃描信號和數據信號來使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使得接觸傳感器sn能夠檢測接觸手段是否接觸到顯示裝置dp的表面的狀態。
更詳細而言,根據本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與布置有顯示裝置dp的所述單位像素并用于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重疊,劃分所述檢測區域,且包括布置在所劃分的區域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
作為一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形成為正方形,且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之間布置有不包括在任何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接觸傳感器sn,使得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之間以對應于至少一個接觸傳感器sn的寬度相互隔開。
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中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sn中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被激活,所激活的接觸傳感器sn可以檢測接觸手段例如用戶的手指是否接觸到顯示裝置dp的表面并可以檢測接觸位置。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中被激活的接觸傳感器sna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邊緣部分,布置在所述邊緣的內側的接觸傳感器sni保持非激活狀態。
雖然以根據本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形成為正方形的情況為例說明,但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可以形成為除了正方形以外的多邊形或圓形。
圖26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的接觸傳感器陳列的驅動狀態的附圖,圖27為用于說明圖26的接觸傳感器的動作的時序圖。
參照圖26和圖27,向接觸傳感器sn提供數據信號的第一數據線dl1至第五數據線dl5在一個方向布置,且提供選擇信號的第一掃描線sl1至第四掃描線sl4以與第一數據線dl1至第五數據線dl5交叉的方式布置。
各個接觸傳感器sn布置在第一數據線dl1至第五數據線dl5和第一掃描線sl1至第四掃描線sl4分別交叉的地點。此時,圖6至圖9的電源輸入線vdd可以被視為對應于圖26的數據線,但不限于該術語,而是指施加恒定電壓的線。
而且,第一讀出線rl1至第四讀出線rl4與第一數據線dl1至第五數據線dl5平行布置,與各個接觸傳感器sn連接,在第一讀出線rl1至第四讀出線rl4檢測到作為與接觸傳感器sn的觸點容量相應的電流信號的讀出信號。
此時,施加到第一掃描線sl1至第四掃描線sl4的掃描信號相互順序地形成,即以時間序列方式形成,并且施加到第一數據線dl1至第五數據線dl5的數據信號彼此獨立地形成。
下面,對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驅動,使得布置在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邊緣的接觸傳感器sn被激活,從所激活的接觸傳感器sn檢測到所述讀出信號的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將所述數據信號、所述掃描信號及所述讀出信號被施加或檢測的情況定義為高(high),將所述數據信號、所述掃描信號及所述讀出信號未被施加或檢測的情況定義為低(low)。
首先,第一掃描信號在從第一基準時間t1到第二基準時間t2被施加到第一掃描線sl1。此時,第一數據信號至第四數據信號被輸入到第一數據線dl1至第四數據線dl4,使得布置在第一掃描線sl1與第一數據線dl1至第四數據線dl4交叉的地點的所有接觸傳感器sna都被激活。
其次,第二掃描信號在從第二基準時間t2到第三基準時間t3被施加到第二掃描線sl2。此時,所述第一數據信號至第四數據信號分別被輸入到第一數據線dl1至第四數據線dl4,但所述數據信號未被輸入到第二數據線dl2和第三數據線dl3。因此,從第二基準時間t2到第三基準時間t3,僅布置在第二掃描線sl2與第一數據線dl1及第四數據線dl4交叉的地點的接觸傳感器sna被激活。
其次,第三掃描信號在從第三基準時間t3到第四基準時間t4被施加到第三掃描線sl3。此時,所述第一數據信號至第四數據信號分別被輸入到第一數據線dl1至第四數據線dl4,但所述數據信號未被輸入到第二數據線dl2和第三數據線dl3。因此,從第三基準時間t3至第四基準時間t4,僅布置在第三掃描線sl3與第一數據線dl1及第四數據線dl4交叉的地點的接觸傳感器sna被激活。
其次,第四掃描信號在從第四基準時間t4到第五基準時間t5被施加到第四掃描線sl4。此時,所述第一數據信號至第四數據信號分別被輸入到第一數據線dl1至第四數據線dl4,使得布置在第四掃描線sl4與第一數據線dl1至第四數據線dl4交叉的地點的所有接觸傳感器sna都被激活。
因此,從第一基準時間t1至第五基準時間t5,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邊緣的接觸傳感器sna順次被激活,而布置在所述邊緣內部的接觸傳感器sni保持非激活狀態。
即,在布置于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接觸傳感器sn中,施加所述掃描信號和所述數據信號兩者的接觸傳感器sna被激活,而未施加在所述掃描信號和所述數據信號中任一個的接觸傳感器sni未被激活。
另一方面,在布置于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邊緣的接觸傳感器sna都檢測所有所述接觸手段的接觸的情況下,通過與接觸傳感器sn連接的第一讀出線rl1至第四讀出線rl4輸出所述讀出信號。
當根據本實施例的接觸傳感器sn形成為如圖6所示的等效電路構成時,接觸傳感器sn中所包括的所述檢測晶體管的柵電極連接到與接觸傳感器sn的所述復位晶體管連接的掃描線的下一條掃描線。
即,當所述復位晶體管為與第一掃描線sl1連接的接觸傳感器sn時,所述接觸傳感器sn的所述檢測晶體管的所述柵電極與第二掃描線sl2連接。
因此,在某個基準時間激活的接觸傳感器sn的接觸檢測信號可以在下一個基準時間被輸出。
作為例子,從第二掃描信號施加到第二掃描線sl2的第二參考時間t2到第三參考時間t3,檢測連接到第一掃描線sl1的觸摸傳感器sn的接觸檢測信號通過第一讀出線rl1被輸出。
在本實施例中,以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驅動時,僅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邊緣的接觸傳感器sna被激活的情況為例說明,但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邊緣內側的接觸傳感器sn中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隨機或規則地被激活,或每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僅一個接觸傳感器sn被激活的構成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思想中。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以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中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sn相互不同的情況為例說明,但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也可以共享至少一個以上的接觸傳感器sn。在此情況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中一部分會相互重疊。
下面,對在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同時檢測所述接觸手段的觸摸時,檢測接觸手段的接觸位置的過程進行說明。
圖28為示出在圖27的顯示裝置以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下,接觸手段接觸的狀態的附圖。
參照圖28,作為一例,當如用戶的手指f等接觸手段同時接觸到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時,在本實施例中的另一顯示裝置dp將在檢測接觸的接觸傳感器sna中包括最大數量的所述接觸傳感器sna的接觸傳感器扇區ss4的中心,即,第四接觸傳感器扇區ss4的中心c1判斷為接觸地點。
即,顯示裝置dp對在各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中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sna中檢測接觸的接觸傳感器sna的數量進行計數,并將包括檢測接觸的最大數量的接觸傳感器sna的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中心c1判斷為所述接觸地點。
作為另一例子,顯示裝置dp可以將從包括檢測接觸的接觸傳感器sna的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ss1、ss2、ss3、ss4的中心以與對通過各個所述接觸傳感器扇區中所包括的所述檢測接觸的接觸傳感器的數量進行加權平均而得的值對應的距離隔開的運算中心c2判斷為接觸地點。
即,顯示裝置dp可以通過計算從包括最少數量的檢測接觸的接觸傳感器sna的第一接觸傳感器扇區ss1的中心最遠且從包括最大數量的檢測接觸的接觸傳感器sna的第四接觸傳感器扇區ss4的中心最近的運算中心c2,從而將運算中心c2判斷為接觸地點。
根據本實施例,在簡單地檢測用戶是否接觸到顯示裝置dp表面時,通過激活只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來檢測用戶是否觸摸,因此,與激活整個接觸傳感器的情況相比,具有可以最小化顯示裝置dp電耗的優點。
圖29至圖31為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以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區別僅在于接觸傳感器扇區的構成,而其他構成與如圖25至圖28所說明的顯示裝置的構成實際上相同,因此,下面以本實施例的特征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單位觸摸傳感器區段ss內,觸摸傳感器可以根據觸摸識別模式的識別靈敏度和坐標檢測精度以各種預定模式被激活并非激活。更詳細而言,參照圖29,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的單位接觸傳感器扇區ss包括隨機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的區域的激活接觸傳感器sna和非激活接觸傳感器sni。
其次,參照圖30,單位接觸傳感器扇區ss的區域包括以一定模式交替排列布置的激活接觸傳感器sna和非激活接觸傳感器sni。
其次,參照圖31,單位接觸傳感器扇區ss區域包括布置在其上的至少一個激活接觸傳感器sna和包圍激活接觸傳感器sna的非激活接觸傳感器sni。在本實施例中,激活接觸傳感器sna可以布置在接觸傳感器扇區ss的中心。
圖32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整個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參照圖32,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的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整個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中所包括的所有接觸傳感器sn處于激活狀態,從而能夠掃描接觸到顯示裝置dp表面的用戶指紋的圖像。
圖33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圖標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參照圖33,在顯示裝置dp的圖標指紋識別模式下,在顯示在顯示模塊510的多個圖標icon中,使與顯示在所述顯示模塊的多個圖標中至少一個圖標icons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
即,在多個圖標icon中,作為例子,在選擇與連接到如移動銀行應用程序(app)、需要生物識別的應用程序或用戶設定的應用程序等安全應用程序的安全圖標icons重疊的接觸傳感器sn之后,激活所述接觸傳感器sn,從而在用戶觸摸到圖標icons的過程中掃描用戶的指紋圖像,以使所述安全應用程序程序驅動,而無需另外登錄過程。
圖34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參照圖34,在顯示裝置dp的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下,使與顯示在顯示模塊510的一部分區域的輸入窗口fp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
即,在如電子設備10的指紋輸入步驟等用戶認證步驟中,顯示裝置dp使與生成的輸入窗口fp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并激活,以實現通過指紋掃描圖像的用戶認證。
當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處于所述圖標指紋識別模式或所述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時,與安全圖標icons或輸入窗口fp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都被激活。與安全圖標icons和輸入窗口fp不重疊的其他接觸傳感器sn可使以接觸傳感器區段ss區分的一些接觸傳感器sn激活。
圖35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以非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狀態的附圖。
參照圖35,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的接觸傳感器模塊530還包括具有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的多個接觸傳感器塊hb。
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非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多個接觸傳感器塊hb所包括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被激活。此時,如圖25至圖31所說明,在各個接觸傳感器扇區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sn中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并激活。
并且,如在圖25至圖31中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被激活的方式一般,多個接觸傳感器塊hb可以以相互重疊的方式被激活并可以檢測接觸手段p的非接觸接近或接觸狀態。
此時,從所述掃描線施加到激活接觸傳感器sn的所述掃描信號的電壓大于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以接觸識別模式和所述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的電壓。結果,由于與接觸識別模式或指紋識別模式相比在更寬的面積上形成更大的驅動電壓,從而形成在從顯示裝置dp遠離預定距離的位置也能夠檢測接近與否的大電磁場(e-field)。
因此,即使如觸摸筆等接觸手段p與顯示裝置dp的所述顯示區域或所述檢測區域不直接接觸并位于與所述顯示區域上方相鄰的位置,也顯示裝置dp可以檢測由接觸手段p指示的接觸傳感器塊hbs。
在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中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sn檢測未接觸的接觸手段p的過程中的區別僅在于所施加的所述數據信號的電壓大小,而與如圖25至圖28所示的接觸傳感器sn檢測所述接觸手段p的構成實際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可以是在接觸手段p不直接接觸到顯示裝置dp的所述顯示區域或所述檢測區域的狀態下檢測接觸手段p是否接近的懸停(hovering)模式。
圖36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的構成的示意性框圖,圖37為示出圖25的顯示裝置的驅動過程的流程圖。
參照圖36和圖37,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還包括向接觸傳感器模塊530傳遞控制信號sc并從接觸傳感器模塊530接收檢測信號sr的控制單元700。雖然以根據本實施例的控制單元700獨立于接觸傳感器模塊530的構成為例說明,但控制單元700可以被包含在接觸傳感器模塊530。
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的控制單元700判別顯示裝置dp的檢測模式(s10),根據所判別的所述檢測模式選擇激活目標接觸傳感器sn(s20),然后激活所選擇的所述接觸傳感器sn,從所激活的所述接觸傳感器傳遞檢測信號(s30)。
更詳細而言,在檢測模式判別步驟(s10)中,控制單元70根據設置有顯示裝置dp的電子設備10的驅動狀態判別顯示裝置dp的檢測模式。
此時,所述檢測模式還包括:接觸識別模式,使顯示裝置dp的多個接觸傳感器扇區ss中所包括的接觸傳感器中一部分的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并識別接觸手段是否接觸到顯示裝置dp;指紋識別模式,使比所述接觸識別模式更多的所述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并掃描接觸到顯示裝置sn的用戶指紋圖像;及非接觸識別模式,使在接觸傳感器塊hb中所包括的所述接觸傳感器sn中一部分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并識別所述接觸手段是否接近到所述檢測區域。
在顯示裝置dp以所述指紋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下,與顯示裝置dp以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驅動的情況相比,更多的接觸傳感器sn被激活,因此,顯示裝置dp可以具有更高接觸識別分辨率,以便掃描用戶指紋圖像。
并且,所述指紋識別模式包括:整個指紋識別模式,使顯示裝置dp的所有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圖標指紋識別模式,使與顯示在顯示裝置dp的多個圖標icon中至少一個圖標icons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及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使與顯示在顯示裝置dp的一部分區域的輸入窗口fp重疊的多個接觸傳感器sn被選擇。
作為例子,在電子設備10的通常驅動模式下,控制單元700判斷顯示裝置dp處于所述接觸識別模式,而在電子設備10在顯示裝置dp的整個區域上進行掃描用戶指紋的動作的情況下,判斷顯示裝置dp處于所述整個指紋識別模式,從而能夠抑制電子設備10的電耗。
并且,在觸摸筆p從電子設備10分離或電子設備10處于觸摸筆p使用模式的情況下,控制單元700可以判斷顯示裝置dp處于非接觸識別模式。
而且,在多個圖標icon中安全圖標icons顯示在電子設備10上的情況下,控制單元700判斷顯示裝置dp處于所述圖標指紋識別模式,而在指紋輸入窗口fp形成在電子設備10上的情況下,可以判斷顯示裝置dp處于所述輸入窗口指紋識別模式。
其次,控制單元700根據所判別的所述檢測模式選擇激活目標接觸傳感器sn(s20)。
此時,控制單元700可以通過從設置在控制單元70內部或外部的存儲器接收關于每個所述選擇模式的激活目標接觸傳感器sn的信息來選擇激活目標接觸傳感器sn。
其次,在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s30)中,控制單元70通過接收所述第一選擇信號而導通的所述復位晶體管向所選擇的接觸傳感器sn充電像素電極se與所述接觸手段之間形成的觸點容量,通過所述放大晶體管產生根據向所述觸點容量充電的電壓變化的電流,然后通過接收所述第二選擇信號而導通的所述檢測晶體管檢測所產生的電流來判斷接觸手段是否接觸到接觸傳感器sn的上部并判斷其接觸狀態。
并且,在檢測模式判別步驟(s10)中選擇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并對根據所述非接觸識別模式所選擇的接觸傳感器sn進行所述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時,控制單元70可以判斷在所述接觸傳感器所生成的檢測信號的電壓值是否超過非接觸識別標準電壓vref。
在此情況下,在所述標準電壓超過判斷步驟中,在所述檢測信號的電壓值v小于或等于非接觸識別標準電壓vref的情況下,控制單元70將在所述多個接觸傳感器塊hb中生成所述檢測信號的所述接觸傳感器塊hb判斷為非接觸識別中心。
而且,在所述判斷是否超過非接觸識別標準電壓的步驟中,在所述檢測信號的電壓值v超過非接觸識別標準電壓vref的情況下,控制單元70根據所述接觸識別模式進行接觸傳感器激活和檢測步驟(s30)。當接觸手段p接近到顯示裝置dp的所述顯示區域或所述檢測區域時,從接觸傳感器sn檢測的所述檢測信號的電壓值v小于在接觸手段p直接接觸到顯示裝置dp的所述顯示區域或所述檢測區域時的所述檢測信號電壓值v。因此,根據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p可以通過判斷所述檢測信號的電壓值v是否超過非接觸識別標準電壓vref來可以判斷接觸手段p處于接近到顯示裝置dp的狀態或接觸到示裝置dp的狀態。
根據所提出的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由于可選擇性地激活的微小單元的觸摸傳感器sn布置在顯示裝置dp上,因而可以掃描用戶的指紋圖像,或可以檢測是否接觸如針或刷等具有微細直徑的接觸手段。
如圖1至圖37所說明的顯示裝置的接觸傳感器以與電源輸入端vdd或數據線連接并接收電源或數據信號的構成為例被描述。所述電源輸入端vdd或所述數據線都指施加用于啟動所述接觸傳感器的預定大小的電壓的線,但不限于該術語,而所述電源輸入端vdd和所述數據線實際上可以被解釋為相互對應的概念。
上述的本發明的說明只是例示性的,只要是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就能理解在不變更本發明的技術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況下,也能輕易變形為其他具體形態。因此,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在各方面僅是例示性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為單一型進行說明的各結構部件也能分散進行實施,同樣,使用分散的進行說明的結構部件也能以結合的形態進行實施。
上述的本發明的說明只是例示性的,只要是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就能理解在不變更本發明的技術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況下,也能輕易變形為其他具體形態。因此,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在各方面僅是例示性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為單一型進行說明的各結構部件也能分散進行實施,同樣,使用分散的進行說明的結構部件也能以結合的形態進行實施。
本發明的范圍是通過所附權利要求書來表示,而并非通過上述詳細的說明,而由權利要求書的意義、范圍及其均等概念導出的所有變更或變形的形態應解釋為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以及說明書附圖所公開的范圍內可用多種形式變形實施,當然這也應當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已經以用于實現本發明最好的模式描述了用于實現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掃描圖像的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可應用于各種顯示裝置,且存在反復使用的可能性,因此具有產業上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