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觸控電器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電路板以及應用該柔性電路板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觸摸式電子產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由于操作的便利性而得到廣泛應用。觸摸式電子產品中柔性電路板(FPC)是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根據柔性電路板所應用的電子產品的種類不同,以及安裝位置的不同,這些柔性電路板的外形尺寸也不盡相同,但是這些柔性電路板的電性能設計要求大同小異。隨著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大屏幕及窄邊框的需求越來越高,以及觸摸屏的驅動線路和感應線路的通道數量越來越多,電子產品上留給柔性電路板的放置空間越來越小。因此,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對柔性電路板的外形尺寸要求愈加苛刻。傳統的柔性電路板走線設計愈發不能滿足這種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柔性電路板的走線設計不能滿足電子設備大屏幕及窄邊框需求的問題,提供一種柔性電路板及應用該柔性電路板的電子設備。
一種柔性電路板,包括基體,形成在基體上的導電線路層、多個第一觸腳及多個第二觸腳,所述基體包括第一連接端及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一觸腳位于基體的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二觸腳位于基體的第二連接端,所述導電線路層包括多個導電線路,每一導電線路電性連接在相應的一個第一觸腳及一個第二觸腳之間,所述第一觸腳包括靠近第二觸腳的第一末端和遠離第二觸腳的第二末端,其中至少一個導電線路排布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觸腳之間并與相應的一個第一觸腳的第二末端相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端包括第一分區、第二分區和第三分區,第二分區位于第一分區和第三分區之間,第一分區和第三分區內的第一觸 腳的第二末端與相應的導電線路相連,第二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一末端與相應的導電線路相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具有如下兩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第一分區與第二分區內相距最近的兩個第一觸腳之間形成第一間隙,與第一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相連的導電線路均穿過所述第一間隙;及
第三分區與第二分區內相距最近的兩個第一觸腳之間形成第二間隙,與第三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相連的導電線路均穿過所述第二間隙。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分區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之間的間隙、第二分區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之間的間隙以及第三分區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之間的間隙中的至少一個小于所述第一間隙或第二間隙。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第三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一末端比第二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一末端更靠近所述基體的第二連接端,第一、第三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二末端比第二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二末端更靠近所述基體的第二連接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第三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一末端與第一連接端的一側邊平齊,第二分區內的第一觸腳的第二末端與第一連接端的相對另一側邊平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體還包括位于第一、第二連接端之間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第一連接端連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第二分區內的任意兩個第一觸腳之間的間距,小于第一分區和第三分區之間的間距。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觸摸屏以及與觸摸屏電連接的柔性電路板,所述觸摸屏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觸控感應層,所述柔性電路板為上述任意一種柔性電路板,所述觸控感應層與柔性電路板的第一觸腳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基體的第一連接端的側邊與觸控感應層的一側邊平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基體還包括位于第一、第二連接端之間的連接部,所述觸摸屏的基板具有一與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基體的第一連接端的側邊平行的側邊,所述基板上預留攝像頭孔和紅外感應孔,所述攝像頭 孔和紅外感應孔位于第一連接端的側邊與基板的側邊之間,所述攝像頭孔和紅外感應孔分別位于連接部的兩側。
上述柔性電路板通過將其中至少一個導電線路排布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觸腳之間并與相應的一個第一觸腳的第二末端相連,如此設置可使導電線路在基體上的排布更加合理,在導電線路的數量相同的前提下,相較于導電線路均與第一觸腳的第一末端相連,不會占用更多的基體面積,因而可減小柔性電路板的占據面積,可適應于電子設備日趨強烈的大屏幕與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電子設備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路板100,包括基體10,形成在基體10上的導電線路層20、多個第一觸腳30及多個第二觸腳40。
基體10由具有柔軟性質的材料制作而成。基體10因柔軟而具有可彎折性,并在彎折時使形成在基體10上的導電線路層20不會斷裂,從而便于柔性電路板100適應各種電子設備的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體10可以是多層復合結構。
所述基體10包括第一連接端11,第二連接端13以及位于第一連接端11與第二連接端13之間的連接部12。所述第一觸腳30位于基體10的第一連接端11,所述第二觸腳40位于基體10的第二連接端1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端11用于與觸摸屏的觸控感應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13用于與控制模塊連接。由于觸控感應層具有較多的通道數量,例如驅動線路和感應線路,而且為實現感應功能,各個線路之間需要具備一定的間隔距離,因而與觸控感應層電連接的第一連接端11,相較于第二連接端13而言具有更大的寬度。
所述導電線路層20形成在基體10的一表面上。可以采用合適的工藝例如鍍金屬膜再圖案化在基體10上形成所述導電線路層20,現有的制作導電線路層 20的工藝均可應用至本發明中來。所述導電線路層20包括多個導電線路21,導電線路21之間相互間隔。每一導電線路21電性連接在相應的一個第一觸腳30及一個第二觸腳40之間。
所述第一觸腳30設置在第一連接端11,所述第二觸腳40設置在第二連接端13。第一觸腳30和第二觸腳40作為電性導通觸摸屏與控制模塊的電極,第一觸腳30和第二觸腳40相較于導電線路21具有更大的線徑。圖1中所示第二觸腳40僅用一方框示意性的展示,可以理解各個第二觸腳40也是互相間隔并電性絕緣的。
所述第一觸腳30包括靠近第二觸腳40的第一末端31和遠離第二觸腳40的第二末端33。第一觸腳30朝向相同,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觸腳30呈矩形。各個第一觸腳30的線徑相同,且互相平行設置。
在本發明中,至少一個導電線路21排布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觸腳30之間并與相應的一個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相連。如此設置可使導電線路21在基體10上的排布更加合理,在導電線路21的數量相同的前提下,相較于導電線路21均與第一觸腳30的第一末端31相連,不會占用更多的基體10面積,因而可減小柔性電路板100的占據面積,可適應于電子設備日趨強烈的大屏幕與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端11包括第一分區111、第二分區112和第三分區113,第二分區112位于第一分區111和第三分區113之間。基體10的連接部12大體上與第一連接端11的第二分區112對接。第一分區111和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與相應的導電線路21相連,第二分區112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一末端31與相應的導電線路21相連。
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導電線路21的集成程度,縮小基體10的占據面積,在第一分區111與第二分區112內相距最近的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形成第一間隙50,具體的如圖1中所示,即第一分區111內的第一觸腳30a與第二分區112內的第一觸腳30b之間形成所述第一間隙50。與第一分區111內的所有第一觸腳30相連的導電線路21均穿過所述第一間隙50,穿過第一間隙50后這些導電線路21再與相應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相連。
類似的,第三分區113與第二分區112內相距最近的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形成第二間隙52,即如圖1中所示,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c與第二分區112內的第一觸腳30d之間形成所述第二間隙52。與第三分區113內的所有第一觸腳30相連的導電線路21均穿過所述第二間隙52,穿過第二間隙52后這些導電線路21再與相應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相連。
進一步地,第一分區111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形成間隙301。各個間隙301均等寬。第二分區112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形成間隙302,各個間隙302均等寬。第三分區113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形成間隙303,各個間隙303均等寬。
第一分區111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的間隙301、第二分區112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的間隙302以及第三分區113內任意相鄰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的間隙303中的至少一個小于所述第一間隙51或第二間隙52。
在一實施例中,間隙301、302、303等寬,第一間隙51和第二間隙52等寬。
第一分區111、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一末端31比第二分區112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一末端31更靠近所述基體10的第二連接端13,第一分區111、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比第二分區112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更靠近所述基體10的第二連接端13。如此設置,可使導電線路21更順利地與第一分區111、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相連,為導電線路21的排布提供合理空間。
進一步地,第一分區111、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一末端31與第一連接端11的一側邊114平齊,第二分區112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與第一連接端11的相對另一側邊115平齊。因為第一分區111、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用于與導電線路21相連,因此第一末端31處則可無需保留用于排布導電線路21的空間,從而盡量縮小基體10的占據面積。
通過上述排線設置,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端11連接的一端的寬度無需設置更寬的尺寸。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端11連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第二分區112內的任意兩個第一觸腳30之間的間距,小于第一分區111 和第三分區113之間的間距。
所述連接部12與第二連接端13連接的一端的寬度,與第二連接端13的寬度大致相同。
參考圖2,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上述柔性電路板100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顯示終端等。該電子設備包括觸摸屏200以及與觸摸屏200電連接的柔性電路板100。
所述觸摸屏200包括基板60以及形成在基板60上的觸控感應層70。基板60可以是玻璃基板,也可以是PMMA等其他材質的基板。觸控感應層70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基板60上的導電圖案層,也可以是先將導電圖案層形成在獨立的載體上,進而再將基板60結合,在此種情況下,基板60可以作為電子設備的保護蓋板。
觸控感應層70包括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電極71,以及用于與柔性電路板100的第一觸腳30形成電連接的導電電極(圖未示)。觸控電極71在圖2中僅以方框的形式展示,可以理解在實際產品中,觸控電極71具有多個,且以一定的圖形排布。
采用具有上述排線設計的柔性電路板100,可使柔性電路板100的基體10的第一連接端11的側邊114與觸控感應層70的一側邊701平齊。換言之,柔性電路板100的第一連接端11位于觸控感應層70的邊緣以內,連接部12與第二連接端13位于觸控感應層70的邊緣以外。因導電線路21與第一分區111、第三分區113內的第一觸腳30的第二末端33相連,使得這部分導電線路21不會外露至觸控感應層70的邊緣以外,進而使柔性電路板100外露至觸控感應層70的邊緣以外的面積減小,從而該柔性電路板100更加適應于占屏比更大(也即窄邊框)的電子設備。
進一步地,該基板60具有一側邊601,該側邊601與觸控感應層70的側邊701平行。該基板60上還預留攝像頭孔80和紅外感應孔81,所述攝像頭孔80和紅外感應孔81分別位于柔性電路板100的基體10的連接部12的兩側。由于采用上述柔性電路板100,使得基體10的占據面積減小,因而也可使得與該電子設備上的攝像頭孔80和紅外感應孔81的配合更加靈活,不會因占據面積過 大而對攝像頭孔80和紅外感應孔81造成阻擋。
可以理解地,上述電子設備還包括與觸摸屏200結合的顯示模組等其他構件,此不贅述。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