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能量管理及其系統以及GUI方法。詳細地說,涉及一種使用推定模型的能量管理方法及其系統以及GUI方法。本申請基于2011年2月28日提出的日本特許申請第2011-042413號并主張優先權,其內容在此進行引用。
背景技術:專利、專利申請、專利公報、科學文獻等在以下進行引用而明確,但為了進一步充分地說明本發明的現有技術,這些內容在這里進行引用。近年來,為了防止地球溫室化,強烈要求對溫室效應氣體的削減,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因此,在使用電、燃料、蒸氣、熱、壓縮空氣等各種能量時,為了進一步高效地利用上述能量而提出各種能量管理技術并進行應用。作為具體的能量管理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下述方法,即:在推定能量消耗量的推定模型的推定因子中加入環境因素,以使得不會被環境因素的變化影響而能夠正確地推定出由于設備修理導致的節能量。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8322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然而,例如為了改善工廠整體或者設備整體的能量使用效率,認為僅在在工廠中使用的各個設備的推定模型的推定因子中加入環境因素是不充分的。即,在利用推定模型而實現工廠整體的能量使用效率的最優化時,在環境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期望也使能量特性反映至推定模型中,該能量特性與工廠的以設備為單位的運行模式和工廠整體的作業模式等相對應。本發明就是著眼于上述的問題而提出的,實現能夠高精度地進行能量使用效率最優化的能量管理技術。能量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確定能量管理對象物;對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可隨時間變化的狀態進行監視;以及對至少一個推定模型進行定義,該推定模型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至少一個狀態相對應,用于推定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工作相伴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對所述推定模型進行定義的步驟,是對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多個不同狀態分別相對應的多個所述推定模型進行定義的步驟。還包含下述步驟:基于所述多個推定模型,推定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工作相伴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包含儀器、機器、裝置、設備、設施、工序生產線、工廠中的至少一者。所述能量管理方法還包含下述步驟: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分割為多個界域,在所述監視的步驟中,對所述多個界域中的至少1個可隨時間變化的狀態進行監視,在對所述推定模型進行定義的步驟中,對與所述界域的至少一個狀態相對應的至少一個推定模型進行定義。所述能量管理方法還包含下述步驟:基于所述多個不同狀態中的各個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中的至少一個實測值,對所述推定模型進行修正。在對所述推定模型進行修正的步驟中包含下述動作:對所述推定模型可否自動修正進行選擇;以及保存多個所述推定模型的修正的履歷,能夠對修正前的所述推定模型進行選擇。將與設備的一個狀態相對應的所述推定模型,針對每個生產品種而分開定義。所述推定模型,是將大于或等于兩個的不同設備的界域相關聯而合成的復合模型。能量管理裝置具有:監視部,其對由于工作而消耗或者轉換能量的能量管理對象物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進行實際測量,對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可隨時間變化的狀態進行監視;推定模型定義部,其對至少一個推定模型進行定義,該推定模型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至少一個狀態相對應,用于推定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工作相伴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推定模型存儲部,其存儲所述推定模型;以及推定模型修正部,其基于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工作相伴的所述能量消耗量以及所述能量轉換量,對存儲在所述推定模型存儲部中的所述推定模型進行修正,并存儲在所述推定模型存儲部中。所述監視部,對通過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進行分割而生成的多個界域的各自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進行實際測量,對所述多個界域的各自的可隨時間變化的狀態進行監視,所述推定模型定義部,對至少一個推定模型進行定義,該推定模型與所述多個界域的各自至少一個狀態相對應,用于對與所述多個界域的各自工作相伴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進行推定,所述推定模型修正部基于與所述多個界域的各自工作相伴的所述能量消耗量以及所述能量轉換量,對所述推定模型進行修正,并存儲在所述推定模型存儲部中。在能量管理系統的GUI方法中包含下述步驟:從能量生成設備、能量分配設備、能量需求設備中,確定多個能量管理對象物;對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可隨時間變化的狀態進行監視;對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一個狀態相對應的推定模型進行定義;基于所定義的所述推定模型,推定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工作相伴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以及顯示步驟,在該步驟中,將包含所述能量需求設備在內的第1界域、和包含所述能量生成設備以及能量分配設備中的至少一個在內的第2界域相互關聯并進行顯示。在所述顯示步驟中,對一次信息即過去的設備能量值、以及基于所述一次信息而加工或者生成的二次信息分別進行顯示。在所述顯示步驟中,將僅使用所述第一信息的第1顯示·操作用窗口畫面、和僅使用所述第二信息的第2顯示·操作窗口畫面,系統地區分而進行顯示。在所述顯示步驟中,所述狀態利用動態的狀態變化圖進行顯示。所述動態的狀態變化圖,是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的界域內設備相對應的層級結構的氣泡圖。在所述氣泡圖中,包含:氣泡,其進行與伴隨著所述能量對象物的工作而在時間軸上推移的各個所述設備狀態相對應的輸入定義和/或輸出顯示;以及狀態轉換路徑,其將任意的所述氣泡間連接,在上述的設備狀態之間確定變化路徑,所述狀態轉換路徑能夠將所述任意的設備狀態間的轉換期間中的狀態作為界域條件而進行定義。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基于生產計劃信息進行工作,還包含下述步驟:基于所述推定模型以及所述生產計劃信息,對將來的所述能量消耗量以及所述能量轉換量進行推定。能量管理系統具有:能量管理設備,其基于生產計劃進行工作,通過工作而消耗以及轉換能量;監視部,其對所述能量管理設備的可隨時間變化的狀態、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進行監視;外部信息輸入部,其取得外部信息并進行輸出;能量管理裝置,其基于所述外部信息,對所述能量管理設備中的所述能量消耗量以及所述能量轉換量進行管理,所述能量管理裝置具有: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其存儲所述生產計劃信息;設備信息存儲部,其存儲所述能量管理設備的設備信息;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其存儲所述外部信息輸入部所取得的所述外部信息;設備實績值存儲部,其從所述監視部將所述能量管理設備的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變化量作為設備實績值而接收并存儲;界域設定部,其將所述能量管理對象物分割為多個界域;推定模型定義部,其基于所述生產計劃信息、所述設備信息、所述設備實績值,對多個推定模型進行定義,該推定模型與所述多個界域的各自至少一個所述狀態相對應,用于推定能量消耗量以及能量轉換量;推定模型修正部,其基于所述設備實績值以及所述外部信息,對所述多個推定模型進行修正;以及GUI顯示部,其對由所述推定模型修正部修正后的所述多個推定模型進行合成并由GUI進行顯示。所述GUI顯示部基于所述推定模型以及所述生成計劃信息,對將來的所述能量消耗量以及所述能量轉換量進行推定并顯示。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高精度地進行能量使用效率的最優化。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使用本發明所涉及的能量管理方法的能量管理系統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框圖。圖2是說明圖1的動作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表格輸入方式的格式例圖。圖4是氣泡圖輸入方式的格式例圖。圖5A是通過圖2的流程圖的處理而生成的能量特性例圖。圖5B是示出時間軸上的設備1的狀態變化和能量消耗量的關系的圖。圖6A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多個界域的分配設定例圖。圖6B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多個界域的分配設定例圖。圖6C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多個界域的分配設定例圖。圖7是操作者基于生產計劃將設備運行計劃進行了分配的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以下的說明僅是對由附加的權利要求規定的發明及其等價物進行具體地說明,其目的不是對它們進行限定,這基于本公開內容,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明確的。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所謂“能量”,與ISO50001的定義相同地,是指電、燃料、蒸氣、熱、壓縮空氣以及其它類似的介質。所謂“設備”,是指能量管理對象物和所放置的物理空間的總稱,例如包含工廠、設置在工廠內的各種工序生產線、構成這些工序生產線或者附帶的要素部件、機器、裝置或狹義的設備、以及以與上述工序生產線獨立的形式設置在工廠內的設施、狹義的設備、機器、要素等。所謂“工廠”,是指制造多個或單一品種的產品的設施(組),由多個或單一的工序生產線和向它們供給能量等的能量供給設施/設備等構成。例如,可以例舉出半導體工廠和石油化學工廠等。所謂“設施”,是指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制造的建筑物和設備。可以例舉出工廠內能量供給設施和印刷基板制造設施等。在印刷基板制造設施中具備單個或多個工序生產線。所謂“工序生產線”,是指由生產多個或單一品種的產品的一系列的設備和裝置構成的生產單位。例如具有汽車組裝工序生產線等。所謂狹義的設備,是指由多個或單一裝置或機器構成的功能單位。可以例舉出脫硫設備和熱源設備等。所謂“裝置”,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機構的總稱。可以例舉出半導體制造裝置等。所謂“機器”,是器具、器械、機構的總稱。可以例舉出電動機和泵等機器。所謂“儀器”,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裝置、器具。作為設備和機器的構成物而應用。可以例舉出蒸氣流量傳感器和閥等。所謂“界域(boundary)”,是指能夠將上述廣義的設備確定作為能量管理對象物的任意的封閉空間。即,將上述的廣義的設備組的一部分、即例如工廠的一部分,確定作為能量管理對象物,將其稱之為界域。針對由界域確定的能量管理對象物,進行能量消耗量以及轉換量的管理。該界域可以自由地定義和變更,也可以成為由軟件的算式產生的推定模型的對象。上述算式模型能夠與能量管理目的相對應,將多個算式模型合成,或者細分為多個算式模型而層級化。能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能量的有效利用,但作為詳細的目的,包括發現能量的浪費及應對、設備(組)或者界域單位脫離能量效率目標的管理及應對、用于能量調配計劃的消耗量預測、針對每個生產品種的能量效率的管理及應對等。在本發明中,與管理能量的目的相對應,將能量使用所涉及的設備分類為能量需求設備,將能量供給所涉及的設備分類為能量供給設備。在能量需求設備的代表例中,可以例舉出工廠。工廠能夠以結構為單位進行細分層級化。例如,可以作為集合模型而進行管理,該集合模型是以裝置、設備(狹義)、設施、生產線為單位而進行界域設定得到的。通常,在工廠等能量需求設備的能量使用效率管理中,將能量需求設備分為適當數量的多個界域(子設備)。并且,針對各個子設備或者子設備的每個組,進行能量使用效率管理。另外,也可以以組織為單位或建筑物為單位進行能量使用效率管理。另外,界域設定是考慮能量使用量和測量的容易性等而進行的。通常,電爐等典型的能量消耗設備被置于能量需求設備中的重點管理對象設備,可以與組裝生產線等其它設備區別地進行能量管理。即,如果將電爐等典型能量消耗設備作為另設的界域,則能夠高效地進行能量管理。為了進行能量管理而必須進行測量和分析,因此耗費成本。因此,從能量消耗大的設備、能夠大幅度改善能量效率的設備開始進行能量管理,逐漸將管理范圍擴大,這從投資收益的觀點出發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在能量供給設備的代表性設備中,存在所謂BTG(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的簡稱)。在大多的能量需求設備中,將能量供給設備即BTG的輸出即蒸氣、電力等作為生產、運行、操作等工作用動力源而利用。在能量供給設備中,也與能量需求設備同樣地,通過將界域以層級狀進行細分化,從而能夠進行任意的界域設定。能量供給設備的目的為能量的轉換。例如進行從燃料向蒸氣或電能的轉換。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使用能量管理方法的能量管理系統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框圖。在圖1中,能量供給設備1具有:能量生成設備1a,其生成能量;以及能量分配設備1b,其將由能量生成設備1a生成的能量分配給能量需求設備2。能量生成設備1a具有監視控制系統1as,該監視控制系統1as用于進行監視控制,以使得能量生成設備1a與被操作設定的運行工作條件相對應而適當地運行工作。能量分配設備1b具有監視控制系統1bs,該監視控制系統1bs用于進行監視控制,以使得能量分配設備1b與被操作設定的運行工作條件相對應而適當地運行工作。能量需求設備2具有監視控制系統2s,該監視控制系統2s用于進行監視控制,以使得能量需求設備2與被操作設定的運行工作條件相對應而適當地運行工作。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具有適于各個設備的結構的傳感器類和控制機器類。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經由通信網絡3與外部信息輸入部4及能量管理裝置5連接。另外,關于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與能量管理裝置5連接的方法,也可以經由與通信網絡3不同的通信回路而直接連接。外部信息輸入部4具有服務功能,其例如取得氣象預報值和氣象觀測值等氣象數據并經由通信網絡3提供給能量管理裝置5。另外,外部信息輸入部4的功能也可以由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中的任一者進行。能量供給設備1和能量需求設備2的特性有時會受氣溫和濕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通過外部信息輸入部4取得氣象預報值和氣象觀測值等氣象數據并輸入至能量管理裝置5。利用輸入至能量管理裝置5的氣象數據,將氣象數據和能量消耗量的關系模型化或進行解析。能量管理裝置5例如由至少1臺PC和WS等構成。能量管理裝置5具有接口功能、顯示操作功能、以及取得、生成、管理、驗證、調整、存儲各種信息的功能等。能量管理裝置5具有設備外部信息接口部5a、GUI顯示操作部5b、一次信息接口部5c、生產計劃信息取得部5d、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5e、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設備信息取得部5g、設備信息存儲部5h、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取得部5i、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二次信息接口部5p、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q、推定模型存儲部5r。在能量管理裝置5中,設備外部信息接口5a具有輸入/輸出功能,經由通信網絡3在能量管理裝置5和外部裝置等之間進行各種信息的發送接收處理。設備外部信息接口部5a與GUI顯示操作部5b連接,該GUI顯示操作部5b具有應對來自操作者的輸入操作的功能、和向操作者等顯示的顯示功能。另外,設備外部信息接口部5a還與一次信息接口部5c連接。GUI顯示操作部5b具有利用GUI的顯示功能、和操作接口功能。GUI顯示操作部5b例如在進行窗口顯示時,通過在同一窗口內進行匯總顯示,或即使是多個窗口中也使顯示框成為通用的設計和配色等,從而使顯示功能或操作接口功能具有統一感。在一次信息接口部5c上連接有生產計劃取得部5d。在生成計劃取得部5d上連接有生產計劃存儲部5e。生產計劃存儲部5e與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推定模型定義部)連接。生產計劃信息取得部5d,將在未圖示的外部服務器中存儲的包含品種等生產信息和計劃信息在內的生產計劃信息,利用通信功能,輸入至能量管理裝置5中并存儲至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5e中。另外,生產計劃信息也可以由操作者經由GUI顯示操作部5b直接輸入。另外,在一次信息接口部5c上連接有設備信息取得部5g。在設備信息取得部5g上連接有設備信息存儲部5h。設備信息存儲部5h與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連接。設備信息取得部5g取得在未圖示的外部服務器中存儲的設備信息(界域內的設備信息)。另外,設備信息取得部5g從能量管理對象中直接取得設備信息。另外,設備信息取得部5g取得由操作者操作GUI顯示操作部5b而進行登錄、變更、刪除等的設備信息。設備信息取得部5g將取得的設備信息存儲至設備信息存儲部5h中。設備信息是與各個設備相關的信息,指通常的設備信息(名稱、型號、功能、規格等)。并且,在一次信息接口部5c上連接有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取得部5i。在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取得部5i上連接有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與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以及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連接。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取得部5i取得被輸入至外部信息輸入部4的外部信息、例如所述的氣象數據,并作為外部變動因子信息而存儲在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中。并且,在一次信息接口部5c上連接有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與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以及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連接。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取得監視信息。監視信息是通過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對能量生成設備1a、能量分配設備1b、能量需求設備2進行監視而獲得的信息。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接收由監視控制系統1as、1bs、2s取得的監視信息,作為管理對象的設備能量實績數據而存儲。即,設備和界域內的能量消耗量被收集在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中。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5e存儲有生產計劃信息。設備信息存儲部5h存儲有設備信息。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存儲有外部變動因子信息。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存儲有設備能量實績數據。存儲在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5e中的生產計劃信息、存儲在設備信息存儲部5h中的設備信息、存儲在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中的外部變動因子信息、以及存儲在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中的設備能量實績數據,原則上是經由設備外部信息接口部5a而輸入并存儲的處理加工前的實際數據,從GUI顯示操作部5b觀察,被分類為屬于一次信息接口部5c的信息。下面,對經由二次信息接口部5p而進行訪問的結構要素進行說明。所謂二次信息,是指不是來自實際的設備信息或傳感器的測定值等的一次信息,而是在本能量管理裝置中與作為管理對象的各界域的能量相關的預測值和/或推定值等的信息。下面,對與二次信息接口部5p連接的各部分進行說明。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對各設備組的推定模型進行定義,該各設備組存在于對能量推定模型進行定義的對象范圍(界域)內。具體地說,基于在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5e中存儲的生產計劃信息、在設備信息存儲部5h中存儲的實際的設備信息、以及在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中存儲的實際設備能量實績數據,針對生產品種和設備的每種狀態,將能量消耗特性和/或能量供給特性以例如表格形式定義作為各個設備的推定模型。所謂設備的狀態,例如是指設備是處于工作中還是停止中。并且,工作中分為備用中、起動中、生產中、停機中等。在圖5B中示出狀態的例子。每個生產品種的能量消耗特性,在生產多個品種的設備的情況下,與生產品種相對應測量能量消耗量而獲得。將作為工廠的最終生產品種分解為其結構要素而掌握消耗量。向該結構要素的分解,可以通過與制定生產計劃時通常進行的、向各設備和裝置的工作計劃中進行分解的情況相同的方法而進行。具體地說,將最終生產品種分解為結構部件和原材料等結構要素,對實際生產各個結構要素的設備的消耗能量進行測量。通常向結構要素的分解和能量消耗量的測量花費成本和工時,因此,考慮生產品種相對于工廠整體生產量的比率、和與生產相關的設備組的能量使用量的結構比率,確定實際進行測量的范圍,其它的能量使用可以按照生產品種的比率等按比例分配。另外,在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中定義的推定模型,也可以根據在各設備的商品說明書中記載的特性信息等進行定義。另外,也可以在對關聯變量進行了定義的基礎上,通過自動地生成基于過去的實績值的關系式而定義推定模型。一次信息即過去的實績值能夠通過參照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存儲的設備能量實績值而獲得。基于過去的實績值的關系式的自動生成功能,在沒有傳感器的情況或由于故障等無法獲得實績數據的設備中,定義假設的能量特性的情況下也是有效的。設備能量特性的種類包括能量生成設備1a的能量轉換特性、能量分配設備1b的能量轉換特性、以及能量需求設備2的能量消耗特性,任一者均可以由表格形式表現。由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定義的推定模型和運算結果存儲在推定模型存儲部5r中。另外,由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定義的推定模型也被輸入至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q中。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具有對存儲在推定模型存儲部5r中的每個生產品種和各設備的每種狀態的推定模型進行修正、調整的功能。即,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是推定模型修正部。具體地說,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基于在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中存儲的設備能量實績數據以及在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中存儲的外部變動因子信息,求出推定模型的差值并反映至推定模型,從而對推定模型進行修正、調整。推定模型的修正、調整是通過對推定模型中的參數進行調整而進行的。推定模型中的參數利用多重回歸、主成分回歸等統計學上的算法和神經網絡這樣的已知的學習算法而提煉出。參數的調整范圍能夠從預先規定的界域內任意地選擇。必須進行上述參數調整的理由之一為,由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作為推定模型而定義的推定模型(設備能量特性),會根據生成條件和操作條件的不同而變化。提煉和/或調整后的推定模型再次存儲至推定模型存儲部5r中,并且也輸入至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q中。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q將由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定義的設備(組)的設備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之間進行合成,或者將該推定模型和由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提煉和/或調整后的設備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進行合成。即,對以構成各設備的各個設備或者特定設備組為單位定義的設備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之間進行合成。合成的對象范圍,可以作為界域而任意地確定。例如如果對于構成能量生成設備1a的全部的設備,將表示設備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之間進行合計,則可以對能量生成設備1a的全部消耗能量特性進行建模。同樣地,對于構成能量分配設備1b的全部的設備,如果將表示設備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之間進行合計,則可以對能量分配設備1b的全部消耗能量特性進行建模。如果對于構成能量需求設備2的全部的設備,將表示設備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之間進行合計,則可以對能量需求設備2的全部消耗能量特性進行建模。如上所述,能夠求出組合有多個設備的工序的能量消耗量和/或能量轉換量。但是,不必將全部的設備模型化,如果適當地設定界域,將大的界域和與實際設備相對應的界域組合而對工廠整體進行模型化,則工時和成本降低,更有效率。合成后的推定模型,能夠利用GUI顯示操作部5b的GUI顯示畫面,作為界域內的設備(或者設備組)的模型推定值而參照。另外,合成后的推定模型也提供給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另外,通過沿著供給的能量的流向,從能量生成設備1a開始,以能量分配設備1b、之后的能量需求設備2的順序,進行包括多個設備的界域設定,從而能夠針對不同設備的處于任意子層級的設備,將推定模型之間進行合成。例如,在跨過能量生成設備、能量分配設備、能量需求設備的各邊界而跨越多個設備進行界域設定的情況下,生成的復合模型為供需聯合型。上述的供需聯合型(RENKEIType)模型,作為以改善能量效率為目的的設備之間的聯合控制的評價單元是有效的。其原因在于,對于能量消耗方式,能夠追求跨越設備的整體最優。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將存儲在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j中的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在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m中的管理對象的設備能量實績數據、和由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q合成的能量特性的推定模型作為輸入,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比較。即,利用實際運行的條件、例如能量實績數據的條件進行比較。由此,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計算能量的生成量、分配量、消耗量的各差值。例如,在需求側進行改善能量效率的行為的情況下,將在進行之前的狀態下生成的推定模型所輸出的能量消耗量、與實際消耗量之間的差值,作為能量削減量。另外,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還具有通過后述的KPI監視等對當前的各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診斷的功能。GUI顯示操作部5b經由二次信息接口部5p,對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5k、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q、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n以及推定模型存儲部5r進行操作。上述5個結構要素是為了對二次信息進行處理而設置的,該二次信息是基于經由設備外部信息接口部5a取得的一次信息即過去的實績值、生產計劃和氣象條件等,進行多重加工或再次生成的預測信息等的信息。在GUI顯示操作部5b的GUI顯示畫面上例如進行窗口顯示的情況下,通過在將二次信息匯總的同一窗口中的總括顯示、或即使所多個窗口也使顯示框采用共通的設計和配色等,使顯示和操作面具有統一感。由此,能夠將使用二次信息的GUI顯示畫面和使用所述一次信息的GUI顯示畫面系統地區分。由此,能夠將使用二次信息的GUI顯示畫面和使用所述的一次信息的GUI顯示畫面明確地區別開,提高操作和識別的便利性。例如在作為報警、信息通知而在GUI顯示畫面上進行彈出窗口輸出的情況下,能夠直接從窗口框設計和配色系統等判斷出該通知是來源于一次信息接口部5c,還是來源于二次信息接口部5p。圖2是說明圖1的動作步驟的流程圖。首先,在步驟S1中,經由設置在GUI顯示操作部5b中的設定GUI畫面,操作者對作為能量管理對象的設備進行定義。設定GUI畫面設置在GUI顯示操作部5b上,是用于以圖形定義將至哪里的設備匯總、即作為所述界域而進行定義的畫面。通過該設定GUI畫面,能夠進行設備的名稱、運行狀態、時間計劃等的登錄、變更、刪除。通過該定義功能,完成每臺設備、每種生產品種、每個運行狀態的時序圖。然后,在步驟S2中,操作者對設備能量特性進行定義。具體地說,與在步驟S1中定義的每臺設備、每種品種、每個狀態的時序圖一起,定義每個狀態的能量消耗特性以及能量供給特性。作為設備能量特性的定義方法,可以考慮圖3所示的表格輸入方式、和利用圖4所示的狀態遷移圖的氣泡圖輸入方式等。以下的說明將界域作為設備單體而進行處理。圖3是將構成能量需求設備2的設備(界域)的設備能量特性,以二維矩陣形式的設定表格表現的圖。針對每個設備,生成各自的設定表格。在圖3中,示出設備1的設定表格、和下一個設備2的設定表格。設定表格的縱軸方向表示設備的狀態A~C。設定表格的橫軸方向表示與各狀態A~C相對應的各個變量的名稱、單位以及各變量和能量的關系式。圖4是將構成能量需求設備2的設備的設備能量特性以層級化氣泡圖表現的圖。通過動態的狀態遷移GUI,能夠對設備的各狀態進一步動態地定義(輸入),并且顯示(輸出)。圖4的氣泡SA、SB、SC分別與由圖3的設備1的表格定義的設備狀態A、B、C對應。示出了氣泡SB的層級化定義。在圖3中未示出的氣泡Shalt定義了由于設備1異常或處于維護中等導致的停止狀態。利用在與設備的各個狀態相對應的氣泡中定義的變量、公式、邏輯記述標記(“ifthenelse”等),對各設備能量特性(需求、分配、生成)進行記述。氣泡圖輸入與表格輸入不同,具有下述優點,即,能夠針對設備在各狀態之間進行狀態轉換的路線、和界域條件進行定義。例如,圖4中的“ConditionDef.(SC-SB)”,是針對從設備狀態B轉換至設備狀態C的期間,對狀態進行定義的例子。在圖3所示的表格顯示和圖4所示的氣泡圖顯示中的任一者的GUI方式中,只要為相同界域且相同邏輯記述,就能夠彼此轉換,作為GUI接口上的輸入部和/或顯示部進行使用。通過利用上述的輸入及顯示部,能夠針對每臺設備、每種設備狀態,對設備能量特性(推定模型)中的例如下述的各信息進行定義。·變量的數量·變量名稱和單位·參數數量·參數名稱和單位·與能量的關系式(變量、參數)·有無參數自動調整·參數自動調整條件(品種、固定周期、條件一致等多個可選擇條件)·實績值取得期間基于由步驟S1以及步驟S2定義的信息,將每臺設備、每種生產品種的能量消耗特性以及能量供給特性與設備的狀態相關聯而進行定義。圖5A是上述生成的能量特性例圖。在圖5A中,表示每種狀態的能量特性。橫軸為時間軸。在圖5A中,針對5種狀態進行顯示,從上方開始為“計劃生產時間”、“執行生產時間”、“生產時間”、“裝置工作時間”、“生產貢獻時間”。各時間的結構如下所述進行定義。·計劃生產時間(POT:Productionordertime/orderduration):預先由生產計劃設定的生產時間。·執行生產時間(TPT:Throughputtime/Executiontime):從生產開始至結束的進行生產活動的時間。·生產時間(BT:Busytime):一次(批次)的生產運行所需的時間。·裝置工作時間(PCT:Processtime):與輸出無關,用于生產的裝置的工作時間。·生產貢獻時間(PDT:Productiontime/Mainusagetime):生產出作為產品的輸出的時間。·裝置起動時間(ESUT:Effectivesetuptime):為了生產而將裝置起動的時間。·輸送時間(TT:Transportationtime):裝置間的輸送或者從倉庫輸送的輸送時間。·待機時間(WT:Waittime/setasidetime):閑置時間,下一次工序輸送等待時間。·延遲時間(DeT:Delaytime):由于故障、缺陷而使裝置停止的時間。并且,它們的相互關系如下所述進行定義。·執行生產時間TPT=∑(生產時間BT+輸送時間TT+待機時間WT)·生產時間BT=裝置工作時間PCT+延遲時間DeT·裝置工作時間PCT=生產貢獻時間PDT+裝置起動時間ESUT在生產貢獻時間PDT中,存在能量消耗量與生產量相對應成正比地增加的情況(熱源裝置等)和固定的情況(加熱爐等),與界域的特性相對應而確定。裝置起動時間ESUT是設備(組)從完全停止狀態開始起動的狀態,示出隨著時間的經過,能量使用量增加的例子。延遲時間DeT是由于故障或缺陷導致裝置暫時停止的狀態,示出與生產時等同的大能量消耗的例子。根據設備的不同,大多情況下,暫時停止后,經過了固定時間后,消耗能量逐漸降低,減少至待機狀態的能量。輸送時間TT、待機時間WT是用于生產變更至其它批次的準備作業的狀態,隨著時間的經過而能量使用量減少,最終成為待機狀態的能量使用量。如上所述,對將與每臺設備的狀態相關聯的多個變量以及參數相關聯,將設備的能量特性模型化,稱之為推定模型或者能量基線模型。下面,利用“能量基線模型”這樣的詞語進行說明。通過輸入各種變量,從而求出設備改善前或者理想狀態等的推定能量量。圖5B是示出時間軸上的設備1的狀態變化和能量消耗量的關系的圖。圖5B的橫向為時間軸。圖5B中的設備1是制造單一品種的產品的設備。設備1接收到起動指示而起動,在運行指示后經由運行準備而成為運行狀態,接收到停止指示后經由停止準備而停止。此時的能量消耗,在起動指示后,在時間t1中上升至額定能量,直至接收到運行指示為止保持該狀態。接收到運行指示后,經過時間t2,與所需的生產量相對應而運行能力回落,能量也與其相對應地回落。然后,開始運行。運行時,根據圖5B中的曲線圖所示的能量特性,與生產量成正比的能量被消耗。如果接收到停止指示,則在時間t3中,能力線性地下降,能量也回落。并且,在使用較少的能量的時間t4之后,完全停止。在設備制造多品種的產品的情況下,有時針對每種品種而能量特性不同。例如,在向加熱爐中投入材料并進行加熱的情況下,針對每種品種而加熱的升溫模式不同。在上述的情況下,將運行時的狀態按照每種品種而區分開,對能量特性進行定義。關于設備的起動和停止,在由于品種而特性不同的情況下,與上述相同地,將起動的特性按照各品種而區分開,或者將設備和品種設為一組,對全部的狀態分別進行管理。通過上述的方法,能夠與每臺設備、每種狀態相對應,設定模型參數的自動調整條件。由此,例如,能夠僅對進行了維護的設備進行模型更新,或者僅對某個生產品種調整模型等這樣的推定模型部分更新,不僅能夠提高能量預測精度,而且具有能夠節約運算處理資源的優點。再次參照圖2進行說明。接下來,在步驟S3中,操作者從與本能量管理裝置5連接的未圖示的外部系統的服務器中取得生產計劃信息。生產計劃信息是將各設備的生產計劃數據化而得的信息,基于生產計劃信息,確定各設備的成產品種和生產量的生產計劃。取得的生產計劃信息,例如將提前1天或1周左右的生產品種和生產量作為時間序列信息而進行記載,存儲至生產計劃信息存儲部5e中。在步驟S4中,操作者輸入在步驟S3中定義并使用的工序變量(例如集管壓力P、入口溫度T等)以及式中的參數值。然后,在步驟S5中,操作者對有無推定模型的自動調整進行確認,如果不存在自動調整,則進入之后的步驟S6的處理,如果存在自動調整,則跳轉至后述的步驟10及其之后的處理。在步驟S6中,在將設備分割成多個界域(設備(組))的情況下,操作者通過對分割的各個界域(設備(組))的定義進行合成,從而能夠求出設備整體的能量消耗特性。對于合成方法,在后面進行敘述。在步驟S7中,能量管理裝置從成為能量管理對象的界域(設備(組))的監視控制系統中,收集能量使用量實績值,與從能量基線模型導出的假定能量量進行比較,將該差值作為KPI(能量效率指標)而生成。另外,KPI不限于上述情況,也可以考慮其他的候補。在步驟S8中,能量管理裝置反復執行從上述步驟S3至步驟S7的處理,直至作為能量管理對象而定義的全部的界域(設備(組))完成為止。并且,在步驟S9中,能量管理裝置將步驟S7的針對全部界域(設備(組))的KPI的計算結果,顯示在GUI顯示操作部5b的顯示畫面上。另一方面,在步驟S5中,能量管理裝置在必須自動調整推定模型的情況下,首先在步驟S10中進行外部因子信息的取得處理。在步驟S2中定義設備能量特性時,不僅是設備信息,也假設氣象條件(氣溫、濕度等)為變量的情況,因此能量管理裝置作為外部因子信息,例如從外部信息輸入部4中收集上述氣象的預報值以及實績值。然后,在步驟S11中,能量管理裝置取得由設備能量特性定義的設備信息的實績值。在步驟S12中,能量管理裝置將作為設備能量特性而定義的參數,利用步驟S10及步驟S11的實績值而自動地計算出。用于計算的實績值是在步驟S2中定義的變量。在參數的自動計算中,可以使用各種算法。以利用多變量回歸方法的一種即多重回歸分析的參數導出法為例,在下面進行示出。將任意的與設備狀態相對應的第k個數據的狀態變化后的經過時間(將狀態剛剛變化后的時間設為0)的時間帶設為i,將此時的設備的能量消耗推定值設為Y(k,i)。Y(k,i)假設能夠通過(1)式表示的N個實測數據的線性擬合而計算出。在這里,αn(i)為偏回歸系數,Xn(k,i)為用于計算Y(k,i)而觀測到的第n個數據。在預先給出(1)式、N個αn(i)和Xn(k,i)時,將通過(1)式的計算而得到的推定值設為mY(k,i)。另一方面,將在第k個的第i時間帶中觀測到的實績值設為Y(k,i),將推定值相對于第i時間帶的實績值的近似誤差在學習期間的平方和設為Qi,則成為(2)式。為了求出使誤差的平方和Qi成為最小的αn(i),而以αn(i)將(2)公式的兩邊偏微分而成為0,向Y(k,i)中代入(1)式而得到下式。(n=1,2,3,…N)針對各時間帶i,對(3)式的N元聯立方程式求解,求出偏回歸系數αn(i)。在工序的能量特性中存在非線性的情況下,通過利用非線性回歸方法,將模型非線性化。如上所述利用設備狀態的變化后的時間,針對各時間帶分別調整模型參數,也能夠得到基于過去實績值的能量使用推定值。由此,能夠在某個定時自動地對模型參數進行重新調整,能夠使模型追隨生產以及生產條件的變化。另外,能夠基于生產計劃信息,推定將來的所述能量消耗量和/或所述能量轉換量。接下來,在步驟S13中,能量管理裝置將在步驟S12中計算出的推定模型參數再次存儲至推定模型存儲部5r中。另外,由于在推定模型存儲部5r中保存有修正履歷,因此能夠將推定模型返回至任意的狀態。或者,也能夠使用預先設定的特定的模型。如果步驟S13的處理完成,則跳轉至步驟S6。圖6A是基于本發明的多個界域的分割設定例圖,對于與圖1共通的部分標注相同的標號。圖6A是圖1的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5f的接口的說明。將設備按照層級分割為多個界域,將它們作為能量管理對象物。各個界域由多個設備結構要素構成。在圖6A中,能量分配設備1b以及能量需求設備2,由多個設備結構要素構成,分別作為樹結構而層級化。并且,將能量分配設備1b的特定界域(設備b1-2)和能量需求設備2的特定界域(設備21-2-1~設備21-2-4)彼此相關聯而顯示。另外,對于能量生成設備1a,也可以作為樹結構而層級化。并且,也可以將能量生成設備1a的特定界域和能量需求設備2的特定界域彼此相關聯而顯示。向樹結構的分解,在設備管理的方面,優選與實際的設備結構相對應而細化,但在能量管理的方面,根據測量的容易性和能量使用量的大小而決定分解的程度。由此,在能量分配設備1b(和/或能量生成設備1a)、以及能量需求設備2中的任一者的設備的狀態變動(變更)的情況下,可以針對其影響波及到另一方為止的時滯(響應時間的延遲)和定量的影響度(響應特性),進行評價判定。并且,通過將能量分配設備1b(和/或能量生成設備1a)以及能量需求設備2這兩者的設備的界域整合而形成(合成)供需聯合型的復合模型,從而能夠構成將跨越供需設備間的大范圍界域作為對象的能量管理和供需聯合模型。由于是僅憑能量分配設備1b(和/或能量生成設備1a)以及能量需求設備2中的任一設備的推定模型無法實現的聯合且互補型,所以能夠期待發現新的能量效率改善策略。例如,在某個工廠內進行能量管理的情況下,將工廠內的設備等能量管理對象物劃分為幾個界域,按照界域(子設備以及子設備組)分別模型化,對能量使用效率進行管理。也可以為了以組織或建筑物等為單位進行管理而確定界域。也可以考慮能量使用量和測量的容易性等確定界域。首先,對建筑物整體進行管理,然后分成“典型的能量消耗的設備”和“除此以外”而進行管理,并且,也可以對“除此以外”進行分割而進行管理。具體地說,例如由于加熱爐的能量使用量較大,因此將裝置作為界域而進行管理。與此相對,由于組裝工序的能量使用量相對小,因此,將裝置組集中而作為界域,以工序生產線為單位進行管理。加熱爐的能量效率的改善結束后,對組裝工序的界域進行分割,將下一個能量使用量大的部分作為界域而進行管理,能夠高效地進行管理。圖6B是最初階段的界域的設定例。界域1是應用設備組,界域2是加熱爐,界域3是其它制造設備,分成3個界域。在下一個步驟中,將界域1分為2個界域,將界域3分為3個界域。界域之間的箭頭表示物品和能量的流向。另外,在界域中示出設備和裝置混合的情況。在設定界域內包含多個設備而生成推定模型的情況下,存在兩種方法。第一方法為,著眼于界域內的各個設備,分別記述各自的輸入輸出條件、對外的響應條件(動作)、能力范圍、內部的動作狀態(狀態)的種類和其定義、動作的順序和時間性質、與能量的測量相關的信息、與關于能量的變量的測量相關的信息等,通過將它們形成為獨立的多個推定模型組而并列計算,從而同時對各能量特性進行評價。推定模型組的結算結果和實績值之間的背離,可以作為將針對界域領域內的設備間的局部的聯合和結合條件等的改善課題提取出的一種方法。第二方法為,將界域內的各個設備和裝置等的信息和在一起,并且記述從該界域領域整體觀察外側時的輸入輸出條件、對外響應條件(動作)、能力范圍、內部的動作狀態(狀態)的種類和其定義、動作的順序和時間性質、與能量的測量相關的信息、與關于能量的變量的測量相關的信息等。即,將設定界域領域整體視為假想的單一設備,構成(合成)推定模型。例如,在運用第一方法的結果使得界域領域內的最優化以某種程度實現的情況等下,作為下一個步驟而切換至第二方法,進一步將能量管理對象范圍擴大,成為實現整體最優化的一種方法。作為與外部之間的輸入輸出條件,例如存在對原材料和生產產品的定義。原材料和生產產品的關系,例如在熱源設備(組)的情況下,原材料相當于電力能量或氣體等,生產產品相當于冷水或溫水等。冷水不僅用于空調而且也可以作為生產冷卻水而使用。在生產機器人設備(組)的情況下,原材料相當于加工對象的部件或電力能量、生產冷卻水,生產產品相當于加工后的部件等。該加工后的部件作為最終組裝生產線的原材料而使用。對上述的關系進行記述。在能量使用效率的最優化中,將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適當組合而進行能量管理,是最有效的。例如,由于在僅使用第一方法的情況下,成本和工時過度耗費,因此不一定實用。由此,通常在界域內僅選擇與“顯著的能量消耗”相關聯的設備組,僅對它們以設備為單位使用第一方法,其它多數的設備組使用第二方法,即,作為記述界域整體的動作而不是各個設備的推定模型而構成。如上所述,如果以不同的設定粒度使界域組合,成為成套或者層級化后的推定模型的界域結構,則能夠與管理目的和管理方針相對應,有效地實現能量高效化。考慮相對于成本和工時而獲得的效果的折衷,最佳的界域的粒度設定和整體結構的設計很重要。通常,除了“顯著的能量消耗”所涉及的設備以外,由于工時和成本過度消耗,因此,應將推定模型的界域設定粒度降低(變粗)。即,只要通過第二方法,作為無視構成邊界領域內的各個不同設備的個性的推定模型而生成即可,極易進行以界域為單位的推定模型的管理、運用和維護。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以及裝置,針對全部的設備(設施、設備、裝置、機器、要素等使用能量的生產設備的總稱)或者與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的變化相關的各個狀態,記述能量的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與相關的變量的關系,具有對計算該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的計算式或者條件式進行定義的功能,得到能夠推定計算出設備的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的設備的模型功能。在這里,所謂變量,包含指定設備的動作條件的來自外部的指示(值)、與設備的動作相關的測量值、與設備的內部動作相關的信息、時間信息以及從狀態變化開始的動作時間。設備的模型功能至少具有設備信息定義功能,即,能夠記述設備工作中等的狀態、此時額定能量消耗或者額定能量供給量。另外,在該模型功能中,對設備運行時的實際的能量使用量或者能量供給量、和推定出的能量使用量之間的差值進行評價。由此,基于實際的能量信息,進行以下的推定模型(設備能量特性)的修正。另外,進行推定模型(設備能量特性)的修正的條件,為設備的異常狀態消失的情況或者進行了設備的修理的情況。作為推定模型(設備能量特性)的修正方法,針對各設備,選擇或組合以下的“自動修正”和“手動修正”而實施。也能夠進行僅自動修正特定設備的推定模型,或者指定禁止特定設備的推定模型的修正。由于推定模型的修正履歷逐次被保存,因此能夠與需求相對應而返回至指定時點。1)自動修正A:使用變量和能量的關系的統計值,利用移動平均、總平均等自動地修正推定模型(設備能量特性)。B:利用從指定的條件成立后,至指定的條件成立為止期間的一次數據,計算每種狀態的設備能量特性,自動地修正推定模型。C:利用從指定的條件成立后至指定的條件成立為止期間的時間序列數據的統計值,自動地修正推定模型。但是,適用于將時間作為變量而設備能量特性變化的情況。2)手動修正使用過去的趨勢數據,利用指定期間的數據,進行推定模型的修正。在最初構建推定模型(設備能量特性)時,考慮能夠使用上述“1)自動修正”的B還是“2)手動修正”,如果需要,則也可以追加項目。對于即使在同一狀態下能量也隨時間要素變動的情況下的自動修正,“1)自動修正”的C是有效的。另外,通過將設備的推定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和設備的實際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進行比較,從而能夠將由于設備的修理而導致的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的削減效果作為比率和絕對量而計算出,所述推定能量使用量和/或能量供給量是將實際設備運行時得到的上述變量、輸入至上述推定模型而得到的。1)比率(每單位時間的能量使用量(以及能量供給量)的比(例:kW/kW)2)能量削減量的絕對量(例:kWh)相關地,也能夠判別出能量使用量以及能量供給量的異常狀態。1)超過所定義的偏差的情況2)在所定義的比較定時進行比較由此,基于生產信息、設備信息(狀態)以及各種的變量,對用于推定作為能量管理對象的設備的能量使用量以及能量供給量的推定模型進行定義,從而生成與能量使用相關的成為公平的基準的指標。另外,能夠根據推定模型而對假定了生產條件、設備條件的情況下的假定能量量進行模擬,通過求出與實際的能量使用量之間的差值,從而能夠成為節能運行中的削減絕對量、削減比率等的KPI(能量效率指標)。通過始終對該KPI進行監視,從而也能夠進行設備的異常診斷和能量原單位的推定等。另外,利用從推定模型得到的時間序列的推定能量消耗量,用于能量生產設備的最佳運行計劃的籌劃,能夠期待更加節能的實現。另外,如果向基線模型中輸入生產條件、設備條件,則能夠更加正確地模擬出與其相對應的假定能量量。假定能量量是基于生產計劃的未來的消耗能量趨勢。通過求出其與實際的能量使用量之間的差值,從而能夠形成節能運行中的削減絕對量、削減比率等的KPI(能量效率指標)。并且,能量基線模型在滿足所指定的條件的情況下能夠自動地進行修正。由于可以與每臺設備、每個狀態、每種生產品種等模式定義的粒度一致,因此,不是模型整體,而是能夠進行局部的模型調整,能夠期待預測精度的提高和計算機資源的有效利用。基于圖7的畫面實施例,對該效果進行說明。圖7是基于生產計劃,操作者如圖7的中段所示對設備運行計劃進行分配的圖。圖7的上段表示生產計劃。圖7的中段由圖示示出各設備的使用計劃。如果操作者對中段的畫面進行雙擊,則如圖5B所示展開。圖7的下段表示將來的消耗電力的趨勢預測。在圖7中,1/30/9為當前時刻。如圖5B所示,為了針對各設備的每個運行狀態定義能量消耗趨勢,通過對按照該設備計劃的情況下的全部設備的消耗量進行累計,從而能夠求出將來的消耗能量趨勢,并顯示在下段中。通過如上所述預測將來的消耗能量趨勢,從而例如如果是電力,則能夠早期地檢測到需求過度的危險。在圖7的下段中,上方的直線表示合同電力量。另外,以該趨勢作為參考,能夠考慮能量而進行生產計劃的重新調整和電力負載的平均化。利用該能量趨勢,進行考慮了生產量和能量生產設備運行制約的最佳生產設備計劃的籌劃,能夠期待更加節能的實現。如上說明所示,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能量管理技術,能夠高精度地進行能量使用效率的最優化。以上,針對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并舉例,但應考慮其僅是發明的示例而不是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范圍內能夠進行追加、刪除、置換以及其它變更。即,本發明不是由所述的實施方式限定,而由所附的權利要求進行限定。工業實用性本發明能夠廣泛地應用于期望改善能量的使用效率的工廠以及設備等的能量管理對象物。標號的說明1能量供給設備(能量管理對象物)1a能量生成設備(能量管理對象物)1as監視控制系統(監視部)1b能量分配設備(能量管理對象物)1bs監視控制系統(監視部)2能量需求設備(能量管理對象物)2s監視控制系統(監視部)3通信網絡4外部信息輸入部5能量管理裝置5a設備外部信息接口部5bGUI顯示操作部5c一次信息接口部5d生產計劃取得部5e生產計劃存儲部5f設備能量特性生成部(推定模型定義部)5g設備信息取得部5h設備信息存儲部5i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取得部5j外部變動因子信息存儲部5k設備能量特性調整部(推定模型修正部)5m設備實績值存儲部5n設備能量特性驗證部5p二次信息接口部5q設備能量特性合成部5r推定模型存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