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時域、加速度、運動頻度及節點聚集的觸發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自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定位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控制程序算法。
【背景技術】
[0002]長期以來,人們在出行、執行一項任務或在旅程過程中,經常會對需要攜帶的物品花一番心思,這種狀況已經困擾人類很久,因為大多數人都有惰性這個天性,即使記憶力再好的人,也想擺脫“對預期的行程安排,在執行時還需要腦袋里再過濾一遍行程物件”這種麻煩。
[0003]雖然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現成方案,是通過在手機或其他運算終端預先置入記事本,當事人在執行時間到來時,會被自動提醒需要帶哪些物件。但這種方案還是需要當事人對行程物件進行一一盤點,記憶力不好的人,可能在盤點過后還會常常走在路上腦袋里仍然在想著背著的背包和手提箱里面是否帶齊了必備物件;更有甚者,當事人在行程時點到來時,根本來不及對行程物件--盤點。
[0004]因此,傳統的電子記事本或鬧鐘類的防遺忘功能,并沒有徹底解決人類長期存在并被折騰的“易忘東西”的煩惱。
[0005]再者,人們在移動活動過程中,通常在離開某一場所時容易遺失一些東西,在一些擁擠或治安不良的場合,還可能不經意間被盜竊一些東西。
[0006]RFID技術已經在工業上運用得較為成熟,目前工業運用關注的是RFID標簽接近RFID讀寫器時的觸發控制響應,屬于接近識別功能,其識別距離是RFID技術在工業上運用的一個短板。但對周邊物件的管控,屬于分離識別功能,正好是接近識別功能短板的有效逆運用。
[0007]利用RFID技術的分離識別功能,對行程物件進行巡查管控,從而防止遺忘或丟失東西,確保對周邊物件有序管控,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并且,RFID技術及標準作為物聯網核心技術,是全球通用的編碼和技術體系,未來若流通商品均以RFID射頻識別標識實現,上述解決方案將順利成章。
[0008]然而,運用RFID技術的分離識別功能,要求讀寫器以“巡查發射待停止”為常態(工業上RFID技術的接近識別功能以“巡查發射待觸發”為常態),因此,能源功耗和電磁健康方面的問題是上述方案的一個短板,通過構建一組觸發控制方案智能觸發RFID模塊的巡查指令和智能控制巡查頻率,可解決這個短板并進一步完善上述方案,本案由此而發。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實現了一種基于時域、加速度、運動頻度及節點聚集的觸發控制方法,如附圖1不,由定位參數米集儀J3DS(Pc)Sit1n Data Sensor)、動量感應器ASS(AcceleratedSpeed Sensor)、測震儀SS(Shaking Sensor)、節點聚集巡視儀NCM(Node ClusterMonitor)、經驗值EV(Experience Value)運算采集控制元信息,由MOJ的智能觸發控制邏輯單元STCL(Smart Trigger Control Logic)運算輸出控制信號TSF(RF Model—Tag ScanFre),供射頻發射模塊(RF Model)執行。
[0010]上述的定位參數采集儀ros控制元信息,是指來自手機APP傳輸而來的經瑋度定位參數或由衛星定位模塊計算產生的經瑋度定位參數,其數值為(PDS—WE; PDS—NS; PDS—H).上述的動量感應器ASS控制元信息,是指來自速度感應器傳輸而來的加速度參數ASS—
B ο
[0011]上述的測震儀SS控制元信息,是指來自震動感應器傳輸而來的震動系數SS—fa。
[0012]上述的節點聚集巡視儀NCM控制元信息,是指由節點聚集巡視儀傳輸而來的周邊環境聚集密度(即:熱鬧系數),該系數由來自音頻傳感器傳輸來的嘈雜系數NCM—cv(cluster voice)和網絡節點偵測機制傳輸而來的網聚系數NCM—cn(cluster node)共同決定。
[0013]所述的節點聚集巡視儀NCM,是指音頻傳感器和網絡節點偵測機制的組合。
[0014]所述的網絡節點偵測機制,是通過MCU接收的手機APP采集的周邊無線網絡節點數量及密度參數,經運算得到NCM—cn。
[0015]上述的經驗值運算,是指通過上述的:PDS—WE、PDS—NS、PDS—H、ASS—a、SS—fa、NCM—cv、NCM—cn,結合用戶過往的時間(如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時間段,如附圖2。)、地點(如:地鐵站、火車站、汽車站、KTV、***購物廣場等用戶自設的易遺忘東西的場所)參數、以及由STCL開發組提供的控制元數據包綜合而得的值EV—Time(EV—Ti)、EV—Geography(EV_Gi_ WE、EV—Gi_ NS、EV—Gi_ H)。特別指明:在STCL中,EV—Ti和EV—Gi是一組動態變量。
[0016]上述的智能觸發控制邏輯單元STCL運算,指下述邏輯規則(以VC_++6.0編程環境為例):
Sinclude <1stream.h>
Void main()
int CT;//定義位置變化觸發機制下的巡查周期控制限
int MCT1=5;//手動設置周期寄存器置5秒
int MCT2=10;//手動設置周期寄存器置10秒
int MCT2=20;//手動設置周期寄存器置20秒
int MCT2=40;//手動設置周期寄存器置40秒
int MCTi;//定義手動設置機制下的巡查周期控制限i。
[00Π] double CA;//定義加速度控制限 double CFA;//定義震動系數控制限 double CCV;//定義嘈雜系數控制限 double CCN;//定義網聚系數控制限 double CRRF;//定義讀寫器讀寫范圍控制限 Long double ST;//定義標準時間采集值 Long double PDSffEi ; //定義地理位置的經度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PDSNSi ; //地理位置的瑋度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PDSHi ; //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ASSAi ; //加速度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SSFAi ; //震動系數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NCMCVi ; //嗜雜系數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NCMCNi ; //網聚系數控制參數i
Long double Ta;//定義到達(arrive)時間,如附圖1中Ta
Long double To;//定義靜止時間,如附I中To
Long double Tl;//定義離開(leave)時間,如附圖1中Tl
Long double DT;//時間運算變量
Long double PDS—WE; //地理位置的經度采集參數
Long double PDS—NS; //地理位置的瑋度采集參數
Long double PDS_H;//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采集參數
Long double ASS—a; //加速度采集參數
Long double SS—fa; //震動系數采集參數
Long double NCM—cv; //嘈雜系數采集參數
Long double NCM—cn;//網聚系數采集參數。
[0018]If(ASS_a<0)
{
Ta=ST;
PDSffEa= PDS—WEPDSNSa= PDS—NSPDSHa= PDS—H
}//。
[0019]If(ASS_a==0)
{
To=ST;
PDSffEO= PDS—WEPDSNSO= PDS—NSPDSHO= PDS—H
}//。
[0020]If(ASS_a>0)
{
Tl=ST;
PDSffEl= PDS—WEPDSNSl= PDS—NSPDSHl= PDS—H
}//。
[0021]{
If(PDS_ffE-CRRF< EV_G1_ WE< PDS—WE+CRRF; PDS_NS_CRRF〈 EV_G1_ NS〈PDS—NS+CRRF; PDS—H_CRRF〈 EV—Gl_ H< PDS—H+CRRF)//位置處于經驗坐標位置I級時,巡查周期置為2分鐘巡查I次 {CT=120;};
If(PDS_ffE-CRRF< EV_G2_ WE< PDS—WE+CRRF; PDS_NS_CRRF〈 EV_G2_ NS〈PDS—NS+CRRF; PDS—H_CRRF〈 EV—G2_ H< PDS—H+CRRF)//位置處于經驗坐標位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