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裁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裁床及其對邊控制系統與方法。
背景技術:
在實際裁床操作過程中,操作員必須保證每一床的面料從臺板運送到裁床割區域的時候,面料的長度方向邊緣與裁床的x軸方向平行。因為裁床軟件在加載排版圖的時候,排版圖的最大外輪廓矩形的四條邊是和裁床的x軸和y軸平行的。這就要求在裁床的操作使用過程中,面料必須與裁床x軸平行的從臺板運送進入裁床的裁割區域。
為了保證將版圖放入面料內進行裁割,現有技術做法如下,
其一、現在市場上基本都是采用氣浮式桌板,來運送面料。但是氣浮式桌板的缺點是面料受力不均勻,在運送過程中面料容易發生傾斜。所以有些客戶改用履帶式的傳送式桌板,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缺點是傳送式桌板價格非常昂貴,市場上只有非常少量的客戶采用該方法。
其二、針對氣浮式桌板送料傾斜的問題,現階段普遍的做法是,在面料x軸方向和y軸方向上,要比實際裁割版圖長個2到5cm左右,這個余量是為了保證,面料在運送過程中,稍稍發生傾斜,不影響實際的裁割,不需要調整面料。缺點是浪費面料。
其三、為了盡量保證面料平行于裁床x軸方向運送進入裁割區域,大部分客戶會在臺板上加裝平行于裁床x軸的擋板,讓面料抵住擋板運送進入裁割區域,并且每次過窗實時確認面料是否傾斜了,實時手工調整。缺點是面料運送之前必須停止等待,準備傳送工作,讓面料抵住擋板再開啟傳送功能。如果面料還傾斜了,需要在運送之后,手工調整。整個操作流程下來,需要花費部分時間,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裁床及其對邊控制系統與方法,可以方便的實現對版圖重新定位并裁割。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方法,包括:
獲取能夠覆蓋需要裁割的版圖的框體在移動預設距離后的邊界極值坐標;
根據所述邊界極值坐標獲取所述框體移動前后的角度變化值;
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
相對于上述背景技術,本發明提供的對邊控制方法,框體在未移動時,其上下兩邊往往與x軸平行,然而框體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其上下兩邊通常無法與x軸平行,與x軸之間或多或少具有一定角度;當框體移動預設距離后,獲取此時框體的邊界極值坐標,邊界極值坐標相比于框體未移動時無論是位置還是角度均發生了變化;獲取該角度變化值,最后根據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也即,無論框體在移動過程中如何傾斜,其上下兩邊與x軸之間的夾角如何,采用上述方法均能夠重新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無需人工將框體擺正,從而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且無需裁床停機,可以實時計算,提升裁床的效率,使得面料的利用率也得到顯著提高。
優選地,所述獲取能夠覆蓋需要裁割的版圖的框體在移動預設距離后的邊界極值坐標的步驟具體為:
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尺寸與位置確定能夠將其覆蓋的矩形框;
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獲取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的前端終點值a(x1,y1)以及下邊界后端的后端終點值b(x2,y2)。
優選地,所述根據所述邊界極值坐標獲取所述框體移動前后的角度變化值的步驟具體為:
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以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為原點,計算當前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與x軸之間的夾角,即為所述角度變化值θ;
其中:
θ=arctan((y2-y1)/(x2-x1))。
優選地,所述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的步驟具體為:
獲取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前所述版圖的坐標(x,y);
通過公式:
a=x1+(x-x1)cosθ-(y-y1)sinθ;
b=y1+(x-x1)sinθ+(y-y1)cosθ
計算得到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后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a,b)。
優選地,所述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判斷在移動預設距離后所述框體的上邊界后端的后端終點值是否處于可裁割范圍內,若是,則對版圖進行裁割。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系統,包括:
邊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能夠覆蓋需要裁割的版圖的框體在移動預設距離后的邊界極值坐標;
角度獲取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邊界極值坐標獲取所述框體移動前后的角度變化值;
實際邊界計算模塊:用于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
優選地,所述邊界獲取模塊包括:
矩形框確定單元:用于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尺寸與位置確定能夠將其覆蓋的矩形框;
下邊界終點值確定單元:用于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獲取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的前端終點值a(x1,y1)以及下邊界后端的后端終點值b(x2,y2)。
優選地,所述角度獲取模塊包括:
角度計算單元:用于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以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為原點,計算當前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與x軸之間的夾角,即為所述角度變化值θ;
其中:
θ=arctan((y2-y1)/(x2-x1))。
優選地,所述實際邊界計算模塊包括:
初始坐標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前所述版圖的坐標(x,y);
實際邊界計算單元:用于通過公式:
a=x1+(x-x1)cosθ-(y-y1)sinθ;
b=y1+(x-x1)sinθ+(y-y1)cosθ
計算得到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后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a,b)。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裁床,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對邊控制系統。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方法的框體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框體移動之后的角度變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至圖4,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方法的框體的示意圖;圖3為圖2中框體移動之后的角度變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方法,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主要包括:
s1、獲取能夠覆蓋需要裁割的版圖的框體在移動預設距離后的邊界極值坐標;
s2、根據所述邊界極值坐標獲取所述框體移動前后的角度變化值;
s3、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
如說明書附圖2所示,倘若需要裁割兩個長方形與兩個圓形,則面料中呈現出兩個長方形與兩個圓形的相應位置,附圖2所示的矩形框即為帶裁割的面料。該矩形框也為本發明中的框體。
本發明可以以附圖2所示的x軸為理論進給方向,框體由左向右移動預設距離后,框體可以呈現出如附圖3所示的位置。也即,框體的右側向下傾斜,并不是嚴格按照x軸的方向進給,因此本發明中的進給方向可以理解為框體的實際運行方向,其大致與x軸平行,但由于實際偏差,往往會與x軸產生一定夾角,也即b點至a點的方向。
在步驟s1中,框體由附圖2所示位置移動至附圖3所示位置后,可以得到附圖3中框體的邊界極值坐標,也即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附圖3中框體邊界所確定的實際坐標。
在步驟s2中,可以獲取框體移動前后的角度變化值,以附圖3為例,可以獲取矩形框的下邊界與x軸之間的夾角,也即獲取直線ab與x軸之間的夾角θ。
在步驟s3中,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也即在獲知夾角θ以及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之后,利用相應的數學關系公式即可得到在附圖3狀態下的版圖的新坐標。
針對步驟s1的具體過程,
首先,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尺寸與位置確定能夠將其覆蓋的矩形框;如上文所述,版圖可以為兩個長方形與兩個圓形,且按照附圖2與附圖3所示的位置布置;
然后,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獲取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的前端終點值a(x1,y1)以及下邊界后端的后端終點值b(x2,y2)。
也即,根據實際運送進裁割區域傾斜的面料,可以先將裁床的鐳射燈調整到面料的最右下角,在面料上選取一個點(即為下邊界前端的前端終點a),作為版圖的開始起始點。
確認前端終點a之后,鐳射燈根據a點的坐標,y軸方向坐標不變,往x軸正方向移動掃描當前裁割版圖的長度距離,既是a點到b點的距離。當鐳射燈掃描停止,即實際達到了我們定義的b點位置。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鐳射燈的位置,看出面料相對于版圖傾斜了多少距離。
也就是說,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以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為原點,計算當前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與x軸之間的夾角,即為所述角度變化值θ;
其中:
θ=arctan((y2-y1)/(x2-x1))。
角度變化值θ可以通過a點與b點的坐標計算得到,當然,還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他方式獲取角度變化值θ。
然后,在當前實際的b點位置,調整鐳射燈,讓鐳射燈移動到的要求的面料內部坐標,通過該坐標,和a點的坐標,計算出θ角,也即可以算出版圖相對于面料實際需要偏轉的角度θ。根據該角度,重新計算出版圖上各個點在旋轉該角度后各個點的新坐標。
如附圖3中,內部虛線為實際的排版圖,中間的矩形是實際面料,最外部的為實際的裁割區域。
也即,獲取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前所述版圖的坐標(x,y);
通過公式:
a=x1+(x-x1)cosθ-(y-y1)sinθ;
b=y1+(x-x1)sinθ+(y-y1)cosθ
計算得到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后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a,b)。
如此設置即可實時獲知版圖的當前實際邊界坐標,避免了裁床的停機或是人工擺正面料等操作,減少裁床的停頓時間,提升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步驟s3之后還可以包括:
判斷在移動預設距離后所述框體的上邊界后端的后端終點值是否處于可裁割范圍內,若是,則對版圖進行裁割。
也即當移動預設距離后,面料(也即框體)是否還處于可裁割范圍內,也就是裁床是否能夠對面料繼續裁割;換句話說,計算出新的版圖后,即計算出新的b點和c點坐標,同時鐳射燈移動到新的c點位置,確認面料的幅寬是否足夠,如果足夠,開始裁割,如果不夠則取消裁割操作,重新定義版圖的開始起始點,如上文所述。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裁床的對邊控制系統,如說明書附圖4所示,主要包括:
邊界獲取模塊101:用于獲取能夠覆蓋需要裁割的版圖的框體在移動預設距離后的邊界極值坐標;
角度獲取模塊102:用于根據所述邊界極值坐標獲取所述框體移動前后的角度變化值;
實際邊界計算模塊103:用于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在未移動時的初始坐標與所述角度變化值計算得出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
其中,所述邊界獲取模塊包括:
矩形框確定單元:用于根據需要裁割的版圖的尺寸與位置確定能夠將其覆蓋的矩形框;
下邊界終點值確定單元:用于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獲取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的前端終點值a(x1,y1)以及下邊界后端的后端終點值b(x2,y2)。
其中,所述角度獲取模塊包括:
角度計算單元:用于當所述矩形框在裁床的裁割區域內沿著進給方向移動預設距離后,以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前端為原點,計算當前所述矩形框的下邊界與x軸之間的夾角,即為所述角度變化值θ;
其中:
θ=arctan((y2-y1)/(x2-x1))。
其中,所述實際邊界計算模塊包括:
初始坐標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前所述版圖的坐標(x,y);
實際邊界計算單元:用于通過公式:
a=x1+(x-x1)cosθ-(y-y1)sinθ;
b=y1+(x-x1)sinθ+(y-y1)cosθ
計算得到所述矩形框移動之后版圖的實際邊界坐標(a,b)。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有對邊控制系統的裁床,包括上述具體實施例所描述的對邊控制系統;裁床的其他部分可以參照現有技術,本文不再展開。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諸如第一和第二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與另外幾個實體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裁床及其對邊控制系統與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