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可編程控制器擴展模塊,屬于編程領域。
背景技術: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一種采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于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并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201210158692.3一種快閃存儲器的頁編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41,將頁的信息加載到快閃存儲器;S42,根據靈敏放大器能力,設定校驗子區塊大小,以校驗子區塊為單位遍歷頁地址進行校驗;判斷校驗是否全部通過;S43,進行第一圈編程:即根據漏極泵能力設定編程子區塊大小,以編程子區塊為單位遍歷頁地址進行編程;S44,重復S42;S45,進行第二圈編程:即根據漏極泵能力設定編程子區塊大小,以編程子區塊為單位遍歷頁地址進行編程;S46,重復S42;S47,進行第三圈編程:即重復S45;S48,重復S42。本發明可避免對同一子區塊反復“校驗—編程—校驗”、靈活地設定子區塊大小、不遍歷整個頁地址,從而提高頁編程速度。現有的可編程控制器擴展模塊采用高頻調節進行連接載體無法有效合理利用僅限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編程控制器擴展模塊,以解決現有的可編程控制器擴展模塊采用高頻調節進行連接載體無法有效合理利用僅限的空間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編程控制器擴展模塊,其結構包括高頻調節組件、轉接控制組件,所述轉接控制組件設有高頻調節組件,所述高頻調節組件包括驅動掃面框器和圈器尋址體,所述驅動掃面框器設有圈器尋址體,所述轉接控制組件包括高諧板、組件邏輯箱體、電子調諧器、驅動掃描箱板、控制內部模版體、內部控制擴展器、對應掃描箱板、加長側位器、側位器,所述組件邏輯箱體設有高諧板和控制內部模版體,所述組件邏輯箱體連接有電子調諧器、驅動掃描箱板、對應掃描箱板,所述控制內部模版體內部設有內部控制擴展器,所述控制內部模版體一側設有加長側位器和側位器。
進一步地,所述內部控制擴展器包括適配器底板、逆行器、多條芯。
進一步地,所述適配器底板設有逆行器、多條芯。
進一步地,所述逆行器連接有多條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高頻調節進行連接載體,有效合理利用僅限的空間。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編程控制器擴展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控制擴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高頻調節組件-1、轉接控制組件-2、驅動掃面框器-3、圈器尋址體-4、高諧板-5、組件邏輯箱體-6、電子調諧器-7、驅動掃描箱板-8、控制內部模版體-9、內部控制擴展器-10、對應掃描箱板-11、加長側位器-12、側位器-13、適配器底板-14、逆行器-15、多條芯-1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與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其結構包括高頻調節組件1、轉接控制組件2,所述轉接控制組件2設有高頻調節組件1,所述高頻調節組件1包括驅動掃面框器3和圈器尋址體4,所述驅動掃面框器3設有圈器尋址體4,所述轉接控制組件2包括高諧板5、組件邏輯箱體6、電子調諧器7、驅動掃描箱板8、控制內部模版體9、內部控制擴展器10、對應掃描箱板11、加長側位器12、側位器13,所述組件邏輯箱體6設有高諧板5和控制內部模版體9,所述組件邏輯箱體6連接有電子調諧器7、驅動掃描箱板8、對應掃描箱板11,所述控制內部模版體9內部設有內部控制擴展器10,所述控制內部模版體9一側設有加長側位器12和側位器13,所述內部控制擴展器10包括適配器底板14、逆行器15、多條芯16,所述適配器底板14設有逆行器15、多條芯16,所述逆行器15連接有多條芯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高頻調節進行連接載體,有效合理利用僅限的空間。
在進行使用時,轉接控制組件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高頻調節組件進行連接載體實現擴展指令。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