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管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于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同時在裝配式建筑構件技術成熟之際,BIM技術的運用也更是大大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效率和穩定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包括殼體、顯示屏、蓄電池和控制器,所述殼體上表面安裝有把手,所述殼體上表面安裝有天線墊,且天線墊上方安裝有天線,所述殼體前表面安裝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右側安裝有功能按鈕,所述顯示屏下方安裝有指示燈,所述殼體前表面安裝有開關按鈕,且開關按鈕右側安裝有刻度盤,所述殼體前表面右側安裝有溫度計,且溫度計左側安裝有調節手柄,所述殼體內部左側安裝有充電口,且充電口右側安裝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右側安裝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下方安裝有數據線,且數據線表面安裝有隔離開關,所述控制器右側安裝有顯示模塊,且顯示模塊上方安裝有數據調節器。
優選的,所述殼體左表面安裝有散熱管,且散熱管共安裝有三個。
優選的,所述天線墊為可旋轉結構。
優選的,所述充電口通過電源線與蓄電池相連。
優選的,所述隔離開關為可拆卸更換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殼體左表面安裝的三個散熱管,能夠將殼體內部產生的熱量進行及時有效的散失,避免殼體內部溫度過高影響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行,通過天線墊為可旋轉結構,能夠將天線進行全角度的旋轉,使得該設備的信號傳輸更加的穩定和高效,通過安裝的隔離開關為可拆卸更換結構,能夠根據不同的裝配建筑構件要求的不同對設備元器件進行不同的調試和更改,使得該設備能夠滿足更多不同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的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散熱管、2殼體、3把手、4天線、5天線墊、6顯示屏、7功能按鈕、8指示燈、9開關按鈕、10刻度盤、11調節手柄、12溫度計、13充電口、14電源線、15蓄電池、16數據線、17控制器、18隔離開關、19顯示模塊、20數據調節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包括殼體2、顯示屏6、蓄電池15和控制器17,殼體2上表面安裝有把手3,殼體2上表面安裝有天線墊5,且天線墊5上方安裝有天線4,殼體2前表面安裝有顯示屏6,顯示屏6右側安裝有功能按鈕7,顯示屏6下方安裝有指示燈8,殼體2前表面安裝有開關按鈕9,且開關按鈕9右側安裝有刻度盤10,殼體2前表面右側安裝有溫度計12,且溫度計12左側安裝有調節手柄11,殼體2內部左側安裝有充電口13,且充電口13右側安裝有蓄電池15,蓄電池15右側安裝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下方安裝有數據線16,且數據線16表面安裝有隔離開關18,控制器17右側安裝有顯示模塊19,且顯示模塊19上方安裝有數據調節器20,殼體2左表面安裝有散熱管1,且散熱管1共安裝有三個,天線墊5為可旋轉結構,充電口13通過電源線14與蓄電池15相連,隔離開關18為可拆卸更換結構。
工作原理:當使用該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管理設備時,通過充電口13將殼體2內部的蓄電池15進行充電,之后將該設備通過把手3運至工作地點,按下開關按鈕9,通過功能按鈕7設置該控制器的相關運行參數,通過旋轉調節手柄11來改變裝配式建筑構件相關裝置的運行狀態,顯示屏6上能夠顯示出設備相關參數的具體數值,在全部設定完成之后,信號由天線4向外發出,進行智能管理控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