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物聯網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控制端及系統。
背景技術: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有兩層含義: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在面向大范圍的物聯網系統中,往往用無線數據的傳輸和有線網絡進行結合,形成支撐物聯網的基礎互聯網。相對于有線網絡,特別是現場工控網絡,無線網絡經常掉線,數據延遲大,丟包比率高,網絡不受控的特點更為嚴重。對于需要進行遠程控制的物聯網系統而言,這些特點嚴重影響了遠程控制的可靠性。
在控制現場,現場總線與多個設備進行通信,傳輸識別、監控、管理的數據。總線中,如果多個設備同時發送數據,會帶來數據碰撞,數據發生畸變,無法傳送相應的信息。因此,在覆蓋大范圍、利用無線網絡和現場總線的物聯網系統中,遠程控制信號往往會丟失,也可能會在串行總線上碰撞,造成控制無法完成,甚至亂動作,形成危害。同時,物聯網系統包括多地的多個軟硬件系統平臺和產品,工況差異巨大,容易出現各種不確定事件,影響控制的可靠性,比如斷電、損毀等。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提供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所述物聯網設備網絡與控制端相互通信。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在控制端側執行,該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控制端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池內進行緩存,避免指令丟失;
步驟(2):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步驟(3):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再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發送指令;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該方法還包括當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后,控制端刪除指令池中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
這樣避免了指令池內的指令冗余,節省了指令占用空間,進一步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的效率。
在所述步驟(3)中,若控制端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發送的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在所述步驟(3)中,若控制端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返回步驟(2)。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本發明提供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端。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包括:指令發送器、指令緩存器和狀態確認器,所述指令發送器和狀態確認器分別與物聯網設備相連;
指令發送器,其用于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并緩存至指令緩存器的指令池中;
所述指令發送器,還用于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狀態確認器,其用于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再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指令發送器將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進行緩存來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指令發送器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狀態確認器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若狀態確認器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所述狀態確認器還用于判斷其發送的狀態確認器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若狀態確認器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狀態確認器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啟動指令發送器來繼續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本發明提供的第三目的是提供另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所述物聯網設備與控制端相互通信。
本發明的另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從控制端和物聯網設備兩側分別進行描述,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控制端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池內進行緩存,避免指令丟失;
步驟(2):控制端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物聯網設備接收到相應指令后響應;
步驟(3):控制端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物聯網設備接收狀態確定指令后響應,并將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反饋至控制端;
步驟(4):控制端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該方法還包括當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后,控制端刪除指令池中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控制端向發送指令,物聯網設備響應;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控制端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在所述步驟(4)中,若控制端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發送的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在所述步驟(4)中,若控制端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返回步驟(2)。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本發明提供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與物聯網設備相互通信;
所述控制端被配置為:
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池內進行緩存,避免指令丟失,避免指令丟失;
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再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所述物聯網設備,用于接收到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后響應以及接收狀態確定指令后響應,并將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反饋至控制端。
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將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進行緩存來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所述控制端還被配置為:
若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還判斷控制端發送的狀態確認器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所述控制端還被配置為:
若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繼續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發送指令;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2)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指令發送器將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進行緩存來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指令發送器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狀態確認器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3)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將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進行緩存來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發明的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另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本發明的所涉及的物聯網設備與控制端相互通信。其中,物聯網設備指的是信息傳感設備和各種動作執行設備,比如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電機、泵、閥、機器手等設備。控制端用于發送控制物聯網設備的指令來控制物聯網設備相應動作的執行,比如:物聯網設備的啟動和關閉。
實施例一
圖1是發明的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
如圖1所示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在控制端側執行,該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控制端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池內進行緩存,避免指令丟失。
步驟(2):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步驟(3):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再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在步驟(3)中,若控制端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發送的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在步驟(3)中,若控制端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返回步驟(2)。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該方法還包括當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后,控制端刪除指令池中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這樣避免了指令池內的指令冗余,節省了指令占用空間,進一步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的效率。
具體地,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以控制某農灌物聯網系統為例:
某農灌物聯網系統有位于農田灌溉現場的灌溉設備和位于電信機房的智能控制云平臺及其他附屬的傳感設備和傳輸設備、存儲設備組成。該系統可以通過云平臺控制遠程的灌溉設備,實現灌溉設備的啟動和停止等操作。其中,云平臺為控制端。
當遠程啟動或者停止灌溉設備時,需要通過云平臺發送啟動或者停止指令到灌溉設備,實現遠程控制。啟動指令為“start”,停止指令為“stop”。下面以啟動指令為例,描述整個可靠控制過程。
指令緩存流程:云平臺發送啟動指令請求后,將灌溉設備標識碼“12345”和啟動指令組成完整的指令“12345start”。將指令“12345start”存儲到指令池內。在指令池內以隊列形式緩存,將新指令“12345start”存儲到隊尾。
指令發送流程:云平臺發送心跳包給灌溉設備12345,如果灌溉設備回復心跳包,則灌溉設備12345在線。如果設備不在線,則結束發送過程,等待灌溉設備12345上線后,啟動指令“12345start”的重新發送。如果設備在線,則發送指令“12345start”給灌溉設備12345。不論云平臺是否收到灌溉設備12345的指令執行響應,都要啟動狀態確認流程。
狀態確認流程:云平臺發送狀態查詢指令“12345state”給灌溉設備12345,然后等待接收灌溉設備12345的狀態回復。如果不能收到灌溉設備12345的狀態回復,則重新發送狀態查詢指令“12345state”給灌溉設備12345,直到收到狀態回復,或者狀態查詢次數達到預定次數;如果狀態查詢次數達到預定次數,則設備掉線或者其他異常,停止狀態確認流程,等待灌溉設備12345上線后,由啟動該指令的重新發送。如果收到灌溉設備12345的狀態回復,則確認其狀態是否為開啟狀態(工作中的狀態)。如果是開啟狀態,則指令執行成功,將指令池內隊列中的指令“12345start”刪除,結束整個流程。如果不是開啟狀態,則重新啟動指令發送流程。
本實施例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發送指令;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實施例二
圖2是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的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包括:指令發送器、指令緩存器和狀態確認器,所述指令發送器和狀態確認器分別與物聯網設備相連。
(1)指令發送器,其用于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并緩存至指令緩存器的指令池中;
所述指令發送器,還用于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2)狀態確認器,其用于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再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若狀態確認器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所述狀態確認器還用于判斷其發送的狀態確認器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若狀態確認器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狀態確認器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啟動指令發送器來繼續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具體地,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以控制某農灌物聯網系統為例:
某農灌物聯網系統有位于農田灌溉現場的灌溉設備和位于電信機房的智能控制云平臺及其他附屬的傳感設備和傳輸設備、存儲設備組成。該系統可以通過云平臺控制遠程的灌溉設備,實現灌溉設備的啟動和停止等操作。云平臺包含指令發送器、狀態確認器和指令緩存器。
當遠程啟動或者停止灌溉設備時,需要通過云平臺發送啟動或者停止指令到灌溉設備,實現遠程控制。啟動指令為“start”,停止指令為“stop”。下面以啟動指令為例,描述整個可靠控制過程。
指令緩存流程:指令發送器接到發送啟動指令請求后,將灌溉設備標識碼“12345”和啟動指令組成完整的指令“12345start”。將指令“12345start”存儲到指令緩存器。指令緩存器是隊列,將新指令“12345start”存儲到隊尾。
指令發送流程:指令發送器發送心跳包給灌溉設備12345,如果灌溉設備回復心跳包,則灌溉設備12345在線。如果設備不在線,則結束發送過程,等待灌溉設備12345上線后,由指令緩存器啟動該指令的重新發送。如果設備在線,則指令發送器發送指令“12345start”給灌溉設備12345。不論指令發送器是否收到灌溉設備12345的指令執行響應,都要啟動狀態確認流程。
狀態確認流程:狀態確認器發送狀態查詢指令“12345state”給灌溉設備12345,然后等待接收灌溉設備12345的狀態回復。如果不能收到灌溉設備12345的狀態回復,則重新發送狀態查詢指令“12345state”給灌溉設備12345,直到收到狀態回復,或者狀態查詢次數達到預定次數;如果狀態查詢次數達到預定次數,則設備掉線或者其他異常,停止狀態確認流程,等待灌溉設備12345上線后,由指令緩存器啟動該指令的重新發送。如果收到灌溉設備12345的狀態回復,則確認其狀態是否為開啟狀態(工作中的狀態)。如果是開啟狀態,則指令執行成功,將指令緩存器隊列中的指令“12345start”刪除,結束整個流程。如果不是開啟狀態,則重新啟動指令發送流程。
本實施例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端,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指令發送器將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進行緩存來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指令發送器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狀態確認器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實施例三
圖3是本發明的另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從控制端和物聯網設備兩側分別進行描述,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控制端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池內進行緩存,避免指令丟失,避免指令丟失;
步驟(2):控制端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物聯網設備接收到相應指令后響應;
步驟(3):控制端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物聯網設備接收狀態確定指令后響應,并將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反饋至控制端;
步驟(4):控制端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在步驟(4)中,若控制端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發送的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在步驟(4)中,若控制端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返回步驟(2)。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該方法還包括當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后,控制端刪除指令池中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
本實施例的物聯網設備控制方法,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控制端向發送指令,物聯網設備響應;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控制端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實施例四
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的本發明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與物聯網設備相互通信。
其中,控制端被配置為:
將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至指令池內進行緩存,避免指令丟失,避免指令丟失;
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向物聯網設備發送狀態確定指令,再根據是否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進一步確認物聯網設備的狀態來最終判斷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是否執行成功。
控制端還被配置為:若沒有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還判斷控制端發送的狀態確認器狀態確認次數是否小于預定次數,若是,則重新發送狀態確認指令;否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掉線或者異常。
這樣不論網絡傳輸數據是否碰撞、發生畸變,本發明都能通過多次發送,實現正確執行指令一次。不論物聯網設備執行指令是否正確,本發明通過狀態確認,以及在此發送指令,實現物聯網設備的最終狀態的正確。
控制端還被配置為:若接收到物聯網設備的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則進一步判斷物聯網設備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若是,則判定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執行成功;否則繼續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
如果多次發送指令和狀態確認后,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則會繼續進行下一輪的指令發送和狀態確認,這樣提高了物聯網傳統的可靠性。
物聯網設備,用于接收到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后響應以及接收狀態確定指令后響應,并將狀態確認指令響應反饋至控制端。
本實施例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首先啟動指令緩存流程,將指令發送至指令緩存器進行緩存來保存指令,以免系統或者物聯網設備故障,丟失指令;然后啟動指令發送流程,檢測與物聯網設備的通信狀態,并調取指令池內緩存的相應物聯網設備控制指令發送給物聯網設備;最后啟動狀態確認流程,確認指令執行成功,這樣不論物聯網設備是否在線,都能在設備上線后,將指令發送到物聯網設備,避免了指令丟失,提高了物聯網設備控制控制的可靠性。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采用硬件實施例、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和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儲介質可為磁碟、光盤、只讀存儲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或隨機存儲記憶體(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