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穿戴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手表的機芯和機頭。
背景技術:
目前的石英手表大多是機械式的手表,機械式手表功能簡單,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部分智能手表,但是智能手表只是在手表中集成部分部分運動的功能,用戶操作不便;也有一些出現觸摸功能的智能手表,但是由于手表的表面大多是玻璃正面,能夠觸摸的范圍十分狹小,也使得用戶在操作上感覺不方便,體驗不佳,且由于觸摸范圍和手表指針的限制,智能手表的指針通常只能設置到時針和分針,增加秒針后觸摸感覺欠佳,有觸摸失靈的現象。同時,機械式上發條的方式已經逐漸被電池取代,而且智能手表的智能功能模塊操作也必須用電,因此,電池在目前的智能手表中不可或缺,但是由于智能手表中的機械部件、電子元器件都為比較精密的設備,設置充電口會導致密封性不強,較少智能手表的使用壽命。鑒于以上問題,亟需一種方便使用觸摸的智能手表。
在所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智能手表的機芯和機頭,能大范圍增加觸摸范圍,密封性好,簡單方便地充電。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手表的機芯,所述機芯包括機芯后蓋、電池、機芯主板、面蓋、石英機芯、機芯蓋板、OLED屏、藍牙天線、觸摸FPC;所述機芯后蓋俯視圖為圓形,所述機芯后蓋上設置有容置所述電池的容置槽;所述機芯主板設置在所述電池和所述面蓋之間,所述機芯主板與所述電池電連接,在機芯主板靠近電池的一側設置有頂針一和頂針二,所述頂針一連接機芯主板的正極,所述頂針二連接所述機芯主板的負極;所述頂針一和頂針二均穿過所述機芯后蓋上的兩個頂針孔,頂針一距離所述機芯后蓋圓心的距離小于所述頂針二距離所述機芯后蓋圓心的距離;所述面蓋相對于機芯主板的另一側設置有石英機芯,所述石英機芯上設置有指針軸;所述石英機芯相對于面殼的另一側設置有機芯蓋板和OLED屏,機芯蓋板和OLED屏平行放置一起覆蓋石英機芯;所述指針軸穿過所述機芯蓋板;所述藍牙天線設置在所述機芯蓋板左側的所述面蓋上,所述觸摸FPC設置在所述OLED屏下側以及所述機芯蓋板右側的所述面蓋上,所述OLED屏、藍牙天線和觸摸FPC均連接所述機芯主板,且安裝位置互不干涉。
進一步地,所述電池為長方體結構,從所述長方體結構的一側引出連線連接所述機芯主板;所述容置槽與所述電池的形狀相配合;所述容置槽設置有固定所述電池的固定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機芯后蓋上的兩個頂針孔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機芯主板通過螺絲固定在所述面蓋上;所述面蓋和所述機芯后蓋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頂針一和頂針二均為彈性頂針。
進一步地,所述指針軸上設置時針、分針和秒針。
一種智能手表的機頭,包括表殼后蓋,時間面板和透明前蓋,所述機頭具有上述的一種智能手表的機芯;所述表殼后蓋、所述表殼后蓋,所述表殼后蓋包括內殼和外殼,所述內殼和外殼之間用塑料圈絕緣;所述頂針一和頂針二穿過所述機芯后蓋上的兩個頂針孔后,所述頂針一與所述內殼接觸,所述頂針二與所述外殼接觸;所述時間面板緊貼所述面蓋、機芯蓋板、藍牙天線、OLED屏和所述觸摸FPC,所述時間面板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指針軸穿過所述通孔,指針軸上的指針位于指針軸穿過所述通孔的一端;所述透明前蓋蓋住所述時間面板,與所述表殼后蓋配合形成密封空間,所述機芯容置于所述密封空間內。
進一步地,所述內殼為圓柱形,該圓柱直徑小于所述凹陷面的直徑,且小于所述負極連接件的圓環的內圓的直徑;所述外殼為圓臺側面殼,該圓臺側面殼的小直徑端通過所述塑料圈與所述內殼連接,所述圓臺側面殼的小直徑段的直徑小于所述負極連接件的圓環的內圓的直徑,所述圓臺側面殼的大直徑段的直徑大于所述負極連接件的圓環的外圓的直徑。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在有限的空間內設置智能手表所需的智能模塊,增大用戶觸摸的范圍,增強體驗,密封性好,充電方便。
附圖說明
通過參照附圖詳細描述其示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標、特征及優點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機芯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機芯裝配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機芯后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于在此闡述的范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實用新型將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附圖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圖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繪制。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分,因而將省略對它們的重復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結構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適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更多實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許多具體細節從而給出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可以實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細節中的一個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組元、裝置、步驟等。在其它情況下,不詳細示出或描述公知結構、方法、裝置、實現或者操作以避免喧賓奪主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各方面變得模糊。
如附圖1-3所示,一種智能手表的機芯,所述機芯包括機芯后蓋1、電池2、機芯主板3、面蓋4、石英機芯5、機芯蓋板6、OLED屏7、藍牙天線8、觸摸FPC9;所述機芯后蓋1俯視圖為圓形或割線切掉圓剩下的具有優弧的部分,所述機芯后蓋上設置有容置所述電池的容置槽;所述機芯主板設置在所述電池和所述面蓋之間,所述機芯主板與所述電池電連接,在機芯主板靠近電池的一側設置有頂針一和頂針二,所述頂針一連接機芯主板的正極,所述頂針二連接所述機芯主板的負極;所述頂針一和頂針二均穿過所述機芯后蓋上的兩個頂針孔10,頂針一距離所述機芯后蓋圓心的距離小于所述頂針二距離所述機芯后蓋圓心的距離;所述面蓋相對于機芯主板的另一側設置有石英機芯5,所述石英機芯上設置有指針軸11;所述石英機芯相對于面殼的另一側設置有機芯蓋板6和OLED屏7,機芯蓋板和OLED屏平行放置一起覆蓋石英機芯5;所述指針軸11穿過所述機芯蓋板6;所述藍牙天線8設置在所述機芯蓋板左側的所述面蓋4上,所述觸摸FPC設置在所述OLED屏下側以及所述機芯蓋板右側的所述面蓋上,所述OLED屏、藍牙天線和觸摸FPC均連接所述機芯主板,且安裝位置互不干涉。
進一步地,所述電池為長方體結構,從所述長方體結構的一側引出連線連接所述機芯主板;所述容置槽與所述電池的形狀相配合;所述容置槽設置有固定所述電池的固定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機芯后蓋上的兩個頂針孔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機芯主板通過螺絲固定在所述面蓋上;所述面蓋和所述機芯后蓋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頂針一和頂針二均為彈性頂針。
進一步地,所述指針軸上設置時針、分針和秒針。
一種智能手表的機頭,包括表殼后蓋,時間面板和透明前蓋,所述機頭具有上述的一種智能手表的機芯;所述表殼后蓋、所述表殼后蓋,所述表殼后蓋包括內殼和外殼,所述內殼和外殼之間用塑料圈絕緣;所述頂針一和頂針二穿過所述機芯后蓋上的兩個頂針孔后,所述頂針一與所述內殼接觸,所述頂針二與所述外殼接觸;所述時間面板緊貼所述面蓋、機芯蓋板、藍牙天線、OLED屏和所述觸摸FPC,所述時間面板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指針軸穿過所述通孔,指針軸上的指針位于指針軸穿過所述通孔的一端;所述透明前蓋蓋住所述時間面板,與所述表殼后蓋配合形成密封空間,所述機芯容置于所述密封空間內。
進一步地,所述內殼為圓柱形,該圓柱直徑小于所述凹陷面的直徑,且小于所述負極連接件的圓環的內圓的直徑;所述外殼為圓臺側面殼,該圓臺側面殼的小直徑端通過所述塑料圈與所述內殼連接,所述圓臺側面殼的小直徑段的直徑小于所述負極連接件的圓環的內圓的直徑,所述圓臺側面殼的大直徑段的直徑大于所述負極連接件的圓環的外圓的直徑。
傳統的智能手表的觸摸范圍僅僅在OLED屏幕的下方位置,觸摸范圍小,且當使用三針指針時,觸摸十分不靈敏,本實用新型通過結構的改造,合理設置觸摸FPC,增大了觸摸距離和觸摸范圍,觸摸距離可達5-7mm,可適用于三針手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