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機械扭振信號脈沖采樣標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標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旋轉機械扭振信號脈沖采樣標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扭轉振動是汽輪機、發電機、風機等旋轉機械經常發生的一類振動故障。在大幅扭轉振動沖擊或長期扭轉振動作用下,轉軸表面會出現與截面成45°夾角的“麻花式”裂紋,容易造成轉軸疲勞損壞。與轉軸彎曲振動測試不同的是,扭轉振動的測試要更為復雜,測試結果所受到的影響因素也比較多,測試技術遠沒有彎曲振動測試技術那么成熟。而扭轉振動對旋轉機械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具有巨大影響,因此,開展扭轉振動測試技術研究,對提高扭振測試信號準確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0003]扭轉振動測試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接觸式測量方法包括:蓋格爾法、動態應變法和加速度傳感器法等。非接觸式測量方法包括:激光法和脈沖法等。現有的脈沖法測量方法中,用于旋轉機械扭振信號脈沖采樣標示裝置使用效果不佳,與旋轉機械(多為軸)的固定誤差較大,無法提供精準的標志效果,導致測量結果與實際誤差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機械扭振信號脈沖采樣標示裝置,能夠降低與旋轉機械的待測軸固定的誤差,提供良好準確的標志效果,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0006]—種旋轉機械扭振信號脈沖采樣標示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筒、連接筒和齒輪盤,固定筒的上表面與連接筒的下表面固定,連接筒的上表面與齒輪盤的下表面固定,且固定筒、連接筒和齒輪盤同軸設置;
[0007]所述的固定筒包括中空的筒體、上筒蓋和下桶蓋,下桶蓋上沿下桶蓋的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開槽,開槽的延伸方向為下桶蓋的徑向;筒體內上下設置有前后夾緊裝置和左右夾緊裝置,
[0008]所述的前后夾緊裝置包括前卡爪、前旋轉套筒、第一旋轉桿、后旋轉套筒、后卡爪和前后驅動電機,前卡爪為L形前卡爪,前卡爪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前卡爪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前旋轉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前卡爪的短端與前旋轉套筒螺紋連接,前旋轉套筒的后端與第一旋轉桿的前端固定,第一旋轉桿的中部外表面沿第一旋轉桿周向設置有齒,第一旋轉桿的后端與后旋轉套筒的前端固定,后旋轉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后卡爪為L形后卡爪,后卡爪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后卡爪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后卡爪的短端與后旋轉套筒螺紋連接,前后驅動電機設置在第一旋轉桿的外側,前后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前后驅動齒條,前后驅動齒條與第一旋轉桿中部設置的齒嚙合;前卡爪和前旋轉套筒與后旋轉套筒和后卡爪以第一旋轉桿中心對稱設置;前卡爪的長端和后卡爪的長端分別通過下桶蓋上位于前后方向的兩個開槽突出于下桶蓋;前旋轉套筒內表面設置的內螺紋與后旋轉套筒內表面設置的內螺紋旋向相反;
[0009]所述的左右夾緊裝置包括左卡爪、左旋轉套筒、第二旋轉桿、右旋轉套筒、右卡爪和左右驅動電機,左卡爪為L形左卡爪,左卡爪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左卡爪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左旋轉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左卡爪的短端與左旋轉套筒螺紋連接,左旋轉套筒的右端與第二旋轉桿的左端固定,第二旋轉桿的中部外表面沿第二旋轉桿周向設置有齒,第二旋轉桿的右端與右旋轉套筒的左端固定,右旋轉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右卡爪為L形右卡爪,右卡爪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右卡爪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右卡爪的短端與右旋轉套筒螺紋連接,左右驅動電機設置在第二旋轉桿的外側,左右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左右驅動齒條,左右驅動齒條與第二旋轉桿中部設置的齒嚙合;左卡爪和左旋轉套筒與右旋轉套筒和右卡爪以第二旋轉桿中心對稱設置;左卡爪的長端和右卡爪的長端分別通過下桶蓋上位于左右方向的兩個開槽突出于下桶蓋;左旋轉套筒內表面設置的內螺紋與右旋轉套筒內表面設置的內螺紋旋向相反;
[0010]所述的齒輪盤上的齒沿齒輪盤周向均勻設置。
[0011]所述的固定筒內設置有第一旋轉桿固定板,第一旋轉桿固定板上前后設置有前軸承和后軸承,前旋轉套筒設置在前軸承內,前軸承通過前軸承座與第一旋轉桿固定板固定,后旋轉套筒設置在后軸承內,后軸承通過后軸承座與第一旋轉桿固定板固定。
[0012]所述的固定筒內設置有第二旋轉桿固定板,第二旋轉桿固定板上左右設置有左軸承和右軸承,左旋轉套筒設置在左軸承內,左軸承通過左軸承座與第二旋轉桿固定板固定,右旋轉套筒設置在右軸承內,右軸承通過右軸承座與第二旋轉桿固定板固定。
[0013]所述的前后驅動電機和左右驅動電機均采用直線往復步進電機。
[0014]所述的前后驅動電機和左右驅動電機分別通過前后驅動電機控制按鈕和左右驅動電機控制按鈕控制,過前后驅動電機控制按鈕和左右驅動電機控制按鈕設置在固定筒外表面。
[0015]本實用新型中,將固定筒、連接筒和齒輪盤同軸設置,前卡爪和前旋轉套筒與后旋轉套筒和后卡爪以第一旋轉桿中心對稱設置且前卡爪和前卡爪同步運動,左卡爪和左旋轉套筒與右旋轉套筒和右卡爪以第二旋轉桿中心對稱設置且左卡爪和右卡爪同步運動,能夠保證齒輪盤與待測轉軸同軸設置,降低與旋轉機械的待測軸固定的誤差,提供良好準確的標志效果,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為左右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固定筒下桶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以詳細的描述:
[0020]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旋轉機械扭振信號脈沖采樣標示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筒1、連接筒2和齒輪盤3,固定筒I的上表面與連接筒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筒2的上表面與齒輪盤3的下表面固定,且固定筒1、連接筒2和齒輪盤3同軸設置。
[0021]所述的固定筒I包括中空的筒體、上筒蓋4和下桶蓋5,下桶蓋5上沿下桶蓋5的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開槽6,開槽6的延伸方向為下桶蓋5的徑向;筒體內上下設置有前后夾緊裝置7和左右夾緊裝置8,
[0022]所述的前后夾緊裝置7包括前卡爪、前旋轉套筒、第一旋轉桿、后旋轉套筒、后卡爪和前后驅動電機,前卡爪為L形前卡爪,前卡爪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前卡爪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前旋轉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前卡爪的短端與前旋轉套筒螺紋連接,前旋轉套筒的后端與第一旋轉桿的前端固定,第一旋轉桿的中部外表面沿第一旋轉桿周向設置有齒,第一旋轉桿的后端與后旋轉套筒的前端固定,后旋轉套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后卡爪為L形后卡爪,后卡爪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后卡爪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后卡爪的短端與后旋轉套筒螺紋連接,前后驅動電機設置在第一旋轉桿的外側,前后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前后驅動齒條,前后驅動齒條與第一旋轉桿中部設置的齒嚙合;前卡爪和前旋轉套筒與后旋轉套筒和后卡爪以第一旋轉桿中心對稱設置;前卡爪的長端和后卡爪的長端分別通過下桶蓋5上位于前后方向的兩個開槽6突出于下桶蓋5;前旋轉套筒內表面設置的內螺紋與后旋轉套筒內表面設置的內螺紋旋向相反。
[0023]所述的左右夾緊裝置8包括左卡爪9、左旋轉套筒10、第二旋轉桿11、右旋轉套筒12、右卡爪13和左右驅動電機14,左卡爪9為L形左卡爪9,左卡爪9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左卡爪9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左旋轉套筒10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左卡爪9的短端與左旋轉套筒10螺紋連接,左旋轉套筒10的右端與第二旋轉桿11的左端固定,第二旋轉桿11的中部外表面沿第二旋轉桿11周向設置有齒,第二旋轉桿11的右端與右旋轉套筒12的左端固定,右旋轉套筒12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右卡爪13為L形右卡爪13,右卡爪13的長端為與待測轉軸接觸的接觸端,右卡爪13的短端設置有外螺紋,右卡爪13的短端與右旋轉套筒12螺紋連接,左右驅動電機14設置在第二旋轉桿11的外側,左右驅動電機14的輸出端連接有左右驅動齒條15,左右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