銑刀人工檢測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銑刀檢測裝置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銑刀人工檢測臺。
【背景技術】
[0002]銑刀在生產完成之后,需要檢測銑刀的外觀是否符合要求,而在檢測銑刀產品的外觀是否合格時,工作人員需要將裝有銑刀的料盤托起,然后傾斜或者旋轉一定的角度,才能進行銑刀的外觀檢測工作,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可言。而且,人工托舉料盤勞動強度大,存在檢測不方便,檢測效率低的缺陷,給銑刀的檢測工作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銑刀人工檢測臺,其檢測位置調整方便,定位穩定性好,檢測方便、效率高,而且無需人工托舉,降低了勞動強度,實用性好。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銑刀人工檢測臺,包括支撐底座和用于放置銑刀的承載盤,所述承載盤通過萬向調節機構連接于所述支撐底座上,所述萬向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調節件、第二調節件和第三調節件,所述第一調節件連接于所述支撐底座上,且具有用于容納所述第二調節件的第一球面凹腔,所述第二調節件設置于所述第一球面凹腔內,且具有用于容納所述第三調節件的第二球面凹腔,所述第三調節件設置于所述第二球面凹腔內,所述承載盤連接于所述第二調節件上;于所述第一調節件和所述第三調節件之間設置有用于調節檢測位置的調位結構。
[0005]具體地,所述第二調節件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球面凹腔內的轉動部和用于與所述承載盤連接的連接部,所述第二球面凹腔形成于所述轉動部內,且底部開設有調節缺口。
[0006]具體地,所述調位結構包括定位螺桿和連接于所述定位螺桿上的調節螺母,所述定位螺桿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三調節件上、且之間設置有防轉結構,另一端從所述第一調節件的底部穿出。
[0007]進一步地,所述調位結構還包括套設于所述定位螺桿上的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抵頂于所述第一調節件的底部,另一端抵頂于所述調節螺母上。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調節件和所述第三調節件之間還設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設于所述定位螺桿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設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三調節件的底部,所述固定板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調節件上。
[0009]具體地,所述承載盤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面板、隔離板、底板和連接板,所述第二調節件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所述面板、所述隔離板和所述底板之間穿設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所述面板、所述隔離板和所述底板上開設有數個用于放置所述銑刀的放置孔。
[0010]具體地,所述固定螺栓上套設有將所述面板、所述隔離板和所述底板彼此相隔開的隔離件。
[0011]具體地,所述支撐底座包括底座板和相對設置在所述底座板上的兩個支撐板,所述第一調節件架設于兩所述支撐板上。
[0012]具體地,所述第一調節件相對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連接塊,所述第一調節件通過兩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于所述支撐板上。
[0013]進一步地,所述底座板上還設置有支撐腳。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銑刀人工檢測臺,通過在承載盤和支撐底座之間設置有萬向調節機構,萬向調節機構由三個具有球面,且相互貼合的調節件組合形成,并將支撐底座連接在第一調節件上,承載盤連接在第二調節件上,從而能夠多角度自由調節承載盤的位置,便于檢測時位置的調整。同時,通過設置有調位結構,便可以調整三個調節件之間貼合的松緊度,進而方便檢測位置的調整和定位。通過設置銑刀人工檢測臺,無需人工托舉檢測,降低了檢測時的勞動強度,同時,檢測位置調整方便,方便銑刀的檢測,提高了檢測效率。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銑刀人工檢測臺的整體立體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銑刀人工檢測臺的剖面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調節件的整體立體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調節件的整體立體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整體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銑刀人工檢測臺1,包括支撐底座11和用于放置銑刀的承載盤12,承載盤12通過萬向調節機構13連接于支撐底座11上。將待檢測的銑刀放置在承載盤12后,然后通過轉動該萬向調節機構13來實現檢測位置的調整,實現不同角度位置的檢測。
[0022]具體地,如圖1至圖4所示,該萬向調節機構13包括第一調節件131、第二調節件132和第三調節件133,第一調節件131連接于支撐底座11上,且具有用于容納第二調節件132的第一球面凹腔134,第二調節件132設置于第一球面凹腔134內,且具有用于容納第三調節件133的第二球面凹腔135,第三調節件133設置于第二球面凹腔135內,承載盤12連接于第二調節件132上。通過這樣的設置,第一調節件131、第二調接件和第三調節件133彼此相互貼合的面為球形的面,本實施例中,根據具體的設計情況,設置成為半球面。通過利用球形面來實現角度的轉動調節,調節自由、靈活,而且角度范圍大。將第二調節件132夾設在第一調節件131和第三調節件133之間,便能夠在球形面的導向下自由轉動,并且轉動的角度多樣,然后通過將承載盤12連接在第二調節件132上,便可以實現多角度的調節,從而能夠方便、快捷地調節檢測的位置,提高了檢測的效率。而且是由支撐底座11提供支撐,無需人工托舉轉動承載盤12,從而降低了檢測時的人工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方便實用。同時,于第一調節件131和第三調節件133之間設置有用于調節檢測位置的調位結構14。這樣,通過該調節調位結構14,便可以調整三個調節件之間貼合的松緊度,以實現承載臺轉動靈敏度的調節。在位置調整好之后,擰緊調位結構14,便可實現檢測位置的定位,防止發生變動,從而能夠滿足不同情況下的使用需求。
[002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銑刀人工檢測臺1,通過采用萬向調節機構13,將三個具有球形面的調節件貼合在一起,并將第一調節件131與支撐底座11固定,承載盤12與第二調節件132連接,同時通過調位結構14將第三調節件133與第一調節件131連接,而且第三調節件133位于第二調節件132內,從而第二調節件132則可在第一調節件131、第三調節件133限定的范圍內自由旋轉,調整角度,角度調節范圍廣。此外,根據調位結構14的松緊,可以調整三個球面貼合的松緊度,以調整人工檢測臺操作的靈敏度,操作簡單方便,提高了實際檢測的方便性和檢測的效率。
[0024]具體地,如圖2和圖4所示,第二調節件132包括設置于第一球面凹腔134內的轉動部1321和用于與承載盤12連接的連接部1322,第二球面凹腔135形成于轉動部1321內,且底部開設有調節缺口 1323。調節缺口 1323的寬度小于第三調節件133的球面直徑,從而在將第三調節件133放置在第二球面凹腔135內后不會漏出。轉動調節時,第二調節件132能夠在調節缺口 1323所限定的范圍轉動,調節方便性好。
[0025]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為提高調節的方便性,本實施例中,調位結構14包括定位螺桿141和連接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