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柔性堵劑拉伸性能的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石油開采領域中柔性堵劑的測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測量柔性堵劑拉伸性能的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幾年關于柔性堵劑的實驗與理論研宄成為熱點,該柔性堵劑主要針對膨體顆粒類堵劑具有吸水膨脹速度快、變形差、膨脹后強度低、易破碎、不利于深部調剖等問題而提出。
[0003]這種柔性堵劑一般認為具有無限自由度并且能隨意拉伸變形的柔性顆粒,在孔道中可以起到“變形蟲”的作用,其依靠自身形變,能隨意通過不同尺寸孔喉,并且通過變形、暫堵、脈動流動,在地層高滲透部位產生動態沿程流動阻力,而使后續注入的水轉向進入低滲部位。另外,由于較好的拉伸性與恢復性,柔性顆粒在運移過程中不易發生剪切破碎,能保持較高的強度。可以說柔性堵劑的制備及研宄,在油田調剖堵水作業中具有重要意義。
[0004]柔性材料的拉伸性能通常采用拉伸強度與斷裂伸長率兩個指標(參照國家標準GB/T528-2009)對試樣進行拉伸性能測試。拉伸強度說明試樣的堅固性和強韌性,拉伸強度愈大則強度愈好;斷裂伸長率表示試樣的彈性與柔性,伸長率越大則柔性愈好。目前,評價柔性堵劑的柔韌性主要在實驗室采用萬能材料試驗機或拉力試驗機來測量其拉伸性能,但由于該設備操作復雜,耗時費勁、價格昂貴,只有少數研宄院校具備測試條件外,一般采油廠不具備條件。
[0005]由此,本發明人憑借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與實踐,提出一種測量柔性堵劑拉伸性能的測量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測量柔性堵劑拉伸性能的測量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作簡單,適用于現場快速測量柔性堵劑的拉伸性能。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測量柔性堵劑拉伸性能的測量裝置,包括一透明材料制成的空心套筒,所述空心套筒具有一封閉端和一開口端,位于封閉端的一側為前端,位于開口端的一側為后端;在所述空心套筒的側壁上設有與其軸線方向平行的刻度;在靠近封閉端的空心套筒側壁上設有一圈環繞側壁設置的基準線;所述封閉端的中央具有十字交叉設置的第一長槽和第二長槽,所述第一長槽和第二長槽均穿透該封閉端;一第一連接繩的前端連接第一拉環、后端連接第二拉環;所述第一長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拉環的外徑,所述第二長槽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拉環的外徑;所述第二拉環能穿過所述第一長槽伸入到該空心套筒內,該第二拉環的后端通過第二連接繩與第一夾具連接;所述測量裝置還設有第二夾具,該第二夾具后端通過第三連接繩與第三拉環連接,所述第三拉環后端與一彈簧秤連接。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第一拉環位于空心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二拉環在初始位置時位于空心套筒內,所述第二拉環在測試位置時位于所述封閉端的外側并卡在所述第二長槽內;所述第二拉環在測試位置,所述第一夾具與所述基準線對齊。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空心套筒水平固定放置,所述第二長槽的長度為所述第二拉環外徑的三分之二。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被測量試樣的前端夾持于所述第一夾具,被測量試樣的后端夾持于所述第二夾具。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空心套筒為圓柱形。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繩、第二連接繩和第三連接繩為鋼絲繩;所述第一拉環、第二拉環和第三拉環為金屬環。
[0013]由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方便攜帶,實施測量的過程方便,適宜于現場使用,通過建立統一標準的測量方法,能夠對不同種類的彈性體材料進行拉伸性能評價,具有可比性,適合大批量快速檢測與評價。
【附圖說明】
[0014]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中: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測量裝置中空心套筒的封閉端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測量柔性堵劑拉伸性能的測量裝置100,通過測定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來表征被測量試樣a的柔性拉伸性能,被測量試樣a為柔性堵劑。該測量裝置100包括一透明材料制成的空心套筒1,本實施方式中空心套筒I為圓柱形,空心套筒I也可以為正多邊形等其它形狀,空心套筒I的一端封閉形成一封閉端11,另一端敞開形成一開口端12,從圖上看,設定位于封閉端11的一側為前端(即圖1的上端),位于開口端12的一側為后端(即圖1的下端),測量時該空心套筒I水平固定放置。在空心套筒I的側壁上設有與其軸線方向平行的刻度13,在靠近封閉端11的空心套筒側壁上設有一圈環繞側壁設置的基準線14,刻度13從基準線14開始向后端延伸。如圖2所示,封閉端11的中央具有十字交叉設置的第一長槽111和第二長槽112,第一長槽111和第二長槽112均穿透該封閉端11的壁厚形成透槽。第一連接繩3的前端連接第一拉環2、后端連接第二拉環4,其中,第一長槽111的長度大于第二拉環4的外徑,第二長槽112的長度小于第二拉環4的外徑,從而第二拉環4能穿過第一長槽111伸入到該空心套筒I內,或在第一連接繩3的拉力下從空心套筒I內退出到外部。第二拉環4的后端通過第二連接繩5與第一夾具6連接。第一拉環2位于空心套筒的外部用于施加牽拉力,第二拉環4在未開始測量的初始位置時位于空心套筒I內,在測試位置時第二拉環4位于封閉端11的外側并卡在第二長槽112內,由于第二長槽112的長度小于第二拉環4的外徑,所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