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載裝置及具有其的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作動筒技術領域,特別是設及一種加載裝置及具有其的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在某些需要安裝作動筒并對作動筒進行調試的試驗場合,通過需要使作動筒的安 裝滿足試驗要求,且需要安裝與調試同時進行。
[0003] 例如,在協調加載控制系統中,該系統每年都需要對作動筒加載系統進行標定,標 定時需要分級施加拉壓雙向載荷,現場伺服作動筒的安裝、固定必須能夠滿足要求。
[0004] 在現有技術中,通常將兩個作動筒底座螺接或焊接在工字梁或槽鋼兩端,兩個作 動筒底座間安裝伺服作動筒,因兩底座相對位置基本固定,雖然可開不同位置安裝孔,但不 能無級調整而且可能每次標定都需要開孔,既復雜也麻煩,而且開設的孔容易降低整個工 字梁或者槽鋼的強度。
[0005] 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至少一個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載裝置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至少一 個上述缺陷。
[0007]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載裝置,所述加載裝置包括:加載裝置主 體,所述加載裝置主體設置在基礎上;第一承力座W及第二承力座,所述第一承力座W及所 述第二承力座固定設置在所述加載裝置主體上;第一作動筒底座,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與 所述加載裝置主體連接,并能夠沿所述加載裝置主體的軸向運動;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與 所述第一承力座連接,并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動筒底座,所述第二作動 筒底座與所述加載裝置主體連接,并能夠沿所述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所述第二作動筒 底座與所述第二承力座連接,并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二承力座;其中,所述第一作動筒底 座用于連接作動筒的筒體或者活塞桿中的一個,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用于連接所述作動筒 的筒體或者所述活塞桿中的另一個。
[0008] 優選地,所述加載裝置主體上設置有引導槽,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W及所述第二 作動筒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引導槽相適配的引導條,所述引導槽與所述引導條配合,從而 引導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與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相對所述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的運動 軌跡。
[0009] 優選地,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與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與所述加載裝置主體遠離所 述第一作動筒底座W及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的面固定連接,且該面與所述加載裝置主體的 與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W及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接觸的面平行。
[0010] 優選地,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和第二作動筒底座中與所述作動筒的活塞桿連接的 一個作動筒底座通過第一雙向螺套與所述活塞桿相互連接,所述第一雙向螺套用于調整其 與所述作動筒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0011] 優選地,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與所述第一承力座通過調位螺桿相互連接,從而調 整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與所述第一承力座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0012] 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與所述第二承力座通過調位螺桿相互連接,從而調整所述第 一作動筒底座與所述第二承力座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0013] 優選地,所述調位螺桿為多級可伸縮螺桿,其中,所述多級可伸縮螺桿包括多級相 互套設的螺桿,其中,任意一級螺桿能夠相對套設其外的一級螺桿伸縮。
[0014] 優選地,所述第一承力座包括第一螺桿螺母W及承力塊,其中,所述承力塊固定連 接至所述加載裝置主體上,所述第一螺桿螺母用于與所述第一作動筒底座連接;
[0015] 所述第二承力座包括第二螺桿螺母W及承力塊,其中,所述承力塊固定連接至所 述加載裝置主體上,所述第二螺桿螺母用于與所述第二作動筒底座連接。
[0016] 優選地,所述加載裝置進一步包括支撐腿,所述支撐腿分別設置在所述加載裝置 主體的兩端,用于支撐所述加載裝置主體。
[0017] 優選地,所述支撐腿與所述加載裝置主體W可拆卸方式相互連接。
[001引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系統,所述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加載裝置。
[0019] 在本實用新型的加載裝置中,第一作動筒底座,能夠沿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并 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動筒底座能夠沿所述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并 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二承力座。該樣,能夠通過調整第一作動筒與第一承力座W及第二 作動筒與第二承力座的方式對作動筒進行位置的調整,相對于現有技術,其調整的幅度W 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附圖說明】
[0020]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加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2是圖1所示的加載裝置中的第一作動筒底座W及雙向螺套的結構示意圖。
[0022] 附圖標記:
[0023]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 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 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 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實用 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 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引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屯、V縱向"、"橫向"、"前"、"后"、 "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W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 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26]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加載裝置包括加載裝置主體、第一承力座、第二承力座、第一作 動筒底座W及第二作動筒底座。其中,加載裝置主體設置在基礎上。第一承力座W及第二 承力座固定設置在加載裝置主體上;第一作動筒底座與加載裝置主體連接,并能夠沿加載 裝置主體的軸向運動;第一作動筒底座與第一承力座連接,并能夠靠近或遠離第一承力座; 第二作動筒底座與加載裝置主體連接,并能夠沿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第二作動筒底座 與第二承力座連接,并能夠靠近或遠離第二承力座;第一作動筒底座用于連接作動筒的筒 體或者活塞桿中的一個,第二作動筒底座用于連接作動筒的筒體或者所述活塞桿中的另一 個。即本實用新型對作動筒與第一作動筒底座W及第二作動筒底座之間的相對安裝位置不 做具體限定。
[0027] 在本實用新型的加載裝置中,第一作動筒底座,能夠沿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并 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動筒底座能夠沿所述加載裝置主體軸向運動,并 能夠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二承力座。該樣,能夠通過調整第一作動筒與第一承力座W及第二 作動筒與第二承力座的方式對作動筒進行位置的調整,相對于現有技術,其調整的幅度W 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002引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加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加 載裝置中的第一作動筒底座W及雙向螺套的結構示意圖。
[0029] 如圖1所示的加載裝置包括加載裝置主體1、第一承力座2、第二承力座3、第一作 動筒底座4、第二作動筒底座5、支撐腿11W及調位螺桿9、10。
[0030] 可W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作動筒底座4與第二作動筒底座5的結構及形 狀基本相同,只是連接W及設置位置不同。在下述敘述中,在無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兩者可 W互相替換W及取代,且敘述其中任意一個作動筒底座的形狀及構造,均可認為在敘述另 一個。
[0031] 可W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承力座2、第二承力座3結構及形狀基本相同, 只是連接W及設置位置不同。在下述敘述中,在無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兩者可W互相替換W 及取代,且敘述其中任意一個作動筒底座的形狀及構造,均可認為在敘述另一個。
[0032] 可W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調位螺桿9、10為同樣的調位螺桿。
[0033] 參見圖1,加載裝置主體1設置在基礎上;可W理解的是,此處的基礎,既可W指代 用于放置加載裝置主體1的地面,也可W指代試驗中放置加載裝置主體1的試驗平臺。
[0034] 參見圖1,在本實施例中,加載裝置主體1呈條狀,其兩端之間的距離明顯大于兩 側之間的距離。采用該種結構,能夠使本加載裝置主體1兩端之間的距離能夠滿足本實用 新型之目的。作動筒6設置在加載裝置主體1上。
[00巧]參見圖1,在本實施例中,加載裝置主體1通過槽鋼加工而成。即加載裝置主體1 的沿兩側方向的截面呈工字型。可w理解的是,加載裝置主體1還可w通過鋼板加工而成。[003引參見圖1,加載裝置主體1上設置有引導槽11,在本實施例中,該引導槽11通過加 載裝置主體1的形狀而自然得到。可W理解的是,當加載裝置主體1為鋼板時,該引導槽11 能夠通過加工而成。為了敘述方便,該引導槽11的用處在下述敘述中做進一步描述。
[0037]參見圖1,在本實施例中,支撐腿11為兩個,并分別設置在加載裝置主體1的兩端。 有利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支撐腿11與加載裝置主體1W可拆卸方式連接。采用可拆卸方 式連接,能夠將加載裝置主體1與支撐腿11拆卸下來并分別。
[0038] 可W理解的是,在一個備選實施例中,可W不具有支撐腿11,直接將加載裝置主 體1放置在基礎上。
[0039] 參見圖1,第一承力座2W及第二承力座3固定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