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拉機防翻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在拖拉機發生側翻時可以有效降低對駕駛員的傷害,因此,從2009年開始,按照國家拖拉機安全法規,“從2009年7月I日起,我國國內生產的輪式拖拉機應能配裝安全架的要求”。拖拉機所配備的防翻架的設計強度是否滿足國標要求,從而將翻車事故造成駕駛員受傷的可能性減少至最小,對其如何檢驗是關鍵。但是目前對于如何檢測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還沒有成熟的產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檢測過程存在的麻煩和困難,以及缺乏系統的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檢測工具問題,提供一種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利用縱向加載實驗、側向加載實驗和壓垮實驗分別從前后、側部和上部對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施加載荷,確定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是否達標。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包括側頂支架和后頂支架,以及軌道,其特征是:兩支架保持垂直布置,軌道與其中一個支架保持平行布置;在側頂支架上設置有側頂液壓缸,在后頂支架上設置有后頂液壓缸;在所述軌道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同步的左液壓缸和右液壓缸,并設置有壓垮橫梁,壓垮橫梁的兩端與所述左、右液壓缸的上端連接。
[0005]所述側頂液壓缸和后頂液壓缸分別設置有能夠水平移動和豎向移動的位移機構;在所述軌道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調節座,左、右兩調節座上分別鉸接有左液壓缸和右液壓缸。
[0006]側頂支架的位移機構和后頂支架的位移機構,都含有固定在其上端的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鏈輪箱的轉向后與水平驅動絲桿傳動連接,水平驅動絲桿的兩端通過兩個端部齒輪箱的轉向后與兩側的豎向絲桿副傳遞連接;所述側頂支架和后頂支架的兩側分別設置立柱,在各立柱上安裝有可以上下滑動的滑套,滑套上焊固有固定絲母塊,所述豎向絲桿副與相應固定絲母塊螺紋連接;兩側滑套之間連接有連桿,所述側頂液壓缸和后頂液壓缸安裝在相應連桿上;或,連接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定位座,定位座設置有軸孔,一根水平絲杠副匹配安裝相應定位座的中孔中;在水平絲杠副上安裝有活動絲母塊,水平絲杠副與活動絲母塊螺紋連接;所述側頂液壓缸或后頂液壓缸的末端固定活動絲母塊上,該活動絲母塊的后端與連接桿之間滑動配合。
[0007]在所述側頂液壓缸和后頂液壓缸的頂端,可以安裝有位移傳感器或壓力傳感器。所述左液壓缸和右液壓缸的頂部端連接有拉力傳感器。
[0008]在所述側頂支架和后頂支架的上側分別設置有前梁,在每個前梁上分別安裝有可以沿前梁平移的電動葫蘆,該電動葫蘆的吊繩下端連接有掛鉤,每個電動葫蘆的掛鉤連接于側頂液壓缸和后頂液壓缸的缸筒前端。
[0009]本實用新型可以完成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的兩次縱向加載實驗、側向加載實驗和兩次壓垮實驗來檢驗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的強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驗過程通過控制系統控制施加的作用力,提高了實驗過程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械支撐框架結構示意圖。
[0011 ] 圖中標號:I為控制系統,2為軌道,3為液壓泵站,4為液壓管路,5為壓力傳感器,6為壓垮橫梁,7為水平絲杠副,8為豎直絲杠副,9為左液壓缸,10為右液壓缸,11為后頂液壓缸,12為側頂液壓缸,13為后頂支架,14為側頂支架,15為拉力傳感器,25為驅動電機,26為電動葫蘆,27為鏈輪箱,28為水平驅動絲桿,29為端部齒輪箱,30為手輪,31為支座,32為固定絲母塊,33為滑套,34為前梁,35為調節座,36為活動絲母塊,37為拉鏈或鋼絲繩。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具體說明以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0013]一種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液壓系統、控制系統1、支撐架和軌道2 ;液壓系統包括液壓缸、液壓泵站3、液壓管路4和控制系統。
[0014]液壓缸包括左液壓缸9、右液壓缸10、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左液壓缸9和右液壓缸10分別設置在軌道2的左右兩側。軌道2由多個矩形鋼管組成,軌道2通過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設置有壓垮橫梁,壓垮橫梁6的兩端與所述左液壓缸9和右液壓缸10的上端連接,所述左液壓缸9和右液壓缸10的頂部端連接有拉力傳感器15。左液壓缸9和右液壓缸10通過壓垮橫梁6對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施加拉力,實現對拖拉機防護裝置強度試驗臺機械系統的壓垮試驗。
[0015]支撐架包括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互相垂直設置且通過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后頂支撐架13與軌道2垂直,側頂支撐架14與軌道2平行。側頂液壓缸和后頂液壓缸分別設置有能夠水平移動和豎向移動的位移機構。側頂支架的位移機構和后頂支架的位移機構都含有固定在其上端的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鏈輪箱27的轉向后與水平驅動絲桿28傳動連接,水平驅動絲桿28的兩端通過兩個端部齒輪箱29的轉向后與兩側的豎向絲桿副傳遞連接;所述側頂支架和后頂支架的兩側分別設置立柱,在各立柱上安裝有可以上下滑動的滑套33,滑套33上焊固有固定絲母塊32,所述豎向絲桿副與相應固定絲母塊32螺紋連接;兩側滑套33之間連接有連桿,所述側頂液壓缸和后頂液壓缸安裝在相應連桿上;或,連接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定位座,定位座設置有軸孔,一根水平絲杠副匹配安裝相應定位座的中孔中;在水平絲杠副上安裝有活動絲母塊,水平絲杠副與活動絲母塊螺紋連接;所述側頂液壓缸或后頂液壓缸的末端固定活動絲母塊上,該活動絲母塊的后端與連接桿之間滑動配合。在水平絲杠副一端安裝有手輪30。利用手輪30旋轉水平絲杠副7,其活動絲母塊會隨著絲杠的轉動而移動,從而帶動后頂液壓缸11或側頂液壓缸12左右移動。同理,利用驅動電機帶動豎直絲杠副8轉動,其固定絲母塊32會隨著豎向絲杠副的轉動而移動,從而帶動滑套33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水平絲杠副7上下移動。因此,水平絲杠副7和豎直絲杠副8的共同作用實現了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的水平和上下移動。
[0016]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水平伸縮,分別給拖拉機施加縱向壓力和側向壓力。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上設有壓力傳感器。水平絲杠副7和豎直絲杠副8均連接有電動葫蘆25,電動葫蘆25分別設置在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的上部。通過控制電動葫蘆25可以使水平絲杠副7和豎直絲杠副8轉動,從而調整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的左右和上下運動。
[0017]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的頂端設有絲桿,絲桿上固定有吊繩,吊繩下端設有掛鉤15,可以通過電動葫蘆25控制吊繩長度,從而調整掛鉤15的高度。為了克服重力作用,掛鉤15掛住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的端部,來保持后頂液壓缸11和側頂液壓缸12的水平伸縮。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都通過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為了進一步保證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的穩定性,后頂支撐架13和側頂支撐架14的后面都設有后支架。
[0018]控制系統I包括控制部分、數據采集部分和顯示部分。控制系統分別與壓力傳感器、液壓泵站3和電動葫蘆25連接。控制部分可以根據拖拉機的位置,通過電動葫蘆25控制后頂液壓缸11和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