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電能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智能電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嵌入式電能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嵌入式電能表結構通常包括端子底座、繼電器組件、零線端子組件、輔助端子組件等多個元器件以及電線、接線柱等電路連接件,其結構較復雜,裝配工序繁瑣,不方便拆卸維護,從而影響到電能表的裝配效率及可靠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嵌入式電能表結構,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方便拆卸維護,能提高電能表的裝配效率及可靠性,并降低生產維護成本。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嵌入式電能表結構,包括:電表框體、可拆卸安裝于所述電表框體內的組合繼電器及設于所述電表框體內的電路板,所述組合繼電器卡接于所述電路板,所述組合繼電器包括端子底座、容置于所述端子底座中的繼電器及零線端子,以及輔助端子,所述輔助端子卡接于所述端子底座上,所述繼電器包括殼體、內置于殼體內的磁路系統、連接于所述磁路系統的動簧片及第一電流端子、第二電流端子,所述動簧片包括設于所述殼體內的連接端及伸出所述殼體的第一引出端及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電流端子鉚接或焊接于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二電流端子鉚接或焊接于第二引出端;所述殼體上相對第一引出端及第二引出端的另一端設有印制板定位柱及印制板焊針,且所述印制板定位柱的頂端為圓錐形。
[0005]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第二引出端靠近所述殼體處設有繼電器狀態檢測端子,所述繼電器狀態檢測端子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引出端上的連接座及穿設所述連接座的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頂端的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
[0006]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印制板焊針為免手工焊接引針。
[0007]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零線端子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零線端子、第二零線端子及夾設于所述第一零線端子、第二零線端子之間的零線互感器,所述零線互感器的中部貫穿有零線端子搭接片,所述第一零線端子、第二零線端子分別鉚接或焊接于所述零線端子搭接片上,且所述第一零線端子、第二零線端子位于所述零線互感器的兩側,所述零線端子搭接片上還鉚接或焊接有零線端子焊針。
[0008]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零線端子焊針為免手工焊接引針,所述零線端子焊針頂端的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
[0009]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第一電流端子及第二電流端子設有倒角;所述第一零線端子、第二零線端子也設有倒角。
[0010]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端子底座包括底板、垂直連接于所述底板的兩側板及前擋板,所述底板上依次間隔設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與側板之間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電流端子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之間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電流端子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隔板與第三隔板之間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零線端子的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隔板與另一側板之間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零線端子的第四容置腔。
[0011 ] 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輔助端子包括底板及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一端的背板,所述背板上設有6個輔助端子焊針及一個印制板定位柱,所述底板上依次設有用于容置第一隔板的第一凸槽、用于容置第二隔板的第二凸槽及用于容置第三隔板的第三凸槽。
[0012]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所述第一凸槽的下表面兩側反向延伸有兩對彈性卡扣,所述第三凸槽的下表面兩側也反向延伸有兩對彈性卡扣,所述第一隔板上對應設有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凸槽的彈性卡扣的卡槽,所述第三隔板上對應設有可卡接于所述第三凸槽的彈性卡扣的卡槽。
[0013]進一步,在上述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中,每一彈性卡扣的末端朝向外側延伸有楔形凸起,所述卡槽內設有用于抵持所述楔形凸起的臺階。
[0014]本發明嵌入式電能表結構采用嵌入式安裝,無需螺釘固定,方便拆卸維護,且帶有免手工焊接引針,裝配方便,提高了電能表的裝配效率及可靠性,并降低了生產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嵌入式電能表結構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中組合繼電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中組合繼電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圖3中繼電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3中零線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圖3中端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圖3中輔助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圖1中輔助端子與端子底座連接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0024]請參閱圖1至圖7,本發明嵌入式電能表結構包括電表框體1、可拆卸安裝于所述電表框體I內的組合繼電器2及設于所述電表框體I內的電路板3,所述組合繼電器2卡接于所述電路板3,所述組合繼電器2包括端子底座21、容置于所述端子底座21中的繼電器22及零線端子23,以及輔助端子24,所述輔助端子24卡接于所述端子底座21上,所述繼電器22包括殼體221、內置于殼體221內的磁路系統(圖未示)、連接于所述磁路系統的動簧片222及第一電流端子223、第二電流端子224,所述動簧片222包括設于所述殼體221內的連接端(圖未示)及伸出所述殼體221的第一引出端2221及第二引出端2222,所述第一電流端子223鉚接或焊接于第一引出端2221,所述第二電流端子224鉚接或焊接于第二引出端2222 ;所述殼體221上相對第一引出端2221及第二引出端2222的另一端設有印制板定位柱225及印制板焊針226,且所述印制板定位柱225的頂端為圓錐形。
[0025]其中,請參閱圖3及圖4,所述第一引出端221的外側還連接有電壓輸入端子227,所述第二引出端2222靠近所述殼體221處設有繼電器狀態檢測端子228,所述繼電器狀態檢測端子228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引出端2222上的連接座2282及穿設所述連接座2282的連接柱2284,所述連接柱2284的頂端的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即所述印制板定位柱225及所述連接柱2284的頂端均呈上小下大,這樣裝配時可以自動定中心,方便快速準確進行裝配。
[0026]所述第一電流端子223及第二電流端子224所述第一電流端子及第二電流端子設有倒角(即去掉一角的矩形殼體);所述第一零線端子、第二零線端子也設有倒角(即去掉兩角的矩形殼體),這樣不但減輕了繼電器結構的重量,而且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所述第一電流端子223及第二電流端子224上分別設有第一貫通孔2231及第二貫通孔2241。
[0027]所述印制板焊針226為免手工焊接引針,用于替代電線來連接智能電能表其他部件,這樣就簡化了結構,有利于進行裝配。
[0028]請參閱圖3及圖5,所述零線端子23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零線端子231、第二零線端子232及夾設于所述第一零線端子231、第二零線端子232之間的零線互感器233,所述零線互感器233的中部貫穿有零線端子搭接片234,所述第一零線端子231、第二零線端子232分別鉚接或焊接所述零線端子搭接片234上,且所述第一零線端子231、第二零線端子232位于所述零線互感器233的兩側,所述零線端子搭接片234上還鉚接或焊接有零線端子焊針235。
[0029]其中,所述零線端子焊針235為免手工焊接引針,用于替代焊接線來連接智能電能表其他部件,這樣就簡化了結構,有利于進行裝配。本實施例中,所述零線端子焊針5垂直于所述第一零線端子231及第二零線端子232。
[0030]所述零線端子焊針235頂端的口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所述零線端子焊針235的頂端呈上小下大,這樣裝配時可以自動定中心,方便快速準確進行裝配。
[0031]所述第一零線端子231、第二零線端子232均包括去掉兩個角的矩形殼體,這樣不但減輕了零線端子結構的重量,而且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所述第一零線端子231及第二零線端子232上分別設有第三貫通孔2311及第四貫通孔2321。
[0032]請參閱圖3及圖6,所述端子底座21包括底板211、垂直連接于所述底板211的兩側板212及前擋板213,所述底板211上依次間隔設有第一隔板214、第二隔板215及第三隔板216,所述第一隔板214與側板212之間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電流端子223的第一容置腔I,所述第一隔板214與第二隔板215之間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電流端子224的第二容置腔II,所述第二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