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自動化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化測試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PCB板測試設備大多是獨立工作,人工操作,存在框架龐大占用較大空間,不能光學感應傳感控制,工作效率低等不足,直接影響使用效果和感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科學設計一種自動化測試設備,通過創新改變測試設備主體框架結構,增加光電感應傳感自動控制系統和條碼掃描完成并聯網上傳功能,達到精簡、自動化運行及監控的有益效果,解決體積龐大、人工操作及監管等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化測試設備,包括機柜和工作系統,所述的機柜設置為內空箱式機柜;所述的工作系統包括顯示屏、報警燈、觸控屏、急停開關、電源開關、下壓氣缸、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上感應器、治具上固定板、API上部分治具、一對API上治具導桿、一對下感應器、一對機械擋停裝置、軸承、三根上升氣缸連接導桿、治具下固定板、中央處理器、光電感應器、API載具、一對API下治具導桿、一對傳動桿、API下治具臺、上升氣缸、一對傳輸孔、一對滑軌;所述的顯示屏、所述的觸控屏、所述的急停開關、所述的電源開關分別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的正面上部;所述的報警燈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頂面一端;所述的下壓氣缸、所述的上感應器、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所述的光電感應器、所述的API下治具臺、所述的一對下感應器、所述的治具下固定板、所述的API載具、所述的一對傳動桿、所述的上升氣缸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內上部;所述的中央處理器活動設置于所述的機柜內下部。
所述的機柜正面設置活動門,左右兩側面對稱設置一對矩形圓角的傳輸孔。
所述的下壓氣缸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內上部,通過所述的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與所述的治具上固定板、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由上而下依次固定連接,所述的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其中一根上固定設置所述的上感應器,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下面設置所述的一對API治具導桿,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一側面固定設置所述的光電感應器。
所述的上升氣缸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內部的中間所述的治具下固定板上,通過所述的三根上升氣缸連接導桿與所述的API下治具臺、所述的API載具由下而上依次連接。
所述的API下治具臺頂面固定設置所述的一對滑軌。
所述的API下治具臺中空腔內設置所述的一對軸承。
所述的API下治具臺頂面設置所述的一對API下治具導桿。
所述的API下治具臺頂面兩端固定設置所述的一對機械擋停裝置和一對下感應器。
所述的API下治具臺兩端中間設置所述的一對傳動桿。
所述的中央處理器通過電纜線與所述的API下治具臺、所述的一對下感應器、所述的一對機械擋停裝置、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所述的上升氣缸、所述的下壓氣缸、所述的顯示屏、所述的觸控屏、所述的報警燈、所述的電源開關、所述的急停開關聯動完成自動化測試工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化測試設備,通過創新改變測試設備主體框架結構,增加光電感應傳感自動控制系統和條碼掃描完成并聯網上傳功能,達到精簡、自動化運行及監控、節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必將受到市場的歡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描述。
具體實施例: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自動化測試設備,包括機柜1和工作系統,所述的機柜1設置為內空箱式機柜;所述的工作系統包括顯示屏2、報警燈3、觸控屏4、急停開關5、電源開關6、下壓氣缸7、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8、上感應器9、治具上固定板10、API上部分治具11、一對API上治具導桿12、一對下感應器13、一對機械擋停裝置14、軸承15、三根上升氣缸連接導桿16、治具下固定板17、中央處理器18、光電感應器19、API載具20、一對API下治具導桿21、一對傳動桿22、API下治具臺23、上升氣缸24、一對傳輸孔25、一對滑軌26;所述的顯示屏2、所述的觸控屏4、所述的急停開關5、所述的電源開關6分別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1的正面上部;所述的報警燈3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1頂面一端;所述的下壓氣缸7、所述的上感應器9、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11、所述的光電感應器19、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所述的一對下感應器13、所述的治具下固定板17、所述的API載具20、所述的一對傳動桿22、所述的上升氣缸24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1內上部;所述的中央處理器18活動設置于所述的機柜1內下部。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所述的機柜1正面設置活動門,左右兩側面對稱設置一對矩形圓角的傳輸孔25。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的下壓氣缸7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1內上部,通過所述的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8與所述的治具上固定板10、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11由上而下依次固定連接,所述的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8其中一根上固定設置所述的上感應器9,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11下面設置所述的一對API治具導桿12,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11一側面固定設置所述的光電感應器19;所述的下壓氣缸7通過所述的三根下壓氣缸連接導桿8驅動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11的上下活動,并由所述的上感應器8控制上下活動距離,經所述的光電感應器19完成對產品的測試和數據采集,將數據傳輸給所述的中央處理器18。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2、圖3所示,所述的上升氣缸7固定設置于所述的機柜1內部的中間所述的治具下固定板17上,通過所述的三根上升氣缸連接導桿16與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所述的API載具20由下而上依次連接。所述的上升氣缸26通過所述的三根上升氣缸連接導桿16驅動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的上下活動,并由所述的一對下感應器13控制上下活動距離。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頂面固定設置所述的一對滑軌26,供所述的API載具20在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頂面中間左右滑動。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中空腔內設置所述的一對軸承15,支撐所述的API載具20及其上面所載產品,配合所述的一對滑軌26的左右滑動。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2、圖3所示,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頂面設置所述的一對API下治具導桿21。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2、圖3所示,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頂面兩端固定設置所述的一對機械擋停裝置14和一對下感應器13。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兩端中間設置所述的一對傳動桿22,所述的一對傳動桿22通過所述的一對滑軌26帶動所述的API載具20在所述的API治具臺23上左右滑動,所述的一對下感應器13控制所述的API載具20的左右滑動幅度。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的中央處理器18通過電纜線與所述的API下治具臺23、所述的一對下感應器13、所述的一對機械擋停裝置14、所述的API上部分治具11、所述的光電感應器19、所述的上升氣缸24、所述的下壓氣缸7、所述的顯示屏2、所述的觸控屏4、所述的報警燈3、所述的電源開關6、所述的急停開關5聯動,所述的光電感應器19采集到的數據傳輸給所述的中央處理器18,所述的的中央處理器18將處理后的數據通過所述的顯示屏2顯示出來并上傳到聯網的終端設備,完成自動化測試工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所述的觸控屏4進行相應的調整設置。
最后應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有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全例。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