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密性檢測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氣檢工裝及氣檢系統。
背景技術:
在動力電池組領域中,用于對動力電池組進行冷卻的液冷管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氣密檢測,以確保電池組內部的安全。常用的檢測方法為氣體壓差法或目測氣泡量。由于目測氣泡量方法測試效率低,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同時,目測氣泡量的這種方法在測試之后,還需對工件進行干燥和防銹處理,工序繁瑣。在現有技術中,利用氣體壓差法檢測液冷管氣密性時,無固定裝置對液冷管進行固定,需要人員手動固定,測試效率低,同時相關人員在觸碰管壁時有熱傳遞,影響測試精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既能提高測試效率又能提高測試精度的氣檢工裝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檢工裝及氣檢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在檢測液冷管的氣密性時檢測效率低、檢測效果差等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所示:
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氣檢工裝,用于檢測液冷管的氣密性,所述氣檢工裝包括:
底座;
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氣缸;
與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連接的第一堵頭;
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氣缸,以及與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連接的第二堵頭,其中:
所述液冷管具有兩個接頭,所述第一堵頭具有可外部氣源連接的進氣孔以及與所述進氣孔連通的可固定并密封其中一個所述接頭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堵頭具有可固定并密封另一所述接頭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的活塞可分別驅動所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以使所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密封或脫離兩個所述接頭。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均分別具有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連通的腔室,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所述腔室與所述進氣孔連通,所述腔室用于容納并密封所述接頭。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孔內設置有氣頭,所述氣頭上設置有與所述進氣孔連通的通孔,所述氣頭與所述第一固定孔形成與所述接頭相配合的筒狀間隙,以使所述氣頭伸入至所述接頭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底座上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接頭的定位件以及用于卡固所述液冷管的固定塊,當所述氣檢工裝密封所述接頭時,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所述接頭以阻擋所述接頭向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堵頭、第二堵頭的運動方向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定位件包括兩個定位塊,兩個定位塊設置在所述底座上,且隔有間隙,所述間隙的寬度大于所述液冷管的厚度且小于所述接頭的厚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氣檢工裝還包括墊塊,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墊塊的容納槽,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塊設置在所述墊塊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中均設置有與所述接頭配合的密封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密封件為與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相配合的密封墊圈。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底座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支撐所述底座的支撐柱。
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氣檢系統,用于檢測液冷管的氣密性,所述氣檢系統包括氣檢儀以及上述的氣檢工裝,所述氣檢儀通過管道與所述氣檢工裝中的進氣孔連通,用于向所述液冷管中釋放壓縮氣體并檢測所述液冷管中的氣體壓強。
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檢工裝及氣檢系統可用于檢測液冷管的氣密性。所述氣檢工裝包括底座、第一氣缸、第二氣缸以及分別與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的活塞連接的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所述液冷管具有兩個接頭,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的活塞可分別驅動所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以使所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密封或脫離兩個所述接頭。所述氣檢工裝通過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和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的配合,可避免人為接觸液冷管,提高了檢測的精度和效率,同時有利于實現對液冷管氣密檢測的自動化。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檢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檢工裝中的第一堵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檢工裝中的第一堵頭的主視圖。
圖4為圖3中A–A截面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檢工裝中的第二堵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檢工裝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檢工裝與液冷管的爆炸圖。
圖標:100-氣檢工裝;110-底座;111-容置槽;112-支撐柱;120-第一氣缸;130-第二氣缸;140-第一堵頭;141-第一固定孔;142-進氣孔;143-氣頭;150-第二堵頭;151-第二固定孔;160-定位件;170-固定塊;180-墊塊;190-液冷管;191-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上”、“下”、“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性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氣檢工裝100,該氣檢工裝100可用于檢測液冷管190(可以參照圖7)的氣密性。所述氣檢工裝100包括底座110、第一氣缸120、第二氣缸130、第一堵頭140以及第二堵頭150。其中,所述第一氣缸120、第二氣缸130均設置在所述底座110上,所述第一堵頭140、第二堵頭150分別與所述第一氣缸120、第二氣缸130的活塞連接。所述液冷管190用于幫助電池模組散熱,所述液冷管190具有兩個接頭191,所述第一氣缸120驅動其活塞,以使活塞驅使第一堵頭140密封兩個接頭191中的一個,或者使第一堵頭140脫離于該接頭191。所述第二氣缸130驅動與第二氣缸130相對應的活塞,并利用該活塞驅使第二堵頭150密封另一個接頭191,或者使第二堵頭150脫離于該接頭191。利用第一氣缸120、第二氣缸130可對液冷管190兩端的接頭191同時的密封,提高了檢測的效率,同時可避免檢測人員用手接觸液冷管190而影響液冷管190的溫度,進而影響測試精度。
請結合參照圖2、圖3和圖4,所述第一堵頭140具有進氣孔142以及與該進氣孔142連通的第一固定孔141。所述進氣孔142可與充放氣體的氣源設備連通,以作為充放氣體的入口,所述充放氣體的氣源設備可以是用于檢測液冷管190內部壓強的氣檢儀。所述第一堵頭140具有與所述第一固定孔141連通的腔室,所述腔室可容納并密封兩個所述接頭191中的一個,且在第一固定孔141中設置有與所述接頭191相配合的密封件,以避免第一堵頭140與所述接頭191的連接處漏氣。
請參照圖5,所述第二堵頭150具有第二固定孔151,所述第二堵頭150還具有與所述第二固定孔151連通的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容納并密封另一個接頭191。在第二固定孔151中可以設置有與該接頭191相配合的密封件,以使第二堵頭150嚴實密封該接頭191,以避免第二堵頭150與該接頭191的連接處漏氣。
在本實施例中,密封所述接頭191的過程可以如下所述:
例如,所述第一氣缸120在密封接頭191時,首先將液冷管190固定放置在底座110相對應的位置上,兩個接頭191分別朝向第一堵頭140和第二堵頭150。所述第一氣缸120可通過驅使活塞使活塞朝向該側的接頭191運動。具體地,第一氣缸120可以是通過設置在氣缸中的葉輪轉動,以將外界的空氣鼓進氣缸中,進而推動活塞運動,而與該活塞連接的第一堵頭140也伴隨活塞的運動而運動。所述第一堵頭140的位移大小可根據具體情況而設計,以使第一堵頭140可堵住相對應的接頭191。
當需要撤除第一堵頭140時,可以通過控制葉輪往相反方向轉動,以減小第一氣缸120內的壓強,活塞便會往回移動,進而使第一堵頭140脫離于接頭191。所述第二氣缸130與第一氣缸120的工作原理相類似,區別在于,所述第二氣缸130鼓進氣體是用于驅使活塞并帶動活塞上的第二堵頭150脫離于該側的接頭191。可以理解為,所述第二氣缸130在內部氣體膨脹時,是用于撤除接頭191上的第二堵頭150,而第一氣缸120在內部氣體膨脹時的目的是利用第一堵頭140密封接頭191。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氣缸120、第二氣缸130的密封過程僅以一具體實施方式舉例說明,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氣缸120、第二氣缸130通過其他實施方式實現對接頭191的密封或撤除密封,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構成所述第一堵頭140、第二堵頭150的材料可以為相同的材料,且該材料質地堅硬。該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銅、鐵、硬質塑料以及其他硬質合金。所述硬質塑料可以是,但不限于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環氧塑料、不飽和聚酯塑料、呋喃塑料、有機硅樹脂、丙烯基樹脂以及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樹脂等。所述硬質合金可以為不銹鋼、黃銅等。
所述氣源設備可以是一種可充放氣體并檢測液冷管190中氣體壓強的氣檢儀。在檢測液冷管190的氣密性時,所述第一堵頭140與第二堵頭150密封兩接頭191,所述第一堵頭140的進氣孔142與氣檢設備之間通過相對于的管道連通,所述氣檢儀通過管道對液冷管190釋放壓縮氣體。當氣檢儀檢測到壓強到達預設值時,停止釋放壓縮氣體,待液冷管190保壓一段時間后,再讀取其壓強值,根據保壓前后的測量值判斷液冷管190的氣密性。假設在保壓前后外界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若液冷管190氣密性差,比如有縫隙而導致泄露,保壓后的液冷管190中的氣壓會降低,相關的檢測儀表上的氣壓值將會減小;若液冷管190的氣密性良好,液冷管190中的氣體不會泄露,保壓前后相關的檢測儀表上的氣壓值將不會變動。其保壓的時長可更具具體情況而設定,在此不作具體限定。
所述第一固定孔141和第二固定孔151的形狀以及尺寸可根據接頭191的形狀和尺寸而設計。比如,所述第一接頭191遠離液冷管190的一端為圓筒狀的管狀結構,那么,所述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固定孔151可以為與該圓筒狀的管狀結構相配合的圓柱狀盲孔,且所述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固定孔151的直徑略大于所述接頭191的外徑。
請再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141內還可以設置有與所述進氣孔142連通的氣頭143,所述氣頭143與第一固定孔141的內壁隔有間隙,形成筒狀空間以配合所述接頭191。所述氣頭143作為對液冷管190充放氣的入口,可伸入至接頭191的內部,以減小充放的氣體對第一堵頭140與所述接頭191接觸處的沖擊,進一步加強在對液冷管190充放氣時,第一堵頭140與接頭191之間的密封效果。所述氣頭143的形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設計,比如,所述氣頭143為錐臺狀的結構,該錐臺狀結構的軸向上設置有貫穿該錐臺的通孔,并且該通孔與進氣孔142連通,當然,所述氣頭143也可以是圓筒狀結構,在此不做具體限定。
所述氣頭143的長度可根據具體情況而設計,優選地,所述氣頭143的長度略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41的深度。所述氣頭143與所述第一堵頭140可以是一體成型,也可以是通過焊接方式焊接在第一固定孔141內,在此不做具體限定。
所述密封件為與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固定孔151相配合的密封墊圈。所述密封墊圈可以為環形的墊片,也可以為筒狀的墊圈。構成所述密封件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石棉、紙以及橡膠等。橡膠具有耐油、耐酸堿、耐寒熱、耐老化等性能,可直接切割成各種形狀,還可起到緩沖作用,非常適合選作本實施例中的密封件的材料。
請參照圖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可以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接頭191的定位件160。所述定位件160可以通過螺釘或螺栓固定在底座110上。所述定位件160的個數可根據接頭191個數而設計。比如,所述液冷管190的接頭191為兩個,對應的定位件160的個數也為兩個。所述定位件160設置在底座110上的位置與液冷管190的接頭191所在的位置相配合,進而實現對接頭191的限定。
具體地,所述定位件160可以包括兩個定位塊,兩個定位塊設置在所述底座110上。具體地,兩個定位塊均可以通過螺栓或螺釘固定在底座110上,且間隔有間隙,所述間隙的寬度大于所述液冷管190的厚度且小于所述接頭191的厚度。所述第一堵頭140或第二堵頭150在密封接頭191時,所述定位件160便可卡固所述接頭191,以避免第一堵頭140或第二堵頭150沖擊接頭191,而使所述接頭191朝相對應的第一堵頭140或第二堵頭150的運動方向移動,影響密封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還設置有用于卡固所述液冷管190的固定塊170。所述固定塊170凸出于底座110,與液冷管190的結構相配合,以抵擋液冷管190,防止液冷管190在密封接頭191時晃動。
所述擋塊與液冷管190的形狀結構相配合。比如,所述液冷管190可以為來回彎折的扁管,所述固定塊170便設置在液冷管190放置在底座110上時液冷管190彎折的部分所對應的底座110位置處。所述固定塊170可以設置在所述液冷管190的外側,所述固定塊170上可以設置有與液冷管190彎折部分的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槽,以增大液冷管190與固定塊170的接觸面積,以避免在氣檢過程中發生不可逆轉的形變,影響液冷管190的使用。
在現有技術中,當需要檢測被安裝在設備中的液冷管190的氣密性時,(該設備可以是一種電池模組),通常需要更換檢測氣密性的整個裝置,才能檢測所述液冷管190的氣密性,或者單獨將液冷管190取出以便用相關的檢測的設備檢測其氣密性,整個操作過程比較繁瑣。可以理解為,在現有技術中,一種氣檢設備不能滿足既能對單獨的液冷管190進行檢測,又對安裝在設備中的液冷管190進行檢測。
請參照圖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氣檢工裝100還可以包括墊塊180。所述底座110上可以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墊塊180的容納槽,上述的定位架和固定件對應的設置在墊塊180上。當需要檢測已經安裝在設備中的液冷管190的氣密性時,只需將氣檢工裝100中的墊塊180取出,便可對設備中的液冷管190進行氣密檢測。該墊塊180簡化了對單獨的液冷管190和安裝在設備中的液冷管190的檢測的切換過程,可提高液冷管190氣密性檢測的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可以設置有電氣開關,該電氣開關用于控制第一氣缸120和第二氣缸130開始工作和停止工作。當第一氣缸120和第二氣缸130開始工作時,便可通過充放氣驅使活塞運動,進而使第一堵頭140和第二堵頭150對液冷管190進行密封;當所述第一氣缸120和第二氣缸130停止工作時,便可使第一堵頭140、第二堵頭150從接頭191上撤除。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還可以設置有多個用于支撐所述底座110的支撐柱112。所述支撐柱112用于承載整個氣檢工裝100,同時使氣檢工裝100與放置氣檢工裝100的平臺之間留有空間,該空間可方便其他機械設備或操作員搬運和放置所述氣檢工裝100。
所述支撐柱112的個數可根據具體情況而設置,優選地,所述支撐柱112為4個,且分布在所述底座110的四個角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氣檢系統。所述氣檢系統包括氣檢儀和上述實施例中的氣檢工裝100,用于檢測液冷管190的氣密性。所述氣檢工裝100可以通過管道與氣檢工裝100中的進氣孔142連通,以對液冷管190釋放壓縮氣體,并檢測液冷管190中的氣體壓強。所述氣檢儀通過檢查液冷管190中的氣體壓強進而判斷液冷管190的氣密性。所述氣檢系統簡化了氣檢步驟,提高了對液冷管190氣密性檢測的效率和測量精度。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液冷管190只是作為實施例中優選的檢測對象,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檢工裝100及氣檢系統的檢測對象。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檢工裝100及氣檢系統還可以用于檢測其他工件的氣密性,比如圓筒形管道或其他容器等,在此不作具體限定。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檢工裝及氣檢系統,可用于檢測液冷管的氣密性。所述氣檢工裝包括底座、第一氣缸、第二氣缸以及分別與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的活塞連接的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所述液冷管具有兩個接頭,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的活塞可分別驅動所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以使所述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密封或脫離兩個所述接頭。所述氣檢工裝通過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和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的配合,可避免人為接觸液冷管,提高了檢測的精度和效率,同時有利于實現對液冷管氣密檢測的自動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