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接觸網磨耗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在輕軌的運營過程中,輕軌列車通過受電弓上的滑板與接觸線相接觸進行取電,作為輕軌列車的牽引電源及其它用電設備的電源。在高速電氣化輕軌列車線路系統中,輕軌列車必須保持穩定的受流狀態。因此作為直接與接觸線接觸的取流關鍵設備-受電弓滑板的狀態極為關鍵,它關系到機車能否穩定、可靠地從接觸線取電。由于受電弓滑板與接觸導線長期接觸,不可避免的發生磨損,而導致輕軌列車受電性能變差;若發生異常狀況時,使得滑板表面異常脫落,就會導致發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對滑板表面磨損狀況進行監測,以保證輕軌列車的穩定、安全運行。
目前,對受電弓滑板表面的磨損檢測,大部分還是采用較為原始的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人工每天在輕軌列車出庫和入庫的時候進行目測,其效率低、精度差;檢查結果依據人為經驗判斷,容易出現誤判。
中國申請號“201010618869.4”,名稱為“一種受電弓滑板磨耗監測系統”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受電弓滑板磨耗監測系統,包括三維立體相機(3D相機)和激光器,三維立體相機和激光器連接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其開閉,PLC控制器還連接有工控機,工控機與三維立體相機之間通過寬帶網絡連接,可通過寬帶網絡接收三維立體相機傳送的照片,并將其存儲。受電弓通過時,三維立體相機能夠將拍下的受電弓頂部照片通過寬帶網絡
發送給工控機,工控機通過對三維照片進行分析,可清晰的得出受電弓頂部滑板的三維坐標值,從而可得出滑板的磨耗情況。
然而,由于現有的接觸線都是直線型的,會對滑板產生部分阻擋,即有疏漏的部分,無法進行全面觀察,容易造成誤判。
因此,對于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接觸網磨耗檢測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檢測效果顯著的接觸網磨耗檢測系統。
一種接觸網磨耗檢測系統,包括接觸網線、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設在接觸網線的左右兩側邊,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包括第一掃描檢測組件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掃描檢測組件包括第一LED照明燈、第一激光檢測儀和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一LED照明燈、第一激光檢測儀和第一攝像頭均與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掃描檢測組件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掃描檢測組件包括第二LED照明燈、第二激光檢測儀和第二攝像頭均與第二控制器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外接列車監控中心。
優選地,所述接觸網線包括支持架,所述支持架的下部四角邊均通過緩沖構件連接在列車上部,所述支持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受弓架和第二受弓架。
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控制電路、網絡模塊、GPS模塊和圖像處理模塊,所述網絡模塊、GPS模塊和圖像處理模均與控制電路連接。
優選地,所述網絡模塊包括無線網絡模塊和有線網絡,所述無線網絡采用以太網和4G網。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設置有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然后通過控制器進行圖像組合,從而得出滑板的整體磨耗圖像,不會有疏漏部分,有效解決接觸網線對滑板進行阻擋的問題,方便更為清楚的、直觀的、準確的得出滑板的磨耗情況,避免出現誤判,以有效制定滑板更換計劃,及時發現受電弓的運行故障,確保行車安全,檢測效果顯著,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模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所示,一種接觸網磨耗檢測系統,包括接觸網線、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設在接觸網線的左右兩側邊,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包括第一掃描檢測組件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掃描檢測組件包括第一LED照明燈、第一激光檢測儀和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一LED照明燈、第一激光檢測儀和第一攝像頭均與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掃描檢測組件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掃描檢測組件包括第二LED照明燈、第二激光檢測儀和第二攝像頭均與第二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外接列車監控中心。
進一步的,所述接觸網線包括支持架,所述支持架的下部四角邊均通過緩沖構件連接在列車上部,所述支持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受弓架和第二受弓架,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控制電路、網絡模塊、 GPS模塊和圖像處理模塊,所述網絡模塊、GPS模塊和圖像處理模均與控制電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網絡模塊包括無線網絡模塊和有線網絡,所述無線網絡采用以太網和4G網。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然后通過控制器進行圖像組合,從而得出滑板的整體磨耗圖像,不會有疏漏部分,有效解決接觸網線對滑板進行阻擋的問題,方便更為清楚的、直觀的、準確的得出滑板的磨耗情況,避免出現誤判,以有效制定滑板更換計劃,及時發現受電弓的運行故障,確保行車安全,檢測效果顯著,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