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檢驗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樣本染色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療檢驗領域中,染色是借助于一種或多種染料,使待檢測標本的組織和細胞內結構分別著不同的染色的試驗方式,這樣在顯微鏡下能清楚地觀察細胞內部結構,以為臨床診斷作出正確判斷。
現有標本染色分為手工染色與自動染色,自動染色由自動染色裝置完成,現有的自動染色裝置主要包括兩種主流結構,其中一種采用多個染色盒對每一片涂片進行染色,工作效率低,難以適應大批量工作需求,另一種染色執行裝置采用染色盤同時對多個涂片進行染色,但是本身結構精密復雜;主要體現在:采用染色盒的染色裝置需要設置多種運輸夾持機構以運輸染色盒與夾持涂片,結構復雜成本高,采用染色盤的染色裝置需要設置染色盤運動機構,涂片進出染色盤機構,結構復雜成本高。
而相對的手工染色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較高,且染色效率低,不適用于大批量標本檢驗。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標本染色的實施難以兼顧操作效率及設備成本等的技術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樣本染色裝置,該樣本染色裝置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標本染色的實施難以兼顧操作效率及設備成本等的技術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樣本染色裝置,包括分別供應染色液及清洗液的染色平臺,位于所述染色平臺兩側設置有凸起的支撐結構,使載玻片與所述染色平臺表面形成間隙供液體在載玻片與染色平臺表面之間擴散浸潤,還包括使所述載玻片與所述染色平臺保持間隙運動的載玻片驅動機構。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染色平臺沿所述載玻片通過方向,設置有染色區及清洗區,所述染色區及清洗區分別設置有獨立的工作液體輸出結構。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工作液體輸出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染色平臺表面的出液孔,用于向染色平臺供應工作液。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工作液體輸出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染色平臺表面的供液槽,所述供液槽內設置有出液口。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供液槽兩端延伸至所述染色平臺的兩邊緣。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沿所述載玻片的通過方向、所述供液槽的后方還設置有與出液口相通的工作液補充槽,所述染色區工作液補充槽用于向所述染色區輸出染液,所述清洗區工作液補充槽用于向所述清洗區輸出清洗液清洗殘留的染色液。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染色平臺周邊設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用于排出過量的染液及清洗液。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溢流槽平行于所述染色平臺長度方向設置。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還包括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用于控制所述玻片輸送機構的動作及染液、清洗液的輸出。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還包括用于檢測載玻片是否到達對應工作區域的檢測器。所述檢測器與所述主控裝置通信連接。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染色平臺上的預設區域設置有對載玻片或者工作液體加熱的加熱組件。
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載玻片驅動機構具體為螺桿驅動組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樣本染色裝置,包括分別供應染色液及清洗液的染色平臺,位于所述染色平臺兩側設置有凸起的支撐結構,使載玻片與所述染色平臺表面形成間隙供液體在載玻片與染色平臺表面之間擴散浸潤,還包括使所述載玻片與所述染色平臺保持間隙運動的載玻片驅動機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樣本染色裝置通過在染色平臺表面執行樣本玻片的染色,通過表面張力的原理,染液能夠在染色平臺表面形成液膜,而液面的高度超過載玻片的下表面,在支撐結構的作用下,載玻片表面與平臺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隙能夠供染色工作液體充分擴散至整個載玻片上的樣本區域;且當載玻片在載玻片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平移通過染色平臺時,染液形成的液膜能夠充分浸潤載玻片,令染液能夠充分的在整個染色平臺所對應的載玻片上實現染色。該設計結構簡單,通過能夠進行直線輸送的簡單的載玻片驅動機構,同時驅動一個或多個攜帶樣本的載玻片依次以流水線的方式通過染色平臺完成染色,能夠高效完成批量樣本的全部染色工作,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的醫療檢驗技術中標本染色的實施難以兼顧操作效率及設備成本等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樣本染色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樣本染色裝置從供液槽中剖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樣本染色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樣本染色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如下:
染色平臺1、載玻片驅動機構2、支撐結構3、供液槽5、出液孔6、溢流槽7、工作液補充槽8、檢測器10、染色區11、清洗區12、載玻片13、固定區14。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樣本染色裝置,以解決現有的醫療檢驗技術中標本染色的實施難以兼顧操作效率及設備成本等的技術問題。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樣本染色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樣本染色裝置從供液槽中剖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樣本染色裝置,包括分別供應染色液及清洗液的染色平臺1,位于所述染色平臺1兩側設置有凸起的支撐結構3,使載玻片13與所述染色平臺1表面形成間隙供液體在載玻片13與染色平臺1表面之間擴散浸潤,還包括使所述載玻片13與所述染色平臺1保持間隙運動的載玻片驅動機構2。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載玻片驅動機構可以為傳送皮帶或者更精確的螺母絲杠機構等,只需保證能夠驅動載玻片在染色平臺表面沿其長度方向進行直線運動即可,由于重力作用及染色平臺本身結構,因此載玻片能夠在輸送及染色的過程中穩固放置于染色平臺上,而不需要另行設置用于夾持固定等的復雜機構;載玻片驅動機構驅動位于載玻片支撐平臺上的載玻片移動,移動速度和行程根據染色的時間調節。做流水線同時多個標本批量染色時,多種染色步驟時間存在差異,多標本難以實現多種染色步驟同步,可以用變速驅動或多級驅動機構實現不同區域不同的染色時間;此外此處提到的供應染液或清洗液是指,通過特定的機構在染色平臺的特定區域供給用于染色的染液,或者用于對樣本進行預處理的藥液,或者用于清洗染色完成樣本的清洗液等等。
本實施例提供的這種樣本染色裝置通過在染色平臺表面執行樣本玻片的染色,通過表面張力的原理,染液能夠在染色平臺表面形成液膜,而液面的高度超過載玻片的下表面,在支撐結構的作用下,載玻片表面與平臺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隙能夠供染色工作液體充分擴散至整個載玻片上的樣本區域;且當載玻片在載玻片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平移通過染色平臺時,染液形成的液膜能夠充分浸潤載玻片,令染液能夠充分的在整個染色平臺所對應的載玻片上實現染色。該設計結構簡單,通過能夠進行直線輸送的簡單的載玻片驅動機構,同時驅動一個或多個攜帶樣本的載玻片依次以流水線的方式通過染色平臺完成染色,能夠高效完成批量樣本的全部染色工作,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的醫療檢驗技術中標本染色的實施難以兼顧操作效率及設備成本等的技術問題。
在本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出一種技術方案,即凸起的支撐結構本身可以實現驅動載玻片在染色平臺上平移運動,如支撐結構本身為設置在染色平臺邊緣兩側的傳送皮帶等結構。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染色平臺1包括沿載玻片13的通過方向、分別設置有染色區11及清洗區12,所述染色區11及清洗區12均設置有獨立的工作液體輸出結構。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染色區與清洗區的區分可以通過染色平臺上專門設置的分隔結構,分隔結構可以為凸出于染色平臺上的凸出邊框結構,阻止一個區域的染液或清洗液向另一個區域擴散,也可通過染色平臺本身的空間距離實現分開,不另行設置分隔的結構,以便不同的區域實現不同的染色功能。
可以根據不同的具體工作需求,進行不同方式的染色區及清洗區的排列,基礎的設計是一個染色區,后方設置一個清洗區;進一步的,可以沿載玻片的通過方向,并排的設置多個均有相同功能的染色區,以加強染色的效果,最后再設置一個或多個清洗區;當然上面的技術方案中也可包含多個不同的染色區,每個染色區提供不同種類的染液,以便應對需要同一樣本具有不同的染色觀察區域的試驗內容,可以完成一次性進行多個不同觀察區域的染色;在此基礎上,為應對某些特殊的觀察試驗的需求,如不同種類的染液會相互影響著色效果的情況下,可以將多個不同的染色區及清洗區間隔設置,完成對某一特定觀察區域的染色后,進行清洗,再進行其他觀察區域的染色。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工作液體輸出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染色平臺1表面對應區域的出液孔6,用于向染色平臺1供應工作液。
染色平臺上的對應區域設置出液孔指的是,通過清洗區的出液孔輸出清洗液,通過染色區的出液孔輸出染液。通過供液孔這種結構輸出液體,出液孔連通液體輸出機構用于供液,可在平臺底部內隱藏管路用于液體輸出。液體輸出機構具體可為連通管路及儲液結構的供液泵,通過泵的結構主動供液,或者為了節約成本簡化結構,液體輸出結構也可為供液連通器,對供液槽進行能夠到達預設的液位高度的液體供應。
請參閱圖4,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樣本染色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為此外為了保證通過出液孔向染色平臺上輸出的工作液體的覆蓋范圍較大,擴散效果較好,可進一步的在同一工作區域內設置多個出液孔,本實施例中具體的,可在每個工作區域內設置一排并列的出液孔,以便達到較大的液體覆蓋面積。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工作液體輸出結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染色平臺1表面的供液槽5,所述出液孔6設置于所述供液槽5內。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工作液體輸出結構包括了供液槽這種結構,供液槽本身為狹長凹槽,由于載玻片在進行染色時,其兩端被支撐結構撐起,中間對應染色平臺的區域用于染色,因此這種供液槽的設計能夠覆蓋載玻片上更大的需要染色區域的寬度方向,相對孔這種結構更有利于液體的擴散。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染色平臺上功能分區的不同,供液槽供給不同種類的液體,根據需求供給染液、清洗液或者媒染液,媒染為:以化學品處理某物,從而給予后者以與染料結合的能力,可通過在進行染色之前或之后供給媒染液達到更好的染色效果。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供液槽5的兩端到達染色平臺1兩側的支撐結構3的邊緣,所述出液孔6設置于所述供液槽5長度方向的中點位置。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供液槽兩端分別到達支撐結構的邊緣,由于載玻片在進行染色時,其兩端被支撐結構撐起,中間對應染色平臺的區域用于染色,因此這種供液槽的設計覆蓋了整個載玻片需要染色區域的寬度方向;供液槽的設置方向可以與支撐結構的邊緣垂直,但是為了令供液槽在載玻片表面覆蓋的面積更大,可以設置成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同理的為了達到更大的覆蓋面積,可以在直線狀的供液槽上設置分叉的結構,以便優化液體在玻片樣本上的擴散。將出液孔設置于供液槽內的長度方向的中點,出于優化擴散效果,令載玻片上的樣本在各方向染色效果的一致性更好,且此處的中點并非嚴格意義的中點,而是在中點附近的一定區域范圍內。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沿所述載玻片13的通過方向、所述供液槽5的前方還設置有與出液孔6相通的工作液補充槽8,位于所述染色區11的工作液補充槽8用于向所述染色區11輸出染液,位于所述清洗區12的工作液補充槽8用于向所述清洗區12輸出清洗液清洗殘留的染色液。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在供液槽的后方設置工作液補充槽用于向染色平臺補充染液或清洗液的工作液體,在已經設置有供液槽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增加工作液補充槽主要是用于補充工作液體,由于一次性的供應染液等的工作液體可能難以滿足實際的染色需求,設置補充槽可以增加輸出工作液的量,令玻片上的樣本可以在更長的連續時間內處于工作液環境中進行染色或清洗。
優選的設置是,工作液補充槽一端到達染色平臺的中線附近,也就是上述實施例中供液槽的出液孔的位置,另一端到達支撐結構邊緣,在功能上主要用于對設置補充槽的半區對應的玻片進行補充,以防對整個個玻片染色區域供給工作液供給不充分,補充效果不夠好。補充槽內同樣設置出液孔,位于該槽靠內的端部、也就是染色平臺的中線附近,出于液體表面張力的考慮,將出液的結構設置于中部區域可以實現較快的向四周擴散到達邊緣,反之若將出液孔設置于邊緣,液體擴散達到中部的所需的時間就會較長。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染色平臺1周邊設置有溢流槽7,所述溢流槽7用于排出染色平臺1表面過量的染色液或清洗液。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溢流槽7平行于所述支撐結構3邊緣,設置于所述染色區11及清洗區12與所述支撐結構3交接的位置。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支撐結構與染色平臺相鄰的內側設置有溢流槽,用于排出過量的染液或清洗液,令染色平臺內的工作液體液位保持在穩定的高度,防止液體過量外溢,并且可以通過供液槽加上溢流槽的設置,不斷的補充及排出工作液體保證了染色或清洗的效果;在設置有供液槽及工作液補充槽的基礎上,三者都可以與溢流槽連通,或者也可隔離不與溢流槽連通,不影響液體的供給,溢流槽可以設置于兩側的支撐結構內側也可僅在一側支撐結構內側設置,區別僅在于排液效果的明顯程度。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還包括主控模塊及連接的載玻片檢測器10,所述主控模塊通過載玻片檢測器10檢測染色平臺1工作區域是否有載玻片,并據此控制所述載玻片驅動機構2的輸送動作及染液、清洗液的供應。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提供的檢測器用于檢測載玻片的位置,判斷載玻片是否進入檢測器對應的檢測區域,將檢測結果反饋至主控模塊,主控模塊據此控制染液或清洗液的輸出,可以保證只有需要時,才向染色平臺供給液體,節約了藥液降低了染色檢測成本;此外由于主控模塊還與驅動載玻片平移的載玻片驅動機構控制連接,因此可以做到更加精確的控制對樣本的染色,具體的例如,當檢測到待染色載玻片進入某一工作區域時,可以通過載玻片驅動機構改變輸送速度或停止輸送,令玻片上的樣本在染液或清洗液的環境中浸潤一定的時間,能夠適應多樣化的染色試驗需求。此外通過主控模塊控制載玻片通過不同的工作區域,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試驗對象、試驗用染液及環境溫度具體控制載玻片在每個功能區內停留通過的時間,以便達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為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上述樣本染色裝置中,所述染色平臺1上的預設區域設置有對載玻片13或者工作液體加熱的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與所述主控模塊通信連接。
針對某些需要在加熱條件下進行染色的特殊藥劑,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預先加熱的設計即在染色平臺上的預設區域設置加熱組件,根據具體的試驗需求,可將加熱組件設置于染色區之前先進行預處理,或直接設置于染色區內,通過高溫加強著色,或者某些清洗由特殊加熱條件需要的,可將加熱組件設置于清洗區。以石碳酸復紅染色法為例,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進行染色試驗,優選在染色區設置加熱組件,令玻片在加熱條件下進行著色。
在以上各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染色平臺可以不僅僅包含上述提到的染色區、清洗區,應用實施時可以根據不同染色方法采用多種染色液及流程設計為多個染色區域實現復合染色或多種染色,例如:根據染色試驗的具體要求不同還可以設置在染色區與清洗區之間設置緩沖區,通過緩沖液與染液共同對玻片產生作用,舉例來說,瑞氏染色法就適合采用緩沖區進行染色試驗;另外還可以在染色區后設置脫色區,如對于革蘭氏染色來說,在草酸銨結晶紫及碘液染色之后優選設置脫色區,通過供給酒精對樣本進行脫色處理。另外,染色區與清洗區的排列方式可以為直線排列,或者染色區與清洗區并行排列,并行排列時還可以設置第二玻片驅動機構從而將玻片運輸至并列排列的染色區或者清洗區。然而需要說明的是,不論上述提到的緩沖區還是脫色區,其基本結構都與本申請中的染色區及清潔區基本一致,只是染色功能及供給的工作液體有所不同。
請參考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樣本染色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另外進一步的,還可以在整個染色流程開始之前,在染色平臺1之前設置固定區14,在此區域內可以簡單地對載玻片進行玻片的固定,以便后續染色的順利進行。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