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儀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智能電力儀表系統。
背景技術: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陰雨天氣經常會導致電力儀表受潮,這對于精密度要求較高的智能電力儀表(例如萬用表)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安全隱患,在各種電力安全事故報道中,由于受潮導致儀表故障,并進一步導致電力事故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研制一種能夠有效防止或者減少智能電力儀表受潮的儀表系統,是一個具有十分強實用價值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智能電力儀表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新型智能電力儀表系統,包括至少一個智能電力儀表和至少一個用于放置智能電力儀表的底盤,智能電力儀表的底部固接有插腳,底盤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插入插腳的插槽;所述底盤內置有一個空心的倒錐形的噴氣體,噴氣體內填充有活性炭,噴氣體的上表面開設有多個噴氣孔;噴氣體的上方放置有一層海綿層,噴氣體的底部與進氣管連通,進氣管上圍繞有由內置電池供電的電加熱線圈;每個進氣管均與送氣風機的出口管道連通。
優選地,所述智能電力儀表和底盤一對一配置,所述智能電力儀表為萬用表。
優選地,所述插腳和插槽均有2個。
優選地,所述進氣管與噴氣體連通處固接有一個水平的金屬濾網。
優選地,所述底盤為圓柱體狀,所述海綿層為矩形板狀。
優選地,所述進氣管部分埋置于底盤中,底盤的表面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電加熱線圈的開關按鈕。
優選地,所述海綿層通過粘結劑黏合于噴氣體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閑置不用的智能電力儀表放置于底盤上,通過送氣風機向噴氣體送氣,空氣經過電加熱線圈加熱和活性炭干燥后,由噴氣孔噴出,而后空氣穿過海綿層對智能電力儀表進行干燥除潮。該系統非常適合于智能電力儀表的大規模存放,能夠有效防止因為潮濕導致的儀表故障。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底盤的正面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噴氣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智能電力儀表-1;底盤-2;插腳-3;插槽-4;噴氣體-5;活性炭-6;噴氣孔-7;海綿層-8;進氣管-9;內置電池-10;電加熱線圈-11;送氣風機-12;金屬濾網-13;開關按鈕-14。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3所示的一種新型智能電力儀表系統,包括至少一個智能電力儀表1和至少一個用于放置智能電力儀表1的底盤2。智能電力儀表1和底盤2一對一配置。智能電力儀表1的底部固接有插腳3,底盤2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插入插腳3的插槽4。
所述底盤2內置有一個空心的倒錐形的噴氣體5,噴氣體5內填充有活性炭6,噴氣體5的上表面開設有多個噴氣孔7。噴氣體5的上方放置有一層海綿層8,噴氣體5的底部與進氣管9連通,進氣管9上圍繞有由內置電池10供電的電加熱線圈11。每個進氣管9均與送氣風機12的出口管道連通。
活性炭6盡量采用大小不一的炭粒,這樣可以加大通氣間隙和吸附面積。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智能電力儀表1為萬用表。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插腳3和插槽4均有2個。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進氣管9與噴氣體5連通處固接有一個水平的金屬濾網13,用于防止活性炭6漏至進氣管9中。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底盤2未開槽孔前為實心的圓柱體狀,所述海綿層8為矩形板狀。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進氣管9部分埋置于底盤2中,底盤2的表面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電加熱線圈11的開關按鈕14。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海綿層8通過粘結劑黏合于噴氣體5上。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進氣管9可以為軟管,也可以為鋼管。噴氣孔7均布在噴氣體5上,能夠使得除濕效果更加均勻。不同的底盤2之間采用并聯的方式布置。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可以在每一個進氣管9上加設一個控制電磁閥,以單獨控制每一個底盤2的通氣。另外,內置電池10的功率應該適當選取,以控制送氣溫度,也可以在電加熱線圈11后的進氣管9上加設溫度傳感器,將電加熱線圈11的電源設置為可調功率式電源,根據溫度反饋來控制電源功率大小,該部分溫度控制屬于現有技術,本實施例中不再詳述。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閑置不用的智能電力儀表1放置于底盤2上,通過送氣風機12向每一個噴氣體5送氣,空氣經過電加熱線圈11加熱和活性炭6干燥后,由噴氣孔7噴出,而后空氣穿過海綿層8對智能電力儀表1進行干燥除潮,海綿層8除了能吸收空氣中余下的水分外,也能有效吸收智能電力儀表1表面可能結露滴下的水分。
如果該系統整體是安裝于儀表柜內,則送氣風機12可以安裝在儀表柜的壁體上,以減小裝置的占用空間。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