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檢測用輔助工具,特別涉及一種漿料流動度測試用模具。
背景技術:
膠砂法是水泥檢測中的常用方法,主要檢測加入了膠砂的水泥漿料的流動度、利用漿料制得的試塊的抗壓、抗折彎強度,用于得到水泥的力學性質。檢測中一般采用空心圓臺狀的模具檢測漿料流動度,將漿料裝滿模具內部圓臺狀的空間后,垂直向上提起模具,使漿料自由坍落,檢測漿料流動的距離和時間,并進行計算,得到漿料的流動度。
目前,漿料流動度測試用的模具一般采用手持的方式,通過人工向上提升,由于人工進行模具提升時不能保證模具在提升過程中始終保持垂直向上,較容易出現提升過程中模具產生傾斜的狀況,影響漿料的流動,導致最終測得數據不能正確表示漿料的流動度,影響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種技術方案,解決現有漿料流動度測試中不能保證模具在提升過程中始終保持垂直,導致最終測得數據不準確,影響材料檢測結果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漿料流動度測試中不能保證模具在提升過程中始終保持垂直,導致最終測得數據不準確,影響材料檢測結果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在提升過程中保持垂直提升的漿料流動度測試用模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漿料流動度測試用模具,包括空心圓臺狀的模具本體,還包括用于提升所述模具本體的提升機構,所述提升機構與所述模具本體外表面可分離的連接,所述提升機構上設置有旋轉機構,所述旋轉機構與所述提升機構轉動連接,所述旋轉機構用于維持所述模具本體沿豎直方向提升。所述旋轉機構的轉動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切,當手持旋轉機構向上提升模具本體時,由于旋轉機構的轉動作用,旋轉機構繞提升機構轉動,使模具本體在重力作用下自動維持在豎直方向上,使模具的提升不會干擾漿料的流動,保證測得的數據較準確。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提升機構包括限位塊和與所述限位塊連接的手柄,所述限位塊與所述模具本體的外表面可分離的連接,所述旋轉機構轉動設置在所述手柄上。限位塊的設置,使得提升機構與模具本體表面連接較穩定,避免提升過程中提升機構與模具本體脫離連接,保證模具本體的順利提升。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模具本體外表面設置有凹槽,所述限位塊與所述凹槽相配合。模具本體上凹槽的設置,進一步使限位塊與模具本體連接更穩定,保證模具本體的順利提升,同時,由于凹槽與限位塊相配合,使限位塊與模具本體連接后,限位塊位置固定,不易在提升過程中偏離豎直方向的情況,進一步使模具的提升不會干擾漿料的流動,保證測得數據的準確。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凹槽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連接柱,所述限位塊上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柱相配合的連接槽。連接柱與連接槽的相互配合,進一步使提升機構與模具本體連接穩定。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限位塊為兩個,兩個限位塊對稱設置在手柄兩端。對稱設置在手柄兩端的限位塊同時作用,將模具本體夾持穩定,進一步使避免提升機構提升過程中對漿料的流動度的影響。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旋轉套,所述旋轉套與手柄轉動連接。旋轉套的設置,旋轉套繞手柄外側空間順暢轉動,保證提升過程中模具本體沿豎直方向提升,不易影響漿料的流動,結構簡單,方便控制提升機構始終維持豎直方向提升。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手柄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旋轉套兩端的手柄節段,所述手柄節段的相鄰兩端部設置在所述旋轉套內,所述旋轉機構內設置有用于調整兩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之間距離的調節機構。將手柄設置為節段形式,且將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設置在旋轉套內,使得當調節調節機構時,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改變,進而改變整個手柄的長度,改變對稱設置在手柄兩側的限位塊之間的距離,使兩限位塊夾持模具本體,方便模具本體的穩定提升,且使兩限位塊之間的距離適應于不同大小的模具本體的提升,適用范圍更廣。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調節機構包括連接套和設置在所述連接套內的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兩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之間,所述連接套轉動設置在所述旋轉套內。將手柄節段的相鄰兩端部設置在調節機構的連接套內,并在手柄節段的相鄰兩端部之間設置彈簧,使得當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擠壓所述彈簧時,彈簧維持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彈簧長度,進而改變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使手柄節段整體長度改變。
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套兩端分別與所述手柄節段螺紋連接。通過手柄節段與連接套內側的螺紋連接,使得當轉動連接套時,手柄節段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改變,使手柄整體長度改變,當反向調整時,由于彈簧的推力,加速距離的調整,進一步使手柄的長度調整更方便,方便本申請的模具的使用。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在模具本體上設置提升機構,并在提升機構上轉動設置旋轉機構,使得當手持提升機構向上提升模具本體時,由于旋轉機構的轉動作用,使模具本體在重力作用下自動維持在豎直方向上,使模具的提升不會干擾漿料的流動,保證測得的數據較準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的一種漿料流動度測試用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I處局部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模具本體,11-凹槽,12-連接柱,2-提升機構,21-限位塊,22-手柄,23-連接槽,24-手柄節段,3-旋轉機構,31-旋轉套,4-調節機構,41-連接套,42-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一種漿料流動度測試用模具,包括空心圓臺狀的模具本體1,還包括用于提升所述模具本體1的提升機構2,所述提升機構2包括限位塊21和與所述限位塊21連接的手柄22,所述限位塊21與所述模具本體1的外表面可分離的連接,所述提升機構上設置有旋轉機構3,所述旋轉機構3轉動設置在所述手柄22上,所述旋轉機構3與所述提升機構2轉動連接,所述旋轉機構3的轉動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切,所述旋轉機構3用于維持所述模具本體1沿豎直方向提升,當手持旋轉機構3向上提升模具本體1時,由于限位塊21的設置,使得提升機構2與模具本體1表面連接穩定,配合旋轉機構3的轉動作用,旋轉機構3繞提升機構2轉動,模具本體1在重力作用下自動維持在豎直方向上提升,使模具的提升不會干擾漿料的流動,保證測得的數據較準確。
作為優選,所述模具本體1外表面設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內設置有兩個連接柱12,所述限位塊21上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柱12相配合的連接槽23。模具本體1上凹槽11的設置,一方面使限位塊21與模具本體1上的凹槽11配合,使提升機構2與模具本體1連接穩定,另一方面通過設置在凹槽11內的連接柱12與限位塊21上的連接槽23配合,進一步使限位塊21與模具本體1連接穩定,保證模具本體1的順利提升。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塊21為兩個,兩個限位塊21對稱設置在手柄22兩端。由于限位塊21對稱設置在手柄22兩端,將模具本體1夾持穩定,進一步使限位塊21與模具本體1連接更穩定,保證測得數據的準確。
作為優選,所述旋轉機構3包括旋轉套31,所述旋轉套31與手柄22轉動連接,所述手柄22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旋轉套31兩端的手柄節段24,所述手柄節段24的相鄰兩端部設置在所述旋轉套31內,所述旋轉機構3內設置有用于調整兩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之間距離的調節機構4。由于旋轉套31繞手柄22外側空間順暢轉動,提升過程中,由于旋轉套31的自由轉動,模具本體1在重力作用下維持在豎直方向,模具本體1沿豎直方向提升,不易影響漿料的流動,結構簡單,方便控制提升機構2始終維持豎直方向提升,同時,將手柄22設置為節段形式,且將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設置在旋轉套31內,使得當調節調節機構4時,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改變,進而改變整個手柄22的長度,改變對稱設置在手柄22兩側的限位塊21之間的距離,使兩限位塊21夾持模具本體1,方便模具本體1的穩定提升,且使兩限位塊21之間的距離適應于不同大小的模具本體1的提升,適用范圍更廣。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機構4包括連接套41和設置在所述連接套41內的彈簧42,所述彈簧42設置在兩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之間,所述連接套41兩端分別與所述手柄節段24螺紋連接,所述連接套41轉動設置在所述旋轉套31內。將手柄節段24的相鄰兩端部設置在調節機構4的連接套41內,并在手柄節段24的相鄰兩端部之間設置彈簧42,使得當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擠壓所述彈簧42時,彈簧42維持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當轉動連接套41時,連接套41和手柄節段24之間的螺紋配合段長度改變,使手柄節段24相鄰兩端部之間的距離改變,使手柄22整體長度改變,由于彈簧42的推力或拉力,可加速對手柄22的調整,方便對手柄22長度的調整,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兩手柄節段24之間相對位置恒定,保證手柄22結構的穩定。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因此任何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