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終端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終端已經越來越普及,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終端越來越智能化,處理功能也越來越強大。
例如,目前有些公司在終端內內置溫度傳感器,從而可以方便用戶隨時隨地測溫度。
本發明的發明人在長期工作中發現,目前市面上所提供的具有測溫功能的終端存在檢測誤差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能夠減小溫度測量誤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包括屏幕和主板,其中,所述移動終端進一步包括透明的溫度感應膜,所述溫度感應膜與所述屏幕貼合設置,并與所述主板電性連接;所述溫度感應膜通過所述屏幕感應外界溫度后,將感應結果傳輸至所述主板,進而獲得所述外界溫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所提供的移動終端包括透明的溫度感應薄膜,其中溫度感應薄膜與終端屏幕貼合設置,終端屏幕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且面積較大,能夠較準確的反應外界溫度,溫度感應薄膜進而可以較準確的檢測出外界溫度,進而降低溫度測量誤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移動終端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溫度感應膜的電阻與溫度具有的對應關系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溫度感應膜的電阻與溫度具有的對應關系另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4是獲得溫度補償值的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移動終端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該移動終端1包括:
主板14;
屏幕10:具體而言,現在大多數終端均具有觸控功能,屏幕10一般包括保護玻璃100、觸控屏102、顯示屏104;其中,保護玻璃100的材質一般為二氧化硅,其作用為保護終端1的內部結構;觸控屏102主要分為電阻式和電容式,其作用為探測用戶的觸碰操作;顯示屏104,與主板14電性連接,其作用為將數據進行顯示;
透明的溫度感應膜12:溫度感應膜12與屏幕10貼合設置,并與主板14電性連接;在一個應用場景中,溫度感應膜12通過柔性線路板18與主板14電性連接;溫度感應膜12通過屏幕10感應外界溫度后,將感應結果傳輸至主板14,進而獲得外界溫度;其中,溫度感應膜12為透明材質,其作用為當溫度感應膜12與屏幕10貼合設置時,不影響其正常的顯示功能;在一個實施例中,溫度感應膜12為有機膜,其材料為聚酯膜或聚丙烯膜;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溫度感應膜12為無機膜,其材料為硅膜、碳化硅膜、鉑膜或鎳膜中任一種。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也會有其他材料與上述材料作用相同,其均在本發明的保護之內。
為不影響觸控屏102的觸控功能,且又要兼顧溫度感應膜12與外界溫度的接觸問題,可將溫度感應膜12貼合在屏幕10的觸控屏102面向主板14的一側;而當終端1的屏幕10采取全貼合技術時,即把顯示屏104和觸摸屏102完全貼合在一起時,如圖1所示,溫度感應膜12可以貼合于觸控屏102與顯示屏104之間。其中,上述溫度感應膜12與觸控屏102之間的貼附的方法可采用光學膠貼附的方式。光學膠無色透明,其光透過率在90%以上,且具有優良的膠接性能,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光學膠貼附不會影響屏幕10正常的顯示功能,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采取與光學膠具有相同作用的物質。在其他實施例中,若溫度感應膜12采用具有適當硬度及耐磨性材料時,可以利用溫度感應膜12代替保護玻璃100而貼附在屏幕10的外側。
下面,將具體介紹溫度感應膜12的工作原理。
溫度感應膜12與屏幕10緊密貼合,其貼合面積可以是整個屏幕10,也可以是屏幕10面積的1/2,本發明對貼合面積不作限定,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屏幕10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而溫度感應膜12又與屏幕10緊密貼合,因此溫度感應膜12可以直接感應的外界溫度;溫度感應膜12的電阻值與外界溫度具有對應關系,主板14通過測量溫度感應膜12的電阻值,進而計算得到該電阻值對應的外界溫度;當主板14計算得出外界溫度時,將外界溫度數值傳輸至顯示屏104進行顯示。
在一個應用場景中,如圖2所示,溫度感應膜的電阻值與外界溫度具有線性關系,y=x/2+100,其中,y為電阻值(ω),x為溫度值(℃),例如當主板14檢測出此時溫度感應膜12的電阻值為100ω時,根據上述線性關系,即可得出此時外界溫度為0℃;在其他實施例中,溫度感應膜的電阻值與外界溫度還可具有其他與圖2類似的線性關系,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個應用場景中,溫度感應膜的電阻值與外界溫度具有非線性關系,如圖3所示,此時電阻和溫度滿足的關系為:y=x2/50+70,其中,y為電阻值(ω),x為溫度值(℃),例如當主板14檢測出此時溫度感應膜12的電阻值為120ω時,根據上述非線性關系,即可得出此時外界溫度為50℃;在其他實施例中,溫度感應膜的電阻值與外界溫度還可具有其他與圖3類似的非線性關系,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一般來說,終端自身正常工作時,主板會產生熱量,為減小終端自身熱量對溫度感應膜檢測的影響,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方面,請繼續參閱圖1,在終端1內在溫度感應膜12與主板14設置隔熱層16,用于隔離主板14產生的熱量;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采用與隔熱層16功能類似的材質將終端1內的發熱元件,如電池等進行封裝,以隔離熱量。
另一方面,主板14設置有溫度補償值,其獲得溫度補償值的方法為:當終端處于標準參考溫度環境且正常使用時,主板對溫度感應膜測量的溫度進行統計并計算得出的;具體地,標準參考溫度可以是一系列點值,例如如圖4所示,在-20℃~60℃范圍內,每間隔5℃,主板對溫度感應膜測量的溫度進行統計,以得到每個標準參考溫度點對應的溫度感應膜實際測量所得的溫度的差值,計算所有差值的平均值即為對應的溫度補償值;比如,標準參考溫度為-10℃時,實測溫度為-8℃,差值即為2℃;標準參考溫度為25℃時,實測溫度為26℃,差值即為1℃,其他標準參考溫度值對應的差值獲得方法與上述實施例中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根據所有差值計算得出的平均差值為2.5℃,即溫度補償值為2.5℃;當溫度感應膜測量外界溫度時,主板參考溫度補償值得到外界溫度;例如,當溫度感應膜測量外界溫度時,主板計算得出此時溫度感應膜所測得的溫度為28℃,減去溫度補償值2.5℃,即獲得此時外界溫度為26.5℃。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對溫度補償值進行平均,而直接將實測溫度與溫度補償值進行關聯,并直接利用關聯的溫度補償值對實測溫度進行補償。當然,也可通過其他方式或者溫度補償值,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實施例中,由于終端在正常工作時可能由于運行的程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率等級,即發熱量不同,因此將終端的工作狀態劃分成不同的功率等級,并在不同功率等級下進行上述溫度補償值的統計。進一步,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根據終端當前功率選擇對應的溫度補償值進行上述溫度補償。
總而言之,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所提供的移動終端包括透明的溫度感應薄膜,其中溫度感應薄膜與終端屏幕貼合設置,終端屏幕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且面積較大,能夠較準確的反應外界溫度,溫度感應薄膜進而可以較準確的檢測出外界溫度,進而降低溫度測量誤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