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壓力檢測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閥門壓力檢測工裝。
背景技術:
:
閥門的壓力檢測一般由生產廠家完成,在閥門出廠前利用閥門打壓設備對閥門進行壓檢測,確認閥門無內漏,閥體無微氣孔、裂紋等缺陷,檢驗閥門耐壓強度滿足設計需求。但是,閥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仍會出現內漏現象,尤其是在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閥門來完成對流程的控制,且化工生產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溫、低溫的生產介質,閥門一旦出現內漏,將造成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定期對閥門進行檢測維修,閥門的壓力檢測一般需在專用閥門打壓設備上進行,但是,由于閥門專用檢修設備體積大,移動不方便,無法在生產現場完成對閥門的檢測,使用不方便,這就需要有一種簡單的閥門壓力檢測工裝,便于生產現場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在生產現場進行壓力檢測的閥門壓力檢測工裝。
本實用新型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閥門壓力檢測工裝,其包括底座、承壓盤、導向桿、調節板、壓蓋和注水管,在所述底座頂部設有所述承壓盤,在所述承壓盤兩側的所述底座頂部分別豎直設有一根所述導向桿,在兩根所述導向桿之間設有沿兩根所述導向桿上下滑動設置的所述調節板,在所述調節板底部設有與所述承壓盤對應設置的所述壓蓋,所述注水管的進水端穿過所述壓蓋,置于所述壓蓋下方,在所述壓蓋底端端面上開設有若干同心設置的環形凹槽,在每個所述環形凹槽內均固定有一個密封圈;在所述注水管上設有注水控制閥,在所述注水控制閥到所述壓蓋之間的所述注水管上依次設有排氣口和壓力表,在所述排氣口上設有排氣控制閥。
進一步的,在所述調節板中部設有通孔,所述注水管穿置在所述通孔內;在所述通孔周圍的所述調節板上螺接有若干螺栓,所述螺栓底端穿過所述調節板,置于所述調節板下方;所述螺栓底端與所述壓蓋頂端活動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桿包括調節絲杠和螺母,所述調節絲杠頂端穿過上方的所述調節板,置于所述調節板上方;在所述調節板上方和所述調節板下方的所述調節絲杠上均螺接有所述螺母。
進一步的,在所述承壓盤上設有與所述環形凹槽對應設置的限位槽。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設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支撐腿。
進一步的,在所述承壓盤中部穿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底端穿過所述底板置于所述底板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閥門壓力檢測工裝結構簡單、體積小,在生產現場即可完成對閥門的壓力檢測工作,使用方便;可對不同大小、不同型號的閥門進行檢測,適用性廣。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壓蓋結構示意圖。
圖3為調節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整體結構示意圖。
底座1、底板1-1、支撐腿1-2、承壓盤2、導向桿3、調節絲杠3-1、螺母3-2、調節板4、通孔4-1、壓蓋5、環形凹槽5-1、密封圈5-2、注水管6、注水控制閥7、排氣口8、壓力表9、排氣控制閥10、螺栓11、排水管12、限位槽13、待測閥門14。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至圖3所示,閥門壓力檢測工裝,其包括底座1、承壓盤2、導向桿3、調節板4、壓蓋5和注水管6,底座1包括底板1-1和設置在底板1-1底部的支撐腿1-2,支撐腿1-2至少有3個;在底座1頂部設有承壓盤2,在承壓盤2兩側的底座1頂部分別豎直設有一根導向桿3,在兩根導向桿3之間設有沿兩根導向桿3上下滑動設置的調節板4,導向桿3包括調節絲杠3-1和螺母3-2,調節絲杠3-1頂端穿過上方的調節板4,置于調節板4上方;在調節板4上方和調節板4下方的調節絲杠3-1上均螺接有螺母3-2;通過旋轉調節板4上方和下方的螺母3-2在調節絲杠3-1上的螺接位置,可調整調節板4與承壓盤2之間的距離,進而使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測閥體14;在調節板4中部設有通孔4-1,注水管6穿置在通孔4-1內;在通孔4-1周圍的調節板4上螺接有若干螺栓11,螺栓11底端穿過調節板4,置于調節板4下方;螺栓11底端與壓蓋5頂端活動接觸;
在調節板4底部設有與承壓盤2對應設置的壓蓋5,注水管6的進水端穿過壓蓋5,置于壓蓋5下方;在壓蓋5底端端面上開設有若干同心設置的環形凹槽5-1,不同直徑的環形凹槽5-1可適用于不同管徑的待測閥體14;在每個環形凹槽5-1內均固定有一個密封圈5-2;在承壓盤2上設有與環形凹槽5-1對應設置的限位槽13,環形凹槽5-1與限位槽13上下對應設置,起到對待測閥體14限位的作用;
在注水管6上設有注水控制閥7,在注水控制閥7到壓蓋5之間的注水管6上依次設有排氣口8和壓力表9,通過壓力表9可觀察注水管6內的壓力,在排氣口8上設有排氣控制閥10。
閥體強度檢測過程:
1)安裝
首先,通過旋轉螺母3-2調整調節板4與承壓盤2之間的距離大于待測閥門14進水端和出水端的距離;然后,將待測閥門14的出水端管口放置在承壓盤2頂部對應尺寸的限位槽13內;接著,旋轉螺母3-2使調節板4沿著調節絲杠3-1向下活動,并注意調整壓蓋5與待測閥門14進水端的相對位置,直至待測閥門14進水端端口與對應的環形凹槽5-1內的密封圈5-2接觸時,鎖緊各個螺母3-2;再旋進各個螺栓11,直至螺栓11底端與壓蓋5頂面接觸,進而將壓蓋5緊緊地壓在待測閥門14進水端;最后,將注水管6進水端與高壓泵出水口連通;
2)檢測
首先,通過旋轉待測閥門14的控制桿,使待測閥門14處于打開狀態;然后,打開排氣控制閥10和注水控制閥7,并啟動高壓泵,高壓泵泵入注水管6的最終進入待測閥門14進水腔體和出水腔體內,待測閥門14內的空氣經排氣口8排出,當觀察到排氣口8處有水噴出,則表示空氣排空,關閉排氣控制閥10,并保持高壓泵持續工作,觀察壓力表9,直至到達待測閥門14的最高承受壓力,保持15-20分鐘,以待測閥門14無水滲漏為待測閥門14合格;
3)泄壓及拆除
檢測結束后,首先,打開排氣控制閥10進行泄壓;然后,旋轉螺母3-2,直至調節板4原理待測閥門14進水端端口;再將壓蓋5由待測閥門14進水端取下;最后將待測閥門14由承壓盤2取下即可。
實施例2:如圖4所示,其整體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在承壓盤2中部穿置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底端穿過底板1-1置于底板1-1下方。
閥體壓力檢測過程:
1)安裝
與閥體強度檢測的安裝過程相同;
2)檢測
首先,通過旋轉待測閥門14的控制桿,使待測閥門14處于關閉狀態;然后,打開排氣控制閥10和注水控制閥7,并啟動高壓泵,高壓泵泵入注水管6的最終進入待測閥門14進水腔體內,待測閥門14進水腔體內的空氣經排氣口8排出,當觀察到排氣口8處有水噴出,則表示空氣排空,關閉排氣控制閥10,并保持高壓泵持續工作,此時壓力表9的讀數開始上升;當壓力表9的讀數上升到待測閥門14的工作壓力時,關閉注水控制閥7和高壓泵,記錄此時壓力表9的讀數,對待測閥門14進行15-20分鐘的保壓測試,若測試期間壓力表9的讀數保持不變則待測閥門14為合格,反之,則待測閥門14為不合格;
3)泄壓及拆除
檢測結束后,首先,旋轉待測閥門14的控制桿,使待測閥門14處于打開狀態,待測閥門14進水腔內的水就會進入待測閥門14的出水腔內,并經排水管12排出;然后,旋轉螺母3-2,直至調節板4原理待測閥門14進水端端口;再將壓蓋5由待測閥門14進水端取下;最后將待測閥門14由承壓盤2取下即可。
上述實施例1中的方案同樣適用于壓力檢測,其具體的檢測過程與實施例2中的檢測過程相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