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鋰電池制造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機構。
背景技術:
在鋰電池行業,隨著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危機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尋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已成為能源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電動汽車作為一種節能環保的新能源交通工具正在得到迅速發展,鋰離子電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綠色無污染等優點,使其成為備受矚目的動力電源之一。但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濫用條件下,如高溫、內短路、擠壓、振動等情況下,電池也會冒煙、著火甚至爆炸,給用戶帶來安全隱患。因此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動力電池研究的主要方向。
電池分選工序是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的重要環節,電壓內阻測試環節又是分選過程的重中之重,電壓內阻測試不準確,會造成電池分檔混亂,同檔電池成組后電池性能不一致,影響動力電池組的使用性能及壽命。
現有的電壓內阻測試的表筆是針型的,但是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耳是鎳極耳,這種針形的點接觸很容易在極耳的表面造成點狀的凹坑和劃痕,并且極有可能對電池的表面造成劃傷;而且,在測試后還需通過人工方式來對極耳進行捋平,這種方式不僅操作復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因測試操作導致出現較高的產品不良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機構,有效提高電壓內阻測試效率,降低測試過程所導致的不良率。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機構,包括:機座以及設置于機座上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的驅動端固定有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所述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分別與外設的電壓內阻測試儀的正負極測試端口電連接。
可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相連接的氣缸和可伸縮桿,所述氣缸推動可伸縮桿縱向伸縮,以帶動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上下移動。
可選的,所述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的端面為平面結構。
可選的,所述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具體為銅塊。
可選的,在所述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下方的測試工位上還設有電池定位機構。
可選的,所述電池定位機構包括左側板和右側板,左側板與右側板之間形成與待測鋰電池相適配的容納空間,左側板、右側板分別與待測鋰電池的左右側面相抵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測試端的平面結構設計可以增大測試端與電池極耳的有效接觸面積,在進行電壓內阻測試的同時還可自動對極耳進行整平操作;通過電池定位機構的設計可以對待測電阻進行準確定位,不僅提高了電壓內阻測試的準確率和測試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良品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機構結構視圖。
圖示說明:機座1,驅動機構2,正極耳測試端3,負極耳測試端4,左側板5,右側板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特征、優點能夠更加的明顯和易懂,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一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機構結構視圖,該機構包括以下組成部分:機座1以及設置于機座1上的驅動機構2,驅動機構2的驅動端固定有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
驅動機構2由氣缸和可伸縮桿組成,氣缸可推動可伸縮桿縱向伸縮,從而帶動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上下移動。
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與外部的電壓內阻測試儀(圖中未示出)電連接。電壓內阻測試儀用于測量電池內部阻抗的儀器,它是對被測對象施加1KHz交流信號,通過測量其交流壓降而獲得其內阻。電壓內阻測試儀包括有正負極兩個測試端口,通過導線分別與上述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對應電連接。
正極耳測試端3、負極耳測試端4采用銅塊制成,由驅動機構2驅動,可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在下移到位時其下表面與待檢測電池的正負極耳相接觸,從而將電壓內阻測試儀的正負極測試端口和正負極耳相導通,由電壓內阻測試儀完成待測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
為增大與電池正負極耳的接觸面積以提高測試的精確度,同時對正負極耳快速完成整形操作,本實施例中,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的端面為平面結構。在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下壓到位時,其端面與電池極耳的有效接觸面積將最大化,而且因為電池極耳受力均勻,保證了正負極耳的良好的整形效果。
本實施例中,對鋰電池進行電壓內阻測試的方法為:先將待測鋰電池放置于測試工位上,并使其正負極耳的位置分別對應于正極耳測試端和負極耳測試端;然后,由氣缸控制可伸縮桿豎直向下延伸,可伸縮桿帶動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向下移動,直至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分別壓在鋰電池的正負極耳上,此時正負極耳測試端將待測鋰電池的正負極耳與外部的電壓內阻測試儀的正負極測試端口相導通,由電壓內阻測試儀完成對待測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測試結束后,氣缸控制可伸縮桿回縮,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與正負極耳分離,取出待測鋰電池即可。
實施例二
在本實施例二中,鋰電池的電壓內阻測試機構包括:機座1以及設置于機座1上的驅動機構2,驅動機構2的驅動端固定有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測試工位上還裝設有電池定位機構。
電池定位機構包括左側板5和右側板6,左側板5與右側板6之間形成與鋰電池相適配的區域,在鋰電池放置于此區域時,左側板5與鋰電池的左側面相抵觸、右側板6與鋰電池的右側面相抵觸,與此同時,鋰電池的正負極耳分別位于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的正下方。
本實施例中,通過電池定位機構的設置,待測鋰電池可快速放置于準確位置,以使其正負極耳對準正極耳測試端3和負極耳測試端4,避免因位置不準確導致測試失敗,有效提高了測試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