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化測試產線,具體涉及一種可以由多種功能模塊自由組合的屏蔽測試流水線。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電子通訊產品的屏蔽測試流水線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并且流水線上的各個部分都是固定結構的,測試產線的測試能力也是固定不變的。例如,通常一條產線上設有若干個屏蔽箱,所有的屏蔽箱共用一套傳送機構和上下料模塊,對所有的屏蔽箱進行統一計算管理,無法根據測試的實際需求進行產能調整,給產商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模塊化結構的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包括上料模塊、下料模塊、用于承載物料的托盤以及至少一個具有獨立屏蔽測試功能的測試模塊;
每一所述測試模塊包括支架、機械手、用于屏蔽測試的屏蔽箱以及安裝在所述支架內的用于輸送托盤的第一傳送帶;所述機械手設在所述第一傳送帶的上方且所述屏蔽箱位于所述機械手的行程范圍內;所述托盤設有用于標識的編碼,所述第一傳送帶的上方設有用于讀取所述托盤上的編碼的掃碼器;
所述下料模塊和上料模塊分別包括支架、用于承載所述托盤的輸送帶;
所述上料模塊、至少一個測試模塊及下料模塊的支架以側面依次相接方式固定,且位于上料模塊之后的測試模塊的第一轉送帶的首端與上料模塊的輸送帶的末端之間的間距、相鄰的測試模塊的第一傳送帶的末端和首端之間的間距以及位于下料模塊之前的測試模塊的第一傳送帶的末端與下料模塊的輸送帶的首端之間的間距均小于托盤沿流水線方向的長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實用新型中,每一所述測試模塊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支架內的第二傳送帶,所述第二傳送帶設在所述第一傳送帶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傳送方向相反;
所述下料模塊包括第一驅動機構,并通過該第一驅動機構使得該下料模塊的輸送帶在該下料模塊的支架內整體移動到與所述測試模塊的第一傳送帶對齊并用于接收托盤的第一位置和與所述測試模塊的第二傳送帶對齊且用于托盤送出的第二位置;
所述上料模塊包括還包括第二驅動機構,并通過該第二驅動機構使得該上料模塊的輸送帶在該上料模塊的支架內整體移動到與所述測試模塊的第一傳送帶對齊并用于接收托盤的第一位置和與所述測試模塊的第二傳送帶對齊且用于托盤送出的第二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機械手包括龍門架、設在所述龍門架頂部的絲桿導軌滑臺、垂直安裝在所述絲桿導軌滑臺的滑塊上的氣動缸以及安裝在所述氣動缸上的氣動抓手。
在本實用新型中,每一所述測試模塊包括控制主機,所述控制主機通過線纜與所述測試模塊、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機械手以及掃碼器控制連接,每一所述測試模塊的控制主機通過線纜依次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包括用于指示工作狀態的指示燈,該指示燈設在所述下料模塊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料模塊包括用于送出物料的出料輸送帶,所述出料輸送帶設于所述下料模塊的輸送帶的一側且位于所述下料模塊的機械手的行程范圍內。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出料輸送帶包括用于送出合格物料的合格品輸送帶、用于送出不合格物料的NG輸送帶,并且所述合格品輸送帶和NG輸送帶平行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分別為氣動缸或者液壓缸。
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屏蔽測試的實際需要調整產線中測試模塊的數量,靈活調整測試線的測試能力,避免產能浪費;通過在托盤上設置編碼對測試過程進行控制,避免對同一物料進行重復測試,;通過設置運轉方向相反的雙層傳送帶以及匹配的可整體移動的輸送帶實現托盤的自動回送,提高測試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測試線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上料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測試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下料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下料模塊的驅動機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傳送帶以及輸送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實施例獲得其他的實施例。
參照圖1至圖7,一種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是用于電子通訊產品的屏蔽測試的流水線,該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包括上料模塊1、下料模塊3、用于承載物料的托盤以及至少一個具有獨立屏蔽測試功能的測試模塊2;通過上料模塊1將承載有物料的托盤送入測試模塊2進行屏蔽測試,并由下料模塊3將測試后的物料從托盤下料;測試模塊2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測試的產品數量進行靈活調整。
每一測試模塊2包括支架21、機械手24、用于屏蔽測試的屏蔽箱22以及安裝在支架21內的用于輸送托盤的第一傳送帶23;機械手24設在第一傳送帶23的上方且屏蔽箱22位于機械手24的行程范圍內;托盤設有用于標識的編碼,第一傳送帶23的上方設有用于讀取托盤上的編碼的掃碼器;
下料模塊3包括支架31、用于承載托盤的輸送帶32;上料模塊1包括支架11、用于承載托盤的輸送帶12;
其中,上料模塊1的支架11、至少一個測試模塊2的支架21以及下料模塊3的支架31以側面依次相接的方式固定,且位于上料模塊1之后的測試模塊2的第一傳送帶23的首端與上料模塊1的輸送帶12的末端之間的間距、相鄰的測試模塊2的第一傳送帶21的末端與首端之間的間距以及位于下料模塊3之前的測試模塊2的第一傳送帶21的末端與下料模塊3的輸送帶32的首端之間的間距均小于托盤沿流水線方向的長度的三分之一,以保證托盤在上料模塊1、測試模塊2以及下料模塊3之間的可靠傳遞。通過調整測試模塊2的數量可以實現整個屏蔽測試線的測試能力的調整,避免產能浪費,廠家可以實現根據測試的實際需求進行產能調整,節約成本。由上述可知,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中測試模塊2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增減,使得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的產能具備了可調節能力,可以根據測試活動的需要進行調整,甚至可以單獨拉出一個測試模塊2以手動上下料的形式進行屏蔽測試,極大地提高了進行屏蔽測試的靈活性。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現有結構的測試線無法實現托盤的自動回送,為此,每一測試模塊2還包括安裝在支架21內的用于回傳托盤的二傳送帶25,第二傳送帶25設在第一傳送帶23的下方且第一傳送帶23和第二傳送帶25的傳送方向相反;下料模塊3包括第一驅動機構37,并通過第一驅動機構37使得該下料模塊3的輸送帶32在該下料模塊3的支架31內整體移動到與測試模塊2的與第一傳送帶23對齊并用于接收托盤的第一位置A和與第測試模塊2的二傳送帶25對齊且用于托盤送出的第二位置B,即第一驅動機構37推動下料模塊3的輸送帶32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間往復移動;
上料模塊1包括第二驅動機構,并通過第二驅動機構使得該上料模塊1的輸送帶12在該上料模塊1的支架11內整體移動到與測試模塊2的第一傳送帶23對齊并用于接收托盤的第一位置C和與測試模塊2的第二傳送帶25對齊且用于托盤送出的第二位置D,即第二驅動機構推動上料模塊1的輸送帶12在第一位置C和第二位置D之間往復移動。
具體的,開始測試時,上料模塊1的輸送帶12位于第一位置C,將承載有物料的托盤持續送入測試模塊2的第一傳送帶23并由第一傳送帶23繼續向前輸送,測試模塊2的掃碼器掃描托盤的編碼以識別當前托盤中的物料是否進行過屏蔽測試,若否,則通過機械手24送入屏蔽箱22進行屏蔽測試,若是,則繼續由第一傳送帶往前送出,保證不會對物料進行重復測試。托盤帶著測試后的物料由第一傳送帶23依次傳送并最終進入下料模塊3,同時,下料模塊3的輸送帶32位于第一位置A接收托盤并送至下料位置,下料模塊3的機械手33將測試后的物料下料并將下料后的空托盤留在輸送帶32上;然后,下料模塊3的第一驅動機構37驅動輸送帶32下移至第二位置B并反轉,將空托盤送入測試模塊2的第二傳送帶25上并由第二傳送帶25依次向上料模塊1回送;同時,上料模塊1的輸送帶12由第二驅動機構驅動下移動至第二位置D接收空托盤,然后,下料模塊3的第二驅動機構驅動上料模塊1的輸送帶12帶著空托盤回到第一位置C,進入新的屏蔽測試循環。每一個托盤都在動循環中,節省了托盤的搬運過程,提高了測試效率。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參照圖6,為簡化控制維護工作,第一傳送帶23、第二傳送帶25、上料機構1的輸送帶12以及下料機構3的輸送帶32均采用雙軌道傳送皮帶線。該雙軌道傳送皮帶線為由兩條平行間隔設置且同步運轉的小皮帶51構成,托盤承載在兩條小皮帶51上并通過驅動電機52的正轉或者反轉實現帶托盤的接收或者空托盤的送出;兩條小皮帶51之間的間隙可以使得托盤置放穩定并且對機械手的錯誤動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參照圖5,為簡化控制維護,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采用相同結構的機械手,機械手包括龍門架41、設在龍門架41頂部的絲桿導軌滑臺、垂直安裝在絲桿導軌滑臺的滑塊44上的氣動缸45以及安裝在氣動缸45上的氣動抓手46。具體的,物料在托盤與屏蔽箱之間的動作為垂直取放和水平移動兩個動作,采用雙軸機械手即可滿足要求。因此,機械手包括橫跨物料傳送帶或者輸送帶設置的龍門架41、設在龍門架41頂部的絲桿導軌滑臺、垂直安裝在絲桿導軌滑臺的滑塊44上的氣動缸45以及安裝在氣動缸上的氣動抓手46。絲桿導軌滑臺的電機42通過絲桿43驅動滑塊44帶著氣動缸45和氣動抓手46在物料傳送帶與屏蔽箱之間移動,氣動缸45驅動氣動抓手46從托盤上抓取物料或者將物料放入屏蔽箱,氣動抓手46包括多個規則布置的氣動吸盤47,可以穩定吸住物料的多個位置,保證物料的抓取準確可靠。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測試模塊2包括控制主機,控制主機通過線纜與測試模塊2、第一傳送帶23、第二傳送帶25、機械手以及掃碼器控制連接以協調各部分配合動作完成物料的屏蔽測試,每一測試模塊2的控制主機通過線纜依次連接。所有測試模塊2的控制主機通過線纜進行測試數據的通訊以協調動作,避免對物料重復測試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模塊化自動屏蔽測試線包括用于指示工作狀態的指示燈35,該指示燈35設在下料模塊3上。指示燈35通過不同燈光指示系統的工作狀態,同時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發生報警燈光信號,提高系統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下料模塊3包括用于送出物料的輸送帶36,輸送帶36設于下料模塊3的輸送帶32的一側且位于下料模塊3的機械手33的行程范圍內。具體的,輸送帶36包括用于送出合格物料的合格品輸送帶、用于送出不合格物料的NG輸送帶,并且合格品輸送帶和NG輸送帶平行設置。物料送入下料模塊3后,機械手33根據當前物料的測試結果進行分選,測試合格物料抓取送入合格品輸送帶送出,測試不合格物料抓取送入NG輸送帶送出,實現物料根據屏蔽測試結果的自動分揀。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下料模塊3的第一驅動機構37和上料模塊1的第二驅動機構采用采用氣動缸或者液壓缸作為驅動動力來源。具體的,一般選用氣動缸以保證測試環境,當然,也可以采用絲桿導軌滑臺一類的高精度運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屏蔽測試的實際需要調整產線中測試模塊的數量,靈活調整測試線的測試能力,避免產能浪費;通過在托盤上設置編碼對測試過程進行控制,避免對同一物料進行重復測試,;通過設置運轉方向相反的雙層傳送帶以及匹配的可整體移動的輸送帶實現托盤的自動回送,提高測試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