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性能測試領域,具體涉及水泥膠砂拌和性能測試中水泥跳桌用防漏漿試模組件。
背景技術:
水泥膠砂拌和性能的測定是確定水泥強度檢驗時加水量重要依據。現有的裝料試模組件包括搗棒和卡裝的無底錐臺下筒件和無底倒錐臺上筒件,操作方法為 :下筒件放置于水泥跳桌的平面上,將新拌好的水泥膠砂迅速裝入其中至約高度2/3處,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各劃 5 次,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 15 次,第一層搗壓深度至膠砂高度的 1/2,再將上筒件卡裝在下筒件上,裝第二層膠砂至高出下筒件約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各劃 5 次,再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 10 次,第二層搗壓深度不超過第一層已搗實底層表面,搗壓后應使膠砂略高于試模。然后取下上筒件,刮平下筒件上口的膠砂漿體,并用手扶穩試模,擦去流落在試模測壁與跳桌表面的的膠砂漿體,輕輕提起試模使試體自然落在跳桌面上,開動跳桌振動,測試試體振動后的直徑以表示水泥膠砂的拌和性能。在實際操作中,因目前試模壁普遍較薄,下筒件底端與跳桌表面吸合力差強人意,在搗實過程中漿體會從底端溢出,因加水量是性能測試的重要指標,漿體在搗實過程中就流失,極大的影響了測試檢測的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泥跳桌用防漏漿試模組件,限定了試模壁厚,增強試模底部與跳桌表面吸合力強,解決搗實過程中溢漿問題,有效保證測試精度。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水泥跳桌用防漏漿試模組件,包括搗棒和卡裝的下筒件和上筒件,所述下筒件和上筒件壁厚不小于9mm。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下筒件和上筒件壁厚9-12mm。壁薄會有漿體溢出,但壁厚又過于笨重,不利于操作,因而限定最佳的壁厚范圍。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下筒件為無底錐臺筒件,上筒件為無底倒錐臺筒件。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下筒件底部設有一圈外出邊。外出邊增加了下筒體底端厚度,進一步保證了無漿體溢出。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下筒件由下模和上模卡裝而成,下模高度是上模高度的一倍,上筒件由上套模和下套模卡裝而成,下套模高度為19-23mm。根據第一層、第二層裝料高度的要求,將試模拆分組裝,精確控制裝料。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
本實用新型限定了試模壁厚,解決搗實過程中溢漿問題,保證試驗加水量的精確性,提高性能測試精度;同時上筒件、下筒件按第一層、第二層裝料高度要求設置拆分結構,精確控制裝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搗棒1和卡裝的下筒件2和上筒件3,下筒件2無底錐臺筒件,上筒件3無底倒錐臺筒件,述下筒件2和上筒件3壁厚10mm。所述下筒件2底部設有一圈外出邊4。
根據第一層、第二層裝料深度要求,可進一步將下筒件和上筒件設計成拆分結構,所述下筒件2由下模21和上模22卡裝而成,下模21高度是上模22高度的一倍,上筒件3由上套模32和下套模31卡裝而成,下套模31高度為20mm。
操作方法為:
一、下模21放在跳桌表面上,裝料,刮平,裝上模22,用小刀在試樣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各劃 5 次,搗實。
二、裝下套模31,裝料,刮平,裝上套模32,用小刀在試樣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各劃 5 次,搗實。
三、同步提離上套模32和下套模31,刮平,并用手扶穩試模,擦去流落在試模測壁與跳桌表面的的膠砂漿體,同步輕輕提離下模21、上模22,開啟水泥跳桌進行膠砂試體測試。
由于加厚限定了試模壁厚,增強試模底部與跳桌表面吸合力強,解決搗實過程中溢漿問題,保證試驗加水量的精確性,提高性能測試精度;同時上筒件、下筒件按第一層、第二層裝料高度要求設置拆分結構,精確控制裝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