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滾裝船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
背景技術:
汽車滾裝船中,RORO設備(艉門)靜態負荷試驗時,要求完整的電氣系統、管路系統,并在碼頭階段進行試驗。由于試驗時間較晚,在碼頭進行靜態負荷試驗會影響到船舶建造周期的控制、生產物資和設備進出艙室,從而會延長船舶建造周期,增加船舶建造成本。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案由此產生。
在此背景下,在2100PCTC汽車滾裝船發明一種RORO設備(艉門)靜態負荷試驗新工裝:此工裝模擬實際RORO設備(艉門)極限使用角度進行靜態負荷試驗,并將試驗階段由碼頭提前至平臺,有效地縮短了建造周期,減少船舶移泊作業費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將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從碼頭移轉至平臺上,從而縮短船舶建造周期、節省制造成本的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包括門架、至少一個支撐柱和三個鉸鏈,門架具有一個橫梁和兩個豎梁,橫梁設置在兩個豎梁之間,橫梁的兩端固定在兩個豎梁的上端,每個支撐柱固定在橫梁的下方并用于支撐橫梁,三個鉸鏈沿橫梁延伸的方向間隔固定在橫梁上,所述橫梁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橫梁的弧面朝下設置,所述鉸鏈包括一鉸接塊,鉸接塊上沿橫梁延伸的方向設有兩端敞開的鉸接槽,三個鉸接塊上的鉸接槽同中心軸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豎梁的下端固定設有支撐板,豎梁的兩側設有筋板,筋板固定在支撐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豎梁的頂部設有與橫梁底部相配合的弧形槽。
本實用新型中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的使用,在進行艉門靜態負荷試驗時,可以由原本的碼頭作業前移至平臺作業,從而能縮短船舶碼頭建造周期;因汽車滾裝船為雙艉門,碼頭階段進行RORO設備(艉門)靜態負荷試驗,船舶必須進行調頭移泊作業,本實施例中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的使用,能夠減少船舶調頭作業,從而減少相應的費用,降低制造成本;由碼頭作業前移至平臺作業還能夠減輕勞動強度,減輕碼頭吊車負荷。
附圖說明
圖1是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2是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的主視圖;
圖3是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1,如圖1~圖3所示,包括門架、至少一個支撐柱11和三個鉸鏈,門架具有一個橫梁12和兩個豎梁13,橫梁12設置在兩個豎梁13之間,橫梁12的兩端固定在兩個豎梁13的上端,每個支撐柱11固定在橫梁12的下方并用于支撐橫梁12,三個鉸鏈沿橫梁12延伸的方向間隔固定在橫梁12上,所述橫梁1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橫梁12的弧面朝下設置,所述鉸鏈包括一鉸接塊14,鉸接塊14上沿橫梁12延伸的方向設有兩端敞開的鉸接槽141,三個鉸接塊14上的鉸接槽141同中心軸設置,在進行艉門靜態負荷試驗時,RORO設備(艉門)2的鉸接軸樞接在三個鉸鏈的鉸接槽141中。
本實施例中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的使用,在進行艉門靜態負荷試驗時,可以由原本的碼頭作業前移至平臺作業,從而能縮短船舶碼頭建造周期;因汽車滾裝船為雙艉門,碼頭階段進行RORO設備(艉門)靜態負荷試驗,船舶必須進行調頭移泊作業,本實施例中汽車滾裝船艉門靜態負荷試驗工裝的使用,能夠減少船舶調頭作業,從而減少相應的費用,降低制造成本;由碼頭作業前移至平臺作業還能夠減輕勞動強度,減輕碼頭吊車負荷。
本實施例中設有三個鉸鏈,三個鉸鏈的設置在橫梁上的位置可以與艉門的受力位置相對應,從而在艉門轉動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對艉門進行支撐,保證靜態負荷試驗過程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支撐柱可以起到支撐固定門架的作用,保證工裝結構的穩定性和牢固性。
本實施例橫梁1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通過將橫梁12的弧面朝下、平面朝上,可以增加橫梁12與鉸鏈的接觸面積,保證鉸鏈結構的穩定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1~圖3所示,所述豎梁13的下端固定設有支撐板15,豎梁13的兩側設有筋板16,筋板16固定在支撐板15上。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支撐板,可以擴大工裝與平臺的接觸面積,提高結構穩定性,通過設置筋板,能夠提高門架的強度。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1~圖3所示,所述豎梁13的頂部設有與橫梁12底部相配合的弧形槽。
本實施例通過在豎梁的頂部設置與橫梁底部相配合的弧形槽,橫梁能夠可靠地安裝固定在豎梁上,結構穩定牢固。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實施方式,在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的知識范圍內,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從上述的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