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傳感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
背景技術:
電流互感器被廣泛應用于我國的電力系統中,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連接片接觸不良時導致電阻大,電流通過時發熱,造成局部接觸面溫度逐漸升高,并使周圍的材料受熱升溫,端子接觸面氧化加快,電阻進一步加大。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過熱到一定程度時,極易造成二次側開路。保護用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斷線時,差動保護、零序電流保護則可能因開路時產生不平衡電流而誤動作。
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開路,線圈會過熱,一次電流將全部用于勵磁,使鐵芯嚴重飽和,交變的磁通在二次線圈上感應出高電勢,其峰值可達幾千伏甚至上萬伏,將嚴重威脅人身和設備安全,因此,發明一種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去解決上述問題,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包括殼體、聚丙烯防水層、高聚物防水層和聚乙烯絕緣層,所述殼體的下端設有底座,所述殼體的上端設有紅外探頭,所述殼體的的側壁上設有揚聲器,所述殼體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熱電偶、處理芯片和鋰離子電池,所述熱電偶和紅外探頭分別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所述揚聲器通過鋰離子電池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殼體包括聚丙烯防水層,所述聚丙烯防水層通過膠黏劑與高聚物防水層粘性連接,所述高聚物防水層通過膠黏劑與聚乙烯絕緣層粘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底座上設有螺孔。
優選的,所述紅外探頭的形狀為子彈頭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熱電偶和紅外探頭分別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可以把溫度信號傳遞給處理芯片,處理芯片對其進行分析后,如果溫度過高,處理芯片將會把溫度信號傳遞給揚聲器,并及時提醒工作人員,所測樣品溫度出現高溫異常,智能化程度高,聚丙烯防水層通過膠黏劑與高聚物防水層粘性連接,高聚物防水層通過膠黏劑與聚乙烯絕緣層粘性連接,外殼絕緣和防水的效果,安全系數較高,底座上設有螺孔,安裝和拆卸方便,紅外探頭的形狀為子彈頭狀,接受信號的準確度較高,該實用新型設計科學合理、測量的精準度較高、結構簡單、經濟成本較低、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安全系數較高、智能化程度高、安裝和拆卸方便、值得大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模塊示意圖。
圖中:1殼體、11聚丙烯防水層、12高聚物防水層、13聚乙烯絕緣層、2揚聲器、3熱電偶、4紅外探頭、5處理芯片、6鋰離子電池、7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3所示的一種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包括殼體1、聚丙烯防水層11、高聚物防水層12和聚乙烯絕緣層13,所述殼體1的下端設有底座7,所述殼體1的上端設有紅外探頭4,所述殼體1的的側壁上設有揚聲器2,所述殼體1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熱電偶3、處理芯片5和鋰離子電池6,所述熱電偶3和紅外探頭4分別與處理芯片5電性連接,所述揚聲器2通過鋰離子電池6與處理芯片5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1包括聚丙烯防水層11,所述聚丙烯防水層11通過膠黏劑與高聚物防水層12粘性連接,所述高聚物防水層12通過膠黏劑與聚乙烯絕緣層13粘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7上設有螺孔。
進一步地,所述紅外探頭4的形狀為子彈頭狀。
該測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端子用新型傳感器,熱電偶3和紅外探頭4分別與處理芯片5電性連接,可以把溫度信號傳遞給處理芯片5,處理芯片5對其進行分析后,如果溫度過高,處理芯片5將會把溫度信號傳遞給揚聲器2,并及時提醒工作人員,所測樣品溫度出現高溫異常,智能化程度高,聚丙烯防水層11通過膠黏劑與高聚物防水層12粘性連接,高聚物防水層12通過膠黏劑與聚乙烯絕緣層13粘性連接,外殼具有絕緣和防水的效果,安全系數較高,底座7上設有螺孔,安裝和拆卸方便,紅外探頭4的形狀為子彈頭狀,接受信號的準確度較高,該實用新型設計科學合理、測量的精準度較高、結構簡單、經濟成本較低、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安全系數較高、智能化程度高、安裝和拆卸方便、值得大力推廣。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