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起重機梁的反力測試設備,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起重機梁反力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辦公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作為室內外工礦企業、鋼鐵化工、鐵路交通、港口碼頭以及物流周轉等部門和場所的吊裝搬運工具,橋門式起重機在國民生產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橋門式起重機的普遍應用,一方面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對實現企業自動化和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現有的起重機梁包括主梁和一體固設在主梁下方的工字鋼,橋門式起重機在使用時一般是在主梁工字鋼的下方掛設一小車,也即小車掛設在主梁工字鋼上,小車下垂掛有電動葫蘆;將重物吊起后,通過小車在工字鋼上的移動實現重物的搬運。為保障使用的安全,需要對主梁工字鋼的承受力做測試,且測試機構需要適應不同大小規格的起重機主梁。目前的測試方法都是在主梁工字鋼下掛設重物進行測試,測試裝置復雜、繁瑣,耗時耗力。
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設計科學、實用性強、結構簡單、省時省力、調節方便、模擬真實度高的起重機梁反力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起重機梁反力裝置,包括固定梁、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梁兩端的絲杠和分別滑動設置在所述固定梁兩端的電機蝸輪蝸桿組;所述固定梁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連接施力機構的連接板;每個所述絲杠垂直所述固定梁并穿設在所述固定梁內,每個所述絲杠的末端設置有鉗口塊,每個所述電機蝸輪蝸桿組驅動連接一個所述左絲杠;兩個所述鉗口塊相對設置。
基于上述,所述電機蝸輪蝸桿組與所述固定梁之間分別設置有鎖定機構。
基于上述,所述絲杠的末端設置有導向塊,所述導向塊底部滑動設置有鉗口塊座,所述鉗口塊固設在所述鉗口塊座上。
基于上述,所述導向塊上設置有有鎖定所述鉗口塊座的限位機構。
基于上述,所述限位機構為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導向塊底部的拉桿,所述拉桿上設置有螺紋,所述拉桿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帽;所述鉗口塊座的底部分別穿設在所述拉桿上。
本發明相對現有技術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具體的說,本發明通過在固定梁上滑動設置左電機蝸輪蝸桿組和右電機蝸輪蝸桿組來調整反力裝置框架的寬度,通過左電機蝸輪蝸桿組和左絲杠以及右電機蝸輪蝸桿組和右絲杠的相互作用調整反力裝置框架的高度,以充分適應不同大小規格的起重機梁,同時通過設置可滑動調節的左鉗口塊座和右鉗口塊座進行微調,進一步增強該反力裝置的易用性,其具有設計科學、實用性強、結構簡單、省時省力、調節方便、模擬真實度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梁;2.左電機蝸輪蝸桿組;3.右電機蝸輪蝸桿組;4.左絲杠;5.右絲杠;6.左鉗口塊;7.右鉗口塊;8.連接板;9工字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一種起重機梁反力裝置,包括固定梁、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梁兩端的絲杠和分別滑動設置在所述固定梁兩端的電機蝸輪蝸桿組,如圖1所示,所述固定梁1兩端分別設置有左絲杠4、右絲杠5以及分別滑動設置在所述固定梁1上的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所述固定梁1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連接施力機構的連接板8;所述左絲杠4垂直所述固定梁1并穿設在所述固定梁1內,所述左絲杠4的末端設置有左鉗口塊6,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驅動連接所述左絲杠4,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在所述固定梁1上滑動時,帶動所述左絲杠4或所述右絲杠5在所述固定梁1上滑動,;所述右絲杠5垂直所述固定梁1并穿設在所述固定梁1內,所述右絲杠5的末端設置有右鉗口塊7,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驅動連接所述右絲杠5,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在所述固定梁1上滑動時,帶動所述右絲杠5在所述固定梁1上滑動;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相對設置。
實際中,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分別采用現有的蝸輪蝸桿組,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與所述固定梁1之間、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與所述固定梁1之間分別設置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為現有的鎖定機構,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或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移動到合適位置后,采用螺絲將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或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壓緊在所述固定梁1上。
具體地,采用一個龍門框架作為支架,龍門框架的頂部下方豎直設置有一液壓缸,所述起重機梁反力裝置通過所述連接板8固定連接在液壓缸的液壓桿端部;將起重機梁的兩端支起,并將起重機梁的測試部位置于龍門框架下方。具體使用時,將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分別調整到所述固定梁1的兩端,同時在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的驅動作用下,將所述固定梁1調整到所述左絲杠4和所述右絲杠5的頂部,以將所述左絲杠4、所述右絲杠5和所述固定梁1組成的反力測試框架調整到最大,然后將所述反力測試框架套接在起重機梁上,也即起重機梁穿在所述反力測試框架內,之后調整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在所述固定梁1上滑動,使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分別抵壓在起重機梁下部的工字鋼9上,再通過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的作用,使所述固定梁1相對所述左絲杠4和所述右絲杠5向下移動,并最終壓在起重機梁的頂部。將所述固定梁1、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都調整到合適位置后,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和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分別與所述固定梁1鎖定,所述左電機蝸輪蝸桿組2與所述左絲杠4以及所述右電機蝸輪蝸桿組3與所述右絲杠5分別相互鎖定,啟動液壓缸,液壓桿將向下的壓力作用在所述固定梁1上,進而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對工字鋼9產生一個向下的壓力,從而充分模擬掛設在工字鋼9上的小車對工字鋼9產生的向下的拉力;根據液壓缸施加力的大小,從而完成對起重機梁的反力測試。實際中,還包括有力檢測裝置,如液壓缸位移傳感器,用于測量液壓缸的施力大小。
優選地,為進一步方便調節,同時為方便更換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所述左絲杠4的末端設置有左導向塊,所述左導向塊底部滑動設置有左鉗口塊座,所述左鉗口塊6固設在所述左鉗口塊座上;所述右絲杠5的末端設置有右導向塊,所述右導向塊底部滑動設置有右鉗口塊座,所述右鉗口塊7固設在所述右鉗口塊座上。將所述左絲杠4和所述右絲杠5調整到合適位置后,如果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的位置還不特別合適,可以通過調整所述左鉗口塊座和所述右鉗口塊座分別在所述左導向塊和所述右導向塊上的位置,以使所述左鉗口塊6和所述右鉗口塊7位置合適。
實際中,所述左導向塊上和所述右導向塊上分別設置有鎖定所述左鉗口塊座和所述右鉗口塊座的限位機構。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機構為分別設置在所述左導向塊和所述右導向塊底部的拉桿,所述拉桿上設置有螺紋,所述拉桿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帽;所述左鉗口塊座的底部和所述右鉗口塊座的底部分別穿設在所述拉桿上。所述反力測試框架組成封閉框架,保證機構強度。使用時,先擰下一邊的所述螺帽,取下所述拉桿;所述左鉗口塊和所述右鉗口塊到位后,再將所述拉桿插入,并用所述螺栓擰緊在所述左鉗口塊座和所述右鉗口塊座上。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