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精密稱量器的稱量室底部以及一種用于帶有這樣的稱量室底部的精密稱量器的防風部。
背景技術:
普遍公知的是,在精密稱量器上安裝防風部,其包圍精密稱量器的稱量盤上方的室。防風部具有這樣的任務,即,防止由于外部的影響,例如空氣運動、靜電吸引力或熱輻射對稱量過程造成妨礙。為了能夠將有待稱量的物品放到稱量盤上,這種防風部具有側板,側板可以在閉合的和打開的位置之間移動。為了清潔防風部或為了保持無阻礙地進入稱量盤,由現有技術公知的是,防風部的側板和前板以及蓋可以被完全拆卸。不過為了能夠全面清潔精密稱量器的稱量室,也期望的是,可以移除稱量室底部,以便能簡單地清潔這個稱量室。此外,稱量室底部應當被這樣構造,使得到達稱量室底部上的液體或異物,無法到達布置在稱量室底部下方的稱量技術設備以及損害稱量技術設備。
由DE 103 55 106 A1已知能拆卸的防風部,防風部的壁用能導電的材料涂層且經由能導電的連接器件相互連接,因而可以導出靜電荷。
由DE 10 2009 055 622 A1已知一種防風部,它的稱量室底部導熱地與熱電模塊連接。由此避免了稱量室中不期望的空氣流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精密稱量器的稱量室底部,其能簡單地安裝和拆卸以及同時提供了對稱量技術設備的可靠的保護。此外,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精密稱量器的防風部,其能完全地、簡單地以及無工具地拆卸且可以用很小的耗費與可能的污物一起被無殘余地移除。
用于精密稱量器的防風部的稱量室底部被用于解決該技術問題,稱量室底部具有稱量底部區段和兩個垂直地布置在稱量底部區段上的、布置在稱量底部區段的對置的邊緣上的側部,側部處在防風部之外。
稱量室底部因此在側向上超過稱量區域或稱量盤地被延長或突出超過稱量區域或稱量盤,優選直至精密稱量器的側壁。從稱量盤到達稱量底部區段的液體因此無法從這個稱量底部區段到達稱量技術設備,而是在側向上于殼體處向下流動。稱量室底部還可以通過側部以簡單的方式固定在精密稱量器上,例如固定在側壁上,其方式為,側部在外側包圍側壁。因為側部能這樣簡單地從外部接近,所以實現了簡單的拆卸。
為了能夠簡單地拆卸或安裝稱量室底部,在側部上設有固定設備。這些固定元件優選被實施為卡鎖元件且可以例如被卡鎖在精密稱量器的殼體上,因而稱量室底部可靠地保持在精密稱量器上。卡鎖元件此外提供了這樣的優勢,即,由此實現了簡單的、無工具的拆卸,其方式為,側部在側向上被拉離精密稱量器的殼體,由此使卡鎖元件從殼體松開。
固定設備優選設置在側部的彼此面對的面上。側部被這樣構造,使得這些側部包圍殼體的區段例如側壁。為了松開稱量室底部,側部可以在側向上從殼體取下,其中,向內取向的固定設備可以以簡單的方式松開。在安裝的狀態下,固定設備通過側部被互相按壓,因而這些固定設備被可靠地緊固。
稱量底部區段可以例如具有用于稱量技術設備的通孔,通孔從殼體區段起在稱量室底部下方向上伸,因而稱量盤可以被固定在稱量技術設備上。
為了防止處于稱量底部區段上的液體或污物可能通過通孔到達稱量技術設備,稱量底部區段在通孔的區域中是升高的。
此外也可以至少區段式升高稱量底部區段的邊緣,以便防止到達稱量底部區段的液體或污物可能從精密稱量器向下滴或者流走。液體和污物可以因此聚集在稱量底部區段上且這個稱量底部區段在稱量過程之后通過取走稱量室底部被完全從精密稱量器移除,而不會使液體從稱量室底部滴下。
稱量室底部的側部例如至少區段式地形成精密稱量器的殼體的側壁。此外還可能的是,在至少一個側部上設置有用于可移動的側板的止擋面和/或導引部。因此不必在殼體上設置用于側板的附加的導引部。
止擋面和/或導引部可以至少區段式地由側部的豎直于稱量底部區段地豎立的面形成。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整個側部可以形成止擋面和/或導引部。但也可能的是,在側部上設有凸肩或棱邊,止擋面或導引部由凸肩或棱邊形成。
稱量室底部優選一體地由塑料制造,因而這個稱量室底部不具有液體可以聚集在其上的附加的裂隙或棱邊。
此外,設置一種用于精密稱量器的防風部用于解決該技術問題,該防風部帶有按照本發明的稱量室底部以及至少一個側板,側板能在打開的位置和關閉的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稱量室底部的側部形成防風部的側壁的區段。
側板可以密封地貼靠在導引部或止擋面上,導引部或止擋面設置在側部上。這個結構實現了側板的簡單的拆卸,這是因為這種側板僅固定地支承在布置在上方的導軌上。側板可以因此被簡單地向上拉出或簡單地懸掛到導軌中并用下邊緣朝著止擋面或導引部運動。
防風部具有例如用于側板的導軌,其中,側板用上邊緣支承在導軌中以及用下邊緣密封地貼靠在稱量室底部、導引部或止擋面上。
止擋面或導引部優選在俯視導軌的情況下是突出的,因而側板由于重力而圍繞導軌傾翻且被壓向止擋面或導引部。
此外,按照本發明設置一種精密稱量器,其帶有殼體和按照本發明的稱量室底部或按照本發明的防風部,其中,稱量室底部的側部形成殼體的側壁的區段。稱量室底部因此在殼體的整個寬度上延伸且在一定程度上于外側包圍這個殼體,因而液體無法在稱量室底部和殼體之間侵入到殼體中。
附圖說明
其他的優點和特征可在下面的說明結合附圖發現。在附圖中:
圖1以立體視圖示出了帶有按照本發明的防風部的稱量器;
圖2示出了圖1的稱量器,其帶有在打開位置中的側板并且前板被移除;
圖3以立體視圖示出了圖1的稱量器,其帶有部分打開的蓋;
圖4從第二個視角示出了圖3的防風部;
圖5以立體視圖示出了圖1的防風部的蓋的承載框架,其帶有按照本發明的懸吊導引部的導軌;
圖6以立體的底視圖示出了用于按照本發明的懸吊導引部的遮蓋元件;
圖7是圖1的稱量器的側視圖,其在懸吊導引部和蓋的區域中被部分剖開;
圖7a是圖7的稱量器在懸吊導引部和蓋的區域中的局部視圖;
圖8以立體視圖示出了圖1的稱量器的側板,其帶有按照本發明的懸吊導引部的保持設備;
圖9以細節視圖示出了圖8的保持設備;
圖10以細節視圖示出了圖8的保持設備;
圖11是圖8的保持設備在導引元件的區域中的剖視圖;
圖12是圖1的稱量器的防風部在側板的區域中的剖視圖;
圖13是圖1的稱量器的防風部的貼靠面的細節視圖;
圖14示出了圖1的稱量器,其中遮蓋元件被移除;
圖15以立體視圖示出了圖1的精密稱量器的稱量室底部;
圖16是圖15的稱量室底部的背視圖;
圖17是圖1的精密稱量器,其帶有部分地拆卸的稱量室底部;以及
圖18是圖17的精密稱量器的第二視圖,其中前板被移除。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示出了帶有稱量裝置14和防風部12的精密稱量器10。防風部12用于在稱量裝置14的上方包圍稱量室以及因此保護稱量裝置14的稱量盤不受外部的影響,例如空氣運動、靜電吸引力或熱輻射的影響以及因此確保了精確的測量。
防風部12具有前板18、后壁20以及兩個對置的側壁22。此外,設置有蓋24,其從上方封閉防風部12。后壁20與稱量裝置14固定連接且形成了用于蓋24的支撐部。側壁22分別具有側板26,側板能在關閉的位置和打開的位置(圖2)之間移動。側板26以及前板18從蓋24延伸至稱量裝置14。
在圖1所示的關閉的位置中,側板26的前邊緣28貼靠在前板18的側邊緣30上。側板26的后邊緣32貼靠在側壁22上。側壁22密封地與后壁20連接。因為側板26和前板18還在蓋24處向上地封閉以及在稱量裝置14處向下地封閉,所以稱量室16在側板26的關閉的位置中被完全封閉。
為了能夠簡單地清潔防風部12或精密稱量器10,側板26、前板18、蓋24的部件以及稱量室底部34被構造成能拆卸的,如接下來要闡釋的那樣。所有的部件尤其可以被無工具地拆卸。
接下來闡釋防風部12的或精密稱量器10的能拆卸的構件。
如在圖3和4中可以看到的那樣,防風部12的蓋24具有承載框架36,承載框架被保持在后壁20上。在這個承載框架上設置有用于側板26的導軌38和用于前板18的保持元件40。
如在圖5中可以看到的那樣,保持元件40設置在導軌38的前端部上。兩個導軌38與保持幾何結構42相互連接。在這個保持幾何結構42上設置有用于將承載框架36安裝在后壁20上的固定開口44。
在導軌38的彼此面對的面上還設置有沿著導軌38的縱向方向L延伸的滑軌46。在這些滑軌46上支承有頂板48(參看圖3和4),頂板在關閉的位置中貼靠在前板18的上邊緣50上。為了創造至稱量室16的入口,頂板48可以在滑軌46上沿著縱向方向L移動。
滑軌46優選由塑料構成。其余的承載框架36可以由金屬,例如鋁構成,或者同樣由塑料構成。頂板48例如由玻璃構成且優選具有導電的涂層。通過塑料制的滑軌46可靠地防止了對頂板48的刮劃。為了防止頂板48的靜電負荷,在滑軌46的后部區域中在承載框架36上設置電導體52,例如碳刷,它們貼靠在頂板48上且將頂板與承載框架36電連接。
為了能夠防止蓋24的電負荷,蓋24的所有的部件都可以構造成導電的,或被涂層,因而可以導出電荷。
前板18、側板22以及防風部12或精密稱量器10的所有其它的部件,同樣可以被導電地構造和/或被涂層且彼此電連接,因而可靠地防止了各個部件的靜電負荷,特別是板的靜電負荷。
蓋24還具有遮蓋元件54,遮蓋元件如接下來要闡釋的那樣在蓋24的邊緣56上(在此為后邊緣56上)能在保持位置(圖1)和釋放位置(圖3和圖4)之間樞轉。在承載框架36和遮蓋元件54之間設有彈簧元件58,這些彈簧元件將遮蓋元件54加載到釋放位置中。
遮蓋元件54在承載框架36上的支承部60由設置在承載框架36上的支承元件62形成,這些支承元件分別具有支承銷64(參看圖7和圖7a)。支承元件62被構造得沿著縱向方向L彈性地伸縮。在遮蓋元件54上設有沿著縱向方向L,亦即向后敞口的支承鉤66,它們可以嵌接在支承銷64上。
因為支承元件62沿縱向方向L能伸縮地構造,所以整個遮蓋元件54可以朝著支承部60的方向受限制地移動,其中,遮蓋元件通過彈性伸縮的支承元件62朝著承載框架36的第二邊緣68,在此為承載框架36的前邊緣68的方向被加載。
為了將蓋24保持在關閉的保持位置(圖7)中,在遮蓋元件的在支承部60處對置的前邊緣70上以及在承載框架的前邊緣68上設置有保持元件72、74。保持元件72、74被這樣構造,即,使得這些保持元件將遮蓋元件54緊固在承載框架36的前邊緣68上。通過朝著支承部60的方向沿縱向方向L移動遮蓋元件54,可以松開保持元件72、74。
如在圖6中可以看到的那樣,保持元件74在遮蓋元件54上由背離支承鉤66取向的卡鎖元件形成。設置在承載框架36上的保持元件72由卡鎖容納部形成,卡鎖容納部朝著支承部60的方向取向。如果卡鎖鉤,亦即保持元件74,朝著支承部60的方向運動,那么這些卡鎖鉤從由卡鎖容納部形成的保持元件72松開,因而遮蓋元件54可以圍繞支承部60樞轉到釋放位置中。
保持元件72、74因此例如通過施加到遮蓋元件54的前邊緣上的按壓被松開,遮蓋元件由于這種按壓被朝著支承部60移動。遮蓋元件54緊接著通過彈簧元件58運動到釋放位置中。
即使在不設置彈簧元件58時,也能以簡單的方式松開保持元件72、74以及使遮蓋元件運動到釋放位置中。為了松開保持元件72、74,需要對前邊緣70進行按壓。在松開保持元件之后,只須改變按壓方向且使按壓方向略微向上地取向。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可以選擇斜向上且沿著縱向方向L指向的按壓方向,通過該按壓方向施加對于松開保持元件72、74而言足夠的按壓力,并且遮蓋元件54緊接著在按壓方向不改變的情況下運動到釋放位置中。因此遮蓋元件可以以順暢的運動從保持位置運動到釋放位置中。無需耗費地松開保持元件72、74。
在圖3和圖4所示的釋放位置中,也可以無工具地將頂板48按以下方式從承載框架36取出,即,將這個頂板向上地從滑軌46取出。
此外可以在這個釋放位置中,如接下來所闡釋的那樣,同樣無工具地移除防風部12的側板26。
如在圖14中可以看到的那樣,遮蓋元件54可以在運動到釋放位置之后也被完全移除,因而能更為簡單地取出頂板48和側板26。這種取出是可行的,因為支承鉤66被構造成敞口的,因而支承鉤可以簡單地從支承銷64松開。反之,在保持位置中,支承鉤66由于支承元件62的彈簧預緊力朝著支承銷64加載,因而無法松開。支承鉤66例如也可以卡鎖在支承銷64上,以便提供對抗遮蓋元件54移除的附加的保護。
側板26的支承通過在圖8至圖12中詳細示出的、布置在側板26的上邊緣76上的懸吊導引部78以及設置在側板26的下邊緣80上的貼靠面82完成。
懸吊導引部78分別由承載框架36的導軌38以及由保持設備84形成,側板26保持在保持設備上。
如在圖8至圖11中可以看到的那樣,保持設備84具有用于側板26的容納部86。容納部86由狹縫形成,側板26的突出部88被導引穿過該狹縫(圖8)。突出部88通過螺栓90緊固在容納部86上。螺栓90可以將側板朝著容納部86夾緊或螺栓90可以延伸穿過側板。
在保持設備84上還設置有由滾動件形成的導引元件92,保持設備84可以通過導引元件以能沿縱向方向L移動的方式支承在導軌38中。
貼靠面82由稱量室底部34的側向的外邊緣形成,其中,貼靠面82沿著縱向方向L且基本上豎直地延伸。
導軌38分別具有向上敞口的凹槽94,導引元件92可以豎直地從上方被懸掛到該凹槽中。由保持設備84和側板26構成的組件可以在這個安裝狀態下圍繞導軌38與導引元件92之間的接觸線96樞轉。
如在圖12中可以看到的那樣,導引元件92布置在平面E的外部,該平面由容納部86和側板26形成。因此,由保持設備84和側板26形成的組件的樞轉點就圖12而言在側向上與穿過接觸線96的豎直線錯開。這個組件因此基于重力而力求使重心在接觸線96下方運動。側板26由此用下邊緣80向著貼靠面82按壓,因而側板26密封地貼靠在貼靠面82上。
因為貼靠面82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所以這個貼靠面還用作用于側板26的下邊緣80的導引部。附加地在貼靠面82上設置導引突起97,其被用作保險件,以便防止側板26的下邊緣80從貼靠面82抬起。但在精密稱量器10或防風部12的正常的運行中,這個導引突起97并不是必需的,這是因為側板26由于重力向貼靠面82按壓。
此外在側面22上設置有卡鎖止擋99,其將側板26保持在關閉的位置中。
因此除了布置在側板26的上邊緣76處的懸吊導引部78以外不需要任何在下邊緣80處的附加的、耗費的支承部。
因為導軌38由向上敞口的凹槽94形成,所以側板26可以以簡單的方式被豎直向上地從導軌38取出。
側板26的安裝也得到了簡化,因為這個側板僅須與保持設備84或導引元件92一起懸掛到導軌38中。基于重力,下邊緣80自動地與貼靠面82接觸。下邊緣80的耗費的取向或穿入到下部的導引部中都不是必需的。
為了防止在防風部12正常運行時取出側板26,遮蓋元件54在保持位置中豎直向上地遮蓋導軌38。導引元件92因此無法從導軌取出。為了能夠取出側板26,需要使遮蓋元件54運動到釋放位置中,在釋放位置中導軌38被豎直向上地打開。
與保持設備或導引元件92的實施方案無關地,僅需要使導引元件92布置在由側板26或容納部86形成的平面外部,因而側板可以圍繞導軌38與導引元件92之間的接觸線96朝著貼靠面82傾翻。
為了防止在側板26的平面中的傾翻,也可以在側板26上設置多個保持設備84。
如在圖15至圖18中可以看到的那樣,貼靠面82布置在精密稱量器10的稱量室底部34上。除了蓋24、側板26和前板18外,稱量室底部34也被設計成能拆卸的,因而這個稱量室底部也可以為了清潔而從精密稱量器10取出。
稱量室底部34為此具有稱量底部區段98以及兩個側部100。側部100處在稱量底部區段98的對置的邊緣102上且基本上垂直于稱量底部區段98且彼此間平行地布置。在此,側部處在防風部外。
固定設備106處在彼此面對的內面104上,固定設備在這個實施方式中由卡鎖元件形成。在稱量裝置14的殼體上設置有水平延伸的卡鎖棱邊108,固定設備106可以嵌接到該卡鎖棱邊上。
稱量室底部34豎直地從上方被安放到稱量裝置14上,其中,側部100在對置的側上包圍殼體。稱量室底部34上移到殼體上,直至固定設備106卡鎖在卡鎖棱邊108上。側部100被構造成彈性伸縮的,因而這些側部在上移到卡鎖棱邊上時可以伸縮。如果固定設備106處在卡鎖棱邊之后,那么側部100被彈性地壓向殼體,因而固定設備106卡鎖在卡鎖棱邊108上。
為了拆卸稱量室底部34,側部100在側向被拉離直至固定設備106從卡鎖棱邊108松開。緊接著可以將稱量室底部34向上從殼體拉離(圖18)。
如在圖15和圖17中可以看到的那樣,用于側板26的貼靠面82分別由設置在側部100上的凸肩形成,凸肩上也設置有導引突起97。但與殼體和稱量室底部34的形狀相關地,這種凸肩不是必需的。
稱量底部區段98基本上構造成平坦的(圖15),其中,環繞的邊緣110相對其余的稱量底部區段98是升高的。居中地存在用于未詳細示出的稱量技術設備的通孔112。圍繞這個通孔112同樣構造有升高的邊緣114。
升高的邊緣110、114防止了到達稱量底部區段98的液體可能從稱量室底部34流出以及例如穿過通孔112流向稱量技術設備且污染該稱量技術設備。
如在圖16和圖17中可以看到的那樣,稱量室底部34的側部100區段式形成了防風部12的側壁22。因為在側壁和稱量底部區段98之間因此不存在間隙,所以到達稱量室底部34的液體或異物無法侵入殼體并污染稱量技術設備。
如在圖17和圖18中可以看到的那樣,除了側板26、蓋24和稱量室底部34外,前板18可以從保持元件40和保持軌道116取出。保持元件40為此被構造成沿著豎直的方向受限制地彈性伸縮,因而這些保持元件可以為了取出前板18而被向上抬升。
因而可以無工具地拆卸防風部12的幾乎全部的部件,由此能簡單地清潔防風部12或精密稱量器10以及能簡單地進入稱量室16。
為了能夠簡單地清潔板,亦即頂板48、側板26以及前板18,可以同樣簡單地,優選無工具地松開存在于板上的構件,例如把手118或保持設備84。把手118尤其可以被簡單地卡鎖在板上,其中,能無工具地解除這種卡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