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體、閥組件及移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壓力控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體及一種包括其的閥組件,并進一步地提供了一種包括這種閥組件的移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流體壓力控制技術通常涉及液壓控制和氣壓控制。流體控制閥在結構上通常由閥體、閥芯(或帶有閥芯部分的閥桿)及驅動閥芯動作的驅動部件組成。對于液壓和氣壓系統,工作介質的泄漏會引起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不能工作;液壓系統的外泄漏還會造成工作介質浪費和污染環境。為了防止工作介質的泄漏及外界塵埃和異物的侵入,需要在閥體和閥芯之間設置密封裝置。現有技術中常見的密封裝置包括O型密封墊圈等。
[0003]圖1中示出了一種現有技術的閥組件的分解示意圖,該閥組件適用于一種移液裝置(具體是一種電動移液槍)中。圖中所示的閥組件包括閥體1、墊圈2、墊圈固定件3、彈簧
4、吸液按鈕5和排液按鈕6,從吸液按鈕5和排液按鈕6分別延伸有被相應的彈簧4圍繞的閥桿。
[0004]在組裝好閥組件以后,兩個閥桿的端部將穿過墊圈固定件3及墊圈2而延伸進閥體I內起到閥芯的作用,借助其移動來控制流過閥腔內的流體的流量、方向、通斷等。墊圈固定件3則通過過盈配合設置在閥體I內,從而將墊圈2保持在位。
[0005]這種密封方式的缺點在于密封效果的優劣取決于墊圈固定件3與閥體I之間的配合。由于墊圈固定件3的功能結構原因,導致零件配合面收縮率比其它區域大,會造成密封性能變劣。另外,墊圈固定件3與閥體I之間的裝配需要專用工具,會耗費額外的成本,并且安裝不便。
[0006]另外,圖2示出了圖1中的閥組件中閥體的剖視示意圖。圖中示出了閥體內的閥腔11和流體通道12、13,墊圈2和墊圈固定件3將座置于閥腔11內,流體流動通過流體通道12、13。如圖所示,由于流體通道12、13與閥腔11傾斜相交,這種設計使得流體通道12、13特別細長,增加了模制時抽芯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能夠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前述缺陷的閥體和閥組件。
[0008]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在于提供包括這種閥體或閥組件的移液裝置。
[0009]為了解決前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閥體,所述閥體內設有閥腔以及流體通道,所述閥腔與所述流體通道連通,在所述閥腔處形成有用于容置密封裝置的空間,并且在所述閥體上形成有從所述閥體的外部通向所述空間的、用于安放所述密封裝置的開槽。如此設計的閥體避免了收縮率不均的墊圈固定件的使用,從而改善了密封裝置的密封可靠性,并且不需要使用專門的安裝工具來安裝密封裝置,僅需簡單的手工操作即可。
[0010]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體中,所述開槽沿所述閥腔的徑向通向所述空間。如此設計的閥體使得更易于將密封裝置放入到閥腔的空間內,并且易于調整密封裝置到恰當的位置。
[0011]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體中,所述流體通道與所述閥腔互相垂直。如此設計的閥體可以實現較短的流體通道,這在注塑成型時更易于從成型的流體通道內抽出型芯。
[0012]為了解決前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閥組件,所述閥組件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閥體,以及位于所述閥腔內的閥芯、位于所述空間內并且提供所述閥腔與所述閥芯之間的密封的密封裝置。如此設計的閥組件密封可靠性高、不需要專門的工具來組裝,性能好、易組裝、成本低。
[0013]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閥組件還具有驅使所述閥芯動作從而控制流經所述閥腔的流體的驅動部件。如此設計的閥組件易于應用于流體控制系統中,通過對驅動部件進行操作即可控制閥芯動作。
[0014]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閥芯與所述驅動部件一體地構成閥桿,所述閥桿的與所述閥芯相反的一端伸出到所述閥體外部。如此設計的閥組件更易于控制和操作,并且易于組裝。
[0015]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密封裝置與所述空間之間為緊配合和/或所述密封裝置與所述閥芯之間為緊配合。如此設計的閥組件能夠更有效地保證其密封性會K。
[0016]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密封裝置是墊圈。
[0017]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在所述墊圈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墊圈與所述空間之間為過盈配合。
[0018]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過盈配合的過盈量為0.08毫米至0.28毫米之間,優選為0.20毫米。
[0019]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在所述墊圈的徑向方向上,所述墊圈與所述閥芯之間為過盈配合。
[0020]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過盈配合的過盈量為0.1毫米至0.5毫米之間,優選為0.3毫米。
[0021]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墊圈的厚度稍大于所述空間的沿縱向的高度和/或所述閥芯上與所述墊圈相配合處的直徑稍大于所述墊圈的內徑。如此設計的閥組件能夠更有效地保證其密封性能。
[0022]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閥組件中,所述空間的側壁與所述墊圈的外周側之間存在間隙。如此設計的閥組件,更利于組裝時將墊圈引導入位,同時保持墊圈的形狀、保證密封效果。
[0023]為了解決前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移液裝置,所述移液裝置中布設有被驅動的流體流路,在所述流體流路中設置有如前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閥組件,并且所述流體流路連通所述閥組件的流體通道。如此設計的移液裝置工作可靠性更高、并且易于組裝。
[0024]可選地,在如前所述的移液裝置中,所述移液裝置為電動移液槍。
【附圖說明】
[0025]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將更加顯然。應當了解,這些附圖僅僅用于說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圖中:
[0026]圖1示出了一種現有技術的閥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7]圖2示出了圖1的閥組件中閥體的剖視示意圖;
[0028]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閥組件的分解示意圖;以及
[0029]圖4示出了圖3中的閥組件組裝完成后的剖視示意圖,其中還示出了墊圈位置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相應的技術特征。
[0031]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閥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4示出了圖3中的閥組件組裝完成后的剖視示意圖,其中還示出了墊圈位置的局部放大視圖。雖然圖示的閥組件適用于一種移液裝置(具體是一種電動移液槍)中,但是可以了解,該適用裝置只是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意在包括通用于任何適當的流體控制裝置或流體控制系統中的閥組件、閥體。
[0032]依圖3所示,其中的閥組件包括閥體110、墊圈120、彈簧130、吸液按鈕140及排液按鈕150,從吸液按鈕140和排液按鈕150分別延伸有被相應的彈簧130圍繞的閥桿141、151。在本示例中彈簧130起到使吸液按鈕140和排液按鈕150復位的作用。從圖3中還可以看出,在閥體110上形成有開槽113,該開槽113通向閥體110的閥腔,從而通過該開槽113能夠將墊圈120放置到閥腔內的適當位置。
[0033]需要指出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些方面所關注的是閥體110本身的結構以及其與閥芯(在圖示示例中為閥桿141、151的閥芯部分)和密封裝置(例如墊圈)構成的閥組件。因此,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閥體110及閥組件之外的部分進行改型,例如吸液和排液按鈕、彈簧、閥桿延伸在閥體外面的部分等。即,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中,吸液按鈕140和/或排液按鈕150可以為其它功能按鈕,彈簧130的具體形式可以螺旋壓縮彈簧以外的形式,閥桿141、151可以由單獨的位于閥體外的驅動部件和置于閥體內的閥芯組成,等等。
[0034]因此可見,雖然圖4的剖視圖中示出閥桿141、151的與閥芯即閥芯部分相反的一端伸出到閥體110外部,并且各吸液按鈕140和排液按鈕150分別與相應的閥桿141、151一體地形成,但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即可以了解,這僅是示意性的。所屬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