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速器。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現有的錐齒直交行星減速器設計有一級錐齒輪轉向(減速)段及二級行星減速段。錐齒分為小錐齒和大錐齒,小錐齒端與輸入軸連接,大錐齒端與二級行星減速段連接。在加工此工件時,由于傳動軸上安裝大錐齒和太陽輪兩段的直徑尺寸相差較大,導致熱處理后傳動軸的太陽輪部分變彎,使兩者不同心,雖然可以加以控制,但是產品的一致性受到影響,產品合格率也難以控制,對產品精度的提高有很大影響,此方案實施例裝機多次測試結果顯示,背隙波形圖出現明顯的較大值的波峰,直接體現傳動軸上太陽輪段變彎的負面影響,同時增大了熱處理加工的難度。
[0003]另一方面,在現有的錐齒直交行星減速器中,輸入軸和傳動軸的錐齒輪副傳動是側面受力,而輸入軸和傳動軸均通過單個軸承支撐,受力點集中,錐齒處于懸臂狀態,傳動的穩定性差,傳動軸的受力點集中在太陽輪上,連續工作狀態下必定會影響到零件的壽命和精度;軸承作為唯一支點支撐錐齒輪,屬于懸臂梁結構,若要保持傳動的穩定性,就必須將軸承寬度加大,盡可能的加寬受力區域以減小負面影響,這樣減速器整體軸向尺寸就增大了。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錐齒直交行星減速器中存在受力點集中,整體尺寸較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速器,該減速器對輸入軸和傳動軸的軸承進行設計,能有效提高產品精度,傳動的穩定性,減小產品尺寸。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提供一種減速器,包括減速器箱體、輸入軸和傳動軸,所述輸入軸位于減速器箱體內部的一端設有輸入錐齒,所述傳動軸位于減速器箱體內部的一端設有傳動錐齒,所述輸入錐齒與傳動錐齒嚙合,所述輸入軸的軸干上設置第一輸入軸承,第一輸入軸承固定于減速器箱體內,所述傳動軸的軸干上設置第一傳動軸承,第一傳動軸承固定于減速器箱體內,所述輸入錐齒的端面與減速器箱體之間設置第二輸入軸承和/或所述傳動錐齒的端面與減速器箱體之間設置第二傳動軸承,所述第二輸入軸承連接減速器箱體和輸入軸,所述第二傳動軸承連接減速器箱體和傳動軸。
[0007]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軸包括錐齒段和太陽輪段,所述錐齒段直徑大于太陽輪段,所述錐齒段的中心軸線上開有第一軸孔。
[0008]進一步的,所述輸入軸的中心軸線上開有第二軸孔。
[0009]進一步的,所述輸入錐齒的端面上設置第一支撐軸,所述減速器箱體上設置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支撐軸和第一沉孔均位于輸入軸的軸線方向,所述第一支撐軸設置于第二輸入軸承的內圈,所述第二輸入軸承的外圈安裝于第一沉孔中。進一步的,所述輸入錐齒的端面上設置第一沉孔,所述減速器箱體上設置第一支撐軸,所述第一支撐軸和第一沉孔均位于輸入軸的軸線方向,所述第一支撐軸設置于第二輸入軸承的內圈,所述第二輸入軸承的外圈安裝于第一沉孔中。進一步的,所述傳動錐齒的端面上設置第二支撐軸,所述減速器箱體上設置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支撐軸和第二沉孔均位于傳動軸的軸線方向,所述第二支撐軸與第二傳動軸承的內圈配合,所述第二傳動軸承的外圈安裝于第二沉孔中。
[0010]進一步的,所述傳動錐齒的端面上設置第二沉孔,所述減速器箱體上設置第二支撐軸,所述第二支撐軸和第二沉孔均位于傳動軸的軸線方向,所述第二支撐軸與第二傳動軸承的內圈配合,所述第二傳動軸承的外圈安裝于第二沉孔中。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輸入軸承的外部設置輸入軸承端蓋,所述輸入軸承端蓋與減速器箱體螺紋連接;所述第一傳動軸承外部設置傳動軸承端蓋,所述傳動軸承端蓋與減速器箱體螺紋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輸入軸與輸入錐齒連接的位置設置第一軸肩,所述第一輸入軸承抵靠在第一軸肩上,所述傳動軸與傳動錐齒連接的位置設置第二軸肩,所述第一傳動軸承抵靠在第二軸肩上。
[0012]進一步的,所述減速器還包括行星減速段和輸出軸,所述傳動軸與輸出軸通過行星減速段連接,所述行星減速段包括太陽輪、行星輪和輸出盤,所述傳動軸連接太陽輪,所述行星輪與太陽輪相互嚙合,所述行星輪通過設置滾柱與輸出盤連接,所述輸出軸連接輸出盤的軸線位置。
[0013]本實用新型中,將輸入軸和傳動軸的單軸承的懸臂梁結構改為雙軸承配合的簡支梁結構,使得輸入錐齒的兩端和傳動錐齒的兩端均有軸承支承,形成2個支點,能夠有效吸收由錐齒輪副傳動產生的應力,改善受力區域,避免該應力對傳動軸的太陽輪運行造成影響,增加了減速器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提高了傳動精度,延長使用壽命;同時,由于雙軸承的支撐作用,降低了對軸承的壓力,可相應減小軸承寬度,從而減小減速器的軸向尺寸,有利于減速器的小型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現有減速器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減速器的剖面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一種減速器的剖面示意圖。
[0017]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0018]1、減速器箱體;11、第一沉孔;12、第二支撐軸;2、輸入軸;21、輸入錐齒;22、第一支撐軸;23、第二軸孔;24、開槽;25、第一軸肩;3、傳動軸承;31、傳動錐齒;32、第二沉孔;33、第一軸孔;34、第二軸肩;35、錐齒段;36、太陽輪段;41、第一傳動軸承;42、第二傳動軸承;43、傳動軸承端蓋;51、第一輸入軸承;52、第二輸入軸承;53、輸入軸承端蓋;6、行星減速段;61、太陽輪;62、行星輪;63、滾柱;64、輸出軸承;65、滾針;66、輸出端蓋;67、內齒輪箱;68、輸出盤;7、輸出軸;8、輸入法蘭;9、固定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徑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2]參見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減速器,包括減速器箱體1、輸入軸2和傳動軸3,所述輸入軸2位于減速器箱體I內部的一端設有輸入錐齒21,所述傳動軸3位于減速器箱體I內部的一端設有傳動錐齒31,所述輸入錐齒21與傳動錐齒31嚙合,所述輸入錐齒21和傳動錐齒31均為傘狀齒輪,所述輸入錐齒21為小齒輪,傳動錐齒31為大齒輪,輸入錐齒21和傳動錐齒31形成一個錐齒輪副,由輸入軸2帶動傳動軸3進行旋轉,具有減速和力矩轉向的作用。
[0023]所述輸入軸2的軸干上設置第一輸入軸承51,第一輸入軸承51固定于減速器箱體I內,所述傳動軸3的軸干上設置第一傳動軸承41,第一傳動軸承41固定于減速器箱體I內,所述輸入錐齒21的端面與減速器箱體I之間設置第二輸入軸承52和/或所述傳動錐齒31的端面與減速器箱體I之間設置第二傳動軸承42,所述輸入錐齒21的端面即輸入錐齒21上靠近減速器箱體I的一面,同理,所述傳動錐齒31的端面即傳動錐齒31上靠近減速器箱體I的一面。所述第二輸入軸承52連接減速器箱體I和輸入軸2,所述第二傳動軸承42連接減速器箱體I和傳動軸2,通過第一輸入軸承51和第二輸入軸承52在輸入錐齒21的兩側分別形成兩個支點,通過第一傳動軸承41和第二傳動軸承42在傳動錐齒31的兩側分別形成兩個支點。
[0024]將輸入軸2和傳動軸3的單軸承的懸臂梁結構改為雙軸承配合的簡支梁結構,使得輸入錐齒21的兩端和傳動錐齒31的兩端均有軸承支承,形成2個支點,能夠有效吸收由錐齒輪副傳動產生的應力,改善受力區域,避免該應力對傳動軸3上的太陽輪61運行造成影響,增加了減速器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提高了傳動精度,延長使用壽命;同時,由于雙軸承的支撐作用,降低了對軸承的壓力,可相應減小軸承寬度,從而減小減速器的軸向尺寸,有利于減小減速器的體積,以本實施例為例,分別在輸入端和輸出端的尺寸各減小了 10%,很大程度的減小了產品的尺寸和重量。
[002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傳動軸3包括錐齒段35和太陽輪段36,所述錐齒段35直徑大于太陽輪段36,所述錐齒段35的中心軸線上開有第一軸孔33,通過所述第一軸孔33將傳動軸3上錐齒段35的有效截面壁厚降低,使得錐齒段35的有效截面壁厚與太陽輪段36的直徑接近,從而當傳動軸3進行熱處理時,錐齒段35和太陽輪段36的受熱均勻,避免不同位置膨脹和收縮應力不同導致的傳動軸3彎曲,提高傳動軸3的加工精度。
[002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輸入軸2的中心軸線上開有第二軸孔23,以減小有效截面面積,用以防止輸入軸2截面不均勻而產生熱處理變彎的現象。
[0027]以下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第二輸入軸承52和第二傳動軸承42的安裝結構進行說明:
[0028]實施例1
[002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輸入錐齒21的端面上設有第一支撐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