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壓差控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體的設計與制造,特別涉及一種高壓差控制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現有的高壓差流體控制閥,結構相對復雜,價格相對昂貴。且由于流體壓差大,造成閥芯、閥座等結構受到的沖擊力大而變形,嚴重影響了控制閥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有效減小流體造成的沖擊力,減少了沖擊變形,提高了使用壽命的高壓差控制閥。
[0004]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壓差控制閥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高壓差控制閥,包括閥體、閥座、閥桿、閥芯和上閥蓋,所述閥體的左端部設有左孔道,所述閥體的右端部設有右孔道,所述閥座設置在所述左孔道和所述右孔道的連通處,所述上閥蓋固定在所述閥體的頂部,所述閥桿滑動連接于所述上閥蓋內,所述閥桿的下端與所述閥芯連接,所述閥芯滑動連接于所述閥座內,所述閥座的下部設有帶有篩孔的流體腔,所述流體腔與所述左孔道連通,所述閥座上設有與右孔道連通的流出孔,所述流體腔通過所述閥芯和所述閥座之間的滑動連接而與所述流出孔可解除式連通,所述閥桿與所述上閥蓋之間設有填料。
[0006]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壓差控制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
[0007]所述閥桿與所述上閥蓋之間設有填料底墊,所述填料底墊的外圈與所述上閥蓋的內壁緊密貼合,所述閥桿與所述填料底墊的內圈滑動連接,所述填料的下部壓設在所述填料底墊上。
[0008]所述填料的上部壓設有填料函組件,所述填料函組件的外圈與所述上閥蓋的內壁緊密貼合,所述閥桿與所述填料函組件的內圈滑動連接。
[0009]所述填料函組件的上端密封設有防塵組件。
[0010]所述上閥蓋的底部沿所述閥桿的滑動方向向上設有第一導向套,所述閥桿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導向套內。
[0011]所述閥座的頂部沿所述閥芯的滑動方向向下設有第二導向套,所述閥芯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導向套內。
[0012]所述閥座與所述閥體螺紋連接。
[0013 ]所述閥體與所述閥座之間設有石墨纏繞墊。
[0014]所述上閥蓋的上端通過圓螺母緊固。
[0015]所述篩孔規則分布在所述流體腔上。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壓差控制閥,包括閥體、閥座、閥桿、閥芯和上閥蓋,所述閥體的左端部設有左孔道,所述閥體的右端部設有右孔道,所述閥座設置在所述左孔道和所述右孔道的連通處,所述上閥蓋固定在所述閥體的頂部,所述閥桿滑動連接于所述上閥蓋內,所述閥桿的下端與所述閥芯連接,所述閥芯滑動連接于所述閥座內,所述閥座的下部設有帶有篩孔的流體腔,所述流體腔與所述左孔道連通,所述閥座上設有與右孔道連通的流出孔,所述流體腔通過所述閥芯和所述閥座之間的滑動連接而與所述流出孔可解除式連通,所述閥桿與所述上閥蓋之間設有填料。這樣,在流體由左孔道進入到閥體后,先進入到帶有篩孔的流體腔,用戶可以操作閥桿,使得閥桿相對上閥蓋向上滑動,繼而帶動與閥桿連接的閥芯沿著閥座而向上滑動,從而連通了流體腔與流出孔,進而使得流體可以從流出孔并經由右孔道而流出。而關閉時,用戶可將閥桿向下滑動,進而使得流體腔與流出孔的連通被閥芯阻斷,從而解除了流體腔與流出孔的連通,停止了流體由右孔道流出。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閥芯置于閥座的內部,閥座的下部設置了帶有篩孔的流體腔,流體首先進入到流體腔,從而避免了流體直接對閥芯的沖擊力。而當流體腔與流出孔連通后,篩孔可以減慢和控制流體進入到流體腔內的速度和流量,從而進一步緩沖了對流體沖擊力,再次降低了流體對閥芯的沖擊力,減少了閥芯的沖擊變形,提高了整體的使用壽命。同時,填料能起到良好的潤滑和密封作用,可以使得閥桿沿上閥蓋的滑動更加順暢,同時也將流體中揮發出或者由閥桿帶出的液體密封在上閥蓋內,不會向往擴散,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本實用新型的高壓差控制閥結構簡單,拆裝方便,結構牢靠。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壓差控制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壓差控制閥圖1中的A部放大圖;
[0019]圖號說明
[0020]I…閥體2…閥座3…閥桿4…上閥蓋5…第二導向套6…第一導向套7...填料底墊8…填料9…填料函組件10…圓螺母11…防塵組件12…石墨纏繞墊13…閥芯14…流體腔15...流出孔16…篩孔17...左孔道18...右孔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壓差控制閥進行進一步說明。
[0022]如圖1-2所示,一種高壓差控制閥,包括閥體1、閥座2、閥桿3、閥芯13和上閥蓋4,所述閥體I的左端部設有左孔道17,所述閥體I的右端部設有右孔道18,所述閥座2設置在所述左孔道17和所述右孔道18的連通處,所述上閥蓋4固定在所述閥體I的頂部,所述閥桿3滑動連接于所述上閥蓋4內,所述閥桿3的下端與所述閥芯13連接,所述閥芯13滑動連接于所述閥座2內,所述閥座2的下部設有帶有篩孔16的流體腔14,所述流體腔14與所述左孔道17連通,所述閥座2上設有與右孔道18連通的流出孔15,所述流體腔14通過所述閥芯13和所述閥座2之間的滑動連接而與所述流出孔15可解除式連通,所述閥桿3與所述上閥蓋4之間設有填料8。這樣,在流體由左孔道17進入到閥體I后,先進入到帶有篩孔16的流體腔14,用戶可以操作閥桿3,使得閥桿3相對上閥蓋4向上滑動,繼而帶動與閥桿3連接的閥芯13沿著閥座2而向上滑動,從而連通了流體腔14與流出孔15,進而使得流體可以從流出孔15并經由右孔道18而流出。而關閉時,用戶可將閥桿3向下滑動,進而使得流體腔14與流出孔15的連通被閥芯13阻斷,從而解除了流體腔14與流出孔15的連通,停止了流體由右孔道18流出。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閥芯13置于閥座2的內部,閥座2的下部設置了帶有篩孔16的流體腔14,流體首先進入到流體腔14,從而避免了流體直接對閥芯13的沖擊力。而當流體腔14與流出孔15連通后,篩孔16可以減慢和控制流體進入到流體腔14內的速度和流量,從而進一步緩沖了對流體沖擊力,再次降低了流體對閥芯13的沖擊力,減少了閥芯13的沖擊變形,提高了整體的使用壽命。同時,填料8能起到良好的潤滑和密封作用,可以使得閥桿3沿上閥蓋4的滑動更加順暢,同時也將流體中揮發出或者由閥桿3帶出的液體密封在上閥蓋4內,不會向往擴散,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