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結構及風門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密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密封結構以及設置有這種密封結構的風門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空調器的氣流通道上一般會設置有風口,例如進風口、出風口等,這些風口在有些工作狀態下需要關閉,在有些工作狀態下需要打開,由此,在風口處一般設置有能夠打開或者關閉所述風口的風門。現有風門的密封結構一般是在風門的周圍設置密封圈,密封圈直接卡接在所述風門的邊緣上,由于在空調器處于工作狀態下,風門處于關閉狀態的時候,在風口處回形成有氣流壓力,密封圈往往會由于固定不牢固而松脫,影響密封效果。并且密封圈的受力不均衡,也會使得密封圈容易脫離正常的安裝位置,從而影響密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固定牢靠、密封可靠的密封結構以及設置有這種密封結構的風門組件。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密封結構,包括密封件本體和本體固定件,所述密封件本體通過所述本體固定件進行固定;所述密封件本體包括相互連接的固定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別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兩側,所述固定部用于與所述本體固定件進行連接。
[0005]優選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橫截面形狀為折線形,包括與所述第二密封部相連接的第一端和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在徑向上和軸向上均位于遠離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側。
[0006]優選地,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形成有多個彎折段。
[0007]優選地,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形成有依次相連接的三個彎折段,分別為第一彎折段、第二彎折段和第三彎折段;所述第二彎折段分別與所述第一彎折段、第三彎折段垂直設置。
[0008]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密封部遠離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表面上設置有密封筋。
[0009]優選地,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橫截面形狀為η形,包括與所述第一密封部相連接的第一端和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密封部的η形的中間部分在徑向上位于遠離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側。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密封部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形成有彎折部,所述彎折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側彎折。
[0011]優選地,在所述彎折部的彎折處形成有位于最外側的高點。
[0012]優選地,所述固定部設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間,包括固定板和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設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一側。
[0013]優選地,所述固定板具有與所述密封部相連接的第一端和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二端;所述固定板通過所述第一端連接到所述密封部上,所述第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相連接的位置,所述第二端在徑向上向遠離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側延伸。
[0014]優選地,在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定位結構,在所述本體固定件上相應的位置設置有密封件本體定位結構。
[0015]優選地,所述固定板上的定位結構為定位孔或者定位柱;所述密封件本體定位結構相應地為定位柱或者定位孔、定位凹槽。
[0016]優選地,所述固定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板和第一密封部之間。
[0017]優選地,所述固定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板與第一密封部的第一彎折段和第二彎折段的徑向內側。
[0018]優選地,所述固定凹槽和所述本體固定件之間為過盈配合。
[001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風門組件,包括風門,在所述風門上設置有密封結構,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與所述風門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為自由狀態。
[0020]優選地,所述密封結構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風門上,所述固定裝置為可拆卸固定裝置。
[0021]本申請中,通過所述本體固定件和固定部的配合,從而能夠方便地將所述密封件本體固定在風口上,可使得對密封件本體的固定牢固可靠,通過設置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兩側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可使得處于密封狀態的密封件本體受力合理,密封效果處于最佳狀態;并且,可以在將所述密封件本體固定到風口上之前,先將所述密封件本體和本體固定件組裝在一起,然后通過固定裝置一起固定到所述風口上,使得密封結構的安裝、拆卸都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0022]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0023 ]圖I為本申請中的風門組件爆炸圖;
[0024]圖2為本申請中的風門組件剖視爆炸圖;
[0025]圖3為本申請中的密封件本體剖視圖;
[0026]圖4為本申請中的風門組件裝配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例。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比例繪制。
[0028]為了方便說明,本申請中,將與風門3所在面垂直的方向定義為軸向,與圖3中的右側相對應的一側定義為軸向內側,與圖3中的左側相對應的一側定義為軸向外側;將與軸向垂直的方向定義為徑向,與圖3中的上側相對應的一側定義為徑向外側;與圖3中的下側相對應的一側定義為徑向內側。
[0029]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應用于需要密封的部件結構上,例如風門等,特別是空調器中的需要選擇性地對風口進行打開或者關閉的風門等,尤其適用于需要進行平移移動的風門結構。下面以應用到風門上的情況為例對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進行具體的說明。
[0030]如圖1-2所示,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包括密封件本體I和本體固定件2,所述密封件本體I通過所述本體固定件2固定在風門3上,對風門3和風門3所要封閉的風口(圖中未示出)之間進行密封。所述密封件本體I的形狀與要與之配合的風門3的形狀相配,通常情況下,所述密封件本體I為圈形,套裝在所述風門3的外周。所述本體固定件2通常為板狀,可以為整塊板(參見圖I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以為分開的幾塊小板,也可以為環形板,只要能夠方便地將所述密封件本體I固定到風門3上即可。所述風門3的形狀與其所要封閉的風口的形狀相對應,當風門3蓋合在所述風口上時,通過動力機構(圖中未示出)將風門3按壓在風口上,從而按壓所述密封件本體I,實現風門3和風口之間的密封。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通過固定裝置4固定到所述風門3上。
[0031 ]如圖3-4所示,所述密封件本體I包括相互連接的固定部11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部12和第二密封部13,所述固定部11用于將所述密封件本體I進行固定,所述第一密封部12和第二密封部13分別位于所述固定部11的兩側。這樣,密封件本體I的固定位置位于中間,使得密封件本體I的密封部受力合理,在處于密封狀態時能夠使得所述密封件本體I穩定地固定在其裝配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12用于與所述風門3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13為自由狀態,所述第一密封部12和第二密封部13之間相互連接,兩者一起實現對所述風門3和風門3所要封閉的風口之間的密封。
[0032]所述第一密封部12的橫截面形狀大體為折線形,包括與所述第二密封部13相連接的第一端121和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二端122,所述第二端122在徑向上和軸向上均位于遠離所述第二密封部13的一側。在所述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間形成有多個彎折段。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形成有依次相連接的三個彎折段,分別為第一彎折段123、第二彎折段124和第三彎折段125。三個彎折段之間形成有夾角,優選地,所述夾角為90度,亦即所述第二彎折段124分別與所述第一彎折段123、第三彎折段125垂直設置。為了實現第一密封部12和風門之間的更好的密封,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密封部12遠離所述第二密封部13的表面上設置有密封筋126,具體地,在所述第一彎折段123、第二彎折段124和第三彎折段125與風門3接觸的表面上設置有密封筋126,所述密封筋126可以設置有一個或者多個。所述密封筋126為凸出于這些接觸的表面的筋條。所述密封筋126的橫截面形狀可以為半圓形、三角形或者其他的任意形狀。這些密封筋126的設置,可以使得密封件本體I和風門3之間的密封更加緊密,可有效提高密封效果。在所述風門3的與所述第一密封部12接觸的表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彎折段相配合的多個臺階面31,這樣可實現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和風門3之間的準確定位和安裝,使得安裝更加簡單,定位更加準確。
[0033]所述第二密封部13的橫截面形狀大體為η形,包括與所述第一密封部12相連接的第一端131和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二端132,所述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密封部13的η形的中間部分在徑向上位于遠離所述第一密封部12的一側。所述第二密封部13的這種結構設置可以增大其彈性,在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處于密封狀態時,可實現對密封件本體I的充分按壓,增強第二密封部13的密封效果。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部13在靠近所述第二端132的部分形成有彎折部133。所述彎折部133向靠近所述第一端131,也就是向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12的一側彎折,這樣,在所述彎折部133的彎折處形成有位于軸向上最外側的高點1331。當本申請中的密封結構處于密封狀態按壓所述第二密封部13時,所述高點1331先與風口的周壁相接觸,實現由線到面的密封,可有效增強密封效果。同時,所述彎折部133向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12的一側彎折,這樣在所述風門3打開風口從而向遠離風口的位置移動時,處于自由狀態的第二端132不會和風口所在部分的內壁發生干涉,能夠在提高風門移動的效率的同時,也不會對所述密封件本體I造成損害,能夠增加密封件本體I的使用壽命。
[0034]所述固定部11設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12和第二密封部13之間,包括固定板110和固定凹槽111。所述固定板110具有與所述密封部相連接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