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閥的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態平衡電動調節 閥。
【背景技術】
[0002] 在流體輸配異程管網變流量水系統中,需要根據環路的阻力設計系統壓力,通常 只根據最不利環路的阻力設計。然而,當最不利環路的作用壓力得以保證時,其它結點的作 用壓力可能遠大于設計值,導致系統的水力失調。另外,水栗的選型過大或不當也會導致運 行流量偏離設計值,也會導致系統的水利失調。而管網出現水利失調的問題,將造成能源的 大量浪費、運行噪聲的增加和設備使用壽命的縮短。
[0003] 為了減輕或消除管網水力失調的現象,需要對系統不斷進行調試,此種方式不僅 麻煩、耗費大量時間,更重要的是這種調節是滯后的,其結果是實際使用時系統仍然隨時存 在水利失調的現象。傳統技術中還存在利用動態流量平衡閥解決這種問題的應對方法,但 此種動態流量平衡閥使用橡膠膜片作為壓力平衡件,在水質較差或者壓力較高的使用環境 中,橡膠膜片容易出現損壞,導致該動態流量平衡閥的功能因此喪失。
[0004] 綜上所述,傳統技術中,管網的流量調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管網的流 量調節效果,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以改善管網的流量調節效 果。
[0006]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 -種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蓋、安裝于閥體內的閥芯以及安裝于所述 閥蓋上的執行器,所述閥體上具有密封隔開的進水腔和出水腔,所述閥芯包括與所述閥體 固定的外筒、滑動配合于所述外筒內的第一截流罩、滑動配合于所述第一截流罩內的感壓 筒、密封連接于所述外筒底部的底蓋、安裝于所述底蓋上的閥軸、一端固定于所述閥軸上的 第一彈性部件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閥軸上的第二彈性部件,所述外筒上具有與所述進水腔 相連通的進水口、與所述出水腔相連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彈性部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 感壓筒上,所述第二彈性部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底蓋上,所述第一截流罩和所述感壓筒 均套裝于所述閥軸上,且所述感應筒在自身滑動方向的兩側分別具有相隔開的進水端感壓 腔和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連通于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間,所述感壓筒的側壁上 具有流量平衡口,所述第一截流罩能夠逐漸覆蓋所述進水口,所述執行器上具有能夠向所 述閥軸施加驅動力的閥軸驅動部。
[0008]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還包括套裝于所述閥軸上的鎖母,所述鎖母 螺紋配合于所述閥蓋內,且所述閥軸上具有能夠與所述鎖母相擋接的限位臺階。
[0009]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所述第二截流罩的內壁上靠近所述出水口 的一側具有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沿著水流方向呈擴口狀結構。
[0010]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還包括套裝于所述閥軸上的擋塊,所述擋塊 能夠擋接于所述限位臺階與所述鎖母之間。
[0011]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所述第一截流罩和所述感壓筒中的一者的 內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感壓筒的滑動方向上能夠與所述第一截流罩和所述感 壓筒中的另一者相擋接。
[0012]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所述鎖母上具有刻度線。
[0013]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所述閥軸包括套裝于所述閥蓋內部的第一 閥軸、與所述感壓筒套裝的第二閥軸,所述第一閥軸與所述第二閥軸相抵接。
[0014] 優選的,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中,所述流量平衡口包括多個沿著所述感壓筒 的圓周方向排布的V形缺口。
[0015]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蓋、執行 器和閥芯,閥芯包括外筒、第一截流罩、感壓筒、底蓋、閥軸、第一彈性部件和第二彈性部件, 使用該調節閥后,如果流經調節閥的水的壓力出現變化,那么感壓筒兩側的進水端感壓腔 和水流通道內的壓力將出現差值,在該差值的作用下,感壓筒將出現滑動,而此時第一彈性 部件隨之發生形變,但隨著形變量的增加,第一彈性部件將向感壓筒施加反作用力,使得感 壓筒最終相對于外筒不再運動。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動態平衡電動調節 閥通過感壓筒和第一彈性部件之間的作用,使得水壓發生變化后,感壓筒的側壁上的流量 平衡口的面積對應發生變化,繼而保證調節閥的流量始終保持在設定流量。而這一過程是 在調節閥的工作過程中動態進行的,而且實現這一調節的零部件也不容易出現損壞。因此,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具有更好的流量調節效果。
【附圖說明】
[0016]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 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閥芯的結構示意圖;
[0019]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感壓筒與第二截流罩的配合示意圖;
[0020] 圖4為圖3所示結構的剖視圖;
[0021]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外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2] 圖6為圖5所示結構的A-A向剖視圖;
[0023]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鎖母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圖8為圖7所示結構的剖視圖。
[0025] 附圖標記說明:
[0026] 1-執行器、2-鎖母、3-密封蓋內密封圈、4-密封蓋外密封圈、5-第一閥軸、6-擋 塊、7-U型密封環、8-密封蓋、9-第一截流罩、10-感壓筒、11-第一彈性部件、12-第二截流 罩、13-第二閥軸、14-閥體、15-第二彈性部件、16-底蓋、17-鎖緊螺母、18-墊片、19-底 蓋密封圈、20-密封墊、21-第二截流罩密封圈、22-外筒密封圈、23-外筒、24-閥蓋密封圈、 25-閥蓋、26-卡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 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28] 如圖1-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動態平衡電動調節閥,其包括閥體14、 閥蓋25、安裝于閥體14內的閥芯以及安裝于閥蓋25上的執行器1。其中:
[0029] 閥體14上具有密封隔開的進水腔和出水腔,進水腔和出水腔可由閥體14內的隔 板相隔開,水自進水腔流入,并從出水腔流出。閥蓋25固定于閥體14上,兩者可通過閥蓋 密封圈24密封連接。
[0030] 閥芯包括與閥體14固定的外筒23、滑動配合于外筒23內的第一截流罩9、滑動配 合于第一截流罩9內的感壓筒10、密封連接于外筒23底部的底蓋16、安裝于底蓋16上的 閥軸、一端固定于閥軸上的第一彈性部件11以及一端固定于閥軸上的第二彈性部件15,第 一彈性部件11的另一端作用于感壓筒10上,第二彈性部件15的另一端作用于底蓋16上。 閥軸與閥蓋之間設置U型密封環7。
[0031] 外筒23可直接嵌入閥體14內的隔板上,其上具有與進水腔相連通的進水口、與出 水腔相連通的出水口;外筒23與隔板之間設置外筒密封圈22。感壓筒10和第一截流罩9 均套裝于閥軸上,因此感壓筒10通過閥軸和底蓋16安裝于外筒23上,且感壓筒10在自身 滑動方向的兩側分別具有相隔開的進水端感壓腔和水流通道,此水流通道連通于進水口和 出水口之間,感壓筒10的側壁上具有流量平衡口;進水端感壓腔內的壓力基本等于進水腔 內的壓力,其形成于感壓筒10上的凹陷結構內。第一彈性部件11和第二彈性部件15均可 采用彈簧。第一截流罩9在閥軸的作用下能夠逐漸覆蓋進水口,而執行器1上具有能夠向 閥軸施加驅動力的閥軸驅動部,該閥軸驅動部可直接向閥軸施加作用力。
[0032] 閥軸上套裝密封蓋8,該密封蓋8與閥軸之間設置密封蓋內密封圈3,其與閥蓋25 之間設置密封蓋外密封圈4。第一截流罩9上設置有導壓孔,以使得感壓筒10的進水端感 壓腔與進水腔具有基本相等的壓力。
[0033] 上述調節閥工作時可實現流量的平衡,此處所說的平衡指的是在流量已設定的情 況下,閥門的流量不隨進出口的壓力變化而變化。根據流量公式
(kv為閥門 的流通能力,與閥門的開口大小直接相關),在壓差增大的情況下,保證kv按照特定比例減 小,即可實現流量的平衡。
[003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流量的平衡功能主要依靠感壓筒10和第一彈性部件11的 平衡關系來實現。如圖2所示,箭頭指示水流方向。進水端感壓腔內的壓力P1基本等于進 水腔內的壓力,水流通道上部的壓力為P2,出水腔的壓力為P3,水流通過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