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型油泵泵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栗體,特別是一種改進型油栗栗體。
【背景技術】
[0002]油栗是一種既輕便又緊湊的栗,油栗的主要承載主體為栗體,在栗體上設有用于輸送機油的油路。油栗是汽車、農用器械、路修器械等設備的重要機械部件,其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整體設備的工作穩定性。
[0003]在目前市場上,一些具有油栗的設備中(尤其是大型設備),油栗內需要設置多條油路,各個油路同步運作,以滿足設備的實際工作需求。而現有的油栗栗體結構設計簡單,其內部油路布局不合理,往往容易出現機油滲漏現象,影響設備正常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4]綜上所述,為解決現有油栗栗體結構上的不足,需要設計一種油路分布合理、密封性佳、工作穩定的改進型油栗栗體。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油路分布合理、密封性佳、工作穩定的改進型油栗栗體。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型油栗栗體,包括由連為一體的底盤和立座構成的本體,所述本體內開設有寬度不一且相互獨立的若干油路,所述油路的進油口設置在立座上,所述油路的出油口設置在底盤上。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盤呈水平圓盤設置,所述立座呈豎直設置且立座下端與底盤上端面固連,在立座下端兩側分別固設有水平設置的安裝柱。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立座位于底盤的正上方,所述油路的進油口均設置在立座的正面,所述油路的出油口均設置在底盤的下端面上。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在立座的正面上設有與油路對應設置且呈階梯設置的多層臺柱,所述臺柱由立座上端至下端逐層爬高,所述臺柱與油路一一對應,每個油路的進油口均開設在對應臺柱的正面中部。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臺柱直徑大小不一,所述臺柱布滿立座的正面,且相鄰兩臺柱之間緊密相連。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立座的寬度由中部向上、下端遞減。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臺柱呈水平設置,所述油路由呈L形設置的水平支路和豎直支路構成,所述水平支路水平開設在對應臺柱中部,且水平支路的入口為進油口,所述水平支路的出口與豎直支路的入口聯通,所述豎直支路豎直開設在立座內并貫穿通過底盤,所述豎直支路的出口為出油口。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出油口呈多行設置,與最靠前的臺柱相對應的一行出油口位于底盤下端面的最前端,與最靠后的臺柱相對應的一行出油口位于底盤下端面的最后端。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油口的內壁呈三級臺階設置,所述出油口的內部呈二級臺階設置。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立座的正面由上端至下端總設有十層臺柱,第一層臺柱為位于立座正面最上端的單個第一臺柱,第十層臺柱由位于立座正面最下端的兩個第十臺柱構成,第二層臺柱由分列在第一臺柱下方兩側的兩個第二臺柱構成,第三層臺柱為位于第一臺柱正下方的單個第三臺柱,第四層臺柱由分列在第三臺柱兩側的兩個第四臺柱構成,第五層臺柱由分列在第三臺柱下方兩側的兩個第五臺柱構成,每個第五臺柱均位于第三臺柱和其中一個第四臺柱之間,第六層臺柱由兩個第六臺柱構成,所述兩個第五臺柱同時位于兩個第六臺柱之間,第七層臺柱由設置在第五臺柱下方的兩個第七臺柱構成,第八層臺柱由兩個第八臺柱構成,所述兩個第七臺柱同時位于兩個第八臺柱之間,第九層臺柱為位于第七臺柱下方的單個第九臺柱,兩個第十臺柱分列在第九臺柱兩側;所述第二臺柱的側壁分別與第一臺柱、第三臺柱、第四臺柱的側壁相連,所述第五臺柱的側壁分別與第三臺柱、第四臺柱、第六臺柱、第七臺柱的側壁相連,所述第六臺柱的側壁分別與第四臺柱、第五臺柱、第八臺柱的側壁相連,所述第八臺柱的側壁分別與第六臺柱、第七臺柱、第十臺柱的側壁相連,所述第九臺柱的側壁同時與兩個第七臺柱、兩個第十臺柱的側壁相連,所述兩個第七臺柱相連;所述臺柱的豎直高度由第一臺柱至第十臺柱遞減,所述第一臺柱的軸向高度與第二臺柱的軸向高度相等,所述第三臺柱的軸向高度與第四臺柱的軸向高度相等且該軸向高度大于第一臺柱的軸向高度,所述第六臺柱的軸向高度大于第三臺柱的軸向高度,其余臺柱的軸向高度由第五臺柱、第八臺柱、第七臺柱、第十臺柱、第九臺柱依次遞增,所述第五臺柱的軸向高度大于第六臺柱的軸向高度。
[0016]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采用了兩個部件一體成型的結構設置,提高了栗體結構的強度,使其工作更加平穩,一體式的結構加工也比較方便;油路劃分清晰,各個油路之間相互獨立,使得栗體的油路分布合理,各自輸送機油過程相互獨立,互不交叉,避免了串流、分流帶來的影響,使得栗體(油栗)工作平穩,提高工作的穩定性;此外,相互獨立且規格不一的油路設置,并配合一體式的本體結構,不僅提高了機油的輸送效率,也進一步保證了栗體本身結構的密封性,使得工作過程中機油不易滲漏,保證工作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圖2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2]圖5是圖4另一視角的剖視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0024]圖中,10、底盤;11、限位凹槽;20、立座;21、安裝柱;22、臺柱;221、第一臺柱;222、第二臺柱;223、第三臺柱;224、第四臺柱;225、第五臺柱;226、第六臺柱;227、第七臺柱;228、第八臺柱;229、第九臺柱;2210、第十臺柱;30、油路;31、進油口 ;32、出油口 ;33、水平支路;34、豎直支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6]本實用新型保護一種改進型油栗栗體,設有相對獨立的多道油路,可同時實現多道機油的輸送工作。
[0027]現有的油栗栗體結構設計簡單,其內部油路布局不合理,往往容易出現機油滲漏現象,影響設備正常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設計一種比較合理的改進型油栗栗體是很有必要的。
[0028]如圖1至圖3所示,本改進型油栗栗體包括由連為一體的底盤10和立座20構成的本體,本體內開設有寬度不一且相互獨立的多個油路30,油路30的進油口 31設置在立座20上,油路30的出油口 32設置在底盤10上。立座20的一個作用是與立座20配合一同作為油路30的容器,另一個是作為本體的安裝部,工裝時將立座20安裝在外界環境中,底盤10可作為平穩的托盤,使得栗體安裝方便,工作平穩。
[0029]本案中采用了兩個部件一體成型的結構設置,提高了栗體結構的強度,使其工作更加平穩,一體式的結構加工也比較方便。
[0030]相比于現有的有些油栗的栗體內部設有交錯的油路30,或者將油路30由入口處一分為多條再送出機油的方案,本改進型油栗栗體在初始狀態下,直接一開始就將油路30劃分清晰,且各個油路30之間相互獨立,使得栗體的油路30分布合理,各自輸送機油過程相互獨立,互不交叉,避免了串流、分流帶來的影響,使得栗體(油栗)工作平穩,提高工作的穩定性。
[0031]此處,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相互獨立且規格不一的油路30設置,并配合一體式的本體結構,不僅提高了機油的輸送效率,也進一步保證了栗體本身結構的密封性,使得工作過程中機油不易滲漏,保證工作的可靠性。
[0032]優選地,底盤10呈水平圓盤設置,立座20呈豎直設置且立座20下端與底盤10上端面固連,在立座20下端兩側分別固設有水平設置的安裝柱21。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本體布局更加緊湊,減少栗體的體積,且栗體通過分列在立座20下端兩側的安裝柱21安裝在設備中,固定牢靠。
[0033]進一步優選在底盤10和立座20連接處的外側面上挖設有環形限位凹槽11,該限位凹槽11結構設計巧妙,在工裝時可以用于限位底盤10,使得栗體安裝可靠,工作更平穩。
[0034]為使得機油進油、出油更加迅速,并保證栗體工作的可靠性,優選立座20位于底盤10的正上方,油路30的進油口 31均設置在立座20的正面,所述油路30的出油口 32均設置在底盤10的下端面上。這樣進入油路30的機油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迅速卸出本體,且進油口 31和出油口 32分別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栗體和外界機油管道對接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0035]進一步的,在立座20的正面上設有與油路30對應設置且呈階梯設置的多層臺柱22,臺柱22由立座20上端至下端逐層爬高,臺柱22與油路30--對應,每個油路30的進油口 31均開設在對應臺柱22的正面中部。這樣的結構設計巧妙,布局緊湊,通過臺柱22分層使得油路30分層且相互獨立,使得各個油路30與外界進油管道對接可靠,連接方便,立座20與管道連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