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取力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動輔助裝置,具體涉及到一種取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取力裝置通常和動力源比如汽車發動機、電機或變速器一起使用,用于給輔助裝置提供驅動動力。例如,在公路車輛和非公路車輛上使用取力裝置提供動力給輔助裝置,比如油栗、水栗、馬達、壓縮機、鉸接盤、風扇等。在工業設備上提供動力給油栗及各種附屬裝置。在農用車輛上提供動力給割草機和卷揚機等。在海上運輸工具上提供動力給油栗、推進裝置等。
[0003]典型的取力裝置由殼體、伸到殼體外部的輸入齒輪、伸到殼體外部的輸出軸組成。當取力裝置安裝到一個轉動的動力源上時,其輸入齒輪與由動力源的驅動齒輪嚙合并一起轉動。輸入齒輪直接或間接地與輸出軸連接在一起,把動力及功率從輸入齒輪傳到輸出軸。輔助裝置比如油栗、水栗,直接或間接連接到輸出軸上,與動力源一起轉動,并利用傳遞過來的動力及功率。
[0004]輸入齒輪和輸出軸之間可以通過滑套、滑移齒輪或離合器來接合和分離。當前的取力裝置多為氣動取力裝置,結合和分離使用氣閥通、斷氣路方式,氣路通到取力裝置的控制氣缸,控制氣缸帶動撥叉撥動滑套或滑移齒輪,從而控制輸入齒輪和輸出軸之間的結合和分離。然而,氣動取力裝置多用于帶手動變速器的動力源。因為氣動取力器一般都為滑動齒套或滑移齒輪換擋,換擋時需要切斷動力來實現換擋,而液力自動變速器無法實現動力中斷。對于目前使用越來越廣泛的帶自動變速器的動力源,目前尚無與之匹配的取力裝置。因而,發明一款能夠匹配帶自動變速器動力源的取力裝置顯得非常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無齒輪傳動、高效同軸線傳輸功率,特別是能夠匹配帶自動變速器動力傳動系統的取力裝置。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取力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表面中形成空腔,輸入軸和輸出軸同軸設置在殼體空腔中,輸入軸伸出殼體部分與動力源連接,輸出軸伸出殼體部分與輸出附屬裝置連接;輸入軸和輸出軸之間安裝有離合器,離合器一側安裝有推動其結合和分離的活塞和復位彈簧,通過離合器的結合和分離實現輸入軸和輸出軸的接合和分離;
[0008]所述殼體中安裝有兩位三通電磁閥,電磁閥進口與外部油源接頭連通,接頭通過油管與油栗連通,殼體中設置有高壓油道,高壓油道一端與電磁閥一出口連通、另一端與殼體空腔連通,當電磁閥通電時,液壓油通過電磁閥和高壓油道在殼體內表面與活塞之間形成壓力腔,推動活塞移動使離合器結合;殼體中還設置有回油油道,回油油道一端與電磁閥另一出口連通、另一端與殼體空腔連通,當電磁閥斷電時,復位彈簧推動離合器分離,液壓油通過高壓油道、電磁閥和回油油道進入空腔潤滑、冷卻空腔中的旋轉部件。
[0009]進一步,所述離合器由多片濕式摩擦片和對偶片組成,輸入軸上固定有輸入齒轂,摩擦片通過花鍵安裝在輸入齒轂上,輸出軸上固定有輸出齒轂,圓筒狀輸出齒轂圍繞輸入齒轂設置,對偶片通過花鍵安裝到輸出齒轂內表面上;高壓液壓油推動活塞壓緊摩擦片和對偶片實現離合器結合,液壓油壓力消失時,在復位彈簧作用下,摩擦片和對偶片相互脫開實現離合器分離。
[0010]進一步,所述殼體中設置有強制潤滑油道,潤滑油道一端與油源接頭連通、另一端與殼體空腔連通,對工作旋轉部件進行強制潤滑。
[0011 ] 進一步,所述殼體空腔內安裝有活塞座,所述活塞由活塞座及鑲嵌在活塞座內的第一錐軸承推動,活塞座外環與殼體內表面形成的環面之間為間隙,由O型圈密封。
[0012]進一步,所述輸入軸一端通過第二錐軸承支撐在殼體一側的第一開口中,另一端通過第一錐軸承支撐在活塞座內,實現單點支撐的擺動。
[0013]進一步,所述輸入軸上的輸入齒轂與活塞之間由復位彈簧的預緊力分別作用于兩側,輸入軸兩端各設有卡簧裝置進行限位。
[0014]進一步,所述殼體一端設置連接支撐輸出軸的軸承蓋,所述輸出軸一端軸頭插入輸入軸端部內孔中的滾針軸承內,輸出軸另一端由球軸承支撐在軸承蓋上。
[0015]進一步,所述電磁閥為電磁比例閥或電磁開關閥。
[0016]本實用新型的取力裝置將輸入齒輪和輸出軸之間傳遞功率改為輸入軸與輸出軸之間1:1傳遞功率;將輸入齒輪和輸出軸之間的接合和分離由傳統的使用氣源,通過氣缸、撥叉、滑套實現改為輸入軸和輸出軸之間接合和分離使用液壓油源,通過電磁閥、離合器實現。輸入軸和輸出軸之間接合和分離可以在不需要輸入軸或輸出裝置停止轉動情況下實現,而傳統氣動取力裝置輸入齒輪和輸出軸之間的結合和分離必須在輸入齒輪或輸出裝置停止轉動的情況下實現。同時,可以方便使用自動變速器所帶的液壓油源,進行控制、潤滑和冷卻。
[0017]現有的傳動方式由于兩齒輪嚙合的方式勢必造成不同軸布置情況的發生,會增大動力傳動裝置的尺寸,兩齒輪嚙合形式也會增加成本與重量;一對齒輪嚙合會造成懸臂梁結構支撐形式,需要軸承進行相應的支撐,嚙合齒輪方式也需要合理的潤滑,并會產生功率損失;本實用新型將輸入軸和輸出軸同軸設置在殼體空腔中,通過同軸傳動,結構緊湊,傳動裝置尺寸小,實現高效同軸線無齒輪傳動,傳輸功率更高,支撐結構更加簡單。
[0018]進一步,活塞是由活塞座及鑲嵌在活塞座內的第一錐軸承推動,活塞座在移動過程中可有適當的偏斜;鑲嵌在活塞座內的第一錐軸承的內環與輸入軸之間為間隙,有導向和支撐輸入軸總成的作用,通過第一錐軸承的轉動作用可以使錐軸承僅傳遞軸向方向的壓緊力而消除旋轉方向的扭矩,可消除及減少活塞和與其接觸的摩擦片/對偶片之間的相對轉速差;也可通過錐軸承的作用降低活塞及活塞座由于移動引起的偏斜,實現相配的自適應性,防止移動過程中的卡滯,降低加工精度。
[0019]進一步,輸入軸通過第二錐軸承支撐在取力裝置殼體第一開口,另一端通過第一錐軸承支撐在活塞座內,可實現單點支撐的擺動。輸入軸上的輸入齒轂及活塞之間由復位彈簧的預緊力分別作用于兩側,輸入軸兩端各有卡簧裝置進行限位,這樣在復位彈簧的壓力作用下為兩錐軸承提供合適的軸承預緊力,輸入軸可自行定位并保證適時補充由于活塞及其他移動引起的間隙,防止振動及沖擊引起的零部件損壞。
[0020]進一步,輸出軸軸頭插入輸入軸端部內孔中的滾針軸承內,實現兩軸以鉸接形式聯系,兩軸均可通過其支撐端擺動,可降低殼體件的同軸度要求,并且可降低由于取力裝置所連接的傳動軸及取力期間的振動和沖擊引起的擺動。
[0021]進一步,電磁閥為可隨控制電流變化而輸出不同控制壓力的電磁比例閥或電磁開關閥,可適時的控制充入活塞座油壓腔的油壓力,可以實現對不同輸出扭矩的控制,也可實現取力裝置接合的不同控制邏輯,可以實現摩擦片與對偶片之間的滑摩控制,并且可減少離合器的剛性接合,降低離合器的磨損。電磁控制閥可以隨時實現相應的控制邏輯,加裝于車輛后可滿足適時的取力需求,不需要停車取力,也由于電磁閥的可控壓力實現不同擋位,不同轉速,不同扭矩的取力需求。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取力裝置的剖視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取力裝置的軸視圖;
[0024]圖中:殼體11 ;輸入軸12 ;輸出軸13 ;離合器14 ;電磁閥15 ;濕式摩擦片16 ;對偶片17 ;活塞18 ;活塞座19 ;復位彈簧20 ;滾針軸承21 ;空腔22 ;第一開口 23 ;第二開口 24 ;高壓油道25 ;回油油道26 ;輸入齒轂27 ;輸出齒轂28 ;第一錐軸承29 ;軸承蓋30 ;潤滑油道31 ;第二錐軸承32 ;球軸承33 ;油封34 ;第三開口 35 ;螺栓孔36 ;油栗37 ;油管38 ;接頭39 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6]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取力裝置,包括殼體11,輸入軸12,輸出軸13,離合器14,電磁閥15和軸承蓋30。油栗37提供液壓油源,所產生的高壓油為取力裝置結合和分離提供控制壓力,同時為取力裝置提供用于潤滑及冷卻的油液。油栗37 —般安裝在變速器上,由發動機等動力源驅動。
[0027]所述殼體有內表面和外表面,內表面形成空腔22,內外表面之間形成第一開口 23和第三開口 35,第一開口 23和空腔22提供放置零件到殼體中,第三開口 35用于放置電磁閥,殼體11 一端設置連接支撐輸出軸的軸承蓋30,還包括高壓油道25和回油油道26和潤滑油道31,如果某公路車輛要使用取力裝置,可通過輸入軸和輸入端法蘭連接面上的螺栓孔36用螺栓連接,將取力裝置安裝到公路車輛上的變速器上。
[0028]輸入軸12和輸出軸13同軸設置在殼體空腔22中,輸入軸12伸出殼體部分與動力源連接,輸出軸13伸出殼體部分與輸出附屬裝置連接;輸入軸12和輸出軸13之間安裝有離合器14,離合器14 一側安裝有推動其結合和分離的活塞18和復位彈簧20,通過離合器14的結合和分離實現輸入軸12和輸出軸13的接合和分離;
[0029]殼體11中安裝有兩位三通電磁閥15,殼體11上的高壓油道25是電磁閥高壓油經過的油道,高壓油道25 —端與第三開口 35連通,另一端通過內部油路與空腔22連通。當電磁閥通電時,液壓油通過電磁閥經高壓油道25在殼體內表面與活塞座外表面之間形成壓力腔,推動活塞向右移動,使離合器結合。
[0030]回油油道26是電磁閥15的回油油道,同時潤滑冷卻取力裝置;殼體上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