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動多路轉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潤滑技術領域中的功能基礎部件,具體涉及一種手動多路轉閥。
【背景技術】
[0002]在集中潤滑系統中,為對主管路中泵源或回油管路中的過濾器的在線切換,以及為實現主管路對設備各潤滑點的分區潤滑,均采用換向閥進行油路的換向。在公知技術中,換向閥型式一般采用滑閥式換向閥或圓柱(錐)閥芯式轉閥,但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以下技術問題:一、外形尺寸大,通流能力差,流道壓力損失大;二、閥芯徑向力不平衡,易造成密封運動副單側磨損,使用壽命短;三、結構復雜,工藝加工性差;四、多油路同時換向時,多路閥的聯動機構設置困難。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通流能力強、流道壓力損失小、工藝加工性好、聯動機構設置簡單的手動多路轉閥。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手動多路轉閥,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從下往上依次設置有下閥、中閥和上閥,所述下閥、中閥和上閥均設置有獨立的進油口和出油口,且下閥內設置有下閥桿,中閥內設置有中閥桿,上閥內設置有上閥桿,所述下閥桿、中閥桿和上閥桿可拆卸連接后構成聯動;且下閥桿、中閥桿和上閥桿的中心線重合,所述下閥、中閥和上閥之間可拆卸連接,所述上閥桿上端設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下端面與上閥的上端面之間至少設置有一個定位裝置。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閥桿、中閥桿和上閥桿從下往上疊加設置,結構設計緊湊;每個閥均設置有獨立的進油口和出油口,通流能力強,流道壓力損失小,工藝加工性好;下閥桿、中閥桿和上閥桿可拆卸連接后構成聯動,聯動機構設置簡單,裝拆簡單,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閥包括閥蓋、盤形閥片、閥座、連接鍵和波形環狀彈簧,所述盤形閥片和波形環狀彈簧位于閥蓋的空腔內,且波形環狀彈簧位于盤形閥片上端,所述閥座位于盤形閥片下端,所述上閥桿通過連接鍵與盤形閥片連接,并用波形環狀彈簧使盤形閥片壓緊閥座的上端面,所述上閥桿的軸頸位置套接有第一密封圈,閥蓋與閥座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圈。通過本設置,上閥結構設置合理,盤形閥片受力均勻,在使用中與閥座密封面之間的磨損能自動補償,使之使用壽命長。
[0007]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閥桿的上端面中部一體設置有第一矩形凸塊,所述中閥桿的下端面中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矩形凸塊匹配的第一矩形凹槽,所述下閥桿通過第一矩形凸塊與中閥桿的第一矩形凹槽插接后構成聯動。通過本設置,下閥桿和中閥桿結構簡單,連接方便,工作可靠。
[0008]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中閥桿上端面中部一體設置有第二矩形凸塊,所述上閥桿的下端面中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二矩形凸塊匹配的第二矩形凹槽,所述中閥桿通過第二矩形凸塊與中閥桿的第二矩形凹槽插接后構成聯動。通過本設置,中閥桿和上閥桿結構簡單,連接方便,工作可靠。
[0009]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復位彈簧和鋼球,所述手柄下端面上至少設置一個彈簧孔,且彈簧孔開口朝向閥蓋上端面設置,所述閥蓋上端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個與所述鋼球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復位彈簧上端安裝在彈簧孔內,復位彈簧下端壓緊在鋼球上,通過轉動手柄使鋼球與定位槽卡接。通過本設置,定位裝置結構簡單,定位效果好。
[0010]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手柄中部設置有扁方軸孔,所述上閥桿的上端部為扁方軸伸,上閥桿的上端部與扁方軸孔間隙配合,且手柄中部軸向穿設有第一螺釘,第一螺釘上套接有墊片,手柄通過第一螺釘與上閥桿鎖緊。通過本設置,手柄與上閥桿連接方便,固定可靠。
[0011]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閥、中閥和上閥之間穿設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設置有螺母,下閥、中閥和上閥通過螺栓及螺母疊加固定。通過本設置,連接方便,固定可
A+-.與巨O
[0012]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波形環狀彈簧可用碟片彈簧或錐形橡膠彈簧代替。通過本設置,零部件制造更加方便,降低生產成本。
[0013]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手柄一端設置有步進電機或液壓裝置或氣壓裝置。通過本設置,使用更加方便。
[001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更加合理,下閥桿、中閥桿和上閥桿從下往上疊加設置,結構設計緊湊;每個閥均設置有獨立的進油口和出油口,通流能力強,流道壓力損失小,工藝加工性好;下閥桿、中閥桿和上閥桿可拆卸連接后構成聯動,聯動機構設置簡單,裝拆簡單,維修方便;盤形閥片受力均勻,在使用中與閥座密封面之間的磨損能自動補償,使之使用壽命長。
[0015]本發明可以一組閥單獨使用,也可多組閥疊加使用,其手柄驅動可以由手動驅動,亦可采用步進電機驅動或液壓裝置驅動或氣壓裝置驅動,可有效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局限性,本發明適用于中低壓潤滑系統,亦可在中低壓液壓系統中使用。
[0016]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手動多路轉閥,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I上端面從下往上依次設置有下閥2、中閥3和上閥4,所述下閥2、中閥3和上閥4均設置有獨立的進油口和出油口,且下閥2內設置有下閥桿21,中閥3內設置有中閥桿31,上閥4內設置有上閥桿41,所述下閥桿21、中閥桿31和上閥桿41可拆卸連接后構成聯動;且下閥桿21、中閥桿31和上閥桿41的中心線重合,所述下閥2、中閥3和上閥4之間可拆卸連接,所述上閥桿41上端設置有手柄5,所述手柄5的下端面與上閥4的上端面之間至少設置有一個定位裝置。
[0021]所述上閥4包括閥蓋42、盤形閥片43、閥座44、連接鍵45和波形環狀彈簧46,所述盤形閥片43和波形環狀彈簧46位于閥蓋42的空腔內,且波形環狀彈簧46位于盤形閥片43上端,所述閥座44位于盤形閥片43下端,所述上閥桿41通過連接鍵45與盤形閥片43連接,并用波形環狀彈簧46使盤形閥片43壓緊閥座44的上端面,使盤形閥片43與閥座44的上端面處在預緊狀態,采用波形環狀彈簧46可減少彈簧軸向長度,有效控制閥蓋42的軸向尺寸,并能允許彈簧繞自身軸線回轉。
[0022]所述上閥桿41的軸頸位置套接有第一密封圈47,閥蓋42與閥座44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圈48。
[0023]所述下閥桿21的上端面中部一體設置有第一矩形凸塊211,所述中閥桿31的下端面中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矩形凸塊211匹配的第一矩形凹槽311,所述下閥桿21通過第一矩形凸塊211與中閥桿31的第一矩形凹槽311插接后構成聯動。所述中閥桿31上端面中部一體設置有第二矩形凸塊312,所述上閥桿41的下端面中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二矩形凸塊312匹配的第二矩形凹槽411,所述中閥桿31通過第二矩形凸塊312與中閥桿31的第二矩形凹槽411插接后構成聯動。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更加合理,作為優選的,本實施例所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