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
【背景技術】
[0002]在現實生活中,管道無處不在,小到家庭中的水管,大到輸氣、輸水、輸油的各種管道,都有共同點,在壓力作用下通過管道來輸送流體,壓力越大,管道內的流速越快,反之越小;壓力大管道容易破裂,同時能源消耗也大。
[0003]現有技術的管道的連接件連接部分連接的不牢固,容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由于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管道,其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0006]一種管道,包括一管道主體,所述的管道主體內設置有小管道,所述小管道側壁上設置多個通孔,小管道的內壁通過通孔與小管道的外壁的流體層相通,所述小管道的內壁、外壁上至少其中之一為擾流面,所述的擾流面為延長流體經過路徑的弧形或螺旋形,所述小管道的直徑小于所述管道主體的直徑,所述小管道與所述管道主體之間形成環形通道,所述環形通道為流體層,所述管道內壁與小管道的外表面之間形成流體層,所述小管道內為流體經過的通道,所述小管道圍繞其中心軸的內表面設有多個凹凸弧形擾流面,所述小管道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小管道內表面設有多個凹凸弧形擾流面;還包括一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依次相連通的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主流文丘里管漸縮段、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主流文丘里管擴散段和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在所述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向主流文丘里管擴散段傾斜的與主流文丘里管喉部連通的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中心開有引入流體流入的開孔,且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的外側分別套設于所述小管道的內部。
[0007]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設置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距離主流流體流入端的1/2L,其中L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長度,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均與水平軸線呈45°。
[0008]所述第一引入管、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和第四引入管所引入的流體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中心上游1/5L處匯聚、形成對沖,其中L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長度,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主流文丘里管漸縮段、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主流文丘里管擴散段、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均為回轉體。
[0009]還包括一動力裝置,其設于所述擾流管的一端。
[0010]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管道主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的連接前嵌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文丘里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0015]如圖1、2及3所示,一種管道,包括一管道主體2,所述的管道主體內設置有小管道3,所述小管道側壁上設置多個通孔5,小管道的內壁通過通孔與小管道的外壁的流體層4相通,所述小管道的內壁、外壁上至少其中之一為擾流面,所述的擾流面為延長流體經過路徑的弧形或螺旋形;還包括一連接嵌件,所述連接嵌件為圓筒狀,所述連接嵌件的頂端套有緊固件,所述連接嵌件底端的內壁上固定有多個凸起61,所述連接嵌件下端的側面上開有若干個徑向的第二通孔62,所述管道主體的上端通過澆鑄包覆在所述連接嵌件的內外側壁上,所述管道主體的外表面頂端端面低于所述連接嵌件的頂端端面。
[0016]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文丘里管7,包括依次相連通的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701、主流文丘里管漸縮段702、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主流文丘里管擴散段705和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706,在所述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向主流文丘里管擴散段705傾斜的與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連通的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中心開有引入流體流入的開孔704。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設置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距離主流流體流入端的1/2L,其中L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長度。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均與水平軸線呈45°。所述第一引入管707、第二引入管、第三引入管708和第四引入管所引入的流體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中心上游1/5L處匯聚、形成對沖,其中L為文丘里混合器喉部的長度。5所述主流文丘里管流入管道701、主流文丘里管漸縮段702、主流文丘里管喉部703、主流文丘里管擴散段705、主流文丘里管流出管道706均為回轉體。
[0017]本實用新型的管道包括管道主體2和小管道3,所述小管道3的直徑小于所述管道主體2的直徑,所述小管道3與所述管道主體2之間形成環形通道,所述環形通道為流體層4,所述管道內壁I與小管道3的外表面302之間形成流體層4,所述小管道3內為流體經過的通道,所述小管道3圍繞其中心軸的內表面301設有多個凹凸弧形擾流面,所述小管道3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5。本技術方案,所述小管道3內表面301設有多個凹凸弧形擾流面,當流體經過管道時,流體層4與所述小管道3的內表面301因流速不同而產生的壓力差改變了原有向外的壓力的方向為向內的壓力方向,使管壁內流體在運動狀態中四周內壁向外方向產生的壓力大大減小,管道破裂機會減少,同時由此產生的摩擦力大大減少,使管道內的流體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