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凸輪從動件和搖臂的機械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系統,其形成凸輪從動件或搖臂,并且包括銷或輥子,其設置有形成潤滑劑貯存器的至少一個凹部。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括該機械系統的壓注栗或閥致動器。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制造該機械系統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傳統地,凸輪從動件包括至少一個挺桿、銷,以及輥。挺桿沿縱向軸線延伸,而銷和輥的中心在橫向軸線上。挺桿形成有兩個橫向凸緣,限定其之間的中間間隙,并且每個凸緣包括圓柱孔。輥置于兩個凸緣與孔之間的中間空隙中。銷安裝在兩個孔中,使得輥可相對于銷圍繞其軸線以旋轉的方式移動。銷可以在兩對置端部鉚縫,換句話說,可以塑性變形,以通過在挺桿孔中壓入配合來創建機械連接。
[0003]當凸輪從動件在使用時,輥與內燃機的凸輪軸同步的凸輪協作。凸輪軸的旋轉將導致抵靠挺桿的栗的活塞的周期性位移,以允許遞送燃油。挺桿可沿縱向軸線在屬于壓注栗的孔中來回移動,同時挺桿的圓柱外表面在該孔中滑動。輥可圍繞其中心軸線以旋轉的方式移動。
[0004]如專利文獻EP-A-2607636中的示例所示,已知的是提供的挺桿在該挺桿的圓柱外表面上具有垂直于縱向軸線的外部環形潤滑凹槽。凹槽形成潤滑劑貯存器,以便于凸輪從動件在壓注栗的孔中的滑動。例如,用于凸輪從動件的潤滑劑可以是用于機動車輛的內燃機的油。
[0005]挺桿被制成一個部件,并由機械加工再加工以制造凹槽。機械加工顯著地增加了制造凸輪從動件的成本。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成本的經過改進的機械系統。
[0007]為此,本發明涉及一種形成凸輪從動件或搖臂的機械系統,該機械系統包括:
[0008]支撐元件,
[0009]銷,其在兩個對置端部之間沿第一軸線延伸并且由支撐元件支撐,以及
[0010]輥子,其相對于銷圍繞第一軸線以旋轉的方式移動并且適于在凸輪上滾動。
[0011]支撐元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部分和第二分離部分,當其安裝在一起時,它們共同限定支撐元件的外表面上的潤滑凹槽。
[0012]由于本發明,潤滑凹槽通過組裝機械系統的部件來形成。沒有進一步的機械加工,這降低了生產成本。
[0013]根據有利的但非強制性的本發明的其它方面,該機械系統可并入下述特征中的一個或幾個:
[0014]第一部分是適于接收銷的承載體,輥子安裝在銷上。
[0015]第二部分限定支撐元件內部的腔,其適于接收軸或柱塞,用于沿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移動機械系統。
[0016]第二部分抵靠第一部分的內部臺肩。
[0017]凹槽的底部由承載體的徑向凹進外表面來形成。
[0018]凹槽的橫向壁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相應臺肩來形成。
[0019]支持元件設置有垂直于第一軸線并且開口到潤滑凹槽的線性凹槽。
[0020]潤滑凹槽具有圍繞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延伸360°的環形形狀。
[0021]潤滑凹槽具有圍繞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延伸180°的半環形形狀。
[0022]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金屬的,例如由鋼制成。
[0023]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緊密調整的方式組裝。
[0024]機械系統包括置于銷與輥子元件之間的界面處的軸襯,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
[0025]本發明還涉及用于機動車輛的包括該機械系統的壓注栗,以及用于機動車輛的包括該機械系統的閥致動器。
[0026]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種用于制造該機械系統的方法,其中:
[0027]機械系統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鑄造、沖壓,或燒結制成,
[0028]組裝機械系統(1),
[0029]隨后在潤滑凹槽上不執行研磨操作。
【附圖說明】
[0030]現在將對應于作為說明性示例而不限制本發明目的的所附附圖來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在所附附圖中:
[0031]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凸輪從動件類型的機械系統的主視圖,該機械系統包括挺桿、銷,以及輥子;
[0032]圖2是沿圖1的平面II的剖面圖;
[0033]圖3是圖1的機械系統的后視圖;
[0034]圖4是圖1的機械系統的側視圖;
[0035]圖5是沿圖4的平面V的剖視圖;
[0036]圖6是圖1的機械系統的俯視圖;以及
[0037]圖7是圖1的機械系統的分解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在圖1至圖7上所表示的機械系統1是凸輪從動件類型的,適于裝備用于未示出的機動車輛的壓注栗。
[0039]系統1包括挺桿10、銷30,以及輥子40,它們一起形成滑動軸承。在諸如柴油卡車發動機的重型應用中,沒有用于實施滾動軸承的的空間,因此應當使用滑動軸承。銷30和輥子40的中心在橫向軸線XI上,而挺桿10的中心在縱向軸線Y1上。軸線XI和Y1是垂直的。輥子40適合于在凸輪2上滾動,如圖1所示。
[0040]挺桿10包括作為承載部分20的第一本體部分,其介于作為底環11的第二本體部分與作為頂環或套筒12的第三本體部分之間。第一環11的中心在軸線Y1上并且限定挺桿10內部的腔13。該腔13適于接收軸或柱塞60,用于沿軸線Y1移動挺桿10。挺桿10具有圓柱外表面S10,其具有中心在軸線Y1上并且沿環11和12以及部分承載本體20延伸的圓形基底。梃桿10可沿軸線Y1在屬于壓注栗的未示出的孔中來回移動,同時表面S10在該孔中移動。挺桿10,尤其是承載本體20以及環11和12是由金屬制成的,例如鋼。挺桿10的材料被選為抵抗油的流動和溫度的變化。環11和12可以由硬化鋼制成。優選地,承載體20沒有經過熱處理。
[0041]沿縱向軸線Y1,挺桿10具有在腔13 —側的第一端部或底部端部10.1,以及在銷30和輥子40 —側的第二端部或頂部端部10.2。
[0042]另外,挺桿10形成用于銷30和輥子40的支撐元件。明確地,挺桿10的承載部分20適于接收銷30,輥子40安裝在銷上。為此,承載部分20包括在軸Y1的兩側以分叉的方式、平行于軸線Y1延伸的兩個橫向凸緣21和22。凸緣21和22限定它們之間的中間間隙29。每個橫向凸緣21和22包括圓柱孔,分別為25和26 (圖7)。兩個孔25和26具有相同的直徑,并沿軸線XI延伸穿過凸緣21和22。凸緣21和22具有面向間隙29的內部平面表面,分別為23a和24a。凸緣21和22具有在平面表面23a和24a的對置側上的外部彎曲表面,分別為23b的和24b ο
[0043]輥子40具有外圓柱表面41和內圓柱孔42,兩者與橫向軸線XI合并。
[0044]銷30包括在兩個銷端部35與36之間延伸的圓柱外表面32。當銷30插入挺桿10的孔25和26中時,表面32用輥子40的孔42來調整,使得輥子40可相對于銷30繞軸線XI以旋轉的方式移動。銷30和輥子40均與軸線XI合并。
[0045]軸襯50位于銷30與輥子40之間的界面處。軸襯50具有外圓柱表面51和內圓柱孔52。在組裝系統1期間,軸襯50的表面51用輥子40的孔42調整,而銷30的表面32用軸襯50的孔52來調整,使得輥子40可相對于銷30圍繞軸線XI以旋轉的方式移動。挺桿10支撐銷30,銷支撐軸襯50,軸襯支撐輥子40。銷30、輥子40以及軸襯50的軸線與軸線XI合并。
[0046]在組裝系統1期間,徑向于軸線XI的徑向間隙可能出現在銷30的表面32與每個孔25和26的內表面之間。由于孔25和26,間隙的存在和大小取決于銷30的制造公差。優選地,間隙盡可能的小。
[0047]在未描述的變型中,軸襯50被除去或由另一類型的滑動元件或諸如滾針的滾動軸承或具有保持架的滾子軸承來替代。
[0048]輥子40適合于在凸輪2上滾動。更精確地,表面41可在凸輪2的外表面上滾動。當凸輪2和輥子40協作時,力F沿軸線Υ1施加于表面41上。
[0049]在實踐中,系統1中的多個區域必須被潤滑,以確保系統1的正常操作,所述區域包括銷30與輥子40之間的界面。要被潤滑的表面包括輥子40的內表面41和銷30的外表面32,連同輥子40的側面43和44以及凸緣21和22的側面23a和24a —起。
[0050]如果表面23a、24a、32、42、43以及44沒有被適當地潤滑,凸緣21與22、銷30與挺桿40之間的摩擦可能會使系統1過熱并且加速老化。
[0051]環形潤滑凹槽3形成在挺桿10的外表面S10上。凹槽3具有垂直于縱向軸線Y1的環形形狀。挺桿10還包括若干開孔和孔15和16,以及凹槽71、72和73,設置成用于潤滑或者用于不是本發明主題的其它功能。
[0052]當本體20和底環11安裝在一起時,它們共同限定挺桿10的外表面S10上的環形潤滑凹槽3。
[0053]底環11包括具有圓柱中空形狀、中心在縱向軸線Y1上的第一部分或下部部分11A。下部部分11A限定挺桿10的下部端部10.1。下部部分11A具有直徑為D1的外表面SllAo
[0054]下部部分11A經由中心在縱向軸線Y1上的環形臺肩11B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