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傳動系統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變速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阻力反饋式變速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階段,變速裝置廣泛用于機床、機動車和其他需要變速的機器或傳動系統上。以機動車為例,在機動車制造業內,變速裝置屬于機動車傳動系統中的最主要的部件之一。機動車的變速裝置是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動機曲軸的扭力,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的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的牽引力以及車速的不同需要。
[0003]在現有技術中,變速裝置一般采用齒輪傳動,其具有若干個定值傳動比,是能夠固定或分檔改變輸出軸與輸入軸傳動比的齒輪傳動裝置。此外,變速裝置通常由傳動機構和變速機構組成,可制成單獨變速機構或與傳動機構合裝在同一殼體內,傳動機構大多用普通齒輪傳動,也有的用行星齒輪傳動,但變速裝置均采用主動變速的方式進行變速。S卩,在現有技術中,均是通過動力源經由齒輪的大小嚙合互換以主動方式進行變速或變矩。
[0004]因此,在現有技術中,變速應在機動車等設備停止或轉速差很小的情況下進行,并且承載能力小,且不能保證兩軸嚴格同步,有時會出現打滑現象。此外,隨著生產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變速裝置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便是在此情況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不會出現打滑情況,同時還可以進行變速的變速裝置,換言之,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集變速、差速、防打滑于一體且用途廣泛的變速裝置。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為:一種變速裝置,包括變速裝置外殼
(H),在上述變速裝置外殼(H)內設置有:具有輸入軸齒輪(Ζιη)的輸入軸(Lin);第一差速器(A),該第一差速器(A)的一端與具有第一齒輪(ZJ的第一軸(D連接,并且另一端與具有第二齒輪(?)的第二軸(L2)連接;與上述第一差速器(A)并聯連接的第二差速器(B),該第二差速器(B)的一端與具有第三齒輪(Z3)的第三軸(L3)連接,并且另一端與第四軸(L4)連接;和與上述第二差速器(B)串聯連接的行星齒輪減速器(E),該行星齒輪減速器(E)的一端與上述第四軸(L4)的與上述第二差速器(B)連接的一端的相反端連接,并且另一端與輸出軸α_)連接;并且,上述第一軸(LJ和上述第二軸(L2)與上述輸入軸(Lin)平行,上述第三軸(l3)、上述第四軸(l4)和上述輸出軸α_)與上述輸入軸(Lin)平行,上述輸入軸齒輪(Zin)與上述第一差速器(A)所具有的從動齒輪(Zm)嚙合,上述第一齒輪(Z:)與上述第三齒輪(Z3)嚙合,上述第二齒輪(Z2)與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所具有的外殼齒輪(Zn)口 |Δ| 合。
[0007]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與上述輸入軸(Lin)相平行地還設置有多個不同于第一差速器(A)和上述第二差速器(B)的其它的差速器。
[0008]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包括具有內齒的外殼(hE)、設置在上述外殼(hE)上的上述外殼齒輪(Zn)、太陽齒輪(ZE)、第一行星齒輪(ZE1)和行星架(K),其中,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的上述太陽齒輪(ZE)與上述第四軸(L4)連接,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的上述行星架(κ)與上述輸出軸α_)連接。
[0009]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為:一種變速裝置,具有變速裝置外殼(Η),在上述變速裝置外殼⑶內設置有:具有輸入軸齒輪(Ζιη)的輸入軸(Lin);差速器(A),該差速器㈧的一端與具有第一齒輪(ZJ的第一軸(D連接,并且另一端與具有第二齒輪(Z2)的第二軸(L2)連接;和與上述差速器(A)并聯連接的行星齒輪減速器(E),該行星齒輪減速器(E)的一端與具有第三齒輪(Z3)的第三軸(L3)連接,并且另一端與輸出軸α_)連接;并且,上述第一軸(Q)和上述第二軸(L2)與上述輸入軸(Lin)平行,上述第三軸(L3)和上述輸出軸α_)與上述輸入軸(Lin)平行,上述輸入軸齒輪(Ζιη)與上述差速器(A)所具有的從動齒輪(ZJ嚙合,上述第一齒輪(Zi)與上述第三齒輪(z3)嚙合,上述第二齒輪(z2)與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所具有的外殼齒輪(Zn)嚙合。
[0010]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與上述輸入軸(Lin)相平行地設置有多個差速器。
[0011]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包括具有內齒的外殼(hE)、設置在上述外殼(hE)上的上述外殼齒輪(Zn)、太陽齒輪(ZE)、第一行星齒輪(ZE1)和行星架(K),其中,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的上述太陽齒輪(ZE)與上述第三軸(L3)連接,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的上述行星架(κ)與上述輸出軸α_)連接。
[0012]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上述差速器均具有兩個行星齒輪。
[0013]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上述第一齒輪0)、上述第二齒輪(Z2)、上述第三齒輪(z3)、上述輸入軸齒輪(Ζιη)、上述外殼齒輪(Zn)、上述從動齒輪(ZJ的傳動比相等。
[0014]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上述行星齒輪減速器(E)還具有第二行星齒輪(ZE2)。
[0015]在上述的變速裝置中,上述太陽齒輪(ZE)、上述第一行星齒輪(ZE1)、上述第二行星齒輪(ZE2)之間傳動比為1:1:1或2:1:1或3:1:1。
[0016]發明的效果
[0017]通過本發明的變速裝置,能夠實現阻力反饋式變速,能夠將變速、差速、防打滑集于一體并且用途廣泛。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的示意圖。
[0019]圖2是表第一實施方式的簡圖。
[0020]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的示意圖。
[0021]圖4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明,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23]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阻力反饋式的變速裝置,該阻力反饋式變速裝置能夠將變速、差速、防打滑集于一體并且用途廣泛。
[0024]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該第一實施方式的簡圖。
[0025]-第一實施方式-
[0026]如圖1、2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阻力反饋式的變速裝置1中,在變速裝置1的變速裝置外殼Η內設置有兩個差速器Α、Β和一個行星齒輪減速器Ε以及與差速器A的中心軸和差速器B的中心軸分別平行的輸入軸Lin,在該輸入軸Lin上設置有輸入軸齒輪Ζιη。其中,差速器A和差速器B并聯連接,行星齒輪減速器E與兩個差速器A、B中的任意一個串聯連接,即一端與兩個差速器A、B中的任意一個連接且另一端與輸出軸L-連接(行星齒輪減速器E與兩個差速器A、B中的任意一個串聯連接且與另一個并聯連接)。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行星齒輪減速器E與差速器B串聯連接(此時,星齒輪減速器E與差速器A并聯連接)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圖1、2僅僅是一個示例,也可以將行星齒輪減速器E設置成不與差速器B串聯連接而是與差速器A串聯連接。
[0027]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傳動軸以及在差速器A、差速器B、行星齒輪減速器E及其中心軸和輸入軸Lin與輸出軸L-上設置齒輪等,將差速器A、差速器B、行星齒輪減速器E、輸入軸Lin和輸出軸L-等連接在一起,構成動力傳遞系統,從而形成本發明的變速裝置。下面,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變速裝置1的具體構造進行詳細說明。
[0028]〈差速器A的結構〉
[0029]在本發明中,差速器A包括:差速器外殼hA、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A上的從動齒輪Z?、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A內的半軸齒輪ZA1、與該半軸齒輪ZA1連接的第一軸U、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A內的半軸齒輪ZA2、與該半軸齒輪ZA2連接的第二軸L2、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A內的行星齒輪WA1、行星齒輪WA2和行星齒輪軸Qa。其中,差速器外殼hA、從動齒輪Zm和行星齒輪軸Qa形成為一體,行星齒輪WA1和行星齒輪\2被安裝于行星齒輪軸Qa上,該行星齒輪WAi和行星齒輪WA2既可以隨著行星齒輪軸Qa繞差速器A的中心軸公轉,也可以分別繞著行星齒輪軸Qa進行自轉。在差速器外殼hA內,行星齒輪WA1與半軸齒輪ZA1和半軸齒輪ZA2相嚙合,并且行星齒輪WA2也與半軸齒輪ZA1和半軸齒輪ZA2相嚙合。差速器A的第一軸Q與第二軸L2構成了差速器A的中心軸。此外,在第一軸Q上設置有齒輪Zi,在第二軸L2上設置有齒輪Z2。
[0030]<差速器B的結構>
[0031]差速器B包括:差速器外殼hB、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B內的半軸齒輪ZB1、與該半軸齒輪ZB1連接的第三軸L3、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B內的半軸齒輪ZB2、與該半軸齒輪ZB2連接的第四軸L4、設置在差速器外殼hB內的行星齒輪WB1、行星齒輪WB2和行星齒輪軸Qb。其中,差速器外殼hB和行星齒輪軸Qb形成為一體,行星齒輪WB1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