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用于控制用于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撐車輛(諸如汽車)的車輪的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的方法,更具體地,涉及用于控制如下的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的方法,在該車輪軸承裝置中,在給所述車輪軸承裝置施加預載荷的情況下將所述軸承間隙設定為預定的負間隙。
【背景技術】
[0002]以前,將預定的軸承預載荷施加至車輪軸承裝置以確保期望的軸承剛性。這種車輪軸承裝置的代表性實施例在圖13中示出。在本說明書的說明部分,術語“外側”是指位于車體的外側的那側(例如圖13的左側),而術語“內側”是指當車輪軸承裝置安裝在車輛時位于車體的內側的那側(例如圖13的右側)。
[0003]該車輪軸承裝置為用于驅動輪的第三代類型,并且包括內構件51、外構件52和以可滾動的方式容納在內構件51和外構件52之間的雙列球53。內構件51包括轂輪54和壓配合在轂輪54上的內圈55。
[0004]轂輪54在其外側端一體地形成有車輪安裝凸緣56,并且用于緊固車輪的轂螺栓56a沿車輪安裝凸緣56的周邊等距地布置在車輪安裝凸緣56上。另外,轂輪54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內滾道表面54a并且在其內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傳遞轉矩的齒(或花鍵)54c,并且具有從內滾道表面54a軸向延伸的筒狀部54b。
[0005]另一方面,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內滾道表面55a的內圈55壓配合到轂輪54的筒狀部54b上,并且借助于斂縫部54d而被固定,以防止內圈55從轂輪54軸向滑落,斂縫部54d是通過使筒狀部54b的端部徑向向外塑性變形而形成的。
[0006]外構件52在其外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待被安裝到車體(未示出)上的車體安裝凸緣52b,并且在其內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雙列外滾道表面52a、52a。容納在內滾道表面54a、55a和外滾道表面52a、52a之間的雙列球53、53由保持架57、57以可自由滾動的方式保持。另外,密封件58、59安裝在外構件52的兩端上以防止容納在軸承內的潤滑脂滲漏并且防止雨水或灰塵從外面進入軸承。
[0007]由于該車輪軸承裝置采取了所謂的自保持結構(在該結構中,內圈55由通過使轂輪54的筒狀部54b的端部徑向向外塑性變形而形成的斂縫部54d固定),所以對于以前的車輪軸承裝置不必通過用大力擰緊螺母等來控制預載量,并且因而可以簡化將車輪軸承裝置裝配到車輛并且長期保持預載量。然而,由于軸承間隙會例如因由于斂縫操作而導致的內圈55的變形或斂縫載荷的變化而改變,所以難于精確地控制車輪軸承裝置中的預載量。
[0008]因此,已執行了車輪軸承裝置的以下組裝過程。S卩,首先將內圈55壓配合在轂輪54的筒狀部54b上,如圖14所示,并且就在內圈55的較小端面60抵靠轂輪54的肩部61之前立即停止壓配合操作。此時在內圈55的較小端面60和轂輪54的肩部61之間保留預定距離S,因此,軸承的軸向間隙是正的。在此狀態下,測量從內圈55的基準表面(較大端面)62到轂輪54的基準表面(凸緣側表面)63的軸向距離t0,并且此外,根據外構件52相對于內構件51的軸向移動量測量軸承的初始軸向間隙δ Oο
[0009]然后,繼續將內圈55壓配合到轂輪54上,直到內圈55的較小端面60抵靠轂輪54的肩部61,如圖15所示;并且測量從內圈55的基準表面62到轂輪54的基準表面63的軸向距離tl。然后,從公式δ? = 5 0-(t0-tl)獲得將內圈55壓配合到轂輪54上之后的軸向軸承間隙δ I。
[0010]然后,執行斂縫操作,并且測量在斂縫之后從內圈55的基準表面62到轂輪54的基準表面63的軸向距離t2,如圖13所示。雖然預載量因為斂縫導致的軸承間隙減小而增加,但是間隙減小量(預載荷增大量)可以被表達為(tl-t2)。因此,在斂縫之后最終組裝的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預載量)δ 2可以從公式δ 2 = δ l+(tl-t2)獲得。
[0011]根據現有技術的這種軸承間隙控制方法,可能提供如下的車輪軸承裝置,在該設備中,適當的預載量可以通過基于車輪軸承裝置的組裝過程中的測量值控制組裝車輪軸承裝置之后的負的軸承間隙來保證(參見例如以下的專利文獻I)。
[0012]現有技術中的專利文獻
[0013]專利文獻
[0014]專利文獻1:JP2001_225606A
【發明內容】
[001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6]然而,在現有技術的這種軸承間隙控制方法中,雖然可能從已完成斂縫的最終組裝的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預載量)S 2獲得軸承的預載量,但是因為斂縫之前的軸承間隙δ I的變化或者由于斂縫操作而導致的軸承間隙的減量(tl_t2)的變化,所以在真正的組裝過程中非常難于精確地并穩定地控制最終軸承間隙δ 2。
[0017]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控制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的方法,該方法可以通過如下步驟精確地并穩定地控制軸承間隙:將在斂縫之前預先測量的各個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和組件寬度的測量值輸入到計算機和操作處理;以及校正斂縫設備的斂縫操作完成時的端部位置以使得斂縫操作之后的軸承間隙變得恒定。
[0018]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0019]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根據權利要求1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控制車輪軸承裝置的軸承間隙的方法,所述車輪軸承裝置包括:外構件,所述外構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待被安裝在車體上的車體安裝凸緣,并且所述外構件的內周面上形成有雙列外滾道表面;內構件,所述內構件包括轂輪以及內圈,或者所述內構件包括轂輪以及等速萬向接頭的外接頭構件,所述轂輪的一端形成有車輪安裝凸緣并且具有從所述車輪安裝凸緣軸向延伸的筒狀部,并且所述內圈壓配合在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上或者所述外接頭構件壓配合在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中,所述內構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雙列外滾道表面對置的雙列內滾道表面;以及以可自由滾動的方式容納在所述外構件的所述外滾道表面和所述內構件的所述內滾道表面之間的雙列滾動元件;并且所述內圈或者所述外接頭構件借助于斂縫部而被固定在所述轂輪上,所述斂縫部通過使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的端部或者所述外接頭構件的端部徑向向外塑性變形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將所述內圈壓配合在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上或者將所述外接頭構件壓配合在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中期間,在正的軸承間隙狀態中暫時停止壓配合操作的情況下,測量所述轂輪的基準表面和所述內圈的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O和初始軸向間隙δ0,或者測量所述轂輪的基準表面和所述外接頭構件的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O和初始軸向間隙δ O ;在進一步繼續并完成所述壓配合操作之后,測量所述轂輪的所述基準表面和所述內圈的所述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l,或者測量所述轂輪的所述基準表面和所述外接頭構件的所述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l,并且然后根據公式δ I = δ O-(TO-Tl)獲得該狀態下的軸向間隙δ I;以及根據公式Τ2 = δ 2-δ 1-Τ1,獲得所述轂輪的所述基準表面和所述內圈的所述基準表面之間在斂縫操作之后的軸向距離Τ2,或者獲得所述轂輪的所述基準表面和所述外接頭構件的所述基準表面之間在斂縫操作之后的軸向距離Τ2,使得所述軸向距離Τ2成為軸承間隙S 2在所述斂縫操作之后的目標值,并且然后改變斂縫設備的斂縫操作的完成端位置。
[0020]根據權利要求1的本發明,由于內圈或外接頭構件通過斂縫部固定在轂輪上(所述斂縫部通過使轂輪的筒狀部的端部或者外接頭構件的端部徑向向外塑性變形而形成)并且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將所述內圈壓配合在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上或者將所述外接頭構件壓配合在所述轂輪的所述筒狀部中期間,在正的軸承間隙狀態中暫時停止壓配合操作的情況下,測量所述轂輪的基準表面和所述內圈的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O和初始軸向間隙δ 0,或者測量所述轂輪的基準表面和所述外接頭構件的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O和初始軸向間隙δ O ;在進一步繼續并完成所述壓配合操作之后,測量所述轂輪的所述基準表面和所述內圈的所述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l,或者測量所述轂輪的所述基準表面和所述外接頭構件的所述基準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Tl,并且然后根據公式δ I = δ O-(TO-Tl)獲得該狀態下的軸向間隙δ I ;以及根據公式Τ2 = δ2_δ 1-Τ1,獲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