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電器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固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電器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各種電器設備上的零部件進行裝配安裝時,通常采用螺母直螺栓的固定方式進行緊固安裝,如:壓縮機裝配至空調系統時的接線順序通常為首先裝配絕緣膠皮,然后插接線端子,進而再裝配護蓋,最后將螺母與直螺栓擰緊加固,完成裝配。采用上述固定方式進行各零部件的安裝時,在螺母和直螺栓擰緊階段,需要裝配人員使用專用扳手將螺母預定位并擰緊。這就使得其裝配工序繁瑣,且產生工時浪費。
【發明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的緊固方式裝配工序繁瑣,且產生工時浪費的問題,提供一種固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電器設備。
[0004]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提供的一種固定裝置,包括第一鎖緊部、第二鎖緊部和連接部;
[0005]所述第一鎖緊部和所述第二鎖緊部均呈彎折狀,且位于所述連接部的同一側面;
[0006]所述連接部開設有第一通孔,適用于套設在固定物上;
[0007]所述第一鎖緊部和所述第二鎖緊部分別與所述連接部的兩端連接;
[0008]所述第一鎖緊部未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鎖緊部未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一端相對設置并形成第二通孔,適用于夾緊所述固定物;
[0009]所述第一鎖緊部未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鎖緊部未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一端均與水平面具有預設角度的夾角。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預設角度的取值范圍為5° — 15°。
[0011 ]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和所述連接部一體成型。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緊部包括第一折彎部、第二折彎部、第三折彎部和第四折彎部;其中
[0013]所述第一折彎部與所述連接部的一端連接;
[0014]所述第二折彎部連接在所述第一折彎部和所述第三折彎部之間;
[0015]所述第三折彎部連接在所述第二折彎部和所述第四折彎部之間;
[0016]所述第四折彎部與水平面具有所述預設角度的夾角;
[0017]所述第二鎖緊部包括第五折彎部、第六折彎部、第七折彎部和第八折彎部;其中
[0018]所述第五折彎部與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連接;
[0019]所述第六折彎部連接在所述第五折彎部和第七折彎部之間;
[0020]所述第七折彎部連接在第六折彎部和所述第八折彎部之間;
[0021]所述第八折彎部與水平面具有所述預設角度的夾角。
[002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彎部與所述第三折彎部連接后呈開口朝向所述第一折彎部的“V”字型結構;且
[0023]所述第三折彎部與所述第四折彎部連接后呈開口背向所述第一折彎部的“V”字型結構。
[002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六折彎部與所述第七折彎部連接后呈開口朝向所述第五折彎部的“V”字型結構;且
[0025]所述第七折彎部與所述第八折彎部連接后呈開口背向所述第五折彎部的“V”字型結構。
[002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彎部和所述第五折彎部均與所述連接部垂直;且
[0027]所述第二折彎部和所述第六折彎部均與所述連接部平行。
[002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二折彎部、所述第三折彎部和所述第四折彎部一體成型;且
[0029]所述第五折彎部、所述第六折彎部、所述第七折彎部和所述第八折彎部一體成型。
[003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0031]所述第一固定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與所述連接部組成的第一側面上,適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鎖緊部和所述第二鎖緊部;
[0032]所述第二固定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與所述連接部組成的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上,適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鎖緊部和所述第二鎖緊部。
[003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所述連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一體成型。
[003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緊部、所述第二鎖緊部和所述連接部的材質均為金屬板材。
[003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金屬板材的厚度為0.5mm一 1mm。
[0036]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電器設備,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固定裝置。
[0037]上述固定裝置的有益效果:
[0038]其通過設置固定裝置包括第一鎖緊部、第二鎖緊部和連接部,第一鎖緊部和第二鎖緊部均設置為彎折狀并位于連接部的同一側面;連接部開設有第一通孔,適用于套設在固定物上。其中,第一鎖緊部和第二鎖緊部分別與連接部的兩端相連接。第一鎖緊部未與連接部連接的一端與第二鎖緊部未與連接部連接的一端相對設置并形成第二通孔。由此當連接部通過第一通孔套設在固定物上時,同時使得固定物穿過第二通孔,進而由第一鎖緊部未與連接部相連接的一端和第二鎖緊部未與連接部相連接的一端共同作用以夾緊該固定物。由于上述固定裝置的第一鎖緊部未與連接部相連接的一端和第二鎖緊部未與連接部相連接的一端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預設角度,且第一鎖緊部和第二鎖緊部均設置為彎折狀,因此當第一鎖緊部和第二鎖緊部夾緊該固定物后,利用折彎工件彈性受力根據方向不同而大小差異的特點,第一鎖緊部和第二鎖緊部在受力后與固定物相互咬合形成自鎖,從而實現固定物的緊固功能。如此將現有的螺母直螺栓的固定方式更改為自鎖的固定方式,不需使用輔助工具即可達到快速裝配緊固的目的,從而節省了固定工序的時間,并降低了固定工序的勞動強度。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的緊固方式裝配工序繁瑣,且產生工時浪費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39]圖1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的一具體實施例的仰視圖;
[0040]圖2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的一具體實施例的俯視圖;
[0041]圖3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的一具體實施例的剖開圖;
[0042]圖4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特征及原理分析示意圖;
[0043]圖5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展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使本發明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5]參見圖1至圖3,作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00的一具體實施例,其包括第一鎖緊部110、第二鎖緊部120和連接部130。其中,第一鎖緊部110和第二鎖緊部120均呈彎折狀,并位于連接部130的同一側面。同時,第一鎖緊部110和第二鎖緊部120還分別與連接部130的兩端連接。連接部130開設有第一通孔131,適用于套設在固定物(圖中未示出)上,與固定物相配合。
[0046]第一鎖緊部110未與連接部130連接的一端與第二鎖緊部120未與連接部130連接的一端則相對設置并形成第二通孔140。這就使得連接部130通過第一通孔131套設在固定物上后,第一鎖緊部110未與連接部130連接的一端和第二鎖緊部120未與連接部130連接的一端能夠通過第二通孔140夾緊該固定物。
[0047]又由于本發明的固定裝置100的第一鎖緊部110和第二鎖緊部120均設置為彎折狀,并且第一鎖緊部110未與連接部130連接的一端和第二鎖緊部120未與連接部130連接的一端均設置為與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夾角,該夾角的角度為預設角度。因此,當第一鎖緊部110未與連接部130相連接的一端和第二鎖緊部120未與連接部130相連接的一端夾緊固定物,與固定物相互咬合時,根據第一鎖緊部110和第二鎖緊部120折彎工件彈性受力方向的不同而大小差異的特點,第一鎖緊部110和第二鎖緊部120在受力后與固定物形成自鎖結構,實現“易裝難拆”的目的,從而實現對固定物的緊固的目的。
[0048]其通過將固定物的固定方式由現有的螺母直螺栓固定方式改變為自鎖的固定方式,只需要操作人員通過連接部130的第一通孔131將固定裝置100直接套設到固定物上,并使得固定物穿過第一鎖緊部110和第二鎖緊部120形成的第二通孔140,即可實現固定物的裝配和緊固。不需要借助輔助工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