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減振器。
【背景技術】
[0002]風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正在全球范圍迅速推廣。目前風力發電機組已經發展到大兆瓦機型,其結構型式主要包括雙饋式、半直驅式和直驅式,其中尤其以雙饋式風機應用最為廣泛。風力發電機組正常發電時發電機轉子的轉速較高,在正常運轉過程中會產生振動。在雙饋式和半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中,發電機底部一般安裝了減振器進行隔振,以防止輸入的高頻振動通過發電機傳遞到主機架上,降低發電機結構噪音。
[0003]但風力發電機組的振動頻率和振幅影響因素較多。例如,風機發電機組的結構不均勻、材質不勻和/或制造安裝誤差等原因所導致的發電機轉子中心慣性軸偏離其旋轉軸線。還例如,其傳動系統中的發電機、主機架以及主軸等在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制造誤差。風力發電機組的振動頻率和振幅不同,則需要有不同剛度的減振器來相匹配。
[0004]由此,用戶進行現場試裝和測試時,經常出現減振器的剛度性能不能滿足減振要求,為了得到不同剛度的減振器,只能要求制造廠家調節結構或橡膠硬度,以重新調整減振器剛度,導致工作效率很低,且投入的開發費用也非常高。
[0005]另外,采用橡膠墊的減振器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橡膠墊的老化和蠕變,減振器的剛度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這樣會導致需要每隔一段時間來更換減振器。但很多情況下更換減振器并不容易。例如,風力發電機的減振器安裝在風機機艙內,更換該減振器的難度非常大,所以該減振器設計壽命與該風力發電機組的設計壽命一致(通常都長達20年)。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減振器的剛度不可調。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減振器,其包括:下支座;緊壓向下支座的上支座;接頭,接頭包括設置在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芯塊以及從芯塊上伸出并穿過上支座的支撐桿;設置在芯塊與下支座之間的下彈性件;以及用于調節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距離的調節件。
[0008]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減振器還包括設置在芯塊與上支座之間的上彈性件。
[0009]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彈性件為套裝在支撐桿上的環形彈性墊片。
[0010]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支座包括與上彈性件抵接的內錐面,芯塊包括與上彈性件抵接的外錐面。
[0011]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下彈性件構造為環形,下支座包括與下彈性件抵接的內錐面,芯塊包括與下彈性件抵接的外錐面。
[0012]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內錐面和/或外錐面為圓錐面。
[0013]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采用螺栓連接或螺釘連接。
[0014]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下支座靠近上支座的一端的設置有外螺紋,調節件為內壁設置有與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且抵接于上支座的筒狀結構。
[0015]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支座靠近下支座的一端的設置有外螺紋,調節件為內壁設置有與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且抵接于下支座的筒狀結構。
[0016]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調節件包括穿過上支座、與上支座螺紋配合且一端抵接于下支座的螺桿。
[0017]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彈性件和/或下彈性件包括相互層疊的多層橡膠層和多層鋼片,相鄰的兩層橡膠層被鋼片分隔開來。
[0018]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下彈性件設置有向靠近芯塊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和/或向靠近下支座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第一凸和/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沿各自凸出的方向具有漸縮的寬度。
[0019]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為梯形。
[0020]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彈性件設置有向靠近芯塊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和/或向靠近上支座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第一凸和/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沿各自凸出的方向具有漸縮的寬度。
[0021]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為梯形。
[0022]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上彈性件和下彈性件處于預壓縮狀態。
[0023]本發明通過調節調節件來改變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的距離,來改變下彈性件的預壓縮量,進而改變減振器的剛度。具體地,將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的距離減小,芯塊與下支座之間的距離減小,下彈性件進一步被壓縮,減振器的剛度增大。將上支座與下支座之間的距離增大,芯塊與下支座之間的距離增大,下彈性件的壓縮量減小,減振器的剛度減小。由此,實現減振器的剛度可調。這種減振器能在安裝現場調節剛度值以滿足不同減振剛度的需求,比普通減振器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同時,這種減振器在長時間使用后,下彈性件的老化和蠕變而導致的減振器剛度變化也可以通過重新調整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間的距離來修正,由此相對延長了該減振器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24]在下文中將基于實施例并參考附圖來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
[0025]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一種減振器的全剖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一種減振器的全剖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一種減振器的全剖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4中的一種減振器的全剖示意圖;
[0029]圖5為圖4中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0030]圖6為圖4中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0031]圖7為圖4中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0032]圖8為圖4中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0033]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例5中的一種減振器的全剖示意圖。
[0034]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6]實施例1
[0037]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1中的減振器10包括:下支座1、上支座5、接頭7、上彈性件4、下彈性件3、螺釘6以及調節件2。
[0038]在本實施例中,下支座I構包括下蓋11和凸臺12。下蓋11構造成大致的圓盤形或方盤形。下蓋11的一個端面為上表面。凸臺12構造為環形,并從下蓋11的上表面向背離下蓋11的方向伸出。優選地,凸臺12的軸線與下蓋11的軸線重合。凸臺12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外螺紋。外螺紋分布在凸臺12背離下蓋11的一端。凸臺12的頂端還設置有多個第一螺孔。多個第一螺孔沿周向均勻分布。第一螺孔的軸線與凸臺12的軸線平行。
[0039]下蓋11的邊緣還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13。螺釘穿過該第一通孔13而將下支座I固定在安裝座上。優選地,這些第一通孔13沿周向均勻地分布在下支座I上。
[0040]調節件2構造為筒狀結構。調節件2中部的通孔為第二螺孔。第二螺孔與凸臺12的外螺紋相互配合。調節件2套裝在凸臺12的外螺紋上。旋轉調節件2,可以沿凸臺12的軸向靠近或遠離下蓋11。調節件2優選為調節螺母。
[0041]下彈性件3設置在凸臺12內。下彈性件3構造為平墊。下彈性件3的一個端面抵接于下蓋11。
[0042]接頭7包括芯塊71和支撐桿72。芯塊71構構造成平板狀。優選地,芯塊71構造為圓盤形或方盤形。芯塊71的一個板面抵接于下彈性件3的另一端面(即下彈性件3背離下蓋11的端面)。支撐桿72從芯塊71的另一個板面上伸出。支撐桿72優選地垂直于芯塊71。支撐桿72用于承載需要減振的外部設備。優選地,支撐桿72的頂端設置有第三螺孔,且第三螺孔的軸線與支撐桿72的軸線重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