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沖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緩沖裝置的改良。
【背景技術】
[0002]緩沖裝置包括缸體、活塞、活塞桿、伸長側室、壓縮側室、中間筒、外筒、吸入通路、整流通路、阻尼力可變閥。活塞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缸體內。活塞桿插入到缸體內并與活塞相連結。利用活塞劃分出伸長側室和壓縮側室。中間筒覆蓋缸體的外周并在其與缸體之間形成排出通路。外筒覆蓋中間筒的外周并在其與中間筒之間形成貯存器。吸入通路僅容許工作油自貯存器朝向壓縮側室流動。整流通路設于活塞并僅容許工作油自壓縮側室朝向伸長側室流動。阻尼力可變閥設于排出通路與貯存器之間。
[0003]緩沖裝置無論在伸長時還是在收縮時都利用整流通路和吸入通路的工作使工作油自缸體內通過排出通路而向貯存器流出。通過調節在阻尼力可變閥處對該工作油的流動所施加的阻力,從而能夠調節緩沖裝置所產生的阻尼力(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9 -222136)ο
[0004]由此,緩沖裝置能夠調節阻尼力,因此能夠針對車身的振動產生最佳的阻尼力,從而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另外,在缸體的外部具有阻尼力可變閥的緩沖裝置具有如下的優點:能夠確保沖程長度,并且與在活塞內具有阻尼力可變閥的緩沖裝置相比能夠維持向車輛搭載的搭載性。
【發明內容】
_5]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6]為了調節具有阻尼力可變閥的緩沖裝置的阻尼力,使用了螺線管。通過調節螺線管向用于控制阻尼力可變閥的開閥壓力的先導閥施加的推力,調節阻尼力可變閥向工作油的流動施加的阻力。
[0007]為了使緩沖裝置產生抑制車輛的振動的最佳的阻尼力,被稱為E⑶(ElectronicControl Unit)的電子控制裝置根據利用各種傳感器檢測到的車輛的車身的振動信息求得最佳的阻尼力,并向用于驅動螺線管的驅動器發送控制指令。
[0008]目前,緩沖裝置調整阻尼力而能夠進行減振的車身的振動的頻率因阻尼力可變閥的響應性和E⑶的運算處理速度而使上限被限制在幾Hz左右。因此,難以抑制上限以上的頻率的振動。
[0009]然而,左右車輛的乘坐舒適性的車身振動的頻率是高于能夠進行減振的頻帶的高頻。以往的緩沖裝置無法抑制這樣的高頻振動,因此期望進一步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另夕卜,若能夠在輸入高頻振動時且在緩沖裝置的伸縮速度較高的情況下獲得充分的振動抑制效果,則能夠更進一步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
[0010]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高頻輸入時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且即使伸縮速度較高也能夠維持振動抑制效果的緩沖裝置。
[0011]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2]根據本發明的某實施方式,緩沖裝置包括:缸體;活塞,其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上述缸體內且在該缸體內劃分出伸長側室和壓縮側室;貯存器;吸入通路,其僅容許液體自上述貯存器朝向上述壓縮側室流動;整流通路,其只容許液體自上述壓縮側室朝向上述伸長側室流動;以及阻尼力調整部,其僅容許液體自上述伸長側室朝向上述貯存器流動,并且能夠改變向該液體的流動施加的阻力,其中,該緩沖裝置包括:殼體,其設有壓力室,該壓力室具有小截面積部和大截面積部;自由活塞,其包括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上述壓力室的小截面積部內的小活塞部和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上述壓力室的大截面積部內的大活塞部,并且在上述小截面積部內利用上述小活塞部劃分出小室,在上述大截面積部內且是上述小活塞部的外周劃分出外周室,在上述大截面積部內利用上述大活塞部劃分出大室;彈簧元件,其將上述自由活塞相對于上述壓力室定位于中立位置,并且產生抑制該自由活塞自中立位置的位移的作用力;伸長側通路,其將上述小室和上述外周室中的一者連通于上述伸長側室;壓縮側第一通路和壓縮側第二通路,其將上述大室和上述壓縮側室連通起來;第一閥,其設于上述壓縮側第一通路,僅容許液體自上述大室朝向上述壓縮側室流動,并且向該流動施加阻力;以及第二閥,其設于上述壓縮側第二通路,僅容許液體自上述壓縮側室朝向上述大室流動,并且向該流動施加阻力。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實施方式的緩沖裝置的縱剖視圖。
[0014]圖2是實施方式的緩沖裝置的阻尼特性圖。
[0015]圖3是實施方式的緩沖裝置的底部構件的具體的一例子的縱剖視圖。
[0016]圖4是實施方式的緩沖裝置的底部構件的具體的其它例子的縱剖視圖。
[0017]圖5是實施方式的緩沖裝置的底部構件的具體的其它例子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裝置。以下在除阻尼特性圖以外的各附圖中,以上方作為“上”、以下方作為“下”進行說明。
[0019]如圖1所示,緩沖裝置Dl包括缸體1、活塞2、貯存器R、吸入通路3、整流通路4、阻尼力可變閥V、底部構件11、自由活塞5、彈簧元件6、伸長側通路20、壓縮側第一通路19a、壓縮側第二通路1%、第一閥Va、以及第二閥Vb。
[0020]活塞2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缸體I內并將缸體I內劃分為伸長側室Rl和壓縮側室R2。吸入通路3僅容許液體自貯存器R朝向壓縮側室R2流動。整流通路4僅容許液體自壓縮側室R2朝向伸長側室Rl流動。阻尼力可變閥V是僅容許液體自伸長側室Rl朝向貯存器R流動并且能夠改變對液體的流動施加的阻力的阻尼力調整部。底部構件11是設有壓力室14的殼體,壓力室14具有小截面積部14a和大截面積部14b。自由活塞5包括:小活塞部5b,其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壓力室14的小截面積部14a內;以及大活塞部5c,其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壓力室14的大截面積部14b內。自由活塞5在小截面積部14a內利用小活塞部5b劃分出小室15,在大截面積部14b內且是小活塞部5b的外周劃分出外周室17,在大截面積部14b內利用大活塞部5c劃分出大室16。
[0021]彈簧元件6將自由活塞5相對于壓力室14定位在中立位置并且產生抑制自由活塞5自中立位置位移的作用力。伸長側通路20將小室15和外周室17中的一者、即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將外周室17連通于伸長側室Rl。壓縮側第一通路19a和壓縮側第二通路19b將大室16和壓縮側室R2連通起來。第一閥Va設于壓縮側第一通路19a,僅容許液體自大室16朝向壓縮側室R2流動,并且向液體的流動施加阻力。第二閥Vb設于壓縮側第二通路1%,僅容許液體自壓縮側室R2朝向大室16流動,并且向液體的流動施加阻力。
[0022]緩沖裝置Dl包括以移動自如的方式穿插于缸體I內的活塞桿21。活塞桿21的一端21a連結于活塞2,另一端即上端被用于密封缸體I的上端的環狀的桿引導件8以滑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并向外部突出。緩沖裝置Dl還包括中間筒9和外筒10。中間筒9覆蓋缸體I的外周并在其與缸體I之間形成將伸長側室Rl和貯存器R連通起來的排出通路7。有底筒狀的外筒10覆蓋中間筒9的外周并在其與中間筒9之間形成貯存器R。阻尼力可變閥V設于排出通路7與貯存器R之間。缸體I的下端和中間筒9的下端被底部構件11密封。在底部構件11設有壓力室14和吸入通路3。
[0023]在伸長側室R1、壓縮側室R2以及壓力室14內填滿了工作油等液體,在貯存器R內填充有液體和氣體。對于液體,除了工作油以外,還可以使用例如水、水溶液這樣的液體。
[0024]接著,詳細說明緩沖裝置Dl的各部分。活塞2連結于活塞桿21的下端即一端21a,活塞桿21以移動自如的方式穿插于缸體I內。活塞桿21與對活塞桿21進行軸支承的桿引導件8之間被密封構件12密封,從而使缸體I內保持液密狀態。
[0025]桿引導件8的外徑逐級增大,從而與缸體1、中間筒9以及外筒10配合。缸體1、中間筒9以及外筒10這三者的上端開口被桿引導件8封閉。
[0026]底部構件11配合于缸體I的下端。底部構件11包括小徑部11a、中徑部11b、大徑部11c、筒部Ild以及多個缺口 lie。小徑部Ila配合于缸體I內。中徑部Ilb的外徑大于小徑部Ila的外徑,中徑部Ilb配合于中間筒9內。大徑部Ilc設于中徑部Ilb的下端偵牝大徑部Ilc的外徑大于中徑部Ilb的外徑。筒部Ild設于大徑部Ilc的下端側。多個缺口 Ile設于筒部lid。
[0027]在外筒10內收納有底部構件11、缸體1、中間筒9、桿引導件8以及密封構件12,在將外筒10的上端彎邊(日文:加締? 6 )時,利用外筒10的彎邊部1a和外筒10的底部1b將底部構件11、缸體1、中間筒9、桿引導件8以及密封構件12夾在中間,從而使它們固定于外筒10。代替將外筒10的開口端彎邊,也可以設置旋裝于開口端的蓋,蓋和底部1b將底部構件11、缸體1、中間筒9、桿引導件8以及密封構件12夾在中間。
[0028]設于底部構件11的吸入通路3包括將貯存器R和壓縮側室R2連通起來的通路3a和設于通路3a的單向閥3b。具體而言,通路3a的一側在底部構件11的小徑部Ila的上端開口,另一側在大徑部Ilc的下端開口。在大徑部Ilc的下端開口的通路3a通過缺口 lie而與貯存器R相連通。單向閥3b僅在液體自貯存器R朝向壓縮側室R2流動的情況下開閥。吸入通路3僅容許液體自貯存器R朝向壓縮側室R2流動,阻止朝向相反方向的流動,而被設定為單向通行。
[0029]在活塞2設有整流通路4,整流通路4僅容許液體自壓縮側室R2朝向伸長側室Rl流動。整流通路4包括將壓縮側室R2與伸長側室Rl連通起來的通路4a和設于通路4a的單向閥4b。單向閥4b僅在液體自壓縮側室R2朝向伸長側室Rl流動的情況下開閥。整流通路4僅容許液體自壓縮側室R2朝向伸長側室Rl流動,阻止朝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