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用變速箱。
【背景技術】
[0002]在傳統技術中,允許在兩輪驅動模式和四輪驅動模式之間切換的多用途車輛中,在用于傳動來自發動機的驅動力的變速箱中,如日本特開2006-82662號公報中公開地,動力提取軸被設置成用于從發動機提取驅動力,由此將動力從動力提取軸傳動到前輪和后輪。
【發明內容】
[0003]此處,在動力提取軸和后車軸之間設置預定的軸間距的情況下,為了獲得預定的減速比或強度,設置于動力提取軸的齒輪的直徑或設置于后車軸的齒輪的直徑需要被制得較大,或者可選地需要將后輪中間軸設置在動力提取軸和后車軸之間。于是,在設置后輪中間軸的情況下,優選的是使齒輪聲(gearsound)降低。
[0004]因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確保了動力提取軸和后車軸之間預定的軸間距的狀態下能夠降低齒輪聲的變速箱。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
[0006]一種車輛用變速箱,其包括:
[0007]輸入軸,來自發動機的驅動力被輸入到所述輸入軸;動力提取軸,所述動力提取軸用于將所述輸入軸的驅動力傳動到前輪;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用于將所述輸入軸的驅動力傳動到后輪;以及后輪中間軸,所述后輪中間軸設置于所述動力提取軸和所述傳動機構之間的動力傳動線路中,其中,
[0008]所述后輪中間軸通過安裝于所述后輪中間軸的螺旋齒輪傳動所述驅動力,并且
[0009]通過錐形滾針軸承支撐所述后輪中間軸。
[0010]根據上述構造,后輪中間軸設置在動力提取軸和傳動機構之間,使得在確保了動力提取軸和后車軸之間預定的軸間距的狀態下能夠通過安裝到后輪中間軸的螺旋齒輪來降低齒輪聲。此外,能夠由錐形滾針軸承支撐因螺旋齒輪增大的軸向載荷(thrust load),而不必采用更大直徑的軸承。
[0011]優選地,本發明還采用如下的構造。
[0012](I)所述錐形滾針軸承以成對的形式設置在所述螺旋齒輪的兩側,然后
[0013]在所述錐形滾針軸承中的位于所述螺旋齒輪附近的一個錐形滾針軸承和所述螺旋齒輪之間,設置與所述螺旋齒輪抵接的彈性構件以及與所述彈性構件和所述錐形滾針軸承中的所述一個錐形滾針軸承抵接的套圈;然后
[0014]通過所述彈性構件對所述錐形滾針軸承進行預壓調整。
[0015](2)在上述構造(I)中,
[0016]所述彈性構件包括盤簧。
[0017](3)所述錐形滾針軸承中的每一個錐形滾針軸承均包括:外環,所述外環與所述變速箱的變速箱殼體抵接;內環,所述內環與所述后輪中間軸抵接;以及滾針,所述滾針位于所述外環和所述內環之間并且在所述外環和所述內環之間轉動,然后
[0018]所述錐形滾針軸承被設置成使得由所述滾針形成的圓錐的頂點形成在所述后輪中間軸的軸端的方向上。
[0019](4)所述變速箱的變速箱殼體由被左右分割的殼體構成。
[0020]根據上述構造(I),在安裝時,可以通過彈性構件將壓力預先施加到錐形滾針軸承上。
[0021]上述構造(2)提供了彈性構件的詳細構造。于是,根據本發明的構造,能夠易于實現對錐形滾針軸承的預壓。
[0022]根據上述構造(3),能夠有效地支撐由螺旋齒輪產生的軸向載荷。
[0023]根據上述構造(4),在采用錐形滾針軸承的情況下,能夠避免變速箱殼體的尺寸增大。此外,可以由被左右分割的殼體構造變速箱殼體,而不必單獨在變速箱殼體中設置蓋。
[0024]總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確保了動力提取軸和后車軸之間預定的軸間距的狀態下能夠降低齒輪聲的變速箱。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多用途車輛的左側視圖;
[0026]圖2是圖1中示出的多用途車輛的俯視圖;
[0027]圖3是變速箱(transmiss1n)的后方立體圖;
[0028]圖4是沿著穿過變速箱的各軸的線截取的截面展開圖;以及
[0029]圖5是圖4的后輪中間軸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車輛的整體結構]
[0031]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多用途車輛的左側視圖。此處,在本實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方向的標記被定義為與多用途車輛的駕駛員看到的那些方向相同。圖2是圖1中示出的多用途車輛的俯視圖。
[0032]如圖1和圖2所示,在多用途車輛I中,左右一對前輪2設置在車體的前部,左右一對后輪3設置在車體的后部。此外,乘車空間(車室)4設置在前輪2和后輪3之間。乘車空間4被ROPS 5包圍。ROPS 5是翻車保護結構的縮寫,其構成了車體骨架的一部分。然后,ROPS 5包括:左右一對前豎向構件5a ;左右一對后豎向構件5b ;左右一對中間豎向構件5c,其配置在前豎向構件5a和后豎向構件5b之間;以及多個上端梁構件5d,其用于使各豎向構件5a、5b和5c的上端部聯接。然后,負荷平臺6設置在乘車空間4的后方,而發動機罩(bonnet) 7設置在乘車空間4的前方。長凳型的前座椅11設置在乘車空間4的前半部,而長凳型的后座椅12設置在乘車空間4的后半部。前座椅11的左側部的座椅區域SI是駕駛員的座椅,諸如方向盤13等的操作部設置在左側的座椅區域SI的前方。
[0033]發動機8配置在后座椅12的下方。然后,用于轉換來自發動機8的驅動力且然后將其傳動至車輪的變速箱9配置在發動機8的后方。發動機8和變速箱9單獨地形成或彼此一體地形成。然后,通過安裝到發動機8的左側面和變速箱9的左側面的帶式轉換器(belt converter) 81將發動機8的驅動力傳動至變速箱9。帶式轉換器81包括V型帶式無級傳動器,其中根據發動機8的轉動速度和在車輪側的載荷的增大或減小來執行自動變速控制。
[0034][變速箱的結構]
[0035]圖3是變速箱9的后方立體圖。如圖3所示,通過在中央配合面接合左右一對變速箱殼體構件91a和91b來制造形成變速箱9的輪廓的變速箱殼體91。
[0036]圖4是沿著穿過變速箱9的各軸的線截取的截面展開圖。該變速箱9包括:變速箱殼體91,其用于收納變速機構;以及取力器殼體92,其聯接到變速箱殼體91的側壁并且用于收納齒輪式動力提取機構902,該齒輪式動力提取機構902聯接到變速機構的動力提取軸901。取力器殼體92包括:齒輪收納室92a,其用于收納齒輪式動力提取機構902 ;以及中間傳動室92b,其用于在變速箱殼體91的內部和齒輪收納室92a之間建立流體連通。在變速箱9的內部,以從前向后的順序設置有:輸入軸904,其用于接收來自發動機8 (圖2)的驅動力;中間軸905,其用于將輸入軸904的驅動力傳動至動力提取軸901 ;動力提取軸901 ;后輪中間軸906,其用于傳動動力提取軸901的驅動力;以及最終減速機構907,其用于使后輪中間軸906的驅動力最終減速,然后將所獲得的驅動力傳動至后車軸909。此外,在輸入軸904和中間軸905之間的下部中,配置反向惰輪軸903,用于使轉動方向反向。此處,圖4以展開到輸入軸904的前方的狀態示出了反向惰輪軸903。帶式轉換器(圖2)的從動帶輪(未示出)被安裝到輸入軸904。然后,通過在從動帶輪和驅動帶輪(未示出)之間卷繞的V型帶將來自發動機8 (圖2)的驅動力輸入到輸入軸904,該驅動帶輪被安裝到發動機8 (圖2)的輸出軸。
[0037]最終減速機構907包括小齒輪9071、鏈輪9072、差動機構907a以及差動鎖定機構907bο于是,從后輪中間軸906傳動的驅動力通過差動機構907a被傳動且分配至左右后輪3(圖2)。差動鎖定機構907b控制差動機構907a的固定和解除固定。于是,在差動鎖定機構907b固定差動機構907a的情況下,左右后輪3 (圖2)的差動是固定的。
[0038]在中間傳動室92b中,配置切換機構93,用于在連接狀態和切斷狀態之間切換動力提取軸901和齒輪式動力提取機構902之間的動力傳動。齒輪式動力提取機構902包括錐齒輪機構且包括:第一錐齒輪902b,其在輸入側設置有第一軸902a ;以及第二錐齒輪902d,其在輸出側設置有第二軸902c。切換機構93包括:切換套筒93a,其以在軸向上可滑動的方式花鍵裝配到動力提取軸901和第一軸902a上;以及致動器(未示出),其用于使切換套筒93a沿軸向移動。通過設置在駕駛員座椅附近的轉換開關(changeover switch)(未示出)使致動器電動工作。在致動器工作的情況下,切換套筒93a沿軸向移動,使得動力提取軸901和第一軸902a進入連接狀態或斷開連接狀態。此外,第一軸902a以可轉動的方式由兩列構造的錐形滾針軸承902e支撐在取力器殼體92中。第二軸902c以可轉動的方式由球軸承902f支撐在取力器殼體92的出口部分中。錐形滾針軸承902e配置在齒輪收納室92a和中間傳動室92b之間。
[0039]用于驅動前輪(圖2)的前輪推進軸94聯接到第二軸902c的在輸出側的前端并且向前方延伸。前輪推進軸94由利用接頭彼此聯接的多個推進軸構件構成。通過錐齒輪902b和錐齒輪902d將第一軸902a的驅動力傳動至前輪推進軸94。結果,前輪推進軸94的驅動力被傳動至前車軸,使得前輪(圖2)轉動。因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切換機構93切換使得驅動力是否傳動至前輪(圖2),因而與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切換機構對應。
[0040]以下說明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之間的切換。在發動機8的驅動力未傳動至前